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与生活的文章鉴赏
茶文化起源久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与宗教结缘。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茶文化与生活的文章鉴赏,一起来看看。
茶文化与生活的文章鉴赏1
茶文化-感悟生活
曾看过一篇有关日本与中国茶文化的文章,茶文化最早发源于中国。至唐代茶文化通过一些途经传入日本,几百过去,日本仍旧保留了一套完整的茶文化,并得到(日本茶道)而中国称之为茶文化,两者之间还是有一定的区别,茶道只是茶文化的一部分,日本茶道程式严谨,强调古朴、清寂之美;中国茶文化更崇尚自然美、随和美。中国茶文化包含社会各个层次的文化;日本茶文化尚未具备全民文化的内容。也就是说,中国的茶文化更具有民众性,日本的茶道更具有典型性。在日本的茶文化中主要为接待宾客,联络感情,陶冶性情的特殊礼仪活动。日本人喝茶讲究,礼貌、礼节,当别人敬茶,须起身,并要不断称赞好茶,而中国人比较豪爽,喝茶时都是用大碗的,像喝酒一样。
从古到今对茶有太多的说法,喝茶是人们的日常习惯,古人讲究喝茶,现代人大多讲究喝咖啡,走在大街上,咖啡厅倒是满多,却少了古代的茶馆、茶楼,少了古人那种风情,那种习俗……
我喜欢喝茶,每天上班后的第一件事是打开电脑,第二件事就是为自己泡一杯茶,几个月下来已养成种习惯,喜欢那份把花茶放进杯子再看开水慢慢淹没而上升的雾气,用勺子搅着的那份惬意,累时,看着杯中那份清彻静静的发呆,喜欢把杯子端在鼻子处嗅那份淡淡的茶香。喜欢泡的过程,更喜欢的是那份情调。
最喜欢喝的是花茶了,常喝的是茉莉花、玫瑰花、金银花,茉莉花是高雅的艺术品,茉莉鲜花洁白高贵,香气清幽,近暑吐蕾,入夜放香,花开香尽,只要泡上一杯茉莉花茶,便可领略茉莉的芬芳。茉莉花清新自然,静心,有股淡淡的幽香,不像玫瑰那样馥欲张扬、浓洌,玫瑰花茶,气味芳香,味道甘甜,有美容功效,如果心情不好或是生气而感到胃痛,玫瑰花茶也能有所疏解。
金银花不像茉莉或是玫瑰,它是一种药材,不但可以治多种疾病,而且可以泡茶,金银花,又名银花、金花、忍冬花、金藤花等。对金银花生来就有种别样的情怀,在家乡每当夏秋季来临,小河边,路边都有这种蔓藤爬攀植物,开黄白两色的鲜花,清香扑鼻,这就是“金银花”。花开时初为纯白,继而变黄,十分好看。采集该花颇有讲究,须在晴天清晨露水刚干时摘取,并及时晾干,千万不能晒,用太阳晒,就会变黑,也不能用手在碰了,只能用筷子来翻晾,这样泡出来的茶颜色是淡黄色的,看起来很诱人,而且香甜,小时候每到采摘金银花时节,我就会和妹妹去采摘,它可以清凉去火,做为家常的茶叶,自己喝不了,可以送人或是把它卖掉。自从长大后,在外面工作,时不时都会买一些金银花回来泡茶,在记深处它的味道是那么的熟悉,像回到久违的家乡,回到了童年。
对于茶虽喜欢,但却不是很了解,茶文化比较精深独到,茶也有太多种,不过也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喝的,各种各样的茶,如较出名的乌龙茶、绿茶、铁观音……有些茶喝了可以健身,预防疾病,但对某些身体有缺陷的,喝了反而对身体有害,所以喝茶也是非常讲究的,大家要根据自己的嗜好来选择。
茶文化与生活的文章鉴赏2
禅茶文化与现代生活
在寺院崇尚饮茶、种茶的同时,将饮茶与佛学哲理、人生观念融为一体,“茶佛不分家”、“茶禅一体”、“茶禅一味”由此产生.茶与佛有相通之道,均在主体感受,非深味而不可.饮茶需心平气静,讲究井然有序地啜饮,以求环境与心境的宁静、清净、安逸.品茶是参禅的前奏,参禅是品茶的目的,茶中有禅,禅借茶悟,二位一体,水乳交融.茶禅共同追求的是精神境界的提纯和升华.
茶道的本质,确实是从日常生活琐碎的平凡生活中去感悟宇宙的奥秘和人生的哲理.禅也是要求人们通过静虑,从平凡的小事中去契悟大道.茶圣陆羽就是用自己对五味人生的感悟,以茶入道,终于禅机感应,觉悟成圣.一部《茶经》将茶事上升为茶学茶道完成了物质与精神的和谐统一.可见入道处绝非只在空门,平常心是道,有了“自然”的心境便是得了禅之真谛.
古德云:“茶道的根本在于清心,这也是禅道的中心.”总之,自唐宋以来,禅提升了饮茶的品位与境界,茶涤除了人心灵的暗昧,有助于禅心的体悟,禅茶一味,才是茶道的精髓之所在.
“禅茶一味”的意境,要真正理解,全靠自己去体会.因此:禅茶合一,能磨练自己的心性提升内心的涵养,达到更高的境界.这种体会可以通过茶事实践去感受.也可以通过对茶诗的品位去参悟.“禅茶一味”的意境对体悟人生有一定帮助.七碗受之味,一壶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茶”您能从“禅”中闻到“茶”香,能从“茶”中品出“禅”味么?
在学佛中首先要有包容心,就是在日常生活中能包容“酸、甜、苦、辣”香味.喝茶品茶犹如禅茶一样,能体悟人生的,酸甜苦辣香味,一切都能包容.“包容”则如弥勒佛一样“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
饮茶犹如品味人生一样,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参禅打坐就是在静滤思考人生,通过品茶参禅,体悟人生、净化心灵、启迪智慧.
好茶,不论遇到什么人,都能释放生命的滋味;不论处贵处贱、顺遇或横逆,都不改自己的香、自己的本色.朋友们,浮生若茶,喝一杯禅茶,但愿您能体悟人生的真谛.
茶文化与生活的文章鉴赏3
茶文化
日本人喝茶,极有道行讲究的,据说,叫作茶道。虽没在日本人家做过茶客,似乎也知那茶道,像了我家乡的仿古祭孔乐舞一样,蕴涵深邃而有条不紊。
我的喝茶,简直是吃茶,据说,那挺大的杯子里,水多高茶多高,不苦不算喝茶。倒是除香茶之外,没有好坏绿茶之分的。这也像我的抽烟,十块钱一盒跟八分钱一包都能对付,据说,我这样的人多是没个性的,逆来顺受,咸淡都行。这倒也是一种文化,那底蕴,一天半天说不清楚,据说,这就更文化了。
我相信这对文化的界定。几年前,跟文化局一位朋友侃天,想来唱戏演节目是文化,办个展览橱窗是文化,新年春节串街游行,踩高跷、耍龙灯、舞狮子更是文化了,可见文化比比皆是;你这局也够累的,想必也管不过来。像茶文化吧,你管也不管,是发茶叶还是卖茶叶呢?文化软软地渗透了每个细胞,纵然简易到沙里淘金,也淘不尽地球的沙,据说,月亮上还有沙呢。
于是,放弃了对文化的研究,只是喝我的茶;而我粗劣的喝法,竟也离不了文化的呼啦圈。我们这里大多只喝称作青茶的绿茶。可能是北方天气的干燥,过分炮制的茶,喝了就要上火。沏茶与水质常大有关,北方的水碱性特强;家家户户的铝炊子,都挂了厚厚的、坚硬的壶碱于壳内;以至倒水时壶嘴几乎淤塞了,像那卖香油的端子与漏斗的吝啬。不消多少时日,就须拿了螺丝刀之类,石匠般地雕凿;不然烧起水来,既费时又费火,得不到许多开水。
本地人常羡慕南方的水土,据说,那水土极养人,尤其养皮肤的。南方或者海边,极好的温湿度,育出的姑娘小伙,个个江米人儿似的,或洋娃娃,反正赏心悦目,心旷神怡,而北方似乎就多些黑老粗壮。南方的水,是酸性的,据说,人家的炊子里没有壶碱,沏茶也特好喝。像那西湖龙井,怕也多少傍水质而出名;那茶树,我们这里是栽不活了,大有江南之桔,过江则为枳之嫌。采来那茶叶,用自家的水一冲,怕也成了运河龙井,或微山湖龙井,味道全无。
在北京的短训班上,有位同学是来自苏州的老大姐,波澜壮阔地宣传自己家乡,比我听说的还要好些;也说起用江南的水,冲了江南茶叶的宜人。我等北方佬们,本有不可胜数的土特产,像东北三宝、河北雪梨、陕西木耳、山西老醋,怕算起来还是我山东队更多;而我们城南,湖里的四个鼻孔的鲤鱼,却也多一层浮土似的,依旧没江南那般清秀。结业返回各地,老大姐真的写信来,还有一张复印的知识小品,是她在报上发的、介绍名茶碧螺春的文章。我是不想写信去索那茶,因为她不能寄江南的水来,等我泡了运河碧螺春,会以为她言过其实了。倒是后一位湖北大哥,寄来了家乡的茶叶;却因在邮局呆得太久了,加上一路折腾,我付了两毛保管费,取来看时,竟大半的粉身碎骨。而那成色,真如他所说,是在茶场采来的鲜货,极是珍贵的情义,也跟了那茶香荡漾于肺腑。
在北京我是闹了茶荒的。十里堡一带,我没找见茶叶。北京的节奏,受不了品茶的悠闲;那些铺子只卖烟酒冷饮,而有别我家乡所有商店的烟酒糖茶。几天的白开或酸奶、汽水,便让我想家了。那时侯,也还没有我并不爱喝的矿泉水;喜欢全世界的啤酒,却又不能像茶一样的常喝。临行时,母亲在我皮箱里装了两件赶制的西装了,我谢绝了那些零碎,又不是小学生初入夏令营,不走人总备不停当。一直转悠到前门,才在商业大厦买了一包绿茶,一块洗衣皂。怕是不到前门也有得卖,只是我不能上车下车地瞎踅摸;因为在京都挤车,实在是一项体育运动,稍微的踌躇,是永远没有下一班的。那时侯,十里堡北里的南口还没有鑫帝,却也没注意这商场现有无绿茶。每去北京都揣上吃不了的茶叶,再兜回来了事。
回到小城要安逸得多,几乎没有耽搁喝茶的忙碌。无论闲居还是串门,都有小型的茶会。我不是济宁人,却生长于此。在这里,喝茶仅次于吃饭的重要。
旧时的人家,在堂屋正厅设方的八仙桌,两旁各木椅。考究的人家,会依了北墙安上木的或水泥的枣红条几,那身价约与当今“画王”同。客人来了多被让到上座,若有随员,多以小板凳伺候。考究的有高杌或椅子,也有时下进口空调的规格;不考究便简单了,什么坐具都行,如树根的小木墩儿之类。喝茶,却是贯穿始终的。其茶的道行概与全国相似,秘要在于这会谈皆由茶上分晓。给客人倒茶分亲自动手、子女代劳之别,表重视程度与礼数之等级;用现成的开水,或专意的取火另烧,有相当的奥义。客人须有外交家的慧眼,方能运筹帷幄。倒茶时常蒙“酒要满,茶要浅”之古训,意为我只倒一点,希望你喝完尚存喝的必要;若满得不利端那瓷碗儿,或玻璃杯,便是弄你好看,须小心行是;若溢出杯外,则示你没有来与不来之必要,咄咄地骇人。主人的壶嘴冲人,则主不吉;有无什么文化,我说不上,看那茶锈阴森如莫测黑洞,由视觉及心悟,倒也不那么吉祥。若主客谈得颇拢,定会控干那喝成“白豪”的茶壶,不撤乏茶,而另新续;若壶底朝天,泼尽壶底乏物,重涮茶具,又抹桌子又磕烟缸,并注之以新茶呈十万火急状,便是与你再泡,盘古开天另起头一桩三百六十回合,是为客茶极尊。当珍之重之,下次再来必如履家门而无边幅之虑。
奈何岁月沧桑,星转斗移。那茶会的末节,应是客人告辞的时候,将那茶根泼地,是否一种祭奠而多谦恭的内涵,不亚于抱拳禀手;而那时的居室,大多泥地或砖地的平房,那茶文化还使得;现今的小茶会,都转移至豪华富丽的楼厅,穷人地板也是水泥的,不需洒些多余的茶或水祭什么神了。
我是不太多串门子聊天乐趣的,即使真有事非去不可,也惧怕踩人家地砖,或鞋不常晒袜又不常洗,而毁了另一种高尚的文化。七八十年代,见面常问“吃饭了吗?”,现在确实有文化了,进门先问要不要换鞋。主人真心邀了入室,又觉这家装修得太像会议厅什么的,顶庄严顶神圣,坐在里面总想着为公家上班,不认真不行什么的;以至开不得玩笑,侃不得大山,更吹不得牛皮;竟也喝不下那上等的茶,急欲逃之夭夭,找个破沙发横躺竖卧地看一阵电视。
旧时的茶的文化,已衰落了。在我来说,今天的这茶文化,比前面的文化更有感冒发烧的不适,便时常想起不大喝茶的北京了……。
茶文化与生活的文章鉴赏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