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在农村致富的故事

发布时间:2017-02-28 17:09

成功的比例幸运占一半,另一半要靠人的智能,勤以创业,俭以聚财,诚以待人,逊以自处。看看那些在农村创业的故事,感受他们勇于创业的精神,激励自己的斗志,从他们的故事中找到成功的方法。那么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创业在农村致富的故事,希望对你能够有所帮助。

创业在农村致富的故事

创业在农村致富的故事一

爱发明创造的养兔“土专家”

日前,记者来到位于滕州市南沙河镇的青草源养兔场,虽是三伏时节,但兔场内安静整洁、绿树成荫、凉风习习。该兔场始建于1990年,后于2007年进行了标准化改建,目前兔场占地0.7公顷,兔舍建筑面积2180平方米,总投资100多万元。场区布局合理,生活区和生产区分开,生产区建有6个标准化养殖舍,年可出栏商品兔76000只。养殖场繁殖均采用人工授精技术,全部做到同期发情、同期配种、同期产仔。?

但吸引记者前来的缘由并不只是这些,而最主要是兔场的当家人——王学记。王学记是一名退伍军人,1990年因伤退伍回到家乡,本可安排到当地大企业上班,但他看到家中的贫困,毅然回到村里养起了兔子。凭借着军人特有的坚强意志和干劲,他力排众难、白手起家,从最初借来的1400元买来7只长毛兔种兔开始,干到如今成为当地有名的养兔专家和致富带头人,这一干就是25年。目前,王学记担任滕州市兔业协会会长、枣庄市兔业协会副会长、山东省畜牧协会兔业分会常务理事等职务。记者采访当天,王学记正在举办一期近200人的“滕州市兔业交流与技术培训班”。他说,目前兔业市场低迷,但越是在困难时期,越要给广大养殖户培训新技术、交流新经验,给他们“打打气”。?

王学纪是一个特别爱钻研的人,用他的话说就是“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他一直坚持“以兔为本、生态养殖、健康养殖”的养兔理念,搞出了许多小发明、小创造和新技术,不但使所养殖的兔子免疫力、成活率大大提高,而且降低了生产成本。近年来,他在自己的养兔场相继发明了地窝繁殖、清粪自动化、舍内废气排放、兔舍窗户联动开启、室外喷雾降温和兔笼改造等创新设计。?

1.地窝繁殖。兔子具有穴居的生活习性,野兔一般居住于穴中,驯化后的家兔依旧保持这一习性。如果你把兔养在土地上,它自己就会打洞做窝;同时,兔子胆小怕惊,特别是在繁殖期间,外界的干扰(比如惊吓)很容易影响母兔的繁殖性能和仔兔的成活率。王学记发明出的地窝繁殖,主要是利用母兔习惯穴居的天然习性,结合现代化畜禽舍建筑工艺,将产仔舍建于地下,并与母兔笼通过通道相连,使母兔产仔时进入地下的产仔舍进行生产,减少了外界干扰,使之更接近野生状态下的母兔生产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了母兔的繁殖性能。不仅减少了人工,还大大提高了繁殖生产率和成活率。地窝冬暖夏凉,为仔兔创造了更适合的生长环境,降低了取暖、降温成本,大大节约了能源支出。?

2.清粪自动化设计。养兔场采用自动清粪系统,并在局部进行了创新:一是将自动清粪走道设计成U型,兔尿沿U型底部流出,使兔粪兔尿得以分离。二是自动清粪机加装了竖杆,竖杆两侧再加装联动装置,不仅能清理粪沟的粪便,也同时清理了残留在上层兔舍外的粪便。?

3.舍内废气排放设施。位于舍顶的负压通风装置通过管道直接与兔舍底部相连,使兔舍底部的废气也得以充分排出舍外。?

4.兔舍窗户联动开启。新建的几栋兔舍的窗户设计新颖,通过在墙上设置滑轮与铰链,使每栋兔舍的所有窗户都能实现一次性控制,只需一人一摇一转,即可同时开启、同时关闭,大大节省了人工,也使窗户通风效果达到最佳。同时,窗户设计距地面50厘米,也充分考虑到了兔舍底部的通风需要。?

5.兔笼改造。兔笼设计新颖,兔笼门采用向下开的方式,并且三个兔笼一个笼门;兔笼门向下开避免了抓母兔时碰伤母兔乳房。这一细小改造,大大减少了因外伤而导致母兔乳房炎的发生。?

王学记对养兔几乎达到了“痴迷”的境界,他没事就在兔场内钻研、改造。这不,针对他的“地窝繁殖”模式,他又发明出一种自动喂料设备,目前已调试完毕,很快就可投入使用。为了在养兔方面进一步创新,他常常走南闯北,到全国各地同行那里学习交流。为了把养兔这一心爱事业传承下去,他还让自己的大女儿考入山东农业大学学习畜牧专业。目前女儿已考上研究生,他又让女儿专攻养兔专业,并联系上了国内一位著名兔业专家,他力争让女儿攻读他的博士。现在,王学记又有了新的打算,他正积极寻求一位合伙人或投资者,他想把自己经营多年的兔场交出去,自己专心整理、研发养兔新技术,同时把这些新技术推广到协会的所有会员当中去,带领大家一起走健康养兔、科技养兔的致富新路子。?

滕州市畜牧兽医局畜禽良种推广站站长王兆勇参加了王学记这次培训班的开班仪式。他说,近年来,滕州市对当地养兔、养羊等规模化养殖大力扶持,从新品种的引进、改良到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都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对王学记这么有“执著精神”的养兔“土专家”,行业主管部门一定从政策和资金方面大力扶持,真正发挥其行业带头作用,把滕州的养兔业做大做强。(本刊记者?张明海)

创业在农村致富的故事二

西门塔尔牛养殖帮残疾的他走上致富路

——记黔江区残疾人自强模范张云德

在外漂泊二十多年,因为右眼先天残疾,他受尽人白眼,仍没能圆了自己的创业梦。无奈之下他回到家乡搞起了肉牛养殖,没想到却从此走上了致富路。“去年养殖肉牛收入达到40万余元,被区残联局表彰为‘黔江区残疾人自强模范’,自己也成了镇上的肉牛养殖状元”,一家人共享天伦之乐,生活终于奔上了小康。”近日黄溪镇黄桥社区6组残疾人张云德乐呵呵的告诉记者,在外漂泊多年,他终于圆了自己的创业梦。

漂泊在外:尝尽人世心酸

张云德从小生活在农村,他的家位于黔江区黄溪镇出名的高山大盖—芭蕉盖,成里交通不便,祖祖辈辈都以务农为生。初中毕业后,迫于家庭经济压力,成绩名列前茅的张云德毅然放弃了学业,踏上了南下的列车,去广东追逐自己的梦想。

那时候,进入电子厂,不仅干的活路比较轻松,比较体面,而且工资待遇也比较理想,可是,张云德进厂却碰到了一个大钉子——因为右眼残疾,几乎所有的厂都拒绝招收他。无奈之下,张云德只好放弃进厂谋一个体面的工作这样的想法,十八九岁的他,跟着叔叔伯伯们,到建筑工地做建筑,每天搬转,扎钢筋,和砂浆,手上的皮磨破了一层又一层。这样一干就是10多年,他完全记不得磨破了多少次皮,看着满手的茧,张云德有时候很无奈,面对生活给他的痛苦,他从来没有服输过,从来都坚信着明天会更好,累了,休息休息再干,生病了,吃一颗药,继续上班,不管多苦多累,都不告诉爸妈,怕的是让他们担心,他一个人默默的承受着,实在抗不过去了,就抽烟解闷,这样一下子就坚持了10多年。

这10多年里,张云德干过搬运,搞过建筑,做过清洁工,虽然又苦又累,可是他凭着那股永不服输的劲,硬是坚持了下来,逐渐的,习惯了这样的重体力劳动活,看着自己存折上逐渐增多的数字,张云德心里乐滋滋的,干起活来也不觉得那么的累了。

废品回收:赚到人生的第一桶金

2001年,张云德与朋友合伙在深圳开办了一个废品回收站,专门从事废品回收生意,张云德为人诚实、耿直,而且也比较辛勤劳动,逐渐的,他的废品回收生意越做越大,

通过十年的时间,他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大金,虽然从事的是在别人眼中毫不起眼的废品回收生意,但是,不管怎么说,他赚到钱了,还是自己当老板,跟着自己干的,还有10多号兄弟,每年,给他们开工资,都需要几十万。但是,张云德毫不吝啬,从不亏待员工,他宁愿自己少赚一点,也不能亏待了他们,由于张云德为人善良、坦诚、耿直、守信用、讲义气,他小小的废品回收生意越做越大,钱也越赚越多。包里的钱包鼓起来了,张云德在黄溪镇老家盖上了三楼一底的小洋房,全家人都住进了平房,生活乐滋滋的,还有很大一笔存款存在卡里。

但是,在外从事废品收购生意虽得心应手,收入也理想,而新的困难也随之而来:父母年老,子女上学,这是摆在眼前急需解决而又不能解决的燃眉问题。“2012年家人的一场大病,让我突然感觉到外面久了,该回家了”张云德说,“父母年龄大了,孩子上学也需要人好好照顾。”张云德经过认真的思考,最后,决定回老家创业,既能够照顾父母,又能够带动家乡的发展,这是不错的选择。

返乡创业:肉牛养殖帮他走上致富路

2013年9月,张云德回到黄溪镇老家,开始寻找项目,最终在多次咨询后选择了养牛,“你看,牛肉价格连年高,现在畜牧局的扶持政策也不错,而且我和老婆又能在家照顾父母和孩子。”张云德说。

张云德告诉笔者,回到家,他通过认真的观察,不断的分析总结,最后决定搞肉牛养殖。“近些年生猪行情波动比较大,而且养猪的比较多,养牛羊的人比较少,而且牛羊价格稳中有升,牛羊肉的市场消费也来越乐观,但是,养羊疫病防控相对投入要多,产品附加值相对于肉牛要少些,同样的见效慢,生长周期,肉牛养殖的效益要可观多了,而且,才开始搞养殖,自己没什么经验,肉牛养殖的风险相对也比较小些。”,经过再三的权衡,最后决定搞肉牛养殖,张云德一脸微笑的说。

目前,张云德的养牛场已投资60余万元,共有牛舍两栋,共占地面积1700余平米,通过一年的扩繁,现在存栏肉牛100余头。

“现在的牛好卖,由于这品种是优质西门塔尔肉牛,并且全是喂的自己种植的牧草和玉米秸秆等,牛肉质好,差不多是远销山东、湖南、广东一带,销路根本不成问题。”张云德说,今年9月份又可以卖掉一批,去年一年我卖肉牛和牛肉,产值45万元左右,今年我的目标是存栏200头,出栏肉牛100头,实现年产值100万元,比上年翻一番。

面对未来:做一位名副其实的残疾人自强模范

“野百合也有春天,残疾人当然也有我们的春天,我们只要自立自强,那么我们的春天一定是更加绚烂的。”张云德一边给牛拌料,一边笑呵呵的说,本来,肉牛养殖是富自己,党和国家就是好,还给予他颁发一个“残疾人自强模仿”、“肉牛养殖状元”,这更坚定了他发展肉牛养殖的信念,在今后的养殖过程中,他打算学习好肉牛饲养技术、母牛配种技术、疫情诊断技术,通过自繁自养,实打实的搞养殖,并且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养殖场来带动当地百姓致富,做一位名副其实的“残疾人自强模范”。

“张云德是一个值得敬佩的人,他干劲十足,通过两年的时间,他就已经把肉牛养殖推上了正轨,这不仅得力于他敏锐的生意头脑,更得力于他吃苦耐劳的精神,目前,他的肉牛养殖场存栏100多头,每年能够出栏40余头,年产值40余万,对于一个才开始发展的肉牛养殖场来说,取得的效益已经非常可观,相信在今后的发展中,那是不可预料的,张云德,当之无愧“残疾人自强模范”,也当之无愧“黄溪镇肉牛养殖状元”。

谈及黔江区残联和黄溪镇党委政府给予他的光荣称号,张云德笑呵呵的说,“这些荣誉代表着党和国家对他的关心,代表党和国家对发展畜禽养殖让百姓富裕的举止的重视,他在以后的路途中,一定会虚心学习耐心请假,学习好肉牛养殖的各种技术,实打实搞好肉牛

张云德说,本来,肉牛养殖是富自己,区残联还给予他颁发一个“残疾人自强模范”、“肉牛养殖状元”,这更坚定了他发展肉牛养殖的信念。谈及黔江区残联和黄溪镇党委政府给予他的光荣称号,张云德表示,他在以后的路途中,将实打实搞好肉牛养殖产业;待自己有一定的实力后,他将发展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或家庭农场,让更多的乡亲参与进来,帮助他们实现小康梦。

>>>点击下页进入更多创业在农村致富的故事相关内容

创业在农村致富的故事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