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大学生创业案例

发布时间:2016-12-22 15:57

制约大学生创业的关键因素是创业支持体系等不完善,要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水平,必须构建高效率的创业支持系统。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国外大学生创业案例的相关文章,希望对读者有所启发。

国外大学生创业案例

国外大学生创业案例1:国外大学生创业成功案例

“我一年的收入起码在20多万元人民币以上。”乍一听这话,很多人都会想到小老板或者高级白领。可让人吃惊的是,说这话的居然是一位大三在校大学生。他的名字叫裴立松,中国海洋大学生物技术2004级学生。去年,他和女朋友一起在韩国著名工艺品一条街开了一家外贸公司,做起了中国

和韩国的外贸产品生意。可能有很多人担心他因此荒废了学业,可是还在上大三的他已经早早修满学分,今年就将提前毕业。裴立松的事情被同学们视为“创业神话”。

跨国恋情催生跨国生意

“ 我的中韩外贸品生意是我的爱情赐予的,因为我有一个韩国女朋友。”裴立松大一的时候,在跆拳道俱乐部结识了来海大留学的韩国女孩朴修贞。很快,两个人就成为一对甜蜜的恋人。2006年1月,裴立松利用寒假去韩国富川市看望女友父母,女朋友陪着他到韩国首尔著名的工艺品街仁寺洞游玩。细心的裴立松发现,中国的工艺品在这里很有市场。回国后,他就立刻借了8000多元钱到义乌采购了一批丝绸桌布运到韩国由女朋友卖出,轻松赚到2000多元钱。

第一次出手就获成功,增加了裴立松的信心。在父母的支持下,裴立松在韩国注册了松贞外贸有限公司,并在韩国首尔著名的工艺品街仁寺洞有了自己的门店和仓库。

假期时间拼下40万资产

昨天上午,记者拨通裴立松电话的时候,他坐了半夜火车刚刚抵达菏泽。“韩国那边正等着我采购一批工笔画货源呢。”裴立松告诉记者,从开业以来,每个寒假暑假他几乎全部在韩国联系生意,跑遍了韩国首尔的仁寺洞、名洞和南大门三大著名商品区。刚开始处处受阻,后来因为他的货质量好,很多韩国店主主动联系他。裴立松告诉记者,如今送上门来的订单,每个月都有十几个。

如今公司一个月的贸易流通额能达到十几万元人民币,一个月的利润在2万多元钱。一年抛去房租等支出,能纯挣20多万。加上库存,他和女朋友公司的资产已经达到了40多万元人民币。

上学做生意一样没耽误

经商没影响裴立松的学业,还在上大二的他已经早早地修满了大学四年的学分,成为了海大今年13位提前毕业的学生之一。“课余时间,我几乎没有时间去复习功课,这就逼着我上课的时间就要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中,争取课上讲的知识,课上全部吃透。对于我来说,一个学期多修三四门课,压力并不大。”

“我爸爸笑我是国际小倒爷。我也觉得现在的创业只是我的社会实践。毕竟我的专业是生物技术,将来我还是想做螺旋藻产品,因为它既能让别人受益,也实现自己的学业价值。”裴立松坦率地对记者说。

国外大学生创业案例2:美国大学生在中国创业成为哈佛案例

2011年7月起,33岁的美国人马修·布鲁诺和他的拥有900多名中国员工的优创(青岛)数据技术有限公司成为哈佛商学院的又一经典商业案例。他的创业经历将被雄心勃勃的世界商业精英们所观摩、评价并借鉴。

关于入选理由,哈佛商学院的教授这样答复:“这里的教学方式总是在课堂上提供真实公司的最真实的案例,令我们非常感兴趣的是,你居然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在中国建立起业绩斐然的公司,我们计划将此案例用于中国教程项目。”

这并不是马修获得的初次褒奖。最新的业内荣誉来自国际外包专家协会:2011年5月,马修所创建的优创(青岛)数据技术有限公司被该协会评为全球外包行业100强。在此之前,该公司获得的荣誉还有“中国服务外包成长型百强企业”、“美国发展最快私营企业前500名”等等。

走完这一创业之旅,马修只用了8年时间,仅在8年前,马修的身份还是青岛一所大学的外籍英语老师。

1999年,马修毕业于美国康奈尔大学并获商业管理学士学位,同年进入美国DPG保险公司做分析员。3年后,怀揣周游世界梦想的马修禁不住在青岛工作的大学同学的“诱惑”,辞去工作来到青岛。

沙滩、海鲜、啤酒节,以及浪漫邂逅的、后来成为太太的中国女友,这些构成马修当时在青岛的全部生活。直至2003年,马修回国后发现自己实在难以割舍对青岛的热爱以及对女友的思念,“当时非常希望能回到青岛,这可以说是我在青岛创业的最大动机。”马修回忆。

马修的人生转折也正是发生在2003年,从这一年起,他正式开始了异域的创业之旅。

一个偶然机遇,马修在美国遇到了在DPG工作时的CEO。当时,这位CEO需要将公司一个项目中的1万张保单录入到系统中,他所面临的难题是每张保单获利很少,但处理数据工作的成本非常高。马修意识到青岛有大量会英语的人才,可否把这一工作转移到青岛?最初这个想法被这位CEO当成一个笑话,直到马修做了一个劳动力和租赁成本分析并向他描述时,这位CEO终于意识到了这件事的可行性。

这成为马修同年创建的公司的第一笔业务。而他幸运地迈入的领域在当时的中国可谓新兴行业:服务外包。

马修介绍,服务外包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成长型行业之一,尤其是保险和金融领域,这一行业源于印度,原因是印度人英语的优势和IT业的发展。这几年,鉴于中国的硬件设施投入加大、政府支持以及人才优势,服务外包业发展迅速,大有取代印度领先地位之势。

和许多创业者一样,马修经历了公司初创时的艰辛和挫折。刚开始,公司只有马修和另一名员工,办公室位于青岛市的一间小公寓里。马修回忆,当时面临的最大挑战是遇到很多技术上的难题,加之成立初期,不可能有很多的资金投入。

“我们需要逐个解决难题并得出结论。如果没有公司最初的员工——现在他们大部分还在公司而且已经成为公司的高级管理者,我可能什么也做不了。在公司最初的日子,我与他们建立的互相信任帮助创立了公司文化并为以后的成功奠定了基础。”令马修欣慰的是,他有“一个强有力的团队”。

专注性和团队精神无疑为优创的快速发展注入了生机。优创最初的客户之一、NIP集团主席大卫·斯普林格评价:“对于优创解决问题的及时性、准确性以及周到性,我感到非常满意。我强烈地向同行业甚至其他行业的朋友推荐优创公司。”这种口耳相传的结果是,优创开始每年增加25~30个客户。2005年起,公司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每年新增员工100名,甚至有时会增加200名,员工一向被马修视作最宝贵的财富。

作为公司团队中的一员,优创员工的工作流程是这样的:通过互联网和远程接入技术连接到客户在美国的电脑和网络中,在办公室为客户进行保险数据处理业务,包括数据信息的分析、录入、检索、审核等工作;而所有的软硬件、系统和数据信息都由客户进行管理和维护,由此实现美国保单在中国制造的流程。

熬过了创业期的马修并不讳言,快速发展再一次让自己直面挑战:“我们的业务蒸蒸日上,但是我们都很年轻,缺少经验。我们想快速增长的同时,还想保持自己的企业文化和价值,使之成为一个独特的工作场所。”如今在青岛当地的高校,马修的“这一独特的工作场所”正日益获得毕业生的青睐。

“我们的座右铭是‘优质生活,创赢未来’。当你加入优创,你加入的是一个快速发展的美国公司,处在一个新的、快速发展的行业。这意味着你可以跟公司一起成长和发展,同时也意味着我们提供综合福利、有竞争性的薪酬,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可以让你享受快乐并有时间关注你的个人生活。”这种开放、坦诚的美式企业文化最初在公司推广时并非一帆风顺。美国公司,美国客户,以及绝大多数的中国员工——中西文化的差异及由此带来的碰撞成为马修创业过程中不得不过的另一个坎儿。

马修一直推崇“最好的想法胜出”。开始时,马修总是鼓励员工多辩论,“后来发现员工担心反驳我的观点会触怒我。我花了大量的时间来解决这个问题,最终,中国员工学会了跨国公司的风格,而我从我的中国同事那里获得了如何在中国管理公司的秘诀。”

并非所有的创业者都如马修一样幸运。在他看来,自己创业成功与大学时身处的创业氛围和所受的创业教育密不可分。大学期间,马修曾上过一门名叫“创业”的课程,教学生如何开始自己的事业。通过这个课程,马修学习了如何发展业务计划,吸收资金,制作预算以及其他活动来开展自己的业务。马修回忆,学生们必须组成小组一起商量创业想法,然后将这些想法和商业计划展示给来自风险资金公司的校友们进行小组讨论。当时马修的商业计划是开发一个为家庭服务的旅游网站,最终他所在的小组是赢得最佳商务计划奖的小组之一。

“这些经验在我建立优创时极大地帮助了我,给予我信心并使我确信自己也可以去做。”就中美大学生创业的比较,马修坦言:“我相信热情、渴望和能力都是同样的,但在中国,创业理念没有被很好地植入教育系统。目前中国的大学很少为学生创业去发展校友网络并提供相关课程,但是我相信这种状况将来会慢慢改善的。”

回顾创业之路,马修说:“如果让我重新选择,我还会选择创业,我想这是我曾做过的最好的决定之一。”如今,该公司客户已达110多家,涵盖了美国大、中、小型的保险批发商、代理商、经纪商,遍布东西海岸。

国外大学生创业案例3:鼓励大学生创业 国外怎么做?

美国大学生的“创业计划”大赛是一种成功模式。创业计划,又名“商业计划”,是让参赛大学生就某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新产品或服务撰写创业可行性报告,并由学术界和企业界名流当评委,选出优胜者。在企业界积极参与下,一些获胜的可行性报告最终能获得风险投资。创业计划在美国高校中由来已久,自1983年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举办首届商业计划竞赛以来,美国已有包括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在内的20多所大学每年举办这一竞赛。

Yahoo、Excite、Netscape等公司就是在斯坦福校园的创业氛围中诞生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5万美元商业计划竞赛”已有19年的历史,影响非常之大。据统计,美国表现最优秀的50家高新技术公司有46%出自于麻省理工学院的创业计划大赛。从1990年到现在每年都有五六家新的企业诞生,并且有相当数量的“计划”被附近的高新技术企业以上百万美元的价格买走。这些由“创业计划”直接孵化出的企业中,有的在短短几年内就成长为年营业额数十亿美元的大公司。一批批的创业者在比赛中得到锻炼和成长。风险投资家们蜂拥而入大学校园,寻找未来的技术领袖,在竞赛中获胜的学生日后大多都成为美国高科技企业的领军人物。

为什么大学生的创业计划能吸引来如此多的投资者?美国教育专家认为,是这个高校在利用自己的“名校效应”为年轻学子们创造创业机会。首先,举办创业计划的大学都是美国赫赫有名的高校,其拥有很多在社会上获得成功的校友,每年学校举办创业计划时,都会邀请历届校友们捧场,让他们对学弟学妹们提供创业帮助;名校的知名度本身就可以吸引一大批投资者参与活动,这些高校充分意识到这一点,他们大力宣传自己的创业计划活动,主动给那些优秀的基金投资家、风险投资家、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和咨询公司发去邀请,他们相信,越多人关注就会给大学生们带来越多的机会。

大学生创业最担心的还是风险问题,如果资金投进去,最后血本无归怎么办。如何帮助大学生规避风险又提升创业者热情方面,美国的职业保险提供了一个可行模式的借鉴。

韩国“严进宽出”保证成功率

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前,韩国大学生并不愿意接受“自主创业”这样的想法,很多大学生毕业之后,最渴望的是进入一家看上去不错的大公司。然而,韩国政府用了三年时间,让“创新创业”四个字深入韩国大学生的心中。2000年,韩国JobKorea求职网站的调查显示,准备进行风险创业的大学毕业生已经占到毕业生总数的52.4%;71%的韩国青年希望自己创业,这个数字在当年居全球首位。

大学生对创业如此有信心,与韩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高有关系。1998年至2001年间,韩国的创业以每年一倍的速度迅猛成长,他们不仅深入到IT等尖端领域,还活跃在传统制造业和农业等多种领域。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韩国大学生面临就业难问题。韩国政府认识到,要想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需要鼓励大学生创业。但是,韩国长期存在被大企业垄断市场的弊病:韩国企业管理者和金融家更多地追求规模经济,追求巨额投资,追求成为超大型企业集团,从20世纪60年代初到80年代韩国经济的腾飞,就是以大企业集团的迅猛发展为主要标志。但是,这种对“规模效益”的过度追求,造成了大企业的市场地位过度强化。因此,新生的较为弱小的企业很难进入寡头控制的市场,大学生新创企业更难进入市场,韩国大学生创业热情极其低。

为了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韩国政府采取了不少保护和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措施。在各种鼓励措施中,效果最直接的就是成立以大学为中心的“创业支援中心”,这里实行“严进宽出”政策。

几乎在韩国的每一所大学里面,都有“创业支援中心”,对大学生要求进入创业中心的申请,韩国政府和学校要进行严格筛选。寻求创业的大学生需要提供详细的创业计划书,然后根据创业的方向,由大学教授和创业投资专业委员会组成的评价团来评价决定。

如果韩国大学生能够通过筛选,顺利进入创业支援中心,接下来的路就顺畅多了。在创业支援中心,大学生可以得到“一条龙”的服务。大学生创业所急需的人才、营业场地和资金,在这里都很容易找到。中心提供租金很低甚至免费的办公室,以及办公桌椅、电脑、上网线路等各种条件。中心帮助大学生联系各专业的指导教授,协助进行可行性调查和分析,向经验不足的大学生提供法律、税务、谈判等咨询服务,还帮助大学生进行筹资。出于发展战略的考虑,为使大学生的优秀创业想法和项目变成真正企业运作的公司,韩国政府提供了与商业企业同样的金融和政策支持,甚至大学生创业企业在贷款方面要比商业企业还要优惠。同时韩国政府还积极鼓励各种资本对高科技新创企业进行投资,个人对创新项目进行投资时,政府会给予30%的返还。

瑞典创业教育涵盖一生

是名副其实的创新之国。以相同的人口基数计算,瑞典是全世界专利及专利申请数最多的国家之一。宜家、伊莱克斯、沃尔沃、爱立信这些著名品牌都来自瑞典。

这个富有创新精神的国家具有一套完备的创业教育体系——目前,瑞典的创业教育已纳入到国民教育体系之中,内容涵盖了从初中、高中、大学本科直到研究生的正规教育。

目前,瑞典的中小学开发了大量的创业教育课程和游戏,使学生们从小就对创新、竞争、成本及利润等重要概念产生兴趣。瑞典的大学不仅承担着为本校学生提供创业教育的任务,同时还大量开办了许多社会创业培训项目。这种全员参与式的创业教育体系,使创业精神成为社会推崇的一种价值理念,也为整个社会培养了数量极大的创业后备队。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和青少年,瑞典还设计了多项激发创造力的活动,例如“天才之光”、“小小企业家”、“年轻企业家”、“温室”、“72小时创新竞赛”等。

瑞典的创业教育十分注重其实践性。创业教育体系中,不仅包括了普遍开设创业学课程、设立本科和研究生创业管理专业,还包括建立高校创业中心、创业教育研究会等,并通过创业中心与社会建立广泛的外部联系网络,如各种孵化器和科技园、风险投资机构、创业培训与资质评定机构、创业者校友会等等,形成了一个高校、社区、企业良性互动式发展的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有效地开发和整合了社会各类创业资源。

在教学环节,学校经常会邀请一些成功的创业家走进课堂,与学员们分享创业的经验与教训,共同分析创业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许多创业课程主讲教授本身就是或曾经是创业家。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和课堂讨论,学员们不断面对不同的创业挑战,教师则从引导者和启发者的角度来设计和控制教学的进程。此外,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级、地区级、国家级及国际性的各种创业大赛,通过商业创意的形成和商业计划书的撰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

瑞典的创业教育发展取得了部分社会机构的资金支持。这些机构提供经费以赞助创业教育竞赛、奖励接受创业教育的优秀学生、开发创业教育课程等等。其次,不少瑞典大学也设有创业教育基金,基金来源一般是企业或校友捐款、学生创业成果的转化等。这些基金有力地支撑了创业教育的开展。

英国减税政策鼓励创业投资

资金是制约大学生创业的一个瓶颈,尤其是创办那些科技型企业,面临失败风险大、需要的资金较多的局面。为了鼓励股权投资投向大学生创办的科技型企业,从1990年到2000年,英国采取各种税收激励政策,拓宽私人股权市场投资的范围。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英国私人股权投资在价值上增加了3倍,2000年时超过60亿英镑。

法规中,涉及创业投资税收激励的法规主要有三个:《公司投资法规》(EIS)、《创业投资信托法规》(VCT)和《公司创业投资法规》。以2000年开始实施的《公司创业投资法规》为例,规定以股权投资的方式进入创业投资领域的公司,可以获得税收优惠:如果投资到未上市的小型高风险企业,并持有股份3年以上,可获得的公司税抵免额为投资额的20%;公司税推迟纳税。如果再投资,可获得公司税推迟纳税;损失补偿。处理股权投资时,如果出现资本损失,投资公司可以得到损失补偿。

目前,英国私人股权融资的水平非常高,其私人股权创业投资市场是当前欧洲最大、最发达的市场,每年提供大约38%的创业投资资金,为大学生创办科技型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

法国大学生创业可领取补贴

2006年初,法国政府施行新政策,规定所有创业之前,个人收入低于最低工资的创业申请人,均可得到失业创业补贴,因此很多大学生都可以申请到这项补贴。2006年从这一政策中受益的创业者有7.4万人。

从2007年1月1日起,法国申请失业创业补贴的程序被大大简化。此前,创业者如果想获得该项补贴,必须提前申请,而现在改为在创业后三个月内提出即可。补贴申请表格也由原来的12页改为只有1页,创业者不用再详细阐述自己的盈利计划。从2007年4月起,创业者不用再亲自到相关部门办理繁琐的行政手续,而是可以在互联网上填写所有必要的表格,企业注册费用也可用信用卡支付。

鼓励政策产生了积极影响。根据法国国家统计与经济研究所的报告,在所有新创企业中,87%的企业经营活动能够维持3年以上。

国外大学生创业案例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