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滕王阁诗词阅读原文附答案

发布时间:2017-05-26 23:26

古诗词阅读教学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与知识,还有利于学生文学修养、综合素质的提高。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题滕王阁》诗词阅读原文和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题滕王阁》诗词阅读原文

题滕王阁

王安国

滕王平昔好追游,高阁依然枕碧流。胜地几经兴废事,夕阳偏照古今愁。

城中树密千家市,天际人归一叶舟。极目沧波吟不尽,西山重叠乱云浮。

【注】王安国是王安石四弟,王安石在《平甫墓志》中称王安国“年十二,出其所为铭、诗、赋、论数十篇,观者惊焉。自是遂以文学为一时贤士大夫誉叹”。据说,此诗为王安国十三岁时所作。

《题滕王阁》诗词阅读题目

(1)诗的颈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4分)

(2)此诗的尾联与王勃的《滕王阁诗》的尾联(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无论是在表现手法上,还是在表达的内容上都有着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4分)

《题滕王阁》诗词阅读答案

(1)登阁俯瞰,城中绿树浓荫,千家栉比,市井兴旺;凭栏远眺,赣江遥接云天,江面上一叶扁舟,摇曳而过,如同游人从天边归来。(2分) “树密”、“千家”,给人以繁荣之感;“天际”、“一叶”,具有淡远闲静之趣。(1分)写出了滕王阁背城面江的独特风光。(1分)

(2)从表现手法上看,两首诗的尾联都采用了以景结情(或借景抒情)的手法,言已尽而意不尽,极有韵味。(2分)从内容上看,两首诗的结尾都表达了滕王阁这块胜地在历史长河中所经历的沧桑之变和盛衰无常的感慨。(2分)

《题滕王阁》诗词鉴赏

滕王阁旧址在今南昌市新建县西章江门上,是唐高祖李渊之子滕王李元婴在高宗时期任洪州都督时所建。它背负名城,下临赣江,是历代游览胜地。王勃青年时长途跋涉,探望父亲,途经洪州(今江西南昌),曾参与阎都督举行的宴会,即席作《滕王阁序》并诗,以精美的文笔,描绘高阁胜景,滕王阁从此著称于世。据《能改斋漫录》卷十一载,王安国这首诗,是他十三岁时登临滕王阁所作,时为1040年(康定元年)。据说当时“郡守张侯见而异之,为启宴张乐于其上”。王安国是王安石四弟,王安石在《平甫墓志》中称王安国“年十二,出其所为铭、诗、赋、论数十篇,观者惊焉。自是遂以文学为一时贤士大夫誉叹”。据此,王安国十三岁写作《题滕王阁》,不是没有可能的。王勃、王安国两位早慧的诗人,都在青年时代登临滕王阁,留下了为人传诵的名篇,这是唐宋诗坛上的佳话。

首联开门见山,用平叙笔墨写滕王阁的来历和现状。滕王李元婴喜好游赏歌舞,因此兴建此阁。虽物换星移,历经沧桑,高阁依然完好地保存下来。滕王“好追游”,并非平空而发,王勃当年也有“佩玉鸣鸾罢歌舞”之句。“依然”,强调这一游览胜地历久不废。“枕碧流”,点出高阁的所在,它安然高卧于一派深碧的滚滚江流之上。这一联对滕王阁虽有空间形势的交代,但主要是从时间角度叙写,上句写往昔,下句诗人所在的时代。

颔联紧承首联,着重从时间着眼,写滕王阁这块胜地在历史长河中所经历的沧桑之变。从659年(唐高宗显庆四年)建阁,到王安国十三岁游览此地,纵观这三四百年的历史,风云变幻,几度沧桑。“兴废事”、“古今愁”,含蕴丰富,引起人们的种种遐想。“几经”和“偏照”,强调变迁的匆忙和兴废的无常。在自然和人事的隐隐对比中,包含着无限的吊古之思,今昔之感。

颈联以下转为从空间着眼,写高阁所在的地理形胜和周围风光。颈联上句写城市,南昌向来为名都,人烟稠密,市街繁荣,是商贾荟萃之所。下句写江水,赣江由赣州曲折北流,经吉安、清江,流经南昌,纵贯今江西全省,是江西境内最大的河流。登阁俯瞰,城中绿树浓荫,千家栉比,市井兴旺;凭栏远眺,赣江遥接云天,江面上一叶扁舟,摇曳而过,如同游人从天边归来。上句是近景,下句是远景,“树密”、“千家”,给人以繁荣之感;“天际”、“一叶”,具有淡远闲静之趣。两句有远、有近,疏密衬映,一静一喧,相互对照,写出了滕王阁背城面江的独特风光。

尾联宕开视野,继续写景,而于写景中收煞全诗。“极目”在意念上与前句“天际人归”紧密相关,“沧波”与首联“碧流”遥相呼应。放眼江流,气象万干,非诗句所能写尽,这就将无限风光囊括其中。客观景物吟咏不尽,正是暗示诗篇将尽。正在吟咏不尽之时,西山之上乱云重叠,晚烟出岫,又展现出一幅新的图景。“珠帘暮卷西山雨”(王勃《滕王阁诗》),西山的晚云将要带来一番风雨,凭阁四望,胜地的晦明变化无人能预测其妙。“西山重叠乱云浮”,意象苍茫缥缈,虽以景结,而含蕴浑厚,言尽而意不尽,极有韵味。

猜你感兴趣的:

1.咏风诗词阅读原文附加答案

2.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3.高二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试题

题滕王阁诗词阅读原文附答案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