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间关了门的屋

    一扇上了锁的门

    一把扔了钥匙的锁

    不是善变

    并非遗忘

    那是一个春风吹不进的世界

    那是阳光照不透的一扇窗

    那是我不忍打扰到的一方净土

    把一切喧嚣留在门外吧

    让我那里的亲人静静安息

  • 离开就是离开了

    若再去回味细节

    无异于夕阳西下里去遗憾

    那句未曾说出口的早安

    我懂你的忙碌

    不过是急于粘合那些破碎的时间

    只为抵御众多无孔不入的怀念

    看你眸子里打着圈的雨云

    我说那不是思念

    只是因为你太闲

    其实我知道这是自己的谎言

    也许某一天

    想起她时

  • 很久,没有往来讯息

    我期望

    它表示的是另一种岁月静好

    而非,太多的无奈堵住你的口

    所谓挚友至亲

    就是爱莫能助时

    不追问

    不打扰

    做不了你的太阳

    也不是离你最近的星

    就要避免成为一朵遮光的云

    若无其事

    是我沉默的

    最深的惦记

  • 昨天,例行晚练,就是沿公园外侧至少快走两圈。选择这种锻炼方式的人确实不少,年老的年轻的,都是极尽自己所能,快步向前。

    一向自我感觉身体还算轻巧,所以也总能一个个赶超走在前面的人,有时还真有点小得意。但是这次,有点不同。眼看在我前方,也就十步之遥,不慌不忙走着一位(看起来也就二十来岁)女孩,任我怎

  • 也许是借来的缘故,也许是急于打开些许相近的童年,总之,不到两天便读完了这本马克·李维的《偷影子的人》。

    既然作者是以第一人称的身份叙述,那我们也就暂且把作者看作本书中的主人公。

    结识影子,与影子对话,这一系列看似荒谬与臆想的背后,藏着的是一个孤独与好奇的灵魂。

    我仿佛看到一个孤单的少年,

  • 那一年,也是这样的一个四月

    在拥挤的绿意里

    抬头,遇见了你遥望的目光

    没有小桥流水边手拉手的欢愉

    也没有星柔月明下温暖的相依

    你说,只一眼

    便推你跌入了发丝绕双眸的梦里

    那一年,时光拉长了花期

    还未来得及秋藏,便抵达了冬季

    那一年的冬,下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雪

  • 如果说,手是我们经营生活改善生活的多能工具,那么,文字就是我们表达内心书写灵魂的默契助手。

    所以,那些高质量的文学作品,无疑都是作者对某种生活某些人物最深刻最独到的思考与描绘。

    为什么?我们很多人明明深深爱恋着那些文字,却又觉得常常得不到她满意的回馈?不是,我们爱的不够,也不是我们爱的错误,

  • 最近,读了两本有关战争的书——《追风筝的人》、《活着》。

    这两本书,虽然出自不同的作者、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年代,但所描写的背景都是战争。

    读完后,发现自己不再想说话了,索性又翻出二十年前读过的那本米切尔的《飘》,一页页地重读。还记得,初次接触它时,恨极了巴特勒船长,讨厌思嘉。但这次再读,感触

  • 四月的雨

    细柔,静谧,舒缓

    四月的雨

    你总是不屑于嚣躁的风

    你总是这般自顾自地洒泻着安然

    悠悠曼舞于嫩绿艳红间

    四月的雨不施粉黛

    素颜胜仙

    四月的雨

    与我不约而见

    支走那把傲气十足的伞

    我悄悄

    悄悄携着雨儿走远

    走进春深处

    走近这难得低调一回的

  • 这次放假回家,女儿心情不太好。原因是,一道数学题难住了她。

    一直以来,还没听她说“不会。”

    印象中,自小学到初中,只听她说过有点难,但每每还是以攻破难题告终。所以,她的成绩也是名列前茅的。

    这次,当她说出不会时,几乎是哽咽的。我劝她,不会的问题,就暂且搁置。转移下注意力,放松一下,或者,

  • 上一页 12345 最后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