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茶的工艺流程
茶文化在中国非常盛行,而茶叶是怎么制作出来的?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制茶的工艺流程,一起来看看。
制茶的工艺流程
1、采青:
茶只能采摘嫩叶,采下来后称为茶青。如果多采一片叶为一芯一叶;多采两片叶 为一芯两叶。
2、萎凋:
茶青首先要放在空气中,让它失掉一部分水分,这个过程称为萎凋。
3、发酵:
指茶叶中的化学成分与空气 起氧化作用。发酵会使茶发生香变, 未经发酵的茶叶,喝起来有股菜香, 让它轻轻发酵就会转化成花香。发酵 变重后会转化成果香,如果让它尽情 发酵就会变成糖香。
4、杀青:
杀青是用高温杀死叶细胞, 停止发酵并使茶叶变软。需用炒青和 蒸青工艺。炒青就是下锅炒。蒸青即 用蒸汽把茶青蒸熟。
5、揉捻:
杀青过后,要将茶叶像揉面 一样的揉捻。揉捻包括手揉捻、机揉 捻、布揉捻。
6、干燥:
揉捻完就算茶叶的加工程序 初步完成,这时要把水分蒸发掉,这 个过程称为干燥。干燥的方式有三 种:火炉上烘干、手摇式干燥机干燥、 自走式干燥机干燥。
7、精制:
干燥后的茶叶在销售之前,还需要再经过一番精制。它包括:筛分,将茶筛分成 粗细不同的等级:剪切,需要较细的条形时,可用切碎机将它切碎;拔梗,将部分散离的 茶质分离出来;复火,干燥不够时,再干燥一次,也称补火;风选,将精制过的茶用风来 吹,碎末和细片就会分离出来。
8、包装:
为精制后的茶叶进行包装,便成了上市销售的成品了。
在整个制茶工艺流程中,发酵是最重要的一个工序,发酵程度不一样,制成的茶品性 也各异;揉捻是第二个重要的工序,揉捻的轻重能塑造出茶叶不同的特性:干燥是另一个 重要的工序,所用焙火的高低能改变成茶的风味。上述制茶工艺及工序只是一般的制茶流 程,针对不同品类的茶,根据其特性,还需要做特殊工艺处理。
中国和日本茶道的区别
在中国,“道”是一种很严肃的东西,而不是这些生活的枝叶。反观日本,它从中国拿过去的一些皮毛就堂而皇之地称之为“道”!中日茶文化的根源都在中国,而其发展之路却走向了两个不同的方向,这其中是有其必然因素的。
中国茶文化的主体是人,茶是作为人的客体而存在的,茶是为人而存在的。中国茶文化被称为美的哲学。有五个方面的原因:
1.中国茶文化美学的根可溯源到先秦和魏晋南北朝。奠定中国古典美学理论基础的宗师是大哲学家。
2.其理论基础源于一些哲学命题。
3.中国茶文化美学在发展过程中主要吸收了释,道,儒三教的哲学理论,并得益于大批思想家哲学家的推动。
4.中国茶文化美学强调的是天人合一,从小茶壶中探求宇宙玄机,从淡淡茶汤中品悟人生百味。
5.中国茶文化美学从哲学的高度,广泛深刻的影响着茶人,特别是从思维方式,审美情趣,艺术想象力及人格的形成。
总之,中国古典哲学中的美学理念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般的滋润着中国茶文化这朵奇葩。在中国茶文化中既有佛教圆通空灵之美,又有道教幽玄旷达之美以及儒家文雅含蓄之美。
反观日本茶道,强调的是以下三个观点
(一)和敬清寂
“和敬清寂”被称为茶道的四谛、四规、四则。是日本茶道思想上最重要的理念。一提这四个字,人们马上就会和茶道联系起来。茶道思想的主旨为:主体的“元”即主体的绝对否定。而这个茶道的主旨是无形的。作为“无”的化身而出现的有形的理念便是和、敬、清、寂。它们是“无”泊出生的四种现象。由这四个抽象的事物又分别产生了日本茶道艺术成千上万种诸形式。
中国的茶道早于日本数百年甚至上千年,但遗憾的是中国虽然最早提出了“茶道”的概念,也在该领域中不断实践探索,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却没有能够旗帜鲜明地以“茶道”的名义来发展这项事业,也没有规范出具有传统意义的茶道礼仪,以至于使不少人误以为茶道来源于他邦。中国的茶道可以说是重精神而轻形式。有学者认为必要的仪式对"茶道"的旗帜来说是较为重要的,没有仪式光自称有"茶道",虽然也不能说不可以,搞得有茶就可以称道,那似乎就泛化了,最终也“道可道,非常道”了。
泡茶本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简单得来只要两个动作就可以了:放茶叶、倒水。但是在茶道中,那一套仪式又过于复杂或是过于讲究了,一般的老百姓肯定不会把日常的这件小事搞得如此复杂。
事实上中国茶道并没有仅仅满足于以茶修身养性的发明和仪式的规范,而是更加大胆地去探索茶饮对人类健康的真谛,创造性地将茶与中药等多种天然原料有机地结合,使茶饮在医疗保健中的作用得以大大地增强,并使之获得了一个更大的发展空间,这就是中国茶道最具实际价值的方面,也是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重视和喜爱的魅力所在。
制茶的工艺流程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