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
中国梦,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把来自人民的中国梦交给人民。人民日报评论员对于中国梦就有不少精彩的文章。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中国梦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中国梦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篇1:筑就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一)北京。国家博物馆。
一走近《复兴之路》展览,就能看到环绕四壁的浮雕,始于四大发明,终于奥运五环。像是一个隐喻:历经沉沦与抗争、奋斗与崛起,现代中国的辉煌成就,与中华民族的灿烂历史交相辉映,仿佛是文明长卷的首尾相接。
2012年11月29日,正是在国博这一极具象征意义的地方,在中华民族的“文庙宗祠”,习近平同志向世界宣示“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013年3月17日,新一任党和国家领导人换届完成,习近平同志再次畅谈“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的确,大步向前的中国,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梦工厂”。
民族独立梦、两弹一星梦、奥运世博梦、航天潜海梦……新中国成立60多年、改革开放30多年,我们的一个个梦想成为现实。今天的中国,民族复兴的梦想仍在继续,住房梦、创业梦、宜居梦、小康梦……在个人梦想和国家梦想的互动交融中,世界东方升腾起激荡人心的中国梦,奏响一个伟大民族走向复兴的交响乐章。
(二)“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环顾世界,很少有哪个民族,像中华民族这样,历经苦难与辉煌;也很少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在持续奋斗中,始终坚持着同一个梦想。这个梦想的背后,蕴藏着绵延已久的“家国天下”情怀,折射着内心深处的“命运共同体”意识,也凝聚着“振兴中华”的探索与奋斗。
英国学者安格斯·麦迪森在《世界经济千年史》中估算,中国从公元1000年开始,国内生产总值一直占到世界的五分之一以上。然而,这样的“老大帝国”,却是以一种屈辱的姿态进入近代史的。
有学者这样描述,“19世纪强加给中国的一系列条约、协定和治外法权条款,使人们清清楚楚地看到:不仅中国作为一个国家地位低下,而且中国人作为一个民族同样地位低下。”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落后、挨打,屈辱、抗争,让民族复兴成为近代中国无法绕开的主题,更激发起无数中华儿女为之不懈奋斗的理想抱负:梁启超提出了“少年中国”,孙中山喊出了“振兴中华”,李大钊呼吁为“中华民族更生再造”而奋斗……为了民族复兴,几代人魂牵梦萦,亿万人心结难解。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整个二十世纪一直是中国无数志士仁人顽强追求的目标,一直是时代潮流中的突出主题。中国的革命也好,建设也好,改革也好,归根到底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这可以说是贯穿二十世纪中国历史的基本线索。”金冲及在《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中的评述,至为精当。
(三)上世纪初,爱国学子只能空自发出“奥运三问”,进步青年只能在小说中畅想中国举办万国博览会,革命先行者也只能在建国方略中规划“进藏铁路”。今天的中国,奥运梦、世博梦、青藏铁路梦都已成真,更圆了前人难以想象的飞天梦、潜海梦、航母梦。当中国经济跃升至世界第二,当中国崛起被国际媒体称为“近年来最重要的全球变革”,深藏于中国人心中的民族复兴之梦,终于不再是空中楼阁,而犹如地平线上跳动着的朝阳,喷薄而出。
有人说,一个国家处于上升期的标志之一,是这个国家开始打造她的“造梦”能力,她的国民开始自信地谈论自己的梦想。对梦想的追逐,刻印下社会发展的脚步,也标注着历史前行的轨迹。
60多年来,无论是白山黑水之间唱响《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工人,还是绿皮车上枕着蛇皮袋打盹的进城农民,中国梦不仅是国家梦、民族梦,更是亿万人民梦想的叠加。农业税成为历史,义务教育全免费,日渐公开透明的民主政治,覆盖13亿人的社保体系……今天的中国,流动社会让人有更多上升机会,权利社会让人有更多保障依靠,开放社会让人有更多成功路径,信息社会让人有更多表达渠道,宏大的国家梦想在每个人的努力奋斗中、在时代的点滴进步中,慢慢生根。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一上任,就把实现复兴大业定为施政方向、把成就中国梦想当做未来愿景。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成为亿万人民共同的追求。
(四)纵观历史,大国崛起的过程,无不伴随着全体国民共同的期待与奋斗,由此锻造出国家民族独特的气质与精神。几百年前,一群欧洲大陆的失意者坐着“五月花号”来到新大陆,开启了美国梦;去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上,烟囱高耸、铁水奔流的场景,讲述了工业革命时代的英国梦。这样的梦想,绝非一人一地一时的空想,而是回荡在全体国民心中的共同旋律,也正因此才具有超越时空的能量,成为一个国家不断前行的动力。
如今,中国梦正焕发出鼓舞人心的力量,激荡起亿万人民的共鸣。人民日报评论员新春走基层,在湖南一个偏僻山乡的农家门前,看到这样一幅春联:“雪梅映红中国梦,紫燕衔绿万家春”。一位旅美华侨写下自己的心声:“他邦夜夜家国梦,天涯朝朝总相思。”众人争说中国梦,同心共筑中国梦,正因为它触动海内外中华儿女内心深处的集体意识,成为唤起亿万人民认同的最大公约数,激发了中华民族“团结如一人”的归属感和进取心。
这正是提出中国梦最为重大的现实意义。美国《新闻周刊》认为,中国梦会产生深远影响,将“重振中国光辉史”。更有外国观察家敏锐指出,这是“一个能在人们心中激起共鸣的目标”,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的强烈历史责任感”。
(五)伟大的梦想,需要有伟大的精神作支撑。中国梦包含着中华民族的复兴心结,更包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理想信念。其背后,是数千年的积淀、近百年的回响、亿万人的渴望。
上下五千年、纵横一万里。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上唯一从未中断过历史进程,并且创造出辉煌灿烂文明的民族,绝非偶然。经过几千年的沧桑岁月,把我国56个民族、13亿多人紧紧凝聚在一起的,是我们共同经历的非凡奋斗,是我们共同创造的美好家园,是我们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是我们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
鲁迅曾说,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它发扬起来,中国人才有真进步。这样的民魂,就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气神,它关乎国家成败、民族兴衰。没有振奋的精神、没有高尚的品格、没有坚定的志向,一个民族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中国梦,要求我们不仅在物质上强大起来,也要在精神上强大起来。
我们看到,从“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到“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从“振兴中华”到“我们都是汶川人”,一个个时代的口号,张扬着把个人命运与民族命运紧紧相连的爱国精神,这是推动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向着中国梦前行的强大力量。
我们看到,从小岗村鲜红的手印到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从股市带来的全民投资热潮到贡献了六成国内生产总值的中小企业,30多年来,改革创新精神激荡神州,造就了历史的巨变,成就了今天的中国。在通往中国梦的征程中,改革创新始终是激励我们在时代发展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动力。
正因此,习近平同志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
(六)北京申奥成功后有一张经典照片,两辆相向而行的车上,手拿国旗的年轻人击掌相庆。这样的场景,曾引发多少人的共鸣与感慨。有句歌词唱得好,“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对13亿中国人而言,家国一体的中国梦,寄托着最深厚的情感。
国泰则民安,民富则国强。国和家的命运攸关,是中华民族漫长演进史中最为深刻的总结,国家兴衰始终都在塑造个体命运中扮演了核心角色。正如有论者所言,在灾难与辉煌的双重变奏之中,一个个中国人的梦想从来离不开民族整体的际遇。个体的命运往往随着历史而流转颠簸,无论大江大海还是一枝一叶。
新中国“站起来”,改革开放“富起来”,新世纪“强起来”,正是国家民族的强盛,让人民的幸福有了坚实依托;中国梦的茁壮,使个人梦想有了广阔空间。吃饱穿暖、下海经商、有车有房……个人梦想的日益丰富说明,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征程中,唯有将个人之梦寄托于国家之梦、民族之梦,梦想才有成真的可能。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个体梦想的实现,正是国家梦想实现的重要前提。在这个意义上,每一个人的奋斗努力,都是中国梦的组成部分。毛泽东同志曾说,“世界是我们的,做事要大家来”。面对各种利益关系调整所带来的矛盾,面对思想观念多元多样的状态,特别需要全体中华儿女以共同之理想,凝聚共同之力量,以共同之奋斗,追求共同之目标,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
正因此,习近平同志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是13亿人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汇聚起来的力量。
(七)北京的长安街,取盛唐之意,东是建国门、西是复兴门,谓之长治久安。只有创造了灿烂文明的民族,才会如此渴望再创辉煌;也只有历尽苦难沧桑的国家,才更珍惜来之不易的道路。
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辉煌文明、有数百年深重苦难,也有百余年不息奋斗,追寻梦想的道路尤其艰难曲折。百余年来的救亡图存、道路探索,多少仁人志士留下“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悲愤,付出“春云碧血,秋雨黄花”的牺牲,发出“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的呐喊。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不可逆转地改变了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中国真正进入全球化的坐标体系,也就在这短短30多年。但就是在这30多年里,我们写下了让世界惊叹的“中国故事”。从硝烟弥漫的革命年代,到激情燃烧的建设岁月,再到波澜壮阔的改革时期,在不断探索和奋斗中,我们形成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找到这条道路,我们深切体会何谓“来之不易”、何谓“倍加珍惜”、何谓“始终不渝”。沿着这条道路,我们科学把握了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新中国60多年的持续探索、近代中国170多年的历史经验、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传承,最终确立了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想的根本遵循。
这条通往梦想的道路,有着绵延的文化传统、深层的现实基因。从根本上说,13亿人的中国梦,必须对人类文明有责任有贡献,以和平文明筑梦,靠自力更生圆梦,不能走西方现代化的老路。在能源消耗上,美国人均年消费石油22桶多,中国只能在人均年消费石油两桶多的情况下,以不断降低能耗求得发展;在人口流动上,欧洲19世纪向海外移民6000多万,靠建立殖民地开疆拓土,而中国则要在自己的国土上解决农村人口转移问题;在增强综合国力上,中国不搞军备竞赛、也不对外输出革命,而是坚持科学发展、自主发展、开放发展、和平发展、合作发展、共同发展。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英国《金融时报》认为,“中国的梦想,不仅关乎中国的命运,也关系世界的命运”。
这就是中国式的梦想之路。实现中国梦,给世界带来的是机遇而不是威胁;实现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人民。
正因此,习近平同志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我们就能够沿着这条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八)一个国家的梦想,可以归结为一种理想信念,但仅有向往还远远不够。无论是战后一些国家飞速发展,还是“金砖五国”重构世界版图,奇迹也好、腾飞也罢,都是一步一个脚印干出来的,把握有利的发展机遇、构建更好的体制机制、勇敢地革除自身弊病、自信地迎接风险挑战,这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也是一个持续的奋斗过程。美好蓝图能够激发斗志,豪情壮志可以鼓舞人心,但要让梦想照进现实,关键在于实干。
今天,从“全面崩溃”到“虚假繁荣”,仍有一些人在“唱衰”中国。这样的说法虽耸人听闻,却也警示我们追梦之路绝非坦途。新兴大国崛起的烦恼,经济社会双重转型的困惑,人民渴盼公平正义的焦虑……有人曾说,今天的中国不能是打网球,可以等球落地后再挥拍,所有的问题都需要主动截击,否则就会输掉比赛。正所谓“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离目标越近,阻力就越大,也越艰辛。最有自信的时候,也最容易自满;最有希望的时候,也最可能失望。要让梦想成真,最重要的是牢牢把握机遇,以实干托起中国梦。
改革开放之初,美国《时代》周刊将邓小平评为年度人物,其开篇标题是《中国的梦想家》。30多年后世界之所以还对“梦想家”怀有敬意,正是因为我们靠实干把一个处在经济崩溃边缘的国家推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靠实干改变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命运,靠实干让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梦想日益接近。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同样的道理,不干,一切理想、梦想最后都只能是一枕黄粱。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回顾历史,面对列强的凌辱,中国梦没有破灭;面对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一穷二白,中国梦没有破灭;面对奋斗征程中的挫折坎坷,中国梦没有破灭。中华民族之所以在百折千回中迎来复兴的曙光,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人的艰辛奋斗。到建党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此基础上,实现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我们党确立的新的“三步走”战略目标。时至今日,中国正处在实现梦想的关键节点,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应对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挑战,跨越前进道路上的重重障碍,需要13亿“实干家”坚持不懈地埋头苦干。只有每个人都拿出实干的精神和劲头,干好“自己的那一份”,中国梦才够美丽、够坚实。
(九)1933年,近代中国一份有影响的综合性刊物《东方杂志》发起了全国性“征梦”活动,征求两个问题的答案:你梦想中的未来中国是怎样?个人生活中有什么梦想?然而,那样一个时代,国家失去尊严,民族饱受屈辱,个人何敢言梦?活动最后征得的“梦想”答案只有160多份。
令人感慨的是,这两年,我们的一家电视台也举办过一次“征梦”活动,海量的参与人数,丰富的个人梦想,热烈的讨论与回应,与70多年前真是云壤之别。两场“征梦”,两个场景,换了人间。
走过“雄关漫道真如铁”的昨天,跨越“人间正道是沧桑”的今天,向着“长风破浪会有时”的明天,中国梦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功崇惟志,业广惟勤。13亿人共同奋斗,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中国,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脚下。
中国梦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篇2: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
在中国梦的丰富内涵中,“人”无疑是关键要素。“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阐明了中国梦的核心价值,也指明了中国梦的动力源泉。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勾勒出的美好图景,最终统一于人民梦的历史语境。“大河没水小河干”,近代中国的百年奋斗,不断证明着一个朴素道理,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征程中,唯有将个人之梦寄托于国家之梦、民族之梦,梦想才有成真的可能。
在中国梦的雄壮交响中,无论是实现国家民族的繁荣富强,还是追求普通个体的幸福生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始终是最催人奋进的旋律。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从实现总体达到小康水平,到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再到构建覆盖13亿人的保障体系……国泰则民安,民富则国强,伟大的中国梦,使个人梦想有了广阔空间。
在这个意义上,“宏大叙事”的国家梦,也是“具体而微”的个人梦。中国梦,最终是由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个体梦想汇聚而成。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人生出彩机会的渴望,正是中国梦最富生命力的构成。
人人都有追梦的权利,也都是梦想的筑造者。如果说,“大河没水小河干”阐明的是命运共同体逻辑;“小河有水大河满”,则揭示了发展进步的动力机制。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的,中国梦的实现,“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个体梦想的实现,正是国家梦想实现的重要前提和必备条件。
一切为了人民,梦想便有了牢固的根基。淮海战役战场上一望无际的手推车,见证了人民战争的伟力;安徽凤阳小岗村18个鲜红的手印,标注着人民改革的精神。人民群众的创造实践,是创造历史不竭的源动力。正是得到了人民的拥护支持,尊重了人民的首创精神,激发出人民的无穷力量,我们才在披荆斩棘的奋斗中,创造了经济增长的奇迹,释放了社会发展的活力,开辟出一条生机勃勃的复兴之路。
历史证明,个人的前途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而每一个人的奋斗努力,都是中国梦的组成部分。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阶段,最大程度吸纳人民群众参与改革发展,最大程度促进全面小康的共建共享,最大程度动员全体人民同心共筑中国梦,就能激发每个中国人的进取心和创造力,就能在逐梦之路上始终有众志成城的民意支撑,始终有破浪前行的不竭动力。
中国梦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篇3:中国梦 非洲梦 世界梦
综合本报驻外记者报道:国家主席习近平25日在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发表题为《永远做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的重要演讲,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一些外国专家和友好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习近平深刻总结了中非友好关系发展的历史经验,精辟阐述了新时期中非共谋和平、同促发展的政策主张。
“真”、“实”、“亲”、“诚”是中非关系真实写照
坦桑尼亚外交部长门贝说,习主席的演讲感动了坦桑尼亚,感动了非洲,也感动了全世界。
西班牙中国问题专家马埃斯特罗认为,习近平在概括中非关系时提出的“真”、“实”、“亲”、“诚”4个字是非常贴切的中非关系的写照,同时也是中国在发展对外关系问题上的真实声音。马埃斯特罗说,中国政府一贯重视发展中非关系、重视加强南南合作,更为可贵的是,中国在发展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小国家和落后国家关系时,一直秉承一视同仁的态度,重视与这些国家的务实合作与互利共赢,让这些国家和人民分享中国发展带来的机遇。中国在发展对外关系时尊重他国自身的国情及其人民的自主选择,而不像某些西方国家一样把自身模式强行输出到其他国家,事实证明,中国的这一做法是正确的,受到了包括非洲国家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欢迎。
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执行秘书处副秘书长奥贡·桑尼认为,中国人民与非洲人民的传统友好情谊奠定了非中关系进一步向纵深发展的坚实基础。习近平用“真”、“实”、“亲”、“诚”4个字总结中非关系,也表明新一届中国政府将给予非洲国家一如既往的关心和支持,非洲人民对此表示衷心感谢并充满期待。
《龙的礼物——中国在非洲的真实故事》一书作者、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发展项目主任黛博拉·布罗蒂加姆教授说,习近平的演讲阐述了中国发展同非洲关系的原则立场,与西方在此问题上的立场形成鲜明对照。几十年来,西方对非洲政府的援助附加了许多经济、政治条件,如贸易自由、私有化、透明度等等。中国相信非洲政府能够找到自己前进的发展道路。中国并不对非洲国家指手画脚。中国并不要求自己的发展模式成为效仿的榜样,但别国的确可以从中国的发展经历中获益良多。
刚果共和国孔子学院院长恩东戈表示,他非常赞同习近平对非中关系的阐述。他说,中国和非洲国家之间是真正的朋友关系,比合作伙伴要更进一步。非洲正是在中国这样的朋友的支持下越来越自信,从互利合作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实惠。“非中之间的友谊会越发加强,双边未来的合作一定会取得更多成果。”
中非从来都是命运共同体
非盟委员会驻几内亚比绍特别代表奥维迪欧·佩坎诺表示,习近平在演讲中对非中友好关系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做了全面阐述。关于“中非从来都是命运共同体”的提法赋予未来非中关系以新的内涵。
肯尼亚智库“跨地区经济网络”负责人詹姆斯对“中非从来都是命运共同体”的提法赞不绝口。他说,过去,中国支持非洲国家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而非洲兄弟也把中国“抬”进了联合国;如今,中非合作论坛机制更是把中国和非洲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中国的发展离不开非洲,而非洲想要发展也离不开中国。
东非共同体议员阿卜杜拉说,习近平的演讲给我印象深刻的地方是“发展模式多样化”。正是因为中国没有复制别国的发展道路和经验,而是非常智慧地根据自己的国情,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才取得了今天令人钦佩和羡慕的成就,这是非洲应该学习的地方。
泰国《亚洲日报》副社长钱丰认为,习近平所说的非洲是非洲人的非洲,充分显示了中国对非洲的尊重。“新形势下,中非关系的重要性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双方共同利益不是减少了而是增多了,中方发展对非关系的力度不会削弱、只会加强。”中国对非洲的援助是全方位、多角度的,不仅涉及资源类项目,中国还帮助非洲建设公路、铁路、学校和医院,并把最先进的农业技术带到非洲,中国真心希望非洲发展起来。
卡塔尔大学教授喀西姆说,习近平站在宏观和战略高度,全面阐释了中国对非洲政策。这是一份中国在未来几年内对非洲新举措的宣言,对于澄清和纠正西方的不实报道和负面影响、正面宣传中国的对非政策主张和外交布局、为中非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注入新动力,都有着十分积极而重大的作用。
法国《青年非洲》评论说,习近平首次出访就把大部分时间用于访问非洲国家,向非洲和世界发出了一个强烈信号,再次表明对非洲的“巨大关注”和要加强中非双边关系的意愿。评论还指出,中国已成为非洲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被非洲视为“双赢”的伙伴。
南非金山大学商务学院研究生院学者科菲·库阿库表示,习近平在坦桑尼亚的演讲对非洲国家非常重要,非洲人民期待这一时刻已经很久,这也是非洲重要的历史时刻。非中关系重要性一直在不断提升,非中共同利益在不断增多,这是有目共睹的。中国对非关系惠及几乎所有非洲人。习近平在演讲中提到非洲梦,中国梦要与非洲梦联合起来一起实现。
尼日利亚和平与冲突解决研究所所长助理萨姆·阿比表示,习近平在演讲中提到中国梦、非洲梦和世界梦的关系,这三个梦想的实现都离不开国际和地区安全稳定的大环境。
尼日利亚国际问题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萨尼·穆萨说,国之交在于民相亲,相互了解和理解是非中关系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石。这对于非中发展新型战略伙伴关系非常重要。
比利时布鲁塞尔欧亚研究中心主管弗拉瑟·卡梅隆博士表示,中国同非洲国家的互利合作对欧盟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欧盟乐见中方在中非合作领域取得的成果,欧盟将在今后强化对非援助的同时,考虑同中国在对非支援上进行合作。
中国梦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