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科学论文模板下载
食品科学正体现了自然辨证法生态自然观的要求和思想。 小编整理的食品科学论文,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
食品科学论文篇一
关于食品科学中的自然观点探讨
摘要:自然辩证法的生态自然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同时它也正转向人本哲学的研究,归根到底它是以人为本的科学技术学。食品科学是以满足人的生理需求为 目的同时兼顾人的心理需求的 自然科学,它充分体现了服务人、关心人、尊重人的人本主义精神 ,所以它充分体现 了辩证法生态发展观。
关键词:食品科学;自然辩证法;人本主义;生态自然观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人类的生存离不开食品,它是人类与环境进行物质联系并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人类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食品科学是以满足人的生理需求为目的同时兼顾人的心理需求的一门自然科学,它充分体现了服务人、关心人、尊重人的人本主义精神。自然辨证法生态 自然观中,坚持人与自然、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强调人类的长远、整体利益,实质上是以人为本的生态 自然观。而食品科学正体现了自然辨证法生态自然观的要求和思想。
1、食品生产应遵循生态自然观
在辨证唯物主义生态 自然观认为,人要与自然和谐一致,人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员 ,是天然食物链 中的重要一环,我们在进行食品生产,满足人的生存与发展需要时,必须尊重 自然 ,与自然协同进化。农业技术的进步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可也给我们生存的生态环境带来了污染,蓄积在蔬菜、粮食中的各种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以前看来遥不可及的食物农药残留、重金属指数超标等问题,如今已现实地摆在每个人餐桌面前。对于农产品,食品在生产过程中,源头污染是食品污染的直接原因。在水、土、气环境中存在的污染物质对农产品构成污染的主要物质归纳起来有四类,分别是: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生物污染和由普通营养引发的污染物。这四类物质都可能通过食物链,在农产品中富集,进而造成食品污染,影响人类身体健康。因此,我们在进行食品生产过程中,应遵循生态 自然观,注意保护生态环境。食品中的污染物来 自于环境污染 ,要控制食品中的污染物,必须从治理环境人手。
2、食品科学服务于人
食品科学是以满足人的第一生理需求为目的,包括了食品的开发、生产、加工等过程,都是以人的基本需求为出发点和 目标 ,它的发展方向随着人们不断变化的观点和需要变化的,充分体现了食品服务人的精神。
社会发展到今天,人类对食品有了更全面更深层的认识。今天的“食”,已不仅仅是解决饥饿问题,人们开始从健康、卫生 、营养、科学的角度注重饮食生活。在中国,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人们盲 目的追求高脂肪、高蛋白的食品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人们更讲求卫生、安全、营养均衡的食品,食品科学的研究方向也逐渐从单一的高脂肪、高蛋白的食品转向到今天的多样的低热卡值食品、绿色天然食品、保健食品、功能食品等。除了说明食品的发展为了服务人类而趋向多元化,更体现它关心不同人群的健康。
3、食品安全是为了保证人的生存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的安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 ,食品安全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生命维护系统和最基本的物质资源,是关系人民健康和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我国在基本解决温饱即食品量的安全后 ,食品质的安全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近年来在历届全国“两会”上,食品安全问题几乎成为热点,人民群众反映也非常强烈。在食品的研发与生产中,食 品安全性是首要的核心的内容,它充分体现着自然辩证法中生态发展观的人本实质。目前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标准化、食品安全检验检疫都是着眼于保证食品的安全性,让消费者的人生安全和健康有更好的保障。食品安全的根本 目标是以人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为根本落脚点,是从根本上维护人们的利益,是实实在在的以人为本 ,从而维护人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主导者的地位。
4、追求食品营养是注重人的发展
如果说讲求食品安全是保证人的存在 ,那么追求食品营养则是注重人的发展。食品营养是在食品安全有保障的情况下,科研工作者和生产者需要进一步考虑的科学研究问题。科学的营养指标是食品科学追求 的主要 目标之一,首先许多食品的生产都是为了满足人体的基本营养需求 ,保证个体营养均衡,提高社会整体人群的健康水平。其次 ,它还要迎合消费者的营养理念,这样的食品才更受青睐更有市场。食品科学为满足不同人群的营养需要,也开发一些适合不同人群的食品,各种功能食品、保健食品都是为了满足对营养需要不同人群的需要。例如:为儿童设计的加钙、加锌奶粉 ,为女士设计的补铁奶粉等等。我国即将出台的《食品营养标签管理办法》更是为了保证广大消费者对食品的营养特性有知情权 ,方便大家凭借食品包装上的营养标签更加科学地选择健康食品,让消费者吃得明白、放心。科学的营养就是为了提高广大人群的健康水平,使人体营养吸收更趋于合理化 ,使人的生理健康得到更多呵护,真正做到关心人的发展,突出可持续发展的主题。
5、食品科学的发展应兼顾人的心理需求
食品在满足人类生理需求的同时,还应该向着满足人类心理需求的方向发展。在今天的食品研究中,除了食品的安全、营养,还有更多被讨论的是食品如何被人们认可和接受,如何通过食品的色、形、昧、口感等感观功能去迎合消费者的审美心理,是食品科学研究中的另一方面重要问题。
食品的开发、加工、生产应本着服务于人 ,关心人 ,尊重人的人本精神 ,首先是满足人的第一生理需要,其中以人的安全、健康为最基本的出发点,同时还要兼顾各个消费群体的需要和大众人群的心理需求。食品科学的价值也就在于它能满足人的需求,脱离人的需要谈食品,显得空洞而没有了方向。因为没有人的需求作为指导,食品科学的发展也就迷失了方向。因此,食品科学的发展体现着服务于人,关心人 ,尊重人的人本主义精神的同时,它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服务人类。
自然辩证法的生态观要求人与 自然和谐相处 ,都是为了更好的维护人类自身的利益,是以人为本的自然观。食品的生产是为保证人作为生态系统的调控者的存在,从而展现了它服务人的人本主义精神,体现着生态自然观的本质要求和辩证法思想。
参考文献
[1]史贤明.食品安全与卫生学[M].北京:中国农业 出版社,2010.
[2]刘静玲.食品安全与生态风险[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食品科学论文篇二
食品安全报道的科学视角
摘 要 食品安全的话题在公众眼中的分量越来越重,一方面是因为屡屡曝光的食品安全问题,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媒体的报道。本文着重分析了媒体对食品安全报道的现状,并对加强食品安全报道的科学性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食品安全;报道;科学视角
中图分类号TS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68-0070-02
食品安全的报道,是当今不少媒体激烈追逐的议题。稍大一点的食品安全事件出现,就会吸引众多媒体的关注目光,使出浑身解数进行报道。但仔细梳理这些报道,就可以发现:当前食品安全的报道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尤其体现在科学性上。也就是说,现在媒体不少关于食品安全的报道难以经得起科学推敲。本文拟先对此问题进行分析,然后提出解决的策略。
1 抓眼球效应导致媒体的科学“失明”
不可否认,当前的媒体竞争异常激烈,有人甚至将其比喻为“立体战争”。从媒介上说,有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形式;从属性来说,有面向大众的,也有面向行业的。所以,把媒体之间的竞争比喻为“立体战争”其实并不为过。这种竞争就导致了媒体必须要想方设法抓住公众的眼球,自然,如果将抓住眼球作为媒体的第一要务,那么,科学性自然就会退居其次。
我们就以今年所谓的“毒黄瓜”为例,来看看“抓眼球”是如何导致科学“失明”的。
今年5月底,德国等欧洲国家出现了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04:H4感染的病例。一时间,“肠出血性大肠杆菌”这个词红遍了媒体。面对突然爆发的疫情,公众自然迫切想知道是什么导致了疫情的发生。5月26日,德国汉堡卫生研究所宣布,在西班牙生产的黄瓜上发现了大肠杆菌。这一发现并未得到德国联邦研究机构的认可。随后,这一消息得到了广泛传播,西班牙黄瓜遭受重创,该国蔬果种植业已经遭受了“无可弥补且不公正的伤害”。( 西班牙环境、农村和海洋事务大臣阿吉拉尔语)
现在,西班牙人说起黄瓜来,可能会恨得牙痒痒,实在是不明白:未经确认的信息为何会传播如此之快?
西班牙黄瓜的冤案,看似好像和媒体没有多大关系,其实不然。如果媒体能够秉持科学的态度,坚守科学精神,也许西班牙的黄瓜就不会那么惨。
百度一下“毒黄瓜袭德致14人死亡”,可以看见相关的结果近9.5万条,打开链接,就可以看到这是大多数媒体报道这则新闻时采用的标题。不过,细读全文,以此为题的文中明明就有这样一句话:目前依然无法确定此次疫病的传染源,为何非得在标题中让黄瓜带“毒”。为什么媒体编辑会对如此重要的一句话视而不见呢?
不少人,尤其是一些媒体人士认为,当今是一个读题时代,所以标题就一定要能够吸引读者的眼球。这本无可厚非,大家的时间都很有限,能通过标题了解新闻的大概内容就可以了。但如果片面去追求吸引读者的眼球,而不去考量标题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那读者读完之后,得到的只能是错误的信息,久而久之,就会对媒体产生不信任感,媒体的公信力就会遭受很大的损失。
公信力是媒体的生命线,要提高公信力,媒体在进行新闻报道时就应采取审慎的态度,坚持科学精神,把准确性置于首位,而不是过分追求“新、奇、异”。
2 记者的科学素养也很重要
根据第八次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的结果,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为3.27%。从这个数字可以看出,我国公民整体的科学素养不太高。这个不高,在媒体中同样有表现,就是不少的媒体记者缺乏严格的科学训练,在新闻报道中自然就不太关注科学的问题。
就拿今年议论最多的食品添加剂来说说。
在百度百科里,食品添加剂是这样定义的:“是指用于改善食品品质、延长食品保存期、便于食品加工和增加食品营养成分的一类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色、香、味等品质,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合物质或者天然物质。”
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食品添加剂应该是食品品质改善的有功之臣。
不过,让人意外的是,食品添加剂在国内的遭遇却有些坎坷,不仅当不上有功之臣,在一些人的眼中,食品添加剂反而成了洪水猛兽,他们头脑里甚至形成了这样一个观点:不含添加剂=食品好,含添加剂=食品不好。一些产品的广告中,你也可以看到在暗自推销“食品添加剂不好”的理念,诸如“纯天然”、“本品绝对不含任何添加剂”频频现身广告语。尽管专家一再科普:我们打击的是非法添加,而不是食品添加剂,但为何科普的效果总是不理想呢?
笔者以为,食品添加剂在国内的遭遇,与西班牙黄瓜的冤情有相似之处。相似的原因就在于,“冤案”的产生,传播者多多少少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作为传播者,媒体的记者编辑很有必要加强学习,对自己不懂的问题,先学透了,再去给大家传播。
3 食品安全报道的科学路径
食品安全报道做得好不好,对公众的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片面地去炒作问题,不能以科学理性的态度进行客观报道,容易加剧公众的恐慌心理,产生“吃什么都不安全”的心理压力;反之,如果只说好话,又会让一些违法者觉得有机可乘。因此,食品安全报道必须把握好这个动态平衡。要把握好这个动态平衡,就得走科学的路径。
1)媒体必须坚持职业操守,把食品安全报道的科学性置于首位。的确,当今的媒体竞争异常激烈,靠科学、理性或许很难赢得读者的关注。但尽管如此,媒体还是应该坚守自己的职业操守,在面临坚持科学和吸引眼球的选择时,不要产生困扰。作一个负责任的媒体,其价值比一时的吸引读者眼球要有意义的多;
2)媒体必须加强对记者编辑的业务培训,尤其是科技培训。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我们的生活已经与科技密不可分,作为社会人,提高科学素养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更何况我们媒体的这些新闻记者编辑们呢?就培训而言,方法知识的培训固然重要,但如果能够通过培训,树立起媒体记者编辑的科学观点,培养好他们的科学精神,则会是更大的收获。
当然,说到容易做来难,但如果大家都这样做,竞争的环境好了,或许就没有问题了。期望那一天早点到来。
参考文献
[1]刘垠.大众科技报.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显示我国公民科学素养落后发达国家20年,2010-11-26.
[2]新华网.国际时评:“毒黄瓜”事件折射社会管理复杂性
食品科学论文模板下载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