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孔子看管理中的人尽其才
孔子认为,要想成为身居高位的管理者,一定要先学习做人的基本素质,而 不是只执著于技术技能型工作的学习。如果管理者做法得当,四面八方的老百姓 就会投奔而来,哪里用得着管理者自己去种庄稼
《论语?子路第十三: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樊迟,名须,字子迟,春秋末鲁国人。他出生于贫苦家庭,但读书刻苦,还懂种田。在其未拜孔子为师之前,已经在季氏家臣冉 求处任职。孔子在周游列国重新回到鲁国后,比孔子小 36 岁的樊迟正式拜孔子为师。虽然他很有谋略,也很勇武,是孔门弟子中的佼 佼者,唐宋的时候还被追封为侯,但在孔子眼中,樊迟似乎算是比较笨的。而恰恰是比较笨的樊迟、曾参,继承了孔子的衣钵,教书育人, 为孔子的身后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前文大意如下:樊迟向孔子请教怎样学种庄稼,孔子说:“我不如老农民。”樊迟又请教怎样学种菜,孔子说:“我不如老菜农。” 樊迟出去了。孔子说:“这个樊须,真是一个志向浅薄的小人啊!管理者提倡礼节,百姓就会以敬待人;管理者办事合理,百姓就会服从; 管理者讲求信用,百姓就会说真话。如果管理者这样做,四面八方的老百姓就会背着自己的小孩来投奔,哪里用得着自己去种庄稼?”
乍一看,孔子对弟子樊迟的请教很不耐烦。樊迟向孔子请教如何干农活,孔子很不感兴趣甚至很看不起他,让他去找会干农活的 农民去学习。等他离开之后,孔子还在其他学生面前批评樊迟,说他不务正业。实际上,在这则故事里,孔子要告诉学生的是,要想 成为身居高位的管理者,一定要学习做人的基本素质,而不是只执著于技术技能型工作的学习。
被误读的孔子
这个故事常常被后人误读,后世很多知识分子没能理解孔子的本意,只是紧紧抓住孔子不提倡弟子干农活,断章取义地理解为管 理者就应该不识五谷,不干粗活。结果自身修养没能提高,还落了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下场,连自己也养活不了。这也招致后人的 一些谩骂,骂孔子、骂儒家养了一帮寄生虫。
事实上,为了谋生,孔子曾当过季氏的家臣,看仓库、喂牲口、做会计,一步一步升上去,有机会就学习,终于自学成才,成为 当时顶尖级的大学问家。他这样贬斥樊迟,只是有些恼火樊迟的舍本逐末,就好像民国时期的孙中山先生创办了黄埔军校,本意是培 养军官,非要有个人去问蒋介石校长,我想学习农业,不被骂才怪!
在孔子出生成长的那个时候,一般人是没资格学习文化知识的,只有贵族阶层才有权利学。后来,周朝日益衰弱,进入了一个“礼 崩乐坏”的时代。政治上大分裂:春秋;军事上战火连天:诸侯国互相征伐;外交上外族入侵:周幽王被西北部的犬戎所杀;经济上大改组: 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道德大滑坡:善恶的标准需要重新界定;文化大融合:贵族文化和平民文化逐渐融合。
正是在这样一个混乱的时代,自学成才的孔子在 30 岁左右立下了宏愿——以教育为终身职业。什么教育?素质教育!教出来学生 干什么?当官。孔子的目的很明确,他想济世救民,他怀着拯救乱世的理想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定位,他希望通过对夏、商、周三朝文 化传统的理解、梳理和更新,教育一批人才,共同匡扶社稷,实现自己心目中的太平盛世。
于是,他在融会贯通了贵族教育体系后,开始改变传统的“学在官府”的贵族教育模式,提倡“有教无类”的“平民教育”,打 破了教育一直被贵族阶级垄断的局面。自此,教育权不再是贵族阶层的特权,而是所有人都可以享受的权利。这,是孔子最伟大之处。
孔子为做官立原则
孔子希望培养的是“仕”,是未来为统治阶层服务的人,放在现在,就是公务员,也就是官僚体系中的中坚阶层。这样的一批人, 决定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道德标准和价值体系。他们上能够影响统治者,通过劝谏的方式帮助统治者纠正他们的管理错误;下, 能够影响百姓,通过教化的方式让百姓懂得规矩和礼仪,使得整个社会更加有秩序,更加和谐。
孔子很明白,想要改变社会,只有两个途径:一是自己成为统治者,用征伐的方式来改造社会,让社会“硬着陆”,但这样的方式, 改造成本太大;二是培养一批人,让这些人去帮助现有的统治阶层改造社会,这是“软着陆”,改造成本也低许多。所以,孔子选择 了第二种方式。为此,他不惜把自己广而告知出去。他高调宣布,如果有人用他来治国和齐家,保证“一年内见成效,三年内会大获 成功”。
培养一批人容易,而要按照自己的标准培养一批人就难了,还希望他们能够帮助自己实现匡扶社稷的理想就更难了。所以,孔子 给自己的学校制定了做官的标准——从道不从君,意即我是来帮助你和劝谏你的,不是来助纣为虐的。所以,孔子说:“国家政治清明,就可以出来做官。国家政治黑暗,也做官领薪水,就是可耻的。”他还说:“天下太平,就出来工作;不太平,就当隐士。 国家政治清明,你还贫困潦倒,没有财富也没有地位,那是可耻的!国家政治黑暗,你却荣华富贵,飞黄腾达,更可耻!” 孔子的弟子孟子把孔子的这个标准继续发扬光大,就变成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如果参照这个去做官入仕,不但可以实施政治蓝图,还能实践学术主张,同时也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才是 做公务员的意义所在,这才产生了后世的无数好官,如唐朝魏征、宋朝寇准、三国诸葛亮、明朝张居正,等等。
企业管理层该坚守怎样的操守
孔子为“仕”这个阶层制定了一套独立的素质教育体系。
在孔子看来,身居上位做一个管理者,本身一定要好礼节、讲诚敬,懂得尊重别人,这样下面的人自然会向他学 习,彼此互相尊重敬爱了。身居上位者的一言一行常常具有相当大的导向性。如果他偏向某一方面,不用过多久,整 个组织乃至整个社会的风气和习性都会偏向那一方面。坏的导向当然后患无穷,就是好的导向,如果不善加引导,有 可能会过犹不及,也会出问题。
在企业里,职业经理人或企业的中高层所扮演的也是公务员的角色,他们的职业操守决定了企业未来的发展速度 和发展规模。可是,在中国的商学院里,我们能体会到的往往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很少见职业素质的培养。这已 经严重地阻碍了中国职业经理人队伍和企业中高层的健康成长,也进而阻碍了中国企业的成长。
在一个成熟的企业里,企业的实际控制人—— 董事长,往往会聘请职业经理人来协助自己打理企业。职业经理人 首先需要界定的,是公司的利益高于一切,还是董事长的利益高于一切?如果是公司的利益高于一切,那所有股东和 员工的权益都能得到保障;如果是董事长的利益高于一切,那就会频频发生损害公司其他人的利益而单单肥了董事长 的事情。这样的例子在中国的上市公司中屡见不鲜并愈演愈烈。所以,要想建立一个基业长青的企业,首先要界定职 业经理人阶层,包括企业的中高层所坚守的职业素质是什么。
如果管理者讲求大义,处处要求仁义为先,爱人为重,甚至可以牺牲自己而帮助别人。那么,下面员工一定会发 自内心、自然地服从你,心悦诚服地愿意听从你的指挥。
如果管理者讲求诚信,此信不但指讲信用,说了话算数,还包括信人、信己,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并做到 以此“信”回报大家,下面的员工怎么会不对你感恩戴德?怎么会做不到“士为知己者死”的豪迈呢?如果整个企业 成员都把心掏出来,愿意付出真情陪你前行,这个企业怎么能做不好呢?
如果管理者能做到以上这些方面,贤名远播,求职者都以能进你的企业为荣,都以能和你共事为安,他们就会拖 家带口来追随你、依附你,还怕没有人给你干活,给你种地吗?
从孔子看管理中的人尽其才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