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社会实践论文

发布时间:2017-01-13 12:48

社会实践作为大学生适应社会的一个重要过渡,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也有积极作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电大社会实践论文,供大家参考。

电大社会实践论文范文一: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性

一、社会实践活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方面的作用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越来越受到教育管理者的重视,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也从单一性走向多元化和多样性。各高校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内容也是包罗万象,大型活动的志愿者、中外学生暑期集训营、红色旅游文化教育、献爱心服务活动、机关单位志愿者、企业实习生、体育文化宣传及贫困山区支教等。例如,2014年7月31日下午,西北工业大学文化体育社会实践队在指导老师杨萌的带领下,来到渭南陕西信达男篮俱乐部参观和学习。中午同学们跟着俱乐部经理走进信达集团,参观了信达广场和信达营销中心。晚上现场参与了2015全国男子篮球联赛信达男篮主场活动,通过这次亲身的参与,实践队员对企业的运营及职业体育赛事有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如此多的活动当然给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契机,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解决青年学生对现实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的认识。如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毕业就业问题。当前,很多高校毕业生在新政策的指导下已经选择自主创业,不再满足于包分配。导致择业方式改变的原因,一方面是国家出台的新政策,另一方面是学校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社会实践,使在校生了解和认识国情,认清就业形势,了解社会对毕业生的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社会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与社会接触的机会,使学生可以亲身体会城乡和人与人之间的贫富差距,在与不同人的交流中真切地感受他们的心声,从现实的例子中受到教育,使自己的思想得到升华,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学生接触社会的一种手段和形式,有助于对问题、矛盾的认识和解决,是学校加强和改进对毕业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有效办法。

二、社会实践有助于学生素质培养

一名优秀的大学生不仅要具有出众的思想政治觉悟,而且要有丰富的知识和超强的实践能力。包括大量的课外知识和专业知识,很强的环境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能够满足这些要求,一方面使得理论知识得到应用,另一方面也使得自己其他方面的能力得到锻炼。参与大型社会活动,对于社会实践队必然是一次极大的考验,同时也是实践队员能力提高的机遇。目前各个学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除了学校相关部门指导外,大部分由学生自己组织和领导,在实践中,学生学会了认识自我、改正自我以及完善自我,且增强了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在面对困难时,能及时反应、冷静思考对策,分析和解决问题,这是每一位大学生走向社会的基本能力要求。在实践活动中锻炼获得的能力将成为当代大学生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基础。

三、结语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高校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实践活动内容的多样化与丰富性有利于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开展,保证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效性。这对于培养当代大学生个人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作用显著。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自觉地将理论和实际、学校与社会、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培养出面向社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

电大社会实践论文范文二:职业生涯理论下大学生社会实践论文

一、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体系的弊端

组织管理有缺陷一般高校都将社会实践归口于团委或学生处管理,社会实践活动作为高校学生假期例行活动开展,往往仅由一纸文件通知,学生在接到通知后多数是自行安排,一般不会想到寻求教师的指导和帮助。这就导致了大量的学生社会实践项目凌乱,内容简单重复,没能起到锻炼成才的目的。团队型的社会实践活动同样存在上述问题,甚至更为严重。活动前的策划准备不充分,没有经过与实践接待方的详细沟通,策划内容不切实际,安全保障不到位;社会实践活动执行困难,活动项目实施改变较大,流于形式;活动结束后的总结空洞无力、甚至没有总结。

二、职业生涯理论的切入点

(一)社会实践阶段论

在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中,人的职业生涯分为五个阶段:成长阶段(0~14岁)、探索阶段(15~24岁)、建立阶段(25~44岁、维持阶段(45~65岁)、衰退阶段(65岁以上),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发展任务,较好完成发展任务才能顺利进行下一阶段的发展。我国学生在大学之前基本没接触过职业社会,所以,大学阶段需要完成舒伯生涯发展理论中成长阶段和探索阶段的双重发展任务。因此,这一阶段不仅要发展自我形象,发展对工作世界的正确态度,并了解工作的意义,同时还要使职业偏好逐渐具体化、特定化并实现职业偏好。大学里的社会实践就成为完成这一生涯发展任务的重要载体。通过社会实践,不仅要对自我有充分的认识,明确自己的个性需要、职业兴趣、能力水平,还要完成对社会的初步认知,了解工作、了解岗位、适应职业,初步完成职业准备。大学阶段的社会实践可分为三个发展期:探索期,考虑需要、兴趣、能力及机会,作暂时的决定,并在幻想、讨论、课业及实践中加以尝试;训练期,针对探索期的决定进行有目的的训练,参与相关实践项目,有目标地锻炼自己的能力,进一步明确职业选择;择定期,生涯初步确定并试验其成为长期职业生活的可能性,若不适合则可能再经历上述各时期以确定方向。

(二)社会实践环境模式论

霍兰德认为,一个人之所以选择某职业领域,基本上是受到其兴趣和人格的影响,生涯选择是个人在对特定职业类型进行认同后个人人格在工作世界中的表露或延伸。在霍兰德理论中,提出大多数人属于六种人格类型,同时有六种环境模式与这六种人格类型相对应;人们寻找的是能够施展他们的技能同时表现他们的态度、价值观和人格的职业;人们的职业行为是由其人格和环境特征的相互作用所决定的。在社会实践中这六种环境模式同样存在: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常规型。当学生处于兴趣类型与实践环境一致和相容的情境下时,个体满意度会较高,主动性会增强,效率也能得到提升;相反,在兴趣与实践环境对立和相斥的情境下时,个体的负面情绪会占主导,消极怠工、敷衍了事的情况就会时有发生。因此,在社会实践活动类型的设计上应充分考虑这六种环境模式,让学生在每次社会实践中选择与自己人格类型相适宜的实践项目参加。

(三)社会实践动态适应论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罗圭斯特和戴维斯提出了人境符合的心理学理论,即当工作环境能满足个人的需求(内在满意)、个人也能满足工作的技能要求(外在满意)时,个人在该工作领域才能够得到持久发展。个人与工作之间存在互动的关系,符合与否是互动过程的产物,个人的需求会变,工作的要求也会随时间或经济情势而调整,如个人能努力维持其与工作环境间符合一致的关系,则个人工作满意度愈高,在这个工作领域也愈能持久。大学生社会实践应借鉴此理论,社会实践本是大学生认知社会、了解社会的过程,符合适应论的背景,随着学生的认识不断发展和提高,应提供给学生更适宜的平台和机会。所以,所组织的社会实践项目不能一成不变,应有阶梯性和发展性。可在低年级阶段设计相对简单的实践任务,到高年级阶段安排复杂的实践任务,从而维持个人与环境之间的符合性,实现动态适应。

三、职业生涯理论指导下的社会实践活动改进措施

(一)职业化:职业指导提前融入社会实践之中

社会实践作为学生认知社会的重要途径,应与学生的职业选择密切相关。社会实践的成功与否、实效与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紧密联系,可以说,社会实践是学生走上职业道路前的铺垫。因此,在社会实践中应安排职业指导内容。在社会实践活动实施之前,一般考虑在策划阶段,学生应提前完成自我认知,对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有一个较为完整的评估;同时对职业有初步意识,了解什么是职业,能对职业做出选择,即完成社会实践阶段论中的探索期的任务。我们可以通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来进行理论知识的普及,通过组建生涯团体辅导小组来组织学生进行认知探讨,通过邀请校友、成功人士讲座及企业的宣讲会等形式来促使学生思考开展怎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能辅助职业认知。

(二)阶段化:一个年级一个主题方向

根据社会实践阶段论的观点,大学生社会社会实践分为三期,分别是探索期、训练期和择定期。结合高职学生三年的在校学习经历,我们可以将这三期嵌入到大学三年里。大一年级对应探索期,大二年级对应训练期,大三年级对应择定期。大一学生社会实践的主要目标是完成自我认知和初步职业认知,可通过参加生涯量表测试、自我总结反思认识性格、兴趣;通过参加和组织集体活动认识个人能力;通过聆听讲座、生涯人物采访建立初步的职业认知。这些途径,不仅是生涯教育的手段,也是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内容。大二阶段,在大一探索期所做前期准备的基础上,同时随着专业学习的深入,有的放矢地进行自我训练和完善,这也是社会实践活动大有作为的阶段。这一阶段,我们可以开展诸如职业调查、假期实习、勤工俭学、志愿者服务等深入职场的短期体验式的实践活动。大三阶段,这是学生完成“职业人”转变的最后一步,学生在这一年里要将短期的职场体验转换为个人的职业选择,或重塑职业目标。这一阶段的社会实践目标是完成岗位实习,初步体验职业生涯。可以开展的活动有择业指导、岗位宣讲、毕业实习等活动。

(三)匹配化:通过社会实践培养职业所需各项能力,增强个人核心竞争力

学生的职业生涯充满了各种可能,我们应鼓励学生积极进行多种尝试,而不是仅仅只局限在自己所擅长的单一领域。学生的心性不定,兴趣转换极快。因此,我们在安排社会实践任务时应将霍兰德六种职业类型都涉及,要求每位学生每种职业类型都有参与。有亲身体验才能分辨适合与否,既验证职业兴趣量表结果,又进一步了解职业兴趣类型。在设计项目时,应充分考虑任务难度和人员组合,每项任务都应设计为高低年级学生同时参加。对于低年级学生,实践重点在了解项目内容和实施流程;对于高年级学生,实践重点在完善项目、指导新人、实践创新,完成个人能力的提升。通过这种安排,力求使每位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都能有所进步。伴随着参与次数的增加,学生能从较低位的人职匹配逐步成长为高职位的人职匹配,再辅以职业技能迁移,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增加求职成功率,最终增强核心竞争力。

(四)体系化:打破现有教育划分,将社会实践与实习整合为一门课程体系

按照现有社会实践运行模式,社会实践与专业实习分属不同处室管理,专业实习多由教务教学组织部门负责,社会实践多由学生管理部门负责。这就造成两者地位不等,信息不通,学生重视程度不一。要培育全面发展的学生,势必要打破界限,将社会实践与专业实习整合统一,运用职业生涯理论,专业教师、学生管理人员齐抓共管,将其系统化、体系化,按探索期——训练期——择定期考察学生实践情况,酌情给予学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认知社会的重要途径,也是大学生职业发展的重要过程,做好社会实践工作,有利于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开展。在职业生涯理论的指导下,实行大学生社会实践职业化、阶段化、匹配化和体系化,大胆创新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有助于实现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有序发展。

电大社会实践论文相关文章:

1.电大实践报告范文

2.电大工商管理实践报告范文

3.电大护理实践报告范文

4.关于大一社会实践论文范文

5.电大社会调查报告范文

电大社会实践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