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语文教学的教育学论文
语文既是学生学习各门学科的基础,更是他们走出校门从事工作和继续学习的基础。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有关语文教学的教育学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有关语文教学的教育学论文篇一
《谈初中语文教学》
摘要:世间没有真正不需要友爱和感情的学生,饱含真情的语文教师一定深受学生的喜爱。因此,要上好语文课,就必须使情感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关键词:初中生;情感教育;微笑;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1-241-01
语文教学,向来是百花齐放,不拘一格;课堂教学更是声情并茂,起伏跌宕;而优化课堂教学,则是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却不太容易。情感是语文教学中课堂活跃的重要因素。教学的情感性原则是指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情感状态中学习,并培养学生各种良好的情感品质。要上好每一堂语文课,就必须在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现在就语文教学中如何贯穿情感教育作些探讨。
一、情感教育要求语文教师应有正确地学生观,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教师应带着微笑走进课堂。
1、语文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一定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并坚信每一位学生都是可以造就的,可以成才的,更要相信学生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在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中,包括每一位学生在内的全班所有的学生都是自己关注的对象,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2、说说教师的积极情感对语文教学效果的促进作用。古人言:亲其师而信其道。充分说明了教育效果与师生感情的关系。教师对学生的各种爱等积极情感必然能激发出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与喜爱等积极的态度,和愿意同老师接近的交往倾向。教师愉快、乐观的情绪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使学生也快乐起来,让学生感到与老师的交往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从而乐于与老师交往,喜欢听你的课。要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3、语文教师应带着微笑走进课堂。我喜欢带着微笑走进课堂,微笑着给学生讲课。记得,有位学生曾对我说过:“老师,你微笑着走进教室的那天,我最专心,最认真,我喜欢你的微笑。”从那时起,我便时常带着微笑走进教室,哪怕心情不好,我也微笑。这一切都是为了那些爱我的学生。我会把一切不顺心的事抛在语文课堂外,永远以微笑的面容出现在学生面前,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知识。这就是所谓的快乐学语文。
二、情感教育应以语文教师具有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教学语言为基础
1、语文教师要具有渊博的知识。爱因斯坦说:学生对教师的尊敬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想要上好每一堂课,教师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作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应当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和全面的素质。知识渊博是情感富有的源头,一个知识贫乏,不善说话的语文教师已经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只有学而不厌的老师,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教师有渊博的知识,无形中给学生以深远的影响。大有助于语文教学。
2、语文教师必须具有变化多样的教学语言。语文教师要学会说话,敢于说话,并有丰富多彩的教学语言,这样才能在学生中树立声望。善于结合与学生实际有联系的事例,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述出来,让学生笑得前仰后合,将学生之心紧紧系住。丰富的语言可以给学生带来欢笑,一个有幽默感的老师不仅给学生带去快乐,同时也能让学生感到亲切。
三、情感教育要求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善于换位思考,进行角色互换
新课程要求教师不仅要更新观念,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转变。长久以来,语文教师熟于扮演固定的角色,教师总爱把学生看成一个个任人摆布的物体。新课程要求教师应尊重、欣赏、宽容和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其人格。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应以真诚为基础。表里如一的真情实感是师生情感交流成功的基础。因此,教师要时常进行换位思考。遇到问题时,应自问:“如果我是学生,我会怎么想?怎么做?”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进行角色交换。只有这样,师生之间地情感才会越来越深。只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有可能喜欢上你的语文课。中国有个成语,叫做“爱屋及乌”,意思是说,由于爱某一个人,连同停留在他屋上的乌鸦也都爱。如果师生之间关系好,相互尊重,学生从内心感到自己的老师可亲、可敬、可信、可爱,学生喜欢你,因此就会喜欢听你讲的课。“亲其师而信其道”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语文教师若能经常进行换位思考,角色互换,就能建立良好地师生关系,有利于搞好语文教学。师生之间有时产生矛盾是很正常的。如果不及时解决,会导致过激的言行,使人际关系更加恶化。消解这种不快情感的最理智的方式就是心理换位――试着把自己置于对方的立场上去考虑,你就会发现,其实对方他也有自己的道理。教师经常进行角色互换,建立良好地师生关系,是搞好语文教学的有利条件。
四、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应对每位学生做出公正的评价
每一位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赞扬和鼓励,每节课都在为之而努力奋斗。因此,教师应善于捕捉学生有意无意间所表露出来的创新闪光点。这样学生会非常喜欢上你的课,特别是对学习语文有困难的学生,哪怕只是一点进步,都应当给予肯定。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迅速抓住学生思想行为,充分暴露的有利时机,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成功与失败、长处与短处、顺利与挫折,激励他们勇于战胜困难,克服不健康的心理障碍,提高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促使学生经过失败、成功、再失败、再成功的不断体验,增强耐挫力,保持稳定的情绪,这样,即使在逆境中也能成才。
总而言之,建立教育“情感场”,营造积极健康的学习环境是优化课堂教学的良药。包含真情的语文教师一定深受学生的喜爱。学生喜欢在充满爱和愉快的环境中成长,世间没有真正不需要友爱和感情的学生。于漪有一句口头禅:“教师的天职就是爱学生。”夏丐尊说:没有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确如此,语文教师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才能上好每一节语文课,从而成为优秀的语文教师。
参考文献:
[1]班华,主编.中学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9.
[2]朱慕荣,主编.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
[3]贾晓波,主编.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的心理.中国和平出版社,2000.3.
有关语文教学的教育学论文篇二
《试论高中语文教学》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和能动性差异很大,有不少学生对语文课充满兴趣,课堂上能够很快进入角色,师生的互动性较强;但也有一些学生对语文课缺乏兴趣,对课堂活动无动于衷,让人苦恼伤神。怎样看待这些差异?高中语文应该怎样教、怎样学?作为在教学一线工作的语文教师,我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入手,谈谈自己的浅见。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认识;重要性;自主;阅读;作文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2-0528-02
1.认识语文的基础地位和重要性
开学第一堂课,我让学生们谈谈对语文学习的想法,竟有一半多的学生不约而同地认为:汉语作为母语,人人会用,因此语文课多读与少读、多写与少写的效果差距不会很大,在语文这门课上多下功夫有些不值得。这种观点是片面而有害的。
语文学科既不是单纯的文字学,也不仅是作文课,它与文学理论、文学创作、文学批评和文学鉴赏都有关系;不仅如此,它还联系着广阔的现实生活、悠久的文化传统,对于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有着重大的影响。
我认为,应当尽早让学生明白:语文是一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们正是通过听、说、读、写,与外界不断交流,与历史、文化发生联系,丰富和发展自己的内在生活、心灵世界、精神空间,启迪和开发自己的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在现代社会中,人生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而人生圆满与否,则完全取决于个人对自身和外界的认识程度。从这个意义上说,不学好语文,就难以获得圆满的人生。所以,语文作为一个直接关乎个人幸福和民族素质的基础人文学科,一定要从思想上和行动上加以重视。
既然语文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如此重要,语文教学理应以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趣味为目标,让他们把语文学习作为一件愉快的事,自觉地努力付出并收获。唯其如此,语文学习才能成为他们一生的自发行为,并影响他们的一生。如果师生们都明白了这些道理,则语文教学的效果就会好多了。
2.自主读书、学习动力和课外阅读非常重要
回想自己当年学语文的历程,往往会发现:语文学得好,除了老师恰到好处的引导,还得益于自己长期如饥似渴的课外阅读,甚至是背着老师和家长的"偷读"。学生们往往不是不喜欢课本中文质俱美的名篇,而是不满于老师无尽的"精讲"、痛苦于课后繁琐的练习。我当年就是《读者》、《视野》、《青年文摘》等期刊的忠实读者。现在反思自己作为语文教师的教学过程,竟发现我们做得最多的,恰恰也是苦口婆心的劝学、细致入微的分析、持续的读练与写作。而所有这些辛劳的付出却难以得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林语堂先生在《读书的艺术》一书中曾经说过:"什么才叫做真正读书呢?这个问题很简单,一句话说,兴味到时,拿起书本来读,这才叫真正的读书,这才是不失读书之本意。"他还说过:"所谓学习,就是喜爱。学生应该对读书发生狂喜。"
于是我有一个小小的设想:我们可不可以在紧张的语文教学中,抽出一点时间、挪出一方空间,多给学生一些自主读书的机会,让他们在轻松自由的阅读和品味中,不经意地接受语文魅力和综合知识的熏陶――按照语言大师们的忠告,试着引导学生在掌握课文的同时,去自由地阅读一些有品味的书籍?也许实践真的将会证明:学生们在没有压力的自主阅读中不经意形成的对语文的浓厚兴趣,比我们这些老师想方设法、孜孜不倦地加以教育培养的效果还要好,何况这对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也大有裨益呢(即或放在高考这个无法回避的大环境下来看,这样做,对提高高考综合试卷的答题质量也是非常有益的!)。
3.作文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面
由于受高考这根指挥棒的影响,高中作文教学中确实存在着过分注重形式而忽略了思想的偏差。通常情况下,我们只是要求学生把文章写得像一篇文章就可以了。所谓像一篇文章,主要是指形式,如起承转合的行文格式、通顺规范而不乏生动老练的语言、必要的表现方法和手段,乃至书写的工整和卷面的整洁,等等;尽管也有立意的要求,但大多不是学生自己从社会生活实际中思考分析出来的见解,而是命题者事先寓于题目和材料给出的比较空洞的结论,比如助人为乐,全面地看问题,培养坚韧的品格,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等等,这些观点放之四海而皆准,既无法证伪,也无需思考,只要举一些现成的例子,说一堆大话、空话、套话就够了。这种缺少真情实感,缺乏个性张扬的文章,往往四平八稳,千篇一律,淡而无味,因为写作者的思想早已被课本和练习为他们准备好的答案塞满了。
应不应该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发生在他们身边的精彩纷呈的事件呢?答案应该是肯定的。因为高中生的思想已逐步成熟,他们在不久的将来就要走上社会,肩负起人生的使命,而现在的语文高考题目也越来越切合现实的社会和生活。现阶段,我们天天看到、听到和感受到的活生生的现实,诸如农民工、城市化、工业化、环境保护、西部开发、医疗改革、农民负担、企业改制、下岗分流、失业失学、升学就业、素质教育、网络文化、青少年犯罪、庸俗文化的泛滥、社会风气的恶化、贫富悬殊的加剧、反腐倡廉的推进,乃至国际政治的风云变幻,等等,都可以纳入师生的视野,进入语文教学的课堂、学生的作文,乃至高考的考场。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现实生活,在作文中发表自己的人生感悟和对各种社会现象的见解,这对语文教学和学生成长都是有好处的。
其实,语言和思想是作文的两个基本要素。如果说作文就是表达,表达就是交流,那么,思想显然比语言更重要,甚至可以说,思想是语言的灵魂。日常生活中的人际互动都是思想的交流,而语言只是这种交流的工具和手段。事实上,人类历史长河中那些伟大的文学家既是语言大师,同时也是思想家。高中作文教学的目的,不仅要培养"文学家",还要重点地培养"思想家",即应着重培养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善于观察思考、勇于探索创造的习惯和意识,尤其是通过对人生和社会、历史和现实、文化和精神等方面的观察和思考,得出符合现实的自主结论――因为思想是人的本质,有思想深度的文章才称得上好文章。因此,应当鼓励学生留心生活、关注社会、思考人生,防止高中作文思想表达的缺失、浅薄或僵化。
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确有一些新课题需要认真探讨,对语文教师的要求也更高了。作为新时代的高中语文教师,我们肩负的担子很重,应该尝试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在教学实践中认真地进行观察、思考和分析,积极地参与教学研究和讨论,尽可能把一些扑朔迷离的问题弄得清楚明白,努力开创一个务实高效而富有活力的语文教学新天地。
有关语文教学的教育学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