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企业服务型转型论文

发布时间:2017-03-02 10:04

商业模式是当今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和发展的关键问题,特别是在制造企业服务化的趋势背景下,如何通过商业模式的转变实现服务化转型是制造企业关注的重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软件企业服务型转型论文,供大家参考。

软件企业服务型转型论文

软件企业服务型转型论文范文一:服务型制造与浙江制造企业转型升级

摘 要:服务型制造是在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由服务和制造高度融合而产生的新的先进制造模式。从服务型制造的概念、特点出发,分析了浙江利用服务型制造的模式进行转型升级的机理,最后以浙江纺织企业为例进行了案例分析,指出浙江制造企业利用服务型制造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服务型制造;转型升级;制造企业;浙江纺织业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1-0013-03

服务型制造是在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由服务和制造高度融合而产生的新的先进制造模式。其核心理念是依托产品,将生产性服务、服务性生产以及顾客全程参与制造及服务过程引入传统的制造价值链,扩展价值链的涵盖范围,通过企业间的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实现资源整合、价值增值和知识创新,促进制造业竞争力的提高。本文首先介绍服务型制造的相关概念、特点,然后分析了浙江利用服务型制造的模型进行转型升级的机理,最后以浙江纺织企业为例进行了案例分析,指出具体路径。

一、服务型制造的相关概念

1.服务型制造的概念。服务型制造可以从概念角度、表现形式、组织形态和属性四个层次进行定义:(1)从概念角度,服务型制造是制造与服务在新的世界经济条件下历史性融合的产物,是基于制造的服务和面向服务的制造,是基于生产的产品经济和基于消费的服务经济的融合。(2)从表现形式,服务型制造包括制造企业面向中间企业的服务(B2B)(如外包,一揽子解决方案)和面向最终消费者的服务(B2C)(个性化定制>客户全程参与设计等)。(3)从组织形态,表现为制造企业与服务企业的交叉融合和互相渗透,制造企业向服务领域拓展(DELL的直销模式、BM的方案解决)和服务企业向制造领域的渗透(沃尔玛对制造企业的控制等)。(4)从属性,服务型制造具有整合、增值、创新三大属性:整合来源于企业间的相互服务、互相外包,制造网络节点企业内部资源向核心竞争优势转移,企业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和共享资源,使得资源在网络间优化动态分配;增值来源于服务型制造中的服务属性,企业由以前的关注产品功能生产,到关注顾客需求服务,通过服务增值活动,使得依附于产品上的价值大大增加,单位产品价格提高,增加企业获取价值的能力;创新来源于对知识资源的整合和对消费需求信号的采集和处理,通过整合服务制造网络间的分布式知识资源以及在变化条件下的需求和研发信息的交互冲击,不断产生适应新经济条件的知识信息,相应的整体网络的创新能力也大大提高。

2.服务型制造的特点。服务型制造通过顾客全程参与,企业间相互提供生产性服务和服务性生产,为最终顾客提供符合其个性化需要的广义产品(产品+ 服务)。服务型制造是知识资本、人力资本和产业资本的聚合物,是三者的黏合剂,使其具有和以往各类制造方式显著不同的特点:(1)在价值实现上,由传统的产品制造为核心,向提供具有丰富服务内涵的产品和依托产品的服务转变,强调以“产品+ 服务”的形式为客户提供全面解决方案;(2)在作业方式上,由以产品为核心向以人为中心转变,强调客户、作业者的认知和知识融合,通过有效挖掘服务制造链上的需求实现个性化生产和服务,同时强调效率驱动与优化控制,追求快速度、高柔性适应市场变化和满足客户需求;(3)在组织模式上,服务型制造的覆盖范围虽然超越了传统的制造及服务的范畴,但它并不去追求纵向的一体化,而是更关注不同类型主体(顾客)、服务企业、制造企业相互通过价值感知主动参与到服务型制造网络的协作活动中,在相互的动态协作中自发形成资源优化配置,形成具有动态稳定结构的服务型制造系统;(4)在运作模式上,服务型制造强调主动性服务,主动将顾客引进产品制造、应用服务过程,主动发现顾客需求,展开针对性服务。

二、浙江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机理

(一)从市场需求来看

从市场需求来看,市场需求正在从产品导向全面解决方案导向转变。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企业必须专注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许多企业不再满足于对单项产品的需求,而是倾向于对一整套解决方案的需求。一整套解决方案往往涵盖的是“产品服务的综合体”,包括从规划、咨询、安装、维修到教育培训一整套的服务。制造企业需要顺应这一要求,通过整合产业链上下游生产与服务资源,构建面向客户的全面解决方案的产品供应模式。

(二)从价值链环节看

从价值链环节看,高价值环节从制造环节为主向服务环节为主转变。从产业价值链来看,能够决定产品异质化程度的环节往往是获利最丰厚的环节,这些环节往往在价值链的两端:一端是价值链的上游环节,例如研发设计;另一端是价值链的下游环节,例如售后服务。于是,制造企业纷纷“打服务战”,进入产业价值链的不同环节,进行价值链的重构,将产品和服务进行“捆绑销售”,以便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实现价值链多环节的赢利。

(三)从竞争优势看

从竞争优势看,基于现代服务的竞争是差异化竞争的重要途径。实施差异化竞争战略是企业市场竞争的重要选择,但现代化的大工业生产方式,使得标准化工业制成品大规模、大批量生产越来越容易,传统制造业生产能力急剧膨胀、快速扩张,制造企业越来越难从数量相对过剩且缺乏差异的标准化工业制成品上获取竞争优势。许多管理者把服务看做是创造新商机的途径,而成熟行业的管理者则把服务作为差异化的工具,延伸产品的生命周期,使企业免遭淘汰。服务化最重要的推动力就是它可以增加企业的竞争优势。在这一背景下,提供以技术、知识为基础的服务,正成为制造企业实施差异化策略,形成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它是优势企业不可模仿、难以复制、不可完全转移的独特资源和能力,成为企业培育竞争优势、实施差异化发展,提升客户满意度的重要途径。

(四)从交易方式来看

从交易方式来看,客户交易正在从一次性交易向长期服务方式转变。消费方式和生产方式正在发生变化,传统的基于一次性购买的短期接触变为持续的多次服务过程,甚至是终身服务的长期共生关系。在与顾客的长期接触过程中,生产者不仅了解到顾客的需求,而且在顾客的参与下可以更加清晰地知道怎样满足其需求,这将促使生产者提供与质量、设计、便利、文化、娱乐和环境等方面相关的服务,而提供广泛、完备的服务,满足客户越来越多的服务需求,以提高客户满意度,无疑是建立客户同盟、建立客户忠诚度的关键举措。

软件企业服务型转型论文范文二:我国服务型企业转型升级的迫切性及对策

摘 要:服务型企业转型升级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应该清醒地看到所面临的挑战和风险,应全力以赴地抓住当前的良好契机、争创品牌、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建立起优秀的企业文化、不断实施管理创新等多方面的努力,才有可能成功实现。

关键词:服务型企业;转型升级;责任意识;管理创新

作者简介:汤幼平(1963-),男,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博士生,宜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企业战略管理;

舒晓婷(1980-),女,宜春学院学科建设处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9.12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9-25-04

与制造型企业白热化的竞争相比较,我国服务型企业目前的日子则要好过得多,我国服务型行业大多数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市场需求旺盛,市场竞争较少,利润较高。当前,正是我国服务型企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创品牌和特色的关键时期。如果企业能在扩展规模的同时,不断提升服务的质量,则能赢得良好的发展;否则,企业会很快陷入困境,失去未来。

一、我国服务型行业及企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一)我国服务型行业正迎来千载难逢的良好发展期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人们的收入水平不断上升,消费能力正在增强,消费方式正发生着变化。服务业市场的强劲需求拉动着服务型行业的快速发展。例如,航空、公路及铁路交通运输、物流服务、金融服务、信息及软件服务、教育、旅游、餐饮等服务行业快速发展,在行业发展的大好形势下,不少服务型企业生存状况都很好。

(二)我国服务型行业存在巨大发展潜力和空间

综观世界各国的工业化历史进程,根据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情况,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发达程度。目前,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的第三产业(服务业)占GDP比重均较高,美国、日本、欧洲都超过了70%。

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发表的统计数据,我国从三大产业占GDP的比例来看,2012年第二产业(制造业)占45.3%,第三产业占44.6%,制造业和服务业两者之间差距历史上首次缩小到1个百分点之内。我国的第三产业与发达国家相比,不仅在数据上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而且在第三产业分布的层次上、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上面还存在很大的不足,因此,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

(三)我国服务型企业未能充分地满足市场需求

众所周知,我国服务型企业的客户满意程度普遍不高。下面以航空业为例,进行详细的分析。

1.我国服务型企业的服务能力不足。2013年7月6日,韩亚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77客机在降落美国旧金山国际机场过程中失事,机上共有291名乘客和16名机组人员,其中有141名中国公民,3名中国公民遇难。为何一架从韩国到美国的飞机上会有近一半的中国乘客?

现实情况是,长期以来,受益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中美航空市场一票难求的现象常有发生,而中美航空运输能力长期不足,让不少乘客不得不到日本和韩国去转机,出现了多年来存在的“高分流”现象。

由表1可见,尽管2007年以来,中美航空承运人在航权逐渐扩大的情况下,仍然难以满足中美之间的航空市场旅客需求。2007-2012年之间,中美之间航空市场分流旅客的比例仅从36%下降到27%。

2.我国服务型企业的质量和品牌知名度及赢利能力还有待提升。中美航线是利润丰厚的国际航线之一。航空界业内有一个共识是,美国航空公司每开通一条中美航线,其盈利额相当于美国本土三四条航线的总和。为此,一旦中美航线上有新的航权,美国航空公司总是不遗余力地争夺开通新航线。

中方航空公司的品牌和服务等方面与美国的航空公司相差大,导致头等舱、商务舱上座率远远低于美国公司。而国际长航线的主要盈利来源就是头等舱、商务舱,中方航空公司头等舱、商务舱客源的不足,导致中方中美航线盈利能力不如美方。国内三大航空公司盈利能力一般,增加中美航线的意愿就不强烈;国内其他航空公司又缺少适合中美航线的飞机;而美方公司已没有航权;第一区域(北京、上海和广州)外的航点吸引力又弱,这就导致了中美直航航线的数量增长趋于停滞。

但与此形成对比的是,近年来,虽然中国的航空公司也相继开通一些美国新航线,但在中美航线上的收益却相对较少。而值得注意的是,日韩的航空公司却异军突起,其利用有利的地理位置,在中美航线上吸引了大量的客流,尤其是中国旅客群,将其从韩国首尔中转“分流”运至北美各个目的地。

按2012年的27%分流比例,其旅客数量高达70万人次,相当于平均每天有1918名旅客被分流。按远程客机平均每个航班300座位计算,相当于有6个航班的旅客被分流。如果考虑到美国正在简化中国旅客访美签证,中美航空市场仍然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

3.国外同行激烈竞争的影响和挤压。例如,通过低价、良好的服务等措施,韩国航空将大量的中国赴美旅客吸引到韩国中转。

由表2可见,韩美之间航班中转旅客的比例从2007年的11%上升到2012年的22%。

韩国航空承运人在韩美市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仅以2012年为例,其在美韩航线上承运了405万人,而韩美市场上需求仅有350万人次左右。韩美航空市场能做出超出市场需求的表现,完全得异于航空公司强大的网络运输能力,通过低价战略、极方便的签证吸引了更多的中国旅客通过韩国中转。

韩亚航空早就进入了中国人的视野。成立于1988年2月17日的韩亚航空,作为韩国两大航空公司之一,自1994年开通中韩第一条航线至今,在中国覆盖21个城市,开通29条中韩航线,每周运营195个航班。通过韩国中转,可飞往6个美国城市,4个欧洲城市。

软件企业服务型转型论文相关文章:

1.关于企业转型论文

2.企业转型论文

3.企业文化转型新思路论文

4.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困难及对策建议论文

5.创新与转型升级文章

软件企业服务型转型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