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爸爸的16封信有感

发布时间:2017-06-05 14:24

《爸爸的16封信》这本书是台湾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林良写的作品,本书还荣获台湾社会四十多年的经典作品。下面是小编向各位推荐的读爸爸的16封信有感,希望对各位能有所帮助!

读爸爸的16封信有感篇一

《爸爸的16封信》这本书是台湾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林良写的作品,本书还荣获台湾社会四十多年的经典作品呢。

这本书讲述的是有一个读小学高年级的女孩叫樱樱,在生活中遭遇到一些事情,发生困惑,就经常说给爸爸听,而这名爸爸是文字工作者,下班回家还要紧张地赶写稿子,只有在吃晚餐的时候才能见他一面,妈妈又不许我们在饭桌上跟爸爸高谈阔论,所以爸爸只好等深夜工作完毕后,再给樱樱写信,并放在樱樱的书桌上,让樱樱可以在第二天早上读到。樱樱把信保存了下来,到了小学毕业那年,数一数,竟有16封,这里所发表的,就是樱樱所珍惜的那16封完完整整的信。

当我翻开书本,读起第1封信的时候,讲述的是樱樱和许达三很要好,他们两个长得一样的高,一样的漂亮,功课也都还不错,同学们都喊他们“双胞胎”。可是有一天,樱樱拿着一套新买的邮票,而许达三却没理她,樱樱很生气,而第二天上学才得知原来许达三妈妈在医院开刀了。读了这封信,我很感动,一个人不能老等着享受别人对他的欢迎。应该想想别人不是专为你一个人活着的。如果别人冷落了你,总是有原因的。把心放宽,不要计较,并且学习去慰问别人。不能只知道别人对我的热情,而自己却根本不知道别人对我的热心。

当我读到第10封信的时候,书中的妈妈替别人着想,是呀,在日常生活中,大人替我们着想,我们又有为他们着想吗?只有在替别人着想时,才能懂得和平、信义、仁爱。子女替父母着想,自然会孝敬父母。而父母替子女着想,自然会疼爱子女。一切的美德,不都是替别人着想开始吗?

读了第10封信,我懂得了:只有在替别人着想时,才能懂得和平、信义、仁爱。

读爸爸的16封信有感篇二

说起和《爸爸的16封信》相遇,纯属巧合。即便,她已经为无数孩子无数家庭送去温暖;即便,她带给无数父亲当头棒喝,让无视,忽视,轻视儿童的成年人汗颜;即便,她在儿童文学圈子里已经是明星级的读本,是不可计数的儿童与父母枕边的最爱……我和她的相遇,只是一次邀约。

福建少儿社引进了林良先生的诸多作品,其中就有《爸爸的16封信》。出版社约我参与共读沙龙,先期让我阅读。我清晰地记得第一次捧起她的时候,我没有丝毫的心理准备,我以一种“随手翻翻”的态度翻开了第一页,阅读第一封信。

未曾想,就这样被征服。

成长,有你相随即是幸福。

成长中,儿童需要什么呢?先看看成长中儿童都遇到些什么吧。

人的成长,是从相对封闭,备受呵护的家庭走向开放的学校,迈入广袤的社会。在这个过程中,儿童脱离了父母的呵护,要独立面对同伴,教师,各色各样的成年人,完成形形色色的任务。成长,就是在一次次面对,一个个经历,一场场伤痛中磨砺出来的。伴随着成长的,除了欢乐,更多时候是难以排解的忧虑,无法解决的困惑,压抑不住的冲动。

如果,在这样的时候,我们有一个父亲,有一封由信任的人亲笔在夜里写就,明晨醒来后即能阅读的书信,不能不说是幸运的。这就好像自己拥有了“机器猫叮当”一样,能解百忧;也像“圣斗士星矢”中遇险时的呐喊——“赐予我力量吧”一样管用。应该说,这就是传说中儿童的幸福。

来看这16封信——第1 封信 :为什么大家不理我?第2 封信: 专心的人是活神仙。第3 封信 :“乐观”使你万事如意。第4 封信 :从从容容 稳稳当当。第5 封信: 不敢站起来说话的人。第6 封信: 别人可以跟你“不同”。 第7 封信: 朋友就像一本一本的好书。第8 封信: 最不应该的行为。第9 封信: 谁都怕失败,但是…… 第10 封信: 也应该替别人想想。第11 封信: 快乐的敌人——发脾气。第12 封信: 孔雀是不妒忌的。第13 封信: “一人”对“众人”。 第14 封信: 最受欢迎的人物。第15 封信 :“这是我应尽的责任”。 第16 封信: 人人都有自己的难题。

现在你知道了吧,幸福都是诞生于艰难困惑中的。所以,幸福来临时我们会感到温暖。再想想,假如小时候你也收到这样的一系列来自爸爸的信,你是不是感到你的童年别样精彩呢?

浅语,带着暖意的爱的文字

阅读林良先生的文字,像极了在冬日里的火炉边取暖。眼见得炉中的火苗低低矮矮地跳跃,平缓而持久不断地传递来温暖,直到身体,整颗心都暖起来,最后,灵魂都被温暖,被照亮。请不要试图寻找那些我们惯常欣赏的文字风景,林良的文字没有波澜壮阔的起伏跌宕,也没有绮丽曲折的迂回百转。平平常常,素素淡淡,就像品质优良的水存在唇齿之间,你不能牛饮殆尽,你可以含住,琢磨再琢磨,会品出甜来。

原来,这就是传说中的“浅语的艺术”。浅语,这一概念就出自林良先生本人,但是由林文宝教授最先为我们介绍。浅语,“并非低俗粗野的字句,而是孩子能读得懂的语言。”原来,在林良先生的写作目的中,有一条为同样创作儿童文学的作家们所忽视或者有意扭曲的目的——为儿童而作。儿童文学,就应该为儿童而作;为儿童而作,就要让儿童自能读懂。仅从浅语的艺术这一次层面看,林良先生就是有良心的儿童文学作家。良心,也可以看做是一种责任心,爱心,童心与谦和之心。浅语是艺术,因为其做到了“在晦涩难懂的字句当中抽丝剥茧,如剥笋子般,把最核心幼嫩的地方,留给孩子。”

这一点,在如今的热热闹闹的儿童文学原创圈中,是多么难得。儿童触手可及的灌之以“儿童文学”的读本,夹杂着连成年人都未必能看明白的文字,只在恍惚间觉得作家是“不明觉厉”,此外留下的,也许是各种惊悚,怪异,恶搞……文字中夹杂着和“儿童”“童年”“纯真”无法兼容的信息,不知道他们是否应该看看林良先生的文字。

千万不能无视语言的力量,特别是儿童文学领域。相对于内容而言,语言完成的是更为隐逸且影响深远的生命信念的传递。内容好看,吸引孩子,这毋庸置疑是创作儿童文学的“王道”。但语言浅显有温度,儿童自能读懂,能领悟,这如同王者手中的“权杖”,是一种象征,信仰,精神支柱。以“浅语”描述儿童喜闻乐见的事物,展示充满童真、童趣的故事内容,让儿童在自主自能的阅读中,能自觉感受到文字间,内容里夹杂着那种言说不明,但又极有滋味的东西。这就是传播生命的信念。文学之所以能动容,动心,动情,就是信念成为源于文字又高于文字的精神符号被传递,被吸纳,被融合。林良先生创作《爸爸的16封信》,让自己的女儿樱樱从中汲养,获取成长中的“维生素”,对抗私欲,消除烦恼,获取快乐。作家的意图正在于此,浅语的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儿童文学家都是点灯人,播种人。点亮的是儿童心灵中最善良最温暖的星火,播种的是人生路程上最顽强,最具生命力的精神种子。我坚信,林良先生是有大爱,博爱的。在创作《爸爸的16封信》,他的心里装着的不仅仅是樱樱,而是天下和樱樱一样的儿童。林良凭借着创作经验,清楚地知道:不仅仅是自己的女儿樱樱,统领的孩童们都有着一样的成长烦恼,有着一样的境遇困惑,同样需要面对成长中无数的未知。于是,他决定用“浅语”,让这十六封信让更多的孩童收益。这些信写就后,一直为樱樱保存。有一位出版人发现后希望集结出版,目的就是让所有的儿童都可以读到。樱樱请示爸爸,不但得到爸爸的同意,而且还亲自写了序言。书籍出版后,每一个阅读她的儿童都有一种感觉“这不就是为我而写的么?”可见,先生一直保有的是对普天下所有儿童的大爱,这份爱,在文字中透露出来。

写信,一种久违的方式

《爸爸的16封信》就是林良先生给女儿樱樱写的私家信件。请注意,一个父亲给女儿写信,用这样的方式和女儿互动,表达关怀,是有些许无奈的。林良的工作那样繁忙,而女儿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又是迫在眉睫,历历在目。于是,简单而短暂的交流后,林良在工作之后的深夜,在劳顿之后的正午,在整个周遭的世界都静谧后的时光中,即辛劳又享受地承担着做父亲的责任。我几乎能看到林良先生在聆听樱樱陈述时的专注,不亚于《西游记》中的“谛听”,几乎能看到他在疲惫之后依然精神抖擞地书写,因为读信的是处于困惑中的女儿,是一颗让他牵挂到无法入眠的童心。

这个时代,几个父亲能给子女写信?几个父亲能给子女写一系列的信件,几个父亲能在信件中细心回答子女提出的问题,逐一分析在成年人眼中可能是毫不起眼的“大事件”?林良做到了。他没有沾沾自喜,因为他觉得这是父亲的天职。但这已经超越一个个肩负着天职的父亲。书信中,蕴含着我们这个时代欠缺的教育真谛。其一,源自父亲的关爱,通过书信中亲笔写下的字迹传递,更显温暖。这是何等的不易。时代让手机,微信做主,挤占了缓慢、温和、原始的沟通方式。不知道多少儿女而曾见过父亲写字,未曾收到父亲寄来的书信。甚至见面,也是在各自的刷屏中埋头擦肩……这不能不说是无言的悲哀。樱樱的幸福也在此显得那样让人羡慕。其二,源自成熟的思想,经过书信语言的重组变得更加醇美和完善。与儿女面对面交流,言语中我们少了一分思考后的沉稳,夹杂着临时迸发出来的随性和亲切。而以书信对话,在思维之后书写,在书写之中调整,在调整之后删改,在删改之后可能还有一次的誊写。过程中的每一步都蕴含着父亲的严谨与真诚。林良先生知道面对儿女,文字表达是容不得半点马虎的。其三,源自思考后的友善建议,以书信的方式定格,值得珍藏与不断复读回味。话,听一遍可能会忘,或者在情绪的干扰下,可能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书信写就即是定格,在子女手中留存的就是一份父亲永恒的友善建议。时不时拿出来读一读,重温一遍,体会一遍,进步一点。书信,经过岁月的洗礼,依然为你保留着当初最为纯洁本初的印记。

文学评论关注作家,读者,环境,作品四个方面。《爸爸的16封信》在四个方面都能得到好评。作者是台湾儿童文学泰斗级大师林良,是个有良心,有爱心的温厚长者;读者是天下的子女,成长中的儿童,浅语让每个孩子都是可能的读者,每一个成年人都能产生强烈共鸣的读者;这些信件经过时间的考验,至今读来依然澄澈如水,甜美似泉。因此,这是经典的作品,值得珍藏于不断复读。

读爸爸的16封信有感篇三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读书名言一直铭刻在我的心中,所以,我花了三天时间,读完了一本书——《爸爸的十六封信》。

我非常喜欢这本书。在这本书中一共写了十六封信,有《为什么大家不理我?》、《专心的人是活神仙》、《“乐观”使你万事如意》、《不敢站起来说话的人》、《别人可以和你“不同”》、《朋友就像一本一本的好书》、《最不应该的行为》、《谁都怕失败,但是……》等等故事,无奇不有,把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差不多全部写了出来。我喜欢这本书的原因有很多,①、封面的图案很精致。②、每一封信中的句子很清晰明朗。③、信中还藏着许许多多的好词好句,讨人喜爱。

在这十六封信中,有一封我最喜欢,那就是第二封信《专心的人是活神仙》。讲的是樱樱在吃饭时说了一句话,让父亲想了很久也没想通。樱樱说:“家里太吵,我没办法读书”。“家里不太吵”,就这样,爸爸说:“我们家己经算是安静的了,在你做功课时,每个人都在做自己的事,家里不可能一丁点儿的声音也没有吧。我在报社里写稿子,边上有打电话声,走路声,汽车的喇叭声,可我还是能专心写出我自己的稿子。”在这本书中,我学会了写信的格式,读了这个故事,我也学会了在任何环境下专心做事和学习,这本书的教育意义很深刻,让我回味无穷。

良林爷爷的书非常好看,大家一定要记得阅读啊!

读爸爸的16封信有感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