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基本腿法
腿法是指下肢的技击动作。太极拳中常用的腿法有:蹬脚,分脚,蹬一根,摆莲腿,旋风脚,二起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太极拳基本腿法。欢迎阅读!
太极拳基本腿法
1、蹬脚。脚面勾起,以脚跟及脚掌向身前踹蹬,向前发力。视频教材中列举了杨式、陈式和器械套路中的蹬脚。
2、分脚。在陈式太极拳中又称插脚。脚面崩平,以脚尖及脚面向身前弹踢,向上发力。视频教材中列举了杨式、陈式和器械套路中的分脚。
3、蹬一根。陈式太极拳的腿法。脚面勾起里扣,以脚掌外侧向身侧踹蹬。
4、摆莲腿。又称摆腿。脚面崩平,起腿向里向上再向外摆腿,双手击拍脚面。视频教材中列举了杨式、陈式的摆莲腿。
5、旋风脚。旋风脚与摆莲腿是对称的两种腿法。脚面勾起并向里扣,起腿向外向上再向里扣腿,伴随转体。在陈式太极拳中使用。
6、二起脚。一脚向身前弹踢,尚未落地时另一脚起跳再向身前弹踢。在陈式太极拳中多用。
太极拳的腿法练习
腿是人体重要组成部分,腿功是太极拳重要的基本功,腿的健康是身体健康的重要保证。练好太极拳一定要认真刻苦地练腿,为健康与技击打下坚实基础。
首先遵守三节律。
腿的三节为胯为根节、膝为中节、脚为梢节。
运行时先要把脚提起来,脚的高度大约距地面一拳,向前运行稍低,向后稍高。站稳后,缓缓用胯催膝、膝催脚,或者说以脚领膝、膝领胯,层层推进,节节贯穿,在摸索中脚的一点(脚跟内侧)先轻轻着地进行试探,这时重心仍在支撑腿,提起的脚可放可收,有把握后再由脚跟到前脚掌或由前脚掌到脚跟逐步落实,重心也就随之移动。这个过程就是常说的“迈步如猫行”、“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点起点落,轻起轻落,缓起缓落”、“落步如落尘”。
在移步时可按“三先”去做,即先站稳再提脚,先提脚再移步,先移重心后提腿;或者反过来叫做“三不”:不站稳不提脚,不提脚不移步,不移重心不提腿。移步时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沉着稳定。这里所说的先后只是短暂的时间差,并不是截然分开。重心移动向前时膝盖不超过脚尖,后坐时臀部不超过脚跟。如果把脚尖与脚跟之间化为五等份,重心则在二与四之间移动,超出即为过。
在走猫步同时,前后还要走弧形路线,即脚提起后先经过支撑脚侧,再按一定角度运行,这样前后就成一个浅弧。如果腿力不支,提起的脚也可在支撑脚侧稍停,成丁宇步后再继续运行。这些要领,开始练时可以拆开做,有了一定功力后就应该似停非停,连续不断,如行云流水,没有断续痕迹。
在遵守三节律的基础上,其次要步位准确,两脚间要有角度。
为了扩大支撑面、增强稳定性,两脚问要有一定角度。例如弓步时两脚夹角20。~30。为宜(顺步时夹角小些,拗步时夹角大些)。虚步、退(撤)步以10°~20°为宜。两脚问横向距离为两拳至一脚,前脚向前,后脚向外45°。仆步则要前脚尖与后脚跟成一条线,后脚外摆130°左右,前脚内扣。
转体时应先微转腰,前后脚的纵向距离也要适当。例如弓步、退(撤)步、侧行步两脚间要保持三至四脚的距离,虚步、跟步两脚间保持一脚距离,开立步两脚距离与肩同宽,合步时两脚保持两拳距离。做独立步时,提腿膝要高过胯,支撑脚也要有角度。
蹬(分)脚时脚要高过腰,练习时也可高过头。拍脚时脚的高度要达到头部,摆莲脚外摆幅度不小于150°。这些角度与距离都要认真做到,务求准确到位。暂时做不到的,要通过加强基本功训练逐步步做到。
最后,双腿必须保持一定的弯曲度,即保持弓状。
腿弯曲的程度就是拳架的高度。拳架有高、中、低三势,高势双膝稍弯曲,低势大腿接近水平,中势则在二者之间。采取哪种拳架高度,应根据身体条件与功力水平而定。一般体弱或初学者可采用高势,身体好功力强者可用低势,一般人宜采用中势。
行拳中,拳架高度在起势时就要确定下来,在一套拳路中应保持不变,除要求站起(如独立步)、下降(如扑步)外,身体自始至终要保持水平移动,不能上下起伏。当然在整个习拳过程中,拳架高度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体质的增强、功力的提高,拳架可以由高到低逐步加大难度、提高强度。拳架高低有一定范围,高时双腿不能挺直,低时大腿不能超过水平,即臀部不能低于膝盖。在屈腿的同时,还要圆裆、裹膝、吊裆。裆部要撑圆,双膝内扣,裆部下沉。双脚则要随腰腿的转动,及时外摆、内扣、后碾,始终保持与膝盖方向一致。脚落实时,则要五趾抓地,脚心含空,有入地三分之感。
太极拳基本腿法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