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抹茶茶道的基本介绍
抹茶源于中国隋朝,兴起于唐朝,鼎盛于宋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那么日本抹茶茶道的基本介绍是什么?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日本抹茶茶道的基本介绍,一起来看看。
日本抹茶茶道的基本介绍
日本抹茶闻名国际,最高级的莫过于宇治抹茶,除了可以喝,更多的是用来制作美点。抹茶之香味无可比拟,清新且浓郁,颜色的绿,可算是绿之上品。
抹茶的原料是绿茶,在抹茶的故乡——日本,由于多年的改良,绿茶已经很少有苦涩的味道了,而经过覆盖蒸青的绿茶几乎没有苦涩味。在绿茶采摘前的20至30天,在绿茶上用毛竹、铁丝搭起棚架,然后盖上稻草帘子,四周也用草帘子遮挡得不透阳光,遮光率达到98%以上,这样栽培的绿茶叶绿素要提高60%,胺基酸提高40%,更加不苦,更加翠绿。
采摘来的生叶当天蒸青(用蒸汽杀青),然后不经过揉捻,直接进入烘焙炉烘干,这样的大片茶叶干叶称为荒茶。然后荒茶进入冷库,在零下保存,以提高葡萄糖成分,更加甘甜。
荒茶在使用前从冷库里取出,恢复到常温后进行加工,经过切割,筛选等多道工序后,成为0.3厘米见方的小块,成为碾茶,碾茶用天然的石磨碾磨成微粉状称作抹茶。茶磨是一个极其奇特的设备,用石磨碾磨的抹茶在显微镜下显示被撕裂状薄片,只有2~20微米(600目~6000目)。现在也有用气流粉碎机或球磨机粉碎的,细度均达不到石磨的细度。并且,石磨奇特的温度是抹茶的最后一道提香工序,经过石磨碾磨的抹茶,带有海苔和粽叶的香味,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国家调试出抹茶的香精来,它是纯天然的。用其他方法粉碎的粉末状绿茶,被称为绿茶粉,或者粉末绿茶。由于细度,香气,颜色的不同,其价格和用途也完全不同。
日本抹茶茶道的文化
抹茶本是汉文化的精粹
抹茶(まっちゃ)是指用天然石磨碾磨成微粉状的覆盖蒸青绿茶。抹茶本由汉人发明,是汉族茶师的智慧结晶,它源于中国隋朝,兴起于唐朝,鼎盛于宋朝,至今约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抹茶在唐宋年间曾是最流行的茶道方式,是公卿贵胄、文人雅士的重要社交活动之一。可惜自明朝之后,汉人开始流行泡茶,抹茶的传统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最终在神州大地上消失。
若非唐宋年间有汉人将抹茶文化传入日本并在日本本土生根发芽,恐怕抹茶到今天已彻底消亡了,名副其实地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抹茶“重回”中国是在抹茶成为日本国粹之后,抹茶在异国的成名引起了当代不少汉学家的深刻反思,重新激发起国人研究抹茶在中国形成历史断代的原因。导致抹茶在中国消失的原因众说纷纭。有人说是因为明代的茶叶已从奢侈品变成普罗大众的日常饮品,茶叶的过剩导致喝茶的成本大大降低。人们觉得再用茶磨辗碎茶叶太费事,不如直接晒干冲泡;有人说是因为汉人传统的奢侈浪费陋习导致抹茶文化的消失。汉人强盛之时,权贵多以奢侈为风,大把大把地更换茶叶沏茶才显得主人家的富有和豪气。向客人奉上抹茶显得太小气;还有一种说法,明代权贵以冲泡饮茶为流行之风,社会各阶层为迎合权贵的口味,也为了追“时髦”,大家逐渐遗弃了喝抹茶的传统习惯。
“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这是唐代诗人卢仝对抹茶的赞美,不知道卢仝泉下有知会有什么感觉。
抹茶今天已成日本国粹
似乎有一个奇怪的定律在不断重复,不知各位是否有同感。有一天,我们丢弃了自己的文化,我们觉得无所谓,因为我们可能创造了更优秀的文化;但当我们听到日本人把我们丢弃的文化重新包装再发扬光大后,我们又大骂自己傻逼、二百五,悔不当初。然后再极力寻找这种文化源出中国的证据,向世界疾呼“这东西原来是我们的”、“这玩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舆论普遍认为,这文化原来就是中国的”。樱花、盛唐建筑、茶道、相扑……不计其数的汉文化,如今已作他人之国粹。与其今天再花百倍的力气去向世界证明这些文化原本是我们的,当初又何必舍弃它们呢?
九世纪末,中国的抹茶随遣唐使进入日本。当时的日本上至朝廷下至庶民都视大唐文化为“三个代表”,视为珍宝加以学习、传承。日本茶人将品茶与宗教哲学、社会道德、品行修养融为一体,把“品茶”与“论道”结合起来,把喝茶(其实用“吃茶”更为恰当)上升到“道”的高度,形成独具特色的日本茶道。今天,茶道已成为日本的国粹,抹茶已成为日本招待国宾贵客的礼仪之一。
日本抹茶茶道的基本介绍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