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用“干部辛苦”换来“群众幸福”
日前,人民日报发表强卫同志的文章《干部“辛苦指数”与群众“幸福指数”》,笔者读后,深感震撼思想,警策行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要把人民群众放在最高位置,最根本的标致就是要让人们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的提升起来,让发展的利益和成果让人民群众充分的共享。就广大干部来讲,做好这一点,就是要秉持“一切为了人民幸福”的理念,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切入点,在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上用心思、费心血,树牢“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执政理念,自觉践行党的宗旨,积极用“干部辛苦”换来“群众幸福”,努力做到“思想辛苦”、“作风辛苦”、“行动辛苦”。
“思想辛苦”就是要为人民群众的幸福谋利益。党员干部都是人民公仆,只有心里常想着群众的难处,常惦记着群众的利益,才会对群众有感情,才会把群众当亲人,才能自觉站在群众的高度去想问题,站在群众的立场上去作决策,才能在决策中正确处理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关系,不做“透支子孙后代幸福”的事,确实把党的温暖送到群众的心坎上。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党员干部只有党的宗旨记得牢,服务群众的态度才会更坚决;只有肯动脑筋、肯想问题、挖空心思、绞尽脑汁,才能从内心深处迸发出为人民谋幸福的智慧和力量,才不会在群众利益上搞花架子,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确实做到真心为民、真情待民、真话对民,努力成为党和人民利益的忠实捍卫者。
“作风辛苦”就是要为人民群众的幸福倾真情。服务群众必须熟悉群众,了解群众。这是个态度问题,也是个感情问题;这是个责任问题,也是个形象问题。因此,领导干部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沉到基层,深入群众,常和群众打成一片,多交“底层朋友”、“乡村朋友”、“平民朋友”,像杨善洲同志那样,始终保持一种“农民书记”、“草帽书记”、“贫民书记”的勤务员形象,使群众“越是在艰苦的地方,越能看到干部的形象”。这样,就能使自己真正知道群众在想什么,最需要办的事情有哪些,有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哪些,最需要化解的矛盾在哪里,使决策更有前瞻性、预见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使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放在群众得实惠上,都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
“行动辛苦”就是要为人民群众的幸福办实事。一打纲领不如一个行动。做到一切为了人民幸福,领导干部不能只是心里想着、嘴上喊着、纸上写着、本上记着,最根本的是要少说空话,多办实事,做到言必信,行必果。特别是要增强“实”的观念,提升“干”的劲头,坚决摒弃那种坐而论道,纸上谈兵,搞花架子的不良行为。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评价,不是听你怎样说,而是看你怎样做;不是看你干什么,而是看你干成了什么。如果只唱高调,不见行动,不帮助众解决实际问题,不为群众办实事,口号再花哨也得不到群众的真心拥护。所以,领导干部为群众办事情要努力做到有条件的必须办,现在能办的要快办,合法合规的要有序的办,合情合理的要与人为本的办,要有人民群众的事情一天没办好,自己就寝食不安的责任感。只有这样,才能确实把群众的喜事办好、实事办成、难事办妥,才能使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成为一句空话。
用“干部辛苦”换来“群众幸福”。这是历史的昭示,也是时代的呼唤;这是一种责任所在,也是一种使命所迫;这是一种群众需要,也是一种人民抉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们面临的任务更繁重,矛盾更复杂,风险更巨大,考验更严峻,这个时候需要党员干部付出更多的努力,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竭尽全力,造福人民。
要用“干部辛苦”换来“群众幸福”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