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销售励志文章_关于房产销售的励志文章
每一个做房产销售的朋友都是很需要找一些房产销售励志文章来激励自己的,那么房产销售励志文章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房产销售励志文章:房地产销售人员的激励机制
在房地产公司里,销售人员是比较独特的团体,因此,房地产销售人员的激励也是一个独特的管理体系,决不是底薪加提成这么简单。说销售人员是比较独特的团体,主要体现在这个岗位具有压力大和收入波动大的特点。我们知道,无论是销售部门还是销售员,都有销售额作为业绩指标,虽然说其他诸如工程、设计、行政等岗位也有考核指标,但是由于销售额更直观、更刚性、更有影响力,因此销售人员面临着更大的压力。与高压力相对应的就是收入的大幅波动,业绩好和业绩差的时候其收入相差甚远,所以,挑战高收入既在激励着销售人员,同时也在无形中考验着销售人员的神经。
正因为销售人员的工作具有这样的特点,因此销售人员的工作可决不是耍嘴皮子那么简单,甚至可以说销售人员不是随便谁都可以干得来的。具体来说,销售人员需要三气,即:灵气、力气、神气。所谓灵气,是指一个合格的销售员在面对巨大的压力和挑剔的客户,以及面对不能成交的挫折,必须能够及时调整心态,坦然面对,并且在接待下一个客户的时候依然精力充沛、言辞精到;所谓力气,销售员每天接待客户,介绍楼盘,参观样板房,签约办贷款……这种情况下,谁说销售不是体力活啊!所谓神气,是指销售员良好的外在形象和精神状态,首先职业装肯定是必不可少的,不仅如此,为了赢得客户的好感和信任,精神焕发也是很重要的。所以大家可以试想一下,面对不同背景的客户,背负巨大的压力,如果没有灵气、力气和神气,怎么能干得好呢?
了解以上销售人员的工作特点,探讨激励体系也就有了基础。销售人员的激励必须从企业全局着手,系统的制定激励手段,同时针对个体的特点加以调整。
所谓全局着手,是指销售人员的激励手段要符合企业的发展特点。比如说,对于初创期的企业来说,人员还不稳定,企业文化也没有形成,这个时候的企业需要对人员进行一定的筛选,同时企业也不希望人员过快的流动,这个时候一方面在薪酬设计上,要注意固定收入和浮动收入的比例,固定部分过高和过低都是不足取的,过高会导致筛选不充分,过低会导致人员压力大,从而导致流动性增大;另一方面,对于精神激励、福利设计等也是非常重要的手段,对于增强员工荣誉感和归属感十分重要。而对于比较成熟的企业来说,核心人员已经基本稳定,企业文化已经形成,此时的销售人员更多的是要创造业绩,低固定收入高比例浮动收入是可行的,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也要注意针对市场环境和项目的实际情况加以调整。再比如说,如果企业急需现金而计划加快销售的话,高比例的项目提成也是手段之一,当然这必须要和项目的市场需求、售价等因素综合考虑。
系统的制定激励手段是指销售人员的激励体系是企业整体激励体系的一部分,不能孤立的看待销售人员的激励体系。我们知道,一个项目的成功,需要各个部门和工作环节的共同努力,销售人员只是完成了利润实现的最后一个环节。因此我们在制定销售人员的激励体系的时候,要注意和公司整体体系的平衡,既要避免大锅饭,又要避免产生新的不公平。比如说,在制定销售人员激励体系的时候,要综合考虑项目的整体品质和市场环境,换句话说,要考虑销售人员在整个项目运作过程中的价值贡献。如果项目在策划、规划、设计等品质整体上比较突出的话,其销售人员的项目提成不能过高,否则会影响其他板块的积极性;相反,如果项目整体品质不是很突出,市场环境也不是很好,销售员的个人努力对项目成交有重大影响的话,适当的高比例提成也是要考虑的。
所谓针对个体的特点加以调整是指在注重公平的前提下,针对个体可以有不同的调整。其实对于销售人员的整体来讲,保持一定的流动性是必须的,这既是企业的需要,也是个体的需要,从这个角度说,不存在对团队全体成员的长期激励问题。但是对销售团队中的有头脑、积极性高、认可企业文化的员工来说,是可以考虑通过长期激励的手段,增强其对企业的认同感,保持其良好而持续的工作状态。从人力资源的角度看,销售人员是是可以分为两类的,一类是人材,另一类是人力。人材是指可以从公司整体角度去考虑工作,在为个人创造价值的同时,也乐于为企业创造价值。这一类的人材,在市场环境不好或者销售出现阻滞的时候,往往会起到定海神针的作用,保留这些人材对企业的稳定发展十分重要。对于这一类的员工,要给予长期激励,比如职位激励可以增强其自豪感和归属感,有计划的培训或者考察可以增强其知识技能,股权激励可以增强其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等等。而所谓人力是指那些虽然也是很努力的工作,但是有短期行为,可能这个项目清盘后就会转到下一个项目,对于这些人员首先要承认他们的心态也是很正常的,其次要通过短期激励促进其短期业绩的提升,但是对于这一类人员,长期激励的手段其效果将不是很明显。
销售人员的激励体系是看似简单其实复杂的工作,作为人力资源或者销售的主管领导来说,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依据企业和市场环境的变化,系统的制定和调整激励体系,满足企业的整体要求,同时对员工个人真正起到有效激励。
房产销售励志文章:销售冠军是如何炼成的
技巧一:厉兵秣马
兵法说,不打无准备之仗,销售也是一样。
1.当业绩不好的时候,我会做两件事情,一是尽可能地见大量的客人,二是主动去拜访老客户。为了接触到尽可能多的客人,只要是表现出一丁点儿兴趣的客户,我都会上前递名片,尽可能地和对方多聊几句。
2.我不断告诫自己,单靠外表和感觉无法看透客人,不论对方是谁,我都一视同仁,尽力做到最好,提供自己能提供的最完美的服务。
3.既然做了销售,就要卖得比其他任何人都多,毕竟工作有目标才有动力,才会充满乐趣。
4.我一直不敢偷懒,因为你根本不知道会在哪里偶然地就被客人看到,谁都有可能成为我们的下一位客人,所以绝对不可以让他们看到我们偷懒的样子。
5.勾起原来就有兴趣的客人进一步了解商品的欲望,引起兴趣缺乏的客人的强烈好奇心,是销售的关键工作。要做到这一步,首先自己要对商品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准确记忆必要的数据,在任何时候都能对答如流,是至关重要的。
技巧二:关注细节察言观色
让顾客感受到真诚的尊重和服务,非常重要。
1.我心里很清楚那些愿意听我介绍,与我交流的客人有多么重要,我只想让他们满意,不想辜负他们的好意和愿望。所以,不管是投诉、咨询,还是稍稍有点难办的要求,我都会站在客人的立场,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解决。
2.客人多是有一定身份的人,他们非常敏感,只要有一点点不对劲,他们都能准确地感受到,不管是什么客人,不管来过几次,我都会对他们的光临表示高兴和感谢。
3.销售工作的出发点是奉献精神,当我思考“怎样才能让客人满意”这一问题的时候,我发现只有一个答案,那就是努力奉献。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不惜耗费时间和精力,是通向客人内心深处的最佳捷径。
4.我发现,言多必失,不得要领却自以为是地侃侃而谈反而会引起客人的反感。能说会道并不是销售的必要条件。我们一个劲儿地重复那些网上即可轻易查看到的信息,客人听了也不会有任何感觉,反倒会过多地耗费客人宝贵的时间,不如鼓励客人多说,我们用心倾听。
5.我从来没有关过手机,不管是睡觉的时候,还是休息日,留给客人号码的手机一直处于待机状态,我一直充满自信地对客人说“我手机24小时开机,有什么事儿您随时来电话”,这句话总是能给客人带来很大的安心感。而只要接到电话,不论什么时候,我都会全力以赴,哪怕只能为客人做一点点事情,让客人稍微安心一点,那也是一种服务。
6.在接待客人的时候,我一直保持视线位置尽量放得比客人低,遇到个子高的人,我会刻意将身体稍微前倾,做出向客人请教的姿势。在保持上述姿势的前提下,要注意客人对什么感兴趣,当客人有问题的时候,我会准确地给予回答,如果客人没有问题,我就主动的上前询问他的看法。
7.不懂就是不懂,不知道的就去查阅资料,去请教别人,正是这种诚恳的态度让我赢得了一个又一个客人的认可。那种以自己的知识压制客人,用一种“连这个都不知道吗”的态度来销售的销售人员是做不长久的。保持诚恳与谦虚的态度是非常重要的。
8.不管我们怎么着急,如果不能让客人身心放松,心情舒畅,他们是不会将心里话合盘托出的。而要让客人尽快吐露心声,我们销售人员就要尽量地以一种自然的状态和客人交谈,让客人没有任何压力,以便可以尽快找到彼此之间更多的共同点,比如出生地、学校、工作、兴趣爱好或者所认识的某一位明星等。
9.客人快言快语的话,我就讲话快一点儿,如果客人说话慢条斯理,我讲话却像一挺机关枪的话,就很不协调,我时刻注意这一点,配合好客人的说话节奏。如果销售人员口齿过于伶俐,讲话时没有任何停顿,客人就会容易因为没有思考的时间而焦虑不安,结果适得其反。
技巧三:形象魅力
良好的形象、抖擞的精神,能让你的销售过程事倍功半。
1.我们一定要以绝佳的状态来迎接客人,销售人员的精气神儿不足的话,就会在气势上输给了客人,客人来店也会觉得扫兴、无聊,从而失去购买兴致,他就会想尽快地离开,去找“一家气氛更好的店面”。无法让客人由衷地感到来对了地方的话,客人是不会掏腰包购买的。
2.销售人员没有必要长得很帅气,但是产品一定要时刻保持在最佳状态。我们做销售的不能提高产品本身的性能,也不能增加新的功能,但我们可以将产品最完美的一面呈现给客人,这就足够了。
3.在客人面前,我们只能毫无保留地展示真实的自己,老实、拼命、流着汗努力的自己,只要靠这些就足以赢得客人的认可。
4.不管我们做得多么好,客人也有不满意的时候。不管客人多么生气,总归有的事情能做到,有的事情做不到。他说连一个小时也等不了,其实只是气话,只要我们认真对待,让客人看到我们的确是在尽全力地想办法解决问题,客人还是会谅解我们的。我不会向客人做出自己能力范围之外的承诺,我会清楚地告诉他我能做什么,做不到什么,以及接下来他应该考虑什么,把这三点告诉他,他基本上都能理解我们的难处。
5.这么多年来,什么销售方法我都用过,有一点是最值得肯定的,没有哪位客人会从情绪消沉的销售人员那里购买商品。所以,你没有自信不要紧,但一定要精神抖擞!
每个销售都有自己的一套销售理论,和为人处世的方法,当我们初见一个销售员时,我们不能说这个人一定不是好销售,也不能说这个人一定能做好销售,这些只有让时间来沉淀经验,最后再来看他,是惊艳?还是落幕?
房产销售励志文章:房产教父的放下和坚持
作为中国最大的房地产公司之一,万科这座罗马城的建成,王石可谓功不可没。王石,这个一石激起千浪的人,2011年,他的选择是——赴美游学三年。这一年,他已经60岁。
60岁的王石,神采奕奕,皮肤被晒成古铜色。这位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年轻很多的董事长,被称为中国房地产行业的“教父”。2010年“万科”销售过千亿,并没有改变王石的倔强与争胜的雄心。虽然他似乎已经“放手”万科的日常经营,但一种无形的向心力却引领这家中国住宅地产开发龙头在过去10年,以“深圳速度”向上、再向上,又如“垦荒牛”一般稳健、再稳健。他是万科乃至中国房地产行业的“灵魂”,他的战略眼光、制度设计和精神内核为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想象空间。
“28年前,我只身来到深圳创业,并不清楚前途如何,因为梦想和尝试,才有了今天。我鼓励年轻人、创业者勇于开创尝试……即使离开了万科,精神上仍归属万科。”如今,即便已经身在美国,只要在搜索网站里输入王石的名字,这句离开之前说过的话仍随处可见。回顾几十年自己经历的风雨历程,王石引用了一句商业史写作名家吴晓波(博客)(微博)说的话来概括自己:“过去三十年不是那么伟大,未来的三十年不是那么平坦。”
那个年代的军人
谈及王石,必须谈到两个事情——万科,珠穆朗玛峰。
这位喜欢拿着《大卫科波菲尔》当枕头的人,只身下海的传奇故事被再度翻起:
王石,1968年参军,1973年转业,他几乎经历了那个年代所可能经历的一切:当兵,做工人。1977年,他从兰州铁道学院毕业,被分配到广州的一个机关工作。如果不是1983年发生的一些事,他的一生也许会像大多数人一样在规则而平淡中度过。然而,1983年,广州的机关干部王石做出了一件令不少人摇头的决定,他辞去了公职,暂别了刚刚组建的小家,孤身一人去了当时尚是一片荒山滩涂的深圳特区,开始了他的创业之梦。
事实上,王石冒险辞职下海深圳源自一次无心的逛街。一天,他从深南路拐进蛇口的丁字路口,忽然望见路北一侧耸立着几个高大的白铁皮金属罐。那是泰国正大集团的玉米储藏仓,这些玉米产自美国、泰国和中国东北,经香港转运到深圳。王石打听到,这个公司需要玉米,但因没有运输指标无法直接从东北采购玉米,不得已只能通过香港中转。一拍胸脯之下,王石承诺解决运输工具问题,并就地当起了玉米中间商。于是从1983年4月到12月短短8个月间,他赚了300多万元。之后,拿着这笔“玉米钱”,王石成立了以主营进口专业视频器材的“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这便是房地产公司万科的前身。
王石有野心,想做一番事业,而不是做一个昙花一现的暴发户。他很快意识到,公司要想长远发展,就必须在“规范”上面下工夫。1988年,王石和他的同事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对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造。尽管遇到今天难以想象的诸多阻挠和压力,公司还是迅速地完成了股份制转换,成为中国大陆第一家按照国际惯例向社会公开发股的工商企业,并且更名为“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与深发展、深宝安等一道,被称为股市的“老五家”。
对一家“不问出处”的企业来说,股份制改造显然是个痛苦的过程,但正是经历了这次涅,万科才得以健康地发展壮大。
作为一家新兴企业,万科以做贸易起家,先后尝试过诸多产业,1988年才开始介入房地产开发,由于缺乏政府背景,他们拿的第一块地的地价高出市场价10倍以上。对此,万科人有一个形象的说法:当年的万科就像个野孩子,别的孩子有饭吃,万科却得自个找饭吃,甚至是去抢饭吃。
在房地产开发行业,万科是个迟到者,但正是介入市场时的这种不利处境,迫使万科在与市场对接的路上比同行们走得更快。在同行眼里,万科和王石都有点“怪”,他们总是会有一些和别人不一样的想法,但事实证明,他们在大多数时间都将同业甩到了身后。从最初的“物业管理牌”到“规划牌”、“环境牌”,再到如今的“环保概念”、“高科技智能化概念”,在理念和实践上,万科一直走在国内同行的前面。
万科给自己的定位就是一个“领跑者”的角色。“搞企业有点像万米跑,有人喜欢领跑,有人则愿意跟跑,而万科的角色是领跑。”王石说:“这样可以逼着自己不断提高,万科要求自己开发的住宅永远是同行观摩、效仿的对象。”
今天的万科,在相当程度上已经实现了这一目标。经过多年积累,以“城市花园”为代表的系列品牌已经树立起“设计精心、配套完善、物业管理出色”的良好形象,逐步确立了自己的专业优势。
全球第一的位置
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王石选择前者。“时间能够证明对与错。”王石曾经这样坦然地表示。万科总能够在市场上占领先机,就是因为对市场和政策的理解把握,总能做到“先发制人”。
先发制人的特点让万科成为了行业的标杆,并在两次“调控年”中表现突出。
第一个“调控年”是2007年,万科在彼时率先降价,市场的反应使万科在这一年成为中国第一家进入500亿销售额的地产企业,并且上市公司市值成为全球地产第一。而这一年也恰好是国家开始调控紧缩的时候,当12月份王石预见性地提出“拐点论”后,之后的走势恰好印证了这一判断。万科的主动降价率先回收了部分现金,在宏观调控与金融海啸的双重压力之下,保证了公司营运资金的周转。
第二个“调控年”是在2010年,万科当年突破了1000亿元的销售大关。在三年的管理模式调整和战略布局之后,万科把握住政策的方向,积极进入中小城市,并且把刚性需求作为主要的消费对象,由此重点开发中小户型,并坚持以高周转为赢利模式,这样的定位成功地使万科在调控中扩大了发展。
万科目前又将目标锁定在保障房上,积极推进工业化生产。他们认为,未来政府将大笔投入保障房建设,而工业化显然是万科获得保障房项目的重要理由。
万科经历着反反复复,也在不断修正着自己的方向,正如它的领舵人王石的坚持与反省。从成立后的多元化经营,到1993年开始定调于房地产方向,万科在业务上不断做“减法”,直到2001年将旗下的万佳以4亿元卖给华润,才完成了业务“蜕变”。王石在他的《在路上》中阐述,登山的过程,是个不断需要挑战自我勇气的过程,而万科也将在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地寻求着自己新的高度。
“风花雪月”的微博
在一堆房地产老总中,王石似乎是一个“异类”,他没有任志强那样的“火爆”脾气,也没有潘石屹(那样的爱热闹,即便是在织“围脖”中,他发得最多的照片,是关于他家里的两只猫咪、1只小狗、1只小香猪以及各种各样的苹果,吃的、没吃的,红的、青的,室内的、室外的。
“照片出现红苹果,说明我在城市,青苹果则大部分在野外,因为青苹果易长期保持光泽新鲜。”王石曾经这么描写过:“看报、小寐、看书……两个小时抵目的地,即使半夜仍掩不住城市的秀美,嗅到清香,桂花香?房间果盘,绿苹果是太原带过来的。”
王石似乎已经被贴上了“苹果先生”的标签,为什么是苹果呢?他曾如此解释过:“登雪山、穿越沙漠,除了同伴,很少感觉到新鲜生命的东西,水果中,绿苹果最方便携带,也不易损伤,故习惯旅行携带绿苹果。同伊甸园里夏娃吃的苹果没有关系,同牛顿发现地球万有引力的苹果也没有联系……”他也曾如此说:“有一次登雪山,突击营地,环境恶劣,物质短缺到缺氧呼吸。同帐篷的山友递过一个苹果,象征着生命力的水果给了我强烈的冲击和感动!”
同样是“微博控”,王石偶有几条内容是与房地产、经济、万科相关的,其他更多的却是“风花雪月”——“雨雪交替,整个城市湿漉漉的,雨伞成了必备,雨靴也要添置。上午英语学校,中午专题讲座,下午图书馆、口语训练课,应酬只能在晚上,返公寓大量作业。时间衔接以分钟计,行走匆匆,哈佛节奏。即使如此,见到活泼小家伙,忍不住停留片刻,然后拔腿就跑……”
“什么才叫享受人生?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王石如此定义。当然,如果按照这个定义,那么,他一直在享受自己的人生。
60岁的哈佛学生
60岁的王石计划很详细:游学三年,第一年是美国哈佛大学,选题是企业伦理道德和城市规划,剩余两年将在欧洲继续游学。
在别人眼中,王石一直是精力旺盛的人。
为什么去登山?——“因为山在那里”!这是英国着名登山家马洛里的名言。“1995年,我的左腿开始剧烈疼痛,吃了止痛片都会半夜疼醒,医生诊断说我患了腰椎血管瘤,不能运动,否则很可能会瘫痪。我那时就想在瘫痪之前把没有做到的事情都实现,于是去了西藏,又结识了西藏登山队,才会有今天的我。”这位曾经被医生预言过可能会坐轮椅度过下半生的汉子,登顶过珠穆朗玛峰,创造了6100米中国滑翔伞最高纪录,“这是我选择的生活态度,不断地向上,生命在高处。”
要不要退休?——“11年前辞去总经理职务至今,但还没有退休。对一个成功的男人来讲,50岁才是辉煌的开始,能持续多长就要看欲求目标和因缘际会了。现言退休早了点儿。”
为什么去留学?——“我现在已经60岁了,也算是中国一个着名的企业家,为什么还来哈佛学习?这其中当然凝结了很多原因,但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通过学习,我能更好地顺应市场的新变化。在这个时代,尤其面对新经济,如何管理,让一个传统的公司迎接挑战?换句话讲,如果我觉得我不胜任董事长,我会马上辞职。但我辞职了必须找新工作,支撑我的生活开支。我的消费不少,因为我喜欢登山、喜欢旅游,还包括我的家庭支出。或许退休后会有固定的退休金,但是我现在还是会想,2011年,作为万科的董事长,我能拿到多少。钱太多会很麻烦,即便是企业赚得多了,也不行,我们也要想如何做公益。辞职之后,我的责任会比在万科小,我的工作会比在万科多。”美国游学的王石在哈佛大学发表了他淡出万科后的第一次讲话。
赴美之前,王石引用洛克菲勒的话发了一条微博,似乎也是给自己的选择做出注脚:“赴美前寄语:成功的秘诀之一就在于将平凡的事,做得不同凡响。”
房产销售励志文章_关于房产销售的励志文章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