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纪念日的由来

发布时间:2017-02-08 09:16

1945年9月3日,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用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那么,大家知道抗日战争纪念日的由来是怎样的吗?下面一起随小编来看看。

抗日战争纪念日的由来

抗日战争纪念日的由来

9月3日是中华民族近代史上第一个值得扬眉吐气的日子,也是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日子。

有关这个纪念日的历史由来是这样的:1945年8月14日,日本天皇颁布停战诏书,接受《波茨坦公告》;15日,天皇广播诏书;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字无条件投降。当时的国民政府于第二天下令举国庆祝3天,并从1946年把9月3日作为抗战胜利纪念日。

1949年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曾将8月15日作为抗战胜利纪念日。1951年8月13日政务院发布了规定9月3日为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通告。其全文如下:“本院在1949年12月23日所公布的统一全国年节和纪念日放假办法中,曾以8月15日为抗日战争胜利日。查日本实行投降,系在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签字于投降条约以后。故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应改定为9月3日。每年9月3日,全国人民应对我国军民经过伟大的八年抗日战争和苏军出兵解放东北的援助而取得对日胜利的光荣历史举行纪念。9月3日不放假”。政务院重新将“抗战胜利纪念日”定在了每年的9月3日。

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70号《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中发布的有关抗日的纪念日有“七七抗战纪念日、九三抗战胜利纪念日、九一八纪念日”。国务院修订颁布的“办法”中沿用了这一修改后的纪念日。这是中国政府以法规的形式确定了抗日战争纪念日,说明中国政府对“九三抗战胜利纪念日”是重视的。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为使全国人民广泛参与中央及各地区各部门举行的纪念活动,国务院5月13日发布通知:2015年9月3日全国放假1天。

抗日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趁张学良调动东北军主力入关参加中原大战留驻华北之机,由司令本庄繁亲自策划,在沈阳附近的柳条湖破坏了一小段南满铁路,诬蔑此为中国国民革命军所为,当夜向沈阳北大营之国民革命军发动进攻,标志着“柳条湖事变”,又称“九一八事变”的爆发。

1937年7月7日,驻丰台日军在卢沟桥以北进行挑衅性军事演习,以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这一无理要求遭到拒绝,日军当即炮轰宛平县城和芦沟桥。中国驻军第29军官兵奋起反抗,击退日军数次进攻。7月7日揭开了全国抗日战争序幕。史称"七七事变"或"芦沟桥事变"。

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裕仁天皇通过广播发表《终战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8月16日,苏军总参谋部发表声明指出:“日本天皇8月15日所发表的投降声明,仅仅是无条件投降的一般宣言,并未向武装部队发布停止敌对行动的命令,而且日本军阀仍在继续抵抗,因此,日本尚未实际投降……远东苏军将继续对日攻势作战。”此段时间,由于日军的敢死队出动,导致苏联伤亡颇为惨重。战事直到8月23日苏军占领旅顺港口才真正结束。

1945年9月2日,参加对日作战的同盟国代表接受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在停泊于日本东京湾的美军军舰“密苏里”号上举行。日本代表在无条件投降书上签字,中、美、英、苏等9国代表相继签字。至此,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也落下帷幕。

1951年8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出由周恩来总理签署的通告,确定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为9月3日,中国人民政府下令举国庆祝,放假1天,悬旗3天。

抗日战争的纪念意义

1945年9月3日是中华民族近代史上第一个值得扬眉吐气的日子,也是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日子。全面的历史将对后人赶到更好的教育,爱国主义将回到它本身的含义。当前中日关系正处于近年来的最底点,日本右翼不断挑起是非,并在日本政府影响力越来越大,官方的对立到了最近年来最强,而民间的对立情绪也放大到最大,日本一次次在两岸事务和历史问题上刺激着中国人民的神经,民间反日情绪越演越烈,这一切,都将影响到中国的内政外交。中国政府应该此,告诉年轻人一部完整的抗战史,以史为鉴,立足长远,为真正富民强国制定一套历史教育体系,发奋图强,实现民族复兴的伟业。

相关文章:

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心得体会

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心得体会范文

3.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抗日战争纪念日的由来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