• 初冬,在高密

    白天的温度还停留在十四度,收割后的高梁地,麦苗长满生动,十分耐看,任由无限想象。远处,偶尔传来一、二声茂腔,把天空的高度抬了许多。

    田野堆放的高梁杆,有一、二堆悄悄地燃着,轻轻向上的淡烟,仿佛在向我诉说心中的快乐。那些甜美的影子,在我的心灵留下之后,又慢慢地远离了我的视

  • 魅力海南

    俗话说:“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一地一魅力。”当我行走在海南的土地,我的脑海就在思索着海南的魅力。

    我来时,已是晚秋。收割后的稻田,静静地躺在河水之上,任风抚摸。一些村庄的水泥街巷,铺满金黄的稻谷,正尽情地享受着阳光的照耀。而它们的主人,则用一种叫做翻耙的农具,轻轻地为它们做一个

  • 品读乌镇

    几年前读朋友的《梦飘乌镇》,让我对这个江南小镇十分向往。乌镇,具有千年的悠久历史,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称。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踏上这片古老的土地。

    位于浙江省侗乡市的乌镇,像一个守着历史和沧桑、枕水而眠的老人,胸中深藏着几百年历史,默默守着一份清淡的岁月在年轮中荡涤。水是乌

  • 爷爷的踏车号子

    我没有见过爷爷,爷爷在我爸爸很小的时候就走了。曾听奶奶说过爷爷是踏水车过度,发伤力而英年早逝的。

    水车,在过去是里下河灵活的提水工具。踏水车自然是男子的专长,踏水车的饭不好吃,是个十足的英雄饭。水车提水,全靠六个

  • 我的国土家园

    我们的国土资源所2007年夏天落成的,四层的办公大楼,绝对宽敞明亮。独门独院,甚是气魄,院内有一块绿化地带,约800多个平方米。

    为了这800多平方米的绿化地块,让不少绿化公司动了若干脑筋,有找所长的、找科长、找副

  • 黄河故道桃花源

    ——阜宁羊寨旅游散记

    要不是盐城朋友邀请相聚,我还真不知道我们江苏境

  • 木塔禅寺腊梅香

    今年的冬天好像比往年来得早一些,才到冬至千年古刹的那株腊梅就竞相绽放了,煞是好看。木塔禅寺的方丈慧净法师来电话邀我去看看。在我们苏北里下河往年梅花都是正月开放,而今年未进腊月就开了,非常少见。于是,星期天的早上,早饭碗一推,拿起相机就匆匆去观赏。

  • 一座青墙灰瓦,面积不大的民宅,却能令所有的人刮目相看,因为它是海内外文人墨客心仪神往的“板桥故居”,它位于江苏兴化东门古板桥郑家巷。板桥,姓郑名燮(1693-1765),字克柔,清代书画家,“扬州八怪”之一。在中国书画艺术史上如果作个综合排位,他的名次一定不会低。其画上承青藤①、雪个②、二石③、

  • 在乡村,我喜欢秋雨,它清脆、灵动、随和,在果子熟了的时候,以柔丽清新的旋律,犹如潺潺的清泉融进秋天,融入每个人的心灵。繁忙的农家也许只顾尽情地拥抱丰收而忽略了它的存在,但它总是温情脉脉的演奏在人们的耳边。你瞧,浪漫的它,步踩着金黄的稻浪,立于收割后的大地,跳着华尔的轻盈,淅淅沥沥,不紧不慢,飘飘

  • 端五节如约而至,可我生活的乡村再也觅不到插秧的场景了。在现代化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生产生活样样突飞猛进高速发展,唯有水稻种植回归到了原始的栽培方式。

    原始农业时期,人们采取刀耕、火耕,乃至象耕鸟耘的方式整地,然后撒上种子,直至收获。这个过程中并没有移栽环节。最

  •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