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西部 振兴航天
目前,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已进入实施阶段,在1999年11月召开的全国计划工作会议上,已确定2000年将为西部大开发安排1000亿元以上的财政拨款与贷款指标。航天科技工业如何在国家经济发展战略调整中抓住机遇,使航天三线企事业走出困境,推进航天工业改革与发展的进程,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航天进入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条件
1.航天三线企事业单位在地理位置上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目前,国家界定的西部地区指: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宁夏、四川、云南、西藏、贵州、内蒙古等10省区,土地面积占全国的56%,人口占全国的23%。航天工业在陕西、甘肃、四川、云南、贵州、内蒙古等6省区都有大型的科研生产基地或大型厂所,特别是在陕西、四川、云南、贵州、内蒙古等5省区的科研生产基地,在当地工业经济中都占有一定份额且颇有影响。这些就是航天进入西部大开发,为西部大开发做出贡献并在贡献中求生存、获发展的桥头堡和前沿阵地。航天工业在中部的接应能力和东部的后援也具有相当实力,从中部的湖北、湖南、广西、河南、山西5省区看,航天大型科研生产基地或势力较强的厂所,地理位置上靠近西部,有些还属于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区的经济开发区。从东部地区看,无论是上海、江苏、北京、天津,还是东北地区,都有航天大型科研生产基地或大型的厂所,尤其在北京、上海的科研生产基地,其规模和水平都相当可观,可为西部大开发提供科研、生产的后援与支撑。
2.位于西部地区的航天科研生产基地颇具实力
位于四川、陕西、贵州、内蒙古、云南等西部地区的航天三线基地都属于科研与生产结合型企业,设施设备与技术手段比较先进、配套,而且比较集中;其科研人员、技术工人的实力比较雄厚,专业技术与工种齐全配套,在东部沿海超常发展中,这些基地曾发生过“孔雀东南飞”,一些科研人员成为东部大发展的优秀人才。航天三线基地在西部人才与智力开发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中能肩负重任并做出贡献。
3.航天的优势产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也适应西部大开发的需要
航天三线基地及整个航天工业具有研究、设计、试制、试验、生产、检测机电算一体化产品的能力,在专业优势与产品优势方面符合国家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方针和发展高科技产业的需要。如计算机及其应用类产品:程控交换机、STD工业控制机、计算机辅助制造系统(CAM)、友力2000集散控制系统、多功能商业收款系统、增值税发票防伪识别系统等;自动控制技术类产品:自动称量包装系统、电站监控系统、锅炉监控系统、锅炉微机自动控制系统、机床数控系统等;综合电子技术类产品: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有线电视及大型自动广播扩音系统等;综合机电类产品:医疗器械、汽车及其零部件等;还有其他一些特种材料与工艺、节能、环保类产品,包括复合管道、双燃料汽车等。这些产品在信息产业、环保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如交通、电力和通信等方面,都是可以满足西部需要的产品,且有东部航天单位做技术后盾。
4.利用航天技术和产品改造传统产业是航天三线基地开发西部地区的一个优势
航天三线基地在计算机及其应用、卫星地面应用、远程遥控与遥测等产品上都有长项,可为西部传统产业提供技术改造,特别是为资源开发类企业提供技术改造,可以就地取材,就地研制生产,就地安装使用,这是西部大开发所需要的,也是为西部大开发做贡献的一个重要方面。
5.航天的声誉与形象是外引内联的无形资产
航天科技工业40多年来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在军转民、军民结合方面也有了长足的发展,这些都已在国内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赢得了荣誉。目前,面对国家大力开发西部地区的大动态、大趋势,国有资本、东部资本、外国资本、港澳台资本都将向西部倾斜和纷至沓来,中国航天可以利用声誉和形象的无形资产,加上科技与产品实力,不断发展和扩大外引内联的规模,取得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进入西部地区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航天三线企事业单位脱困、改革、发展与服务于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关系
西部大开发是国民经济建设的大局,是国家和民族的大局,服从、服务于这个大局,为这个大局做贡献,无疑是第一位的。航天三线企事业单位脱困、改革、发展,乃至整个航天的改革与发展,与服务这个大局是一致的,是相辅相成的,服务大局是航天三线企事业单位脱困、改革与发展的契机,抓住机遇,全力以赴地进入西部大开发实乃当务之急,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2.航天在西部大开发中有所作为与进入行业、联合地方的关系
航天三线科研生产基地乃至整个航天确有一定的科技实力与优势,但必须找准位置,才能有更大更好的作为。进入行业是为了更好地接受国家产业政策的指导,使之纳入国家的产业规划。联合地方与进入行业是一致的,可以使航天的项目、产品更符合地区的发展规划与需求,使之享受国家和地方的优惠政策,使项目和产品有更大的发展后劲和较长的市场周期。在联合地方时要在互利互惠、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下,让利于地方,有些应构建利益共同体。
3.航天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单位之间的关系
西部大开发是浩瀚的伟业,位于西部的航天单位是西部大开发的前沿阵地,是桥头堡,是窗口;中部地区的航天单位是中转站和补给站;东部地区的航天单位是后援、是技术支撑。三个地区的航天单位必须本着“联合起来求发展,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指导思想,大力协同,共谋西部大开发的伟业,必须坚决地反对只顾及局部暂时经济小利和狭隘本位主义,废止割据状态。
4.项目、产品与体制、机制的关系
项目、产品相当于生产力,而体制、机制相当于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对于经过充分的技术和市场分析,确实是有技术水平与质量保证、有市场、有效益的项目、产品,必须采取新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去运作,有的可采用股份制公司的形式构建新的技术经济实体,按《公司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行规范,使之真正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5.三线调迁与服务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关系
目前,航天三线单位的调迁,有的正在完善和充实;有的正在调迁;有的还没有调迁。调迁工作应充分考虑国家的产业政策、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战略、相应地区的发展重点;调迁工作要与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组织结构调整相结合,要进行存量资产的重组,增量资产的注入要择优扶强,要使新点真正成为生机盎然的经济增长点和开发西部的生力军。
6.国家政策与市场机制的关系
西部地区的腾飞要有五个因素:时代与地缘因素;港澳台和华人因素;历史文化因素;政策因素;特区因素等。目前,西部地区还不具备前三个因素,只能靠后两个因素来激活或弥补前三个因素。航天西部地区的单位必须借鉴东南沿海地区起飞的经验,充分利用国家的特殊政策,采取灵活的措施,吸引外国资本、港澳台资本、东部资本和其他国有法人资本等的投资,并按市场经济规律(竞争、供求、价格规律等)和市场机制(竞争、激励、约束和市场分配机制等)进行运作,才能使国家关于西部大开发的政策转化为生产力,促进航天的发展和西部地区的发展。
7.关于人才资源开发与项目、产品开发的关系
项目、产品的开发要靠科技知识创新,靠科技成果的转化、转移,直至形成产业。然而,这些创新和产业化的关键因素是人,是科技人才。因此,必须注重人才资源的开发,注重人才结构的调整,注重科技人才的吸引、稳定和调动积极性,这对搞好项目、产品开发是至关重要的。反过来,项目、产品开发工作搞好了,科技人员才有用武之地,经济效益也上去了,就更能有利于科技人才资源的开发,就会形成良性循环,就会使航天三线单位乃至整个航天兴旺发达。
8.产业政策导向与市场需求牵引的关系
从发展的、长远的观点看,二者是一致的,但就现状而言,并不全然。有些项目和产品近期市场很红火,但仔细研究国家产业政策的导向,就会发现产品的市场生命力有限;有些项目和产品尽管近期市场需求火不起来,但具有强大的潜在市场和生命力。因此,必须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和长远的产业政策导向与市场需求牵引的分析,以指导我们的开发、生产规划和营销策略的制订,避免不预则废,做到凡事预则立。
航天进入西部大开发,要纳入国家的盘子,进入地方的笼子。其一就是要加强科技知识创新,拿出进入西部地区的过硬产品,即技术含量高的高新科技产品,适应国家发展高新科技产业的总形势;其二是坚持平等互利、互惠的原则,尤其应让利于地方,有钱大家赚;其三就是要切实为西部地区做出实质性的贡献,多做些实事,这些是切入点,也是在西部地区求得发展的种子。
发展西部 振兴航天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