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2诗经两首问题探究与探究思路
《诗经》是中国古代的重要文化典籍之一,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一语文必修2诗经两首问题探究与探究思路,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一语文必修2诗经两首问题探究
《采薇》的主题,没有多大分歧,它是对敌人痛恨之情和思乡自伤之情的矛盾体,既洋溢着战胜侵犯者的激越情感,但同时又对久戍不归,久战不休充满厌倦,对自身遭遇无限哀伤。
但是,《氓》的遭遇却远不是如此简单。千百年来,《氓》的诗意一直受到严重歪曲。《诗序》曰:“氓,刺时也。宣公之时,礼义消亡,淫风大行,男女无别,遂相奔诱。华落色衰,复相弃背。或乃困而自悔,丧其妃耦。故序其事,以风焉。美反正,刺淫佚也。”认为这首诗是讽刺当时的“淫逸”之风。据史书记载,卫宣公确是荒淫无耻,但是当时民风如何,《氓》是否为此时之作,完全是后人的臆断。即便是卫宣公时所作,诗中也看不出女主人公有任何淫乱之举。弃妇与氓虽是自订终身,但有“良媒”,又是“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是所谓的明媒正娶,符合当时的礼规。所以“刺淫佚”说完全牵强附会。在封建社会里,男女不平等突出地表现在婚姻上,男子变心,罪在女人,把所谓的有伤风化归罪于妇女,这也是封建统治者惯用的做法。对此,《氓》也义正辞严地指出:“女也不爽”,罪过不在妇女。
赏析这首诗,我们真正要探究的是,究竟是什么酿成了女子的悲剧?对这一点有多种说法:
(1)“士”之品德说。“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士”原本品德败坏,由此可见一斑。
(2)社会舆论说。“兄弟不知,咥其笑矣”,这是当时的社会风俗、人们的爱情观所造成的。
(3)年老色衰说。“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年老色衰,引起“士”的变心。
酿成女子悲剧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这个悲剧对我们有什么现实的教育意义?请你说说自己的看法。
高一语文必修2诗经两首探究思路
上述列举的三个原因,都是诗的女主人公对自身悲剧的反思,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女主人公当然找不到悲剧的根本原因。
自古以来,妇女所受到的不公平待遇,实际上是过去时代以经济支配权为基础的男子在婚姻上的支配权所造成的(参考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第二章)。《氓》的悲剧就是这种夫权制的产物。妇女如果不能在经济上人格上完全解除对男子的依附,类似的悲剧就是不可避免的。
现在,产生这种悲剧的社会根基已经不存在了,妇女在法律上取得了和男人完全平等的地位,正当的婚姻受到法律的保护,但不是说《氓》的悲剧就不存在了。事实上,《氓》叙述的悲剧至今还在无数次地重演,痴情女子负心郎,杨花女子不认郎,大有人在。而造成悲剧的原因,绝大多数是我们青年男女在婚姻问题上不慎重不严肃,在没有全面了解的情况下,一见钟情,以身相许,以致自酿苦酒,追悔莫及。
“于嗟鸩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让我们,特别是女青年在坠入爱河之前,千万不要忘记这个三千年前的女孩子以她的惨痛教训向我们发出的忠告。
高一语文必修2诗经两首问题探究与探究思路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