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食品安全手抄报
近年来,我们不断的看到和听到一些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造成了巨额的经济损失,甚至是人员伤亡。这不得不使我们再一次审视目前国内的食品安全制度,关注我们每天的饮食安全。做食品安全手抄报,增强食品安全意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小学一年级食品安全手抄报,希望大家喜欢。
小学一年级食品安全手抄报的图片
小学一年级食品安全手抄报图一
小学一年级食品安全手抄报图二
小学一年级食品安全手抄报图三
小学一年级食品安全手抄报的资料
食品安全事件
1、含大量丙烯酰胺的黑糖食品引爆朋友圈
2015年8月台湾爆出一个新闻,说黑糖中含有大量致癌物——丙烯酰胺。台湾某杂志测试了19个黑糖相关产品,发现所有样品均含有丙烯酰胺,其中7个样品超过了1000微克/公斤,最高的一个号称“传统制作”的黑糖样品达到令人咋舌的2740微克/公斤,远超炸薯片中的丙烯酰胺含量(按香港的测定数值,约为680微克/公斤)。
笔者在2015年12月份在科学网博客撰写的《黑糖,那些不得不说的秘密》一文中不仅说明黑糖中丙烯酰胺产生的原因及危害,还区分了黑糖、红糖及赤砂糖的不同,让消费者买到放心安全的好产品。
世界卫生组织的《食物污染物工作报告》中确认的丙烯酰胺摄入量界限值,是180微克/公斤体重。动物试验表明,丙烯酰胺具有潜在的神经毒性、遗传毒性和致癌性。不过,目前人类中的研究尚未确认丙烯酰胺的摄入量、相关生化标志物水平与多种癌症风险之间的关联,因此,还不能说只要摄入丙烯酰胺,就一定会增加人类的致癌危险。但是,毕竟这种物质属于“疑似致癌物”。
2、市面90%五常大米掺假
记者调查发现,五常市五常大米年产量至多为105万吨,但业内人士估算,全国市场上标售的“五常大米”至少有1000万吨。这意味着,市场上大量的五常大米都是假冒的。此外,所谓五常“调和米”催生了“拼缝”行业。不少五常市的“能人”从外地收稻,转手卖给加工企业,利润十分可观。
稻花香2号不仅脱粒后香气袭人,而且就连稻子在田间生长时,都能闻到叶片香和稻谷香。经国家种子部门审定后,确定种子名称为五优稻4号。其发明人田永泰认为,五常大米享誉全国的口碑,主要归功于五优稻4号,所以只有它才能称为正宗的五常大米。2003年,五常大米被国家质检总局确定为原产地保护产品,明确五常市全部24个乡镇所生产的40多个品种大米都叫五常大米,执行国家强制性标准GB19266。综上所述,消费者可对照参考自己食用的大米是否是五常大米。
令人欣慰的是在11月政府相关部门开展的“五常大米保卫战”截止目前共查扣涉嫌假冒大米215.8吨。
食品安全知识宣传资料
一、味精是“美味陷阱”吗?
味精是烹调中重要的鲜味添加剂,学名谷氨酸钠,是人体所需氨基酸之一谷氨酸的钠盐。谷氨酸钠分子可以使大脑产生鲜美感觉,它广泛存在于含蛋白质的食物如肉、海鲜和乳酪中,这也就是这些食物味道鲜美的主要原因。但烹调中味精的用量不宜过多,只放一点点就能达到增鲜的目的。使用味精调味时应注意:
不宜在碱性强的食物中使用。谷胺酸钠中的钠活性甚高,容易与碱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一种具有不良气味的谷胺酸二钠,失去调味作用,所以碱性较强的海带、鱿鱼等菜肴不宜加味精。
在酸味菜肴不宜用味精。因为味精遇酸性不易溶解,酸性越大,溶解度越低,加入味精不易溶解。
炒菜时不宜放入过早。炒菜一般应在菜肴快熟时或者刚出锅后加入,因为这时菜温在70—90℃,是味精溶解度最好的温度,鲜味也最浓;相反,在高温时加用,当温度超过120℃时味精中的谷胺酸钠就会变成焦化的谷胺酸钠,焦化的谷胺酸钠既没有鲜味,还具有一定的毒性。所以油炸食物一般温度高于120℃。
作馅料时不宜使用。作馅料时放入味精,不论是蒸或煮,都会受到持续的高温,使味精,使味精变性,失去调味的作用。
凉拌菜不宜直接加味精,要先用开水化开。味精在70℃以上才能充分溶化。凉菜温度低,直接加入味精不易溶解,如果事先用少量温开水化开,再浇到凉菜上,稍加翻拌,效果很好,并且拌凉菜使用粉状味精比晶体颗粒味精容易化开和拌匀,调鲜效果更好。
对特别鲜美的原料,如蘑菇、香菇、鸡、牛、鱼虾以及特别新鲜的蔬菜也不宜用味精,因为它们本身具有一定鲜味,加味精反而口味不佳。
分娩三个月内的母亲和婴幼儿所食的菜肴不宜加入过量的味精,因为味精中的谷胺酸钠通过乳汁或食物进入婴儿体内,会与婴幼儿血液中的锌发生特异性的结合,生成不被机体吸收利用的谷胺酸锌并随尿液排出,导致婴幼儿缺锌。
二、为何要少吃腌制食品?
腌菜、腌肉等腌制食品是传统食品,但多吃、偏吃对人体健康很不利。这是因为,蔬菜腌制后,其所含的维生素损失较多,维生素C 几乎全部损失;腌制的酸菜中含有较多的草酸和钙,由于酸度高,食后容易在肠道吸收,经肾脏排泄时,草酸钙结晶极易沉积在泌尿系统形成结石。腌制食物在腌制过程中,常被微生物污染,如果加入食盐量小于15%,蔬菜中的硝酸盐可被微生物还原成亚硝酸盐,人若进食了含有亚硝酸盐的腌制品后,还会引起中毒。亚硝酸盐在人体内遇到胺类物质时,可生成亚硝胺。亚硝胺是一种致癌物质,故常食腌制品容易致癌。所以,腌制品营养受损且有害,不是人们的理想食品,以少吃为宜。
推荐其他主题的手抄报图片作为参考:
1.一年级食品安全手抄报图片大全
2.讲食品安全手抄报一年级
3.小学食品安全手抄报
4.小学食品安全手抄报资料
5.小学生四年级食品安全手抄报
6.小学生食品安全手抄报内容
7.小学生手抄报内容-食品安全
8.小学食品安全手抄报图片
9.小学食品安全手抄报资料大全
10.小学生关于食品安全的手抄报图片大全
小学一年级食品安全手抄报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