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消费的政治论文

发布时间:2017-03-31 23:34

由于消费社会的迅猛发展,消费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不仅对生产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而且也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的表现形式,这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消费的政治论文,仅供参考!

关于消费的政治论文篇一

消费社会学的主要理论视角

【作者简介】夏建中,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北京 100872

夏建中(1952—),男,江苏省镇江市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欧盟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城市社会学和社区。

【内容提要】消费社会学研究近年来成为发达国家社会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国内的相关研究则相对薄弱。就消费社会学理论的产生与发展来看,该分支社会学在研究理论方面的主要视角有玛丽·道格拉斯的消费的文化意义、鲍德里亚的物品消费的制度与符号、凡勃伦的炫耀性消费、布丢的区隔与文化资本等。文章认为,现代社会的大众消费包含的社会意义,即形成“我们”的共同生活方式,从而维持与整合群体特征和认同感,以及展现某种“标志”和培养阶层归属意识的功能,应当成为消费社会学关注的重点。

【关 键 词】消费/消费文化/消费社会学

由于消费社会的迅猛发展,消费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不仅对生产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而且也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的表现形式,以致影响或反映出社会分层和社会结构的特点和变化。不少学者认为,自19世纪以来长期统治社会学的诸如强调生产作为社会秩序和社会冲突以及社会意义的那些工业社会的核心问题,在后工业社会和消费社会已经不是社会的主要问题,至少,与消费有关的休闲、时尚、旅游、体育以及生活方式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所以,自1980年代以来,在发达国家,消费社会学得到了迅速发展。

(一)

虽然消费社会学的研究是近晚发展起来的,但对于消费这种重要的人类活动很早就有人研究。这方面的理论可能最早存在于各种宗教教义和各种文化的早期文本中,世界上所有大的宗教都对诸如贪婪、奢侈、自私、嫉妒和欲望等有基本的道德判断,民族志的文本中也充满了各种力图教育人们抑制欲望、控制嫉妒的说教。以这些道德遗产为基础,关于消费的现代学术话语大多有一个基本的潜台词,即欲望对于社会是有害的,真正的需要必须与虚假的奢侈区别开,那些不受约束的现代物质主义,在道德上是站不住脚的,对社会是有破坏性的。

关于消费的道德话语是对现代性、技术进步和货币经济进行批判的主要话题之一,如卢梭认为,人类本性基本上没有什么需要,并且很容易得到满足;而现代人内心充满过多的欲望。新的发明逐渐“失去了利用自己的力量去得到快乐,而是慢慢退化为发明本身变成真正的需要,直到对发明的欲望变成为一种乖戾,而不是对发明的占有成为一种快事。人类对于发明的失去感到痛苦,虽然对发明的占有并没有使他们快乐”[1]。

19世纪的经典社会学家普遍认为消费是理所当然的,但通常也是持抨击态度的。在最低程度上满足人们对食物、衣服和居住方面的需要以外,消费的欲求被马克思看做是资本主义诱惑导致的社会需要,是一种“商品拜物教”。虽然他承认男人和女人都喜欢穿得更漂亮、吃得更好,但是他仍然认为这些行为是“动物的功能”。马克斯·韦伯认为,消费是工具性的,而不是本身具有意义的社会行为。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将消费看做是无关紧要的东西,在韦伯看来,在任何社会,对于物品消费的占有和掌控能力都是标志社会地位的重要手段;在市场社会,具有同样市场地位的人有着相同的购买商品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韦伯的“新教伦理”实用主义地被置于对基督教救世的宗教信仰的境地,成为将消费等同于享乐主义的一个重要术语。齐默曼将空虚的现代生活与传统的生活进行对比,认为前者“自私自利”,是“一种及时行乐”、“直接的感官体验”和自私的“享乐性的愉悦”;后者是“使社会稳固、持久地得到满足,是利他主义的和对社区承担义务的”。[2] 齐美尔是第一个既讨论支持大众消费的时髦、新异所具有的吸引力和人们沉湎于声色口腹之乐,又指出消费者明显的不相干行为如关注时尚和购物,是现代社会特别是城市生活中普遍现象的社会学家。不过,杜尔克姆则进一步发展了对消费的批判,认为,如果现代社会特别是现代经济放纵消费者无休止的欲求,社会秩序的道德基础就会被摧毁。

所有这些经典的社会学家都没有关于消费思想的经验研究,他们依赖的是通则化的、人类学的观察来支持他们的宏大历史观念。相对于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他们更不重视消费,生产在他们那个时代更为重要。形成对照的是凡勃伦,他根据在美国的特殊社会实践,第一个对消费进行了理论方面的研究,不过,他关于“有闲阶级”的著作也不是系统的经验研究。但是,凡勃伦的著作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社会学家较少研究消费的两个令人关注之点:对于“地位消费”道德方面的反对;女性在消费活动中扮演的卓越角色。由此可见,消费从一开始就被看做是不符合道德标准的和性别化的。

另一方面,资本主义、契约经济和技术进步的支持者们力图将消费作为对现代性成功的最关键的度量指标。如果人们占有或消费了比他们的渴望更多的东西,那么这个事实本身就说明他们比那些生活在贫困和希望之中的人们要幸福。人类能够被收入的增长、财产的丰富或者其他客观的生活标准所测度的理论,是可以与道德主义的理论分庭抗礼的,虽然它的假设和结论受到反现代性理论的攻击。

关于消费的政治论文篇二

绿色消费:一种全新的消费理念

[摘要] 建立在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基础上的传统消费模式导致人类社会面临生存和发展危机,绿色消费理念的提出是人们对传统消费观的反思,是人们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愿望的体现。但在现实生活中,绿色消费的推广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其贯彻和实施需要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 绿色消费困境措施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掀起了一场以“保护环境、崇尚自然”为宗旨的“绿色革命”,引发了人们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的关注。十多年过去了,绿色消费的理念虽然为人们所接受,但在现实生活中要真正贯彻落实这一理念却存在一定的难度。

一、绿色消费的含义及其倡导的意义

1.绿色消费的含义。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对自然的改造能力越来越强,人类从“为生存而斗争”变成“为享受而斗争”(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第163页)。人类为了自身的利益进行全方位、大规模的改造自然的活动,把自己的设想强加给大自然,过度消耗自然资源来满足其无节制的物质消费需要。人类向自然界索取的物质和排放的废弃物超过了自然环境的承受范围,导致水土流失、土壤沙漠化、资源枯竭、气候变异、自然灾害等现象接踵而至。严重的生态危机使人类不得不重新审视现有的消费和生产方式,人们终于认识到:人类与大自然密不可分,人类要生存并获得发展,必须以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前提条件。

绿色消费从小的方面来说是消费者从保护健康和个体利益的角度出发对绿色产品的消费,从大的方面来说是消费者由于意识到环境的重要性,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在消费中倾向于消费那些清洁型无公害产品的消费方式。如在消费过程中对绿色蔬菜、绿色食品及其绿色工业品的崇尚、选购、使用。中国消费者协会认为绿色消费可概括出三层含义:一是倡导消费者在消费时选择未被污染或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二是在消费过程中注重对垃圾的处置,不造成环境污染;三是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崇尚自然、追求健康,在追求生活方便、舒适的同时,注重环保,节约资源和能源,实现可持续消费。

2.倡导绿色消费理念的意义。绿色消费就要求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环境以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倡导绿色消费的意义在于:

(1)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长期以来,人类把自己凌驾于自然之上,以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为己任,以支配一切、主宰一切为荣耀。但人类是万物之灵,不是万物之神,人与自然必须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人类只有与自然和平共处才能获得生存,才能谋求发展。绿色消费理念的建立有助于人们重视环境保护,控制自己的行为,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们过去往往把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认为只要经济增长了,一切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但经济增长往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导致人类社会的发展成了“有增长无发展”,甚至“恶的增长”。人类社会的发展应该具有可持续性――即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可持续发展能使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因此,提倡绿色消费,引导绿色产品的生产,可避免那种靠掠夺自然资源而获得的经济增长,使人类社会获得可持续发展。

(3)有利于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随着生产力水平的发展,人们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更能满足其欲望,但人们并没有获得更多的幸福感。这是由于人们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在污染环境,在享受丰富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要忍受恶劣的环境,人类行为不是正效应,而是负效应。如工业“三废”,农业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使我国不少城市和乡村的空气、水土以及农产品严重污染。同时,由于环境污染形成的一系列公害病和癌症、白血病等疑难病症在今天越来越常见,使得人类的生命受到威胁。倡导绿色消费,可以使每个人感知环保与每个人的自身利益密切相关,在生活和生产中会自觉做到对环境的保护。

(4)有利于增强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倡导绿色消费,我国工农业部门生产的产品要想跨出国门走向世界就必须符合绿色环保的时尚要求。在国际贸易市场上,绿色产品行情看好,许多国家不仅把绿色产品视为一种环保新举措,而且将此作为一种非关税壁垒,以限制非绿色产品进口,保护本国利益。因此,在我国倡导绿色消费,有利于引导和激励工农业部门生产绿色产品,增强我国工农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二、绿色消费理念推广实施中面临的问题

虽然绿色消费理念已经获得大多数人的认可,但在现实推广和实施中还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和障碍。

1.尚未形成全社会的绿色消费理念。在发达国家绿色消费已成为一种时代潮流,融入了人们的生活,但在我国绿色消费意识还未真正普及。首先,人们消费习惯由来已久,要一下子转变是不可能的,对绿色消费品的选择往往有个时间过程。其次,人们的社会意识不强,人们为了换取自身的安全健康一般都乐于接受多支付费用,但若是为了他人、乃至子孙后代的安全健康着想而多花,则未必所有的消费者能做到。最后,由于人们的认识能力有限,对人类行为的后果无法准确预见,对于什么样的消费行为才是真正符合绿色消费要求往往难以准确知道。如氟利昂制冷技术曾经在20世纪70年代、20世纪80年代为人类生活带来便利性,被人们认为是合理的消费行为。但随后的研究发现,由于氟利昂的使用,空气中的臭氧大大减少,在南极上空形成巨大的臭氧空洞,紫外线从宇宙空间畅通无阻地照到地球表面,直接危及人类的安全。

2.理念付诸实践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尽管人们知道绿色消费利己利人,但绿色产品的价格往往比一般商品要高些,考虑到经济承受能力,有的消费者不得不选择非绿色产品。由于绿色消费品的技术含量高,生产成本高,绿色产品销售时没有价格优势。在市场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绿色产品的销售不能完全体现绿色产品的价值,绿色产品生产者的积极性不高。而且,由于环境的外部性特点,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对环境所造成的损害无需企业自己赔偿,因其采取措施改善和保护环境而花费的成本也不一定能获得补偿,这就造成了现实生活中“越污染越发展”的企业发展悖论。由此可见,企业和消费者往往没有动力生产和消费绿色产品。

3.环保立法不完善,执法不严。环保立法是开展环保工作的有力措施,现在越来越为各国所重视,近年来我国也制定并实施了多部环保法案,如《环境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法律法规。但是,我国的环保法案还不健全,在一些领域还缺乏有效的法律法规,并且在法律法规执行过程中还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使我国绿色消费工作的开展十分艰难。

三、绿色消费理念推广的措施

要让绿色消费由时尚变为每个消费者的自觉行动,成为主要的消费模式,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做,关键的是要动员政府、企业、消费者共同参与,真正实现全民绿色消费。

1.注重教育,积极宣传。绿色消费推广的困难主要在于人们对绿色消费的意义还不是很了解,在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选择上往往更加注重个人利益的得失,因此需要通过一定的教育手段和宣传方式,让人们了解绿色消费的实质,即为什么要提倡绿色消费,如何选择绿色产品。让人们意识到绿色消费是消费者作为一个公民应有的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从“不受环境污染”变为“不要污染环境”。

2.进行技术创新,降低绿色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环保水平。生产企业要改进生产工艺,降低产品成本,使人们都能消费得起绿色产品。在生产中,要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实现无废少废清洁生产,尽量减少或消除生产过程中的有害物质的排放,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搞好资源的回收工作。

3.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由于环境保护是全局性的工作,单靠某个单位某个部门是难以完成的,所以在环保工作的开展中需要政府部门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和监督绿色消费。

我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家园――地球,营造一个安全、健康、温馨的家园,是我们每一个人共有的心愿和应尽的义务。面对环境污染、资源枯绝的状况,我们再也不能麻木不仁,每个家庭,每个人都应该行动起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日常生活消费做起,为保护环境尽一份责任。

参考文献:

[1]王雪飞任文静:浅谈我国现阶段绿色消费行为的引导,《江苏商论》,2005(6)

[2]梁琦:论绿色消费与观念更新,《消费经济》,1995(4)

[3]李明生:试论绿色消费观,《经济学动态》,2000(8)

[4]王润如:以全新的理念驱动绿色消费,《消费经济》2001(5)

[5]胡学君:绿色消费浪潮与我国的对策,《审计与经济研究》,2000(5)

[6]张莉徐元春:绿色消费的模型建立及相关探讨,《社会主义研究》,2001(5)

[7]徐向红:消费模式的演替与绿色消费,《长春市党校学报》,2002(4)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关于消费的政治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