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风雨哈佛路读后感3篇
读风雨哈佛路读后感1
寒假中我有幸看了一本好书《风雨哈佛路》。这是“一个最贫穷也最勇敢的哈佛女孩”的自传。此书被《纽约时报》评为2010年度超级畅销书。作者莉丝·默里用自己坎坷的亲身经历,写下了此书,这是关于爱,宽恕,觉醒,与奋斗的人生历程,她将此书献给所有身处困境的人。书中主人公的经历使我为之感动。
莉丝出生在纽约的贫民窟,属于80后。莉丝的父母贩毒,吸毒,没有工作。一家人全靠政府发放的救济金维持生活。可是,每个月的救济金一拿到手,父母就找毒贩子兑换成可卡因注射在自己的身体里,换取一时的“快活”。她们姐妹俩吃了上顿没下顿,家里值钱的物品都卖了,兑换成毒品。实在没钱了,母亲就去乞讨,卖淫,还是为了吸毒。上学了,莉丝破旧肮脏的衣着,和藏在头发里的虱子让她受到同学嘲弄。终因她屡次逃学,被送进了女童院。从女童院出来后,她们这个家终于破碎了。莉丝不愿意住在妈妈的姘头布里斯的家中,开始了流浪生活。她流落街头,靠拾捡垃圾,偷东西等维持生活,有时悄悄留宿在朋友家中…..后来,莉丝的母亲因为艾滋病死亡,莉丝深受触动,她下定决心要改变生活,改变命运,要重返高中。她进入了预备高中,无处安身的莉丝经常在地铁站、楼梯间、走廊里学习,睡觉。在老师的帮助鼓励下,她给自己制定了严格的学习计划,4年的学分课程她用2年完成,成绩全A。获得《纽约时报》一等奖学金,终于跨进了哈佛大学的校门。并受到了美国总统的接见。
我觉得这本书没有冠冕堂皇的大道理,却是一部真实的励志传记。还真实反映了一个人的善良心灵。尽管莉丝出生在如此糟糕的家庭里,但是她从小就很懂事,在莉丝的心里,家庭是很重要的,所以她不愿意随着妈妈、姐姐搬到布里斯家中。虽然父母吸毒,还身患艾滋,但是她对父母的爱,父母对她的爱,她对家庭的依恋仍旧隐现在字里行间,莉丝在成长过程中不论遇到任何困难,她始终都觉得自己是完整的,她的童年即使再穷再苦再艰难!也是跟着爸爸妈妈一起度过的,她没有怨恨父母,没有抱怨家庭。她感觉在妈妈的怀抱里是最安全最温暖的。莉丝的父亲虽然放荡,但是他爱看书,让莉丝也继承了他的这个嗜好,以至于很多次升学考试都被莉丝轻松拿下了。或许就是凭借这种爱的执着和力量,使得莉丝能够乐观顽强地生活下去,并对未来充满着希望与追求。
莉丝走过的道路是艰难曲折的,有些人是不可能走出这深渊的。但是莉丝在绝境中一直
相信,在她生活圈的另一边,还有一个光明的世界,还有另一种活法。尽管她与这个世界相隔很远,但她始终在追求着,不放弃。这种坚强信念促使她一步步走出绝境,迎来光明的曙光。莉丝有梦想;有信仰,她的精神坯胎是健康的,有足够的心理能量战胜一个个困难,顽强地生活下去,因此最终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只要信念不倒,只要梦想尚在,我就有能量,我就不会停下,一直向前。”
看了这本书,我想,同是80后;90后,我们对比莉丝的家庭环境,能比她更糟吗?我们对比莉丝的生活,能比她更艰难吗?我们对比莉丝的成长经历,能比她更坎坷吗?那么,我们能像莉丝那样对父母;对他人有一颗宽容的爱心吗?我们能像莉丝那样在逆境中有勇气和力量觉醒;并且改变自己吗?我们真应该扪心自问:你的努力与她相差多远?你尽力了吗?
读风雨哈佛路读后感2
“我要改变我的生活,我要尽力拼搏,不让自己落入社会最底层,我不要终日沉静在迷茫彷徨之中,认定我现在的生活,如果,如果我更加努力呢?别人可以做到的,为什么我不能,人生是可以选择的!”——《风雨哈佛路》
这段话出自美国的一部励志作品,讲述了一位女孩从小在悲惨的环境下成长,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与执着成功进入了哈佛大学。一翻开书,一股来自心灵的力量便扑面而来,阅读着主人公多舛的命运,品味着她的坚强与刻苦,反思着自己生活在幸福的家庭中,却远不及她的刻苦与执着,敬佩与悔恨在心里互相激荡,泪水不禁夺眶而下。
书中的莉兹出生于纽约的贫民窟,父母都染上毒瘾,家庭生活缺衣少食。她从小亲眼目睹父母沉迷毒品无法自拔,她回忆道“我知道,爸爸妈妈一起享受着一些奇怪的嗜好,但他们都躲躲藏藏,不让我看。”可怜的莉兹因此早早辍学,成为街边的乞讨儿童。为了弄到吸毒的钱,莉兹的父母花掉了甚至是孩子的零用钱。禁受不住毒瘾的折磨,他们更是变卖了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莉兹15岁时,母亲得了艾滋病,不幸去世。几年后她的父亲也因染病去世。莉兹从此成了无家可归的孤儿。
母亲的去世点燃了莉兹心中奋斗的火苗。她深知能够改变自己命运的道路只有回到学校读书。于是,她在17岁时决定重返学校,凭着自信的谈吐和扎实的基础争取到了考试的权利,后来被校长赏识而重新获得了读书的机会。莉兹仍然贫困,然而贫困并没有止住莉兹前进的决心,她通过苦读而赢得了报社的奖学金,出色地完成了高中学业。后来她凭借优异成绩前往哈佛大学交流,最终考入了她梦寐以求的学府。
书中的另外一个女孩和她的命运则有了鲜明的对比,她自认为自己无法改变命运,于是她认命,她放弃,她得过且过,成年之后,她终将会离开收容所,过上沿街乞讨的生活。当我们身处困境之中时,该如何去做?是就此颓废,堕落?还是冲破黑暗,寻求光明?两条不同的路,将带来不同的人生。从莉兹身上,人们看到了一个女孩克服困境的精神以及面对逆境顽强拼搏的勇气。
莉兹说过:“我为什么要觉得可怜,这就是我的生活。我甚至要感谢它,它让我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往前走。我没有退路,我只能不停地努力向前走。我为什么不能做到?”她的话语令人惭愧,发人自省。的确,每一个人都应该问一下自己,是否有资格去抱怨生活。莉兹的命运是苦难的,悲惨的,但又是令人敬佩的。若是换成其他人,也许根本不会有如此坚定的信念与行动来改变命运。生活中很多东西都是双刃剑。挫折只能打败不够坚定的人,而打不垮勤勤恳恳,艰苦奋斗的人。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而不会垂青于懒懒散散,不思进取的人。归根结底,只有努力,只有付出,只有坚持,会让我们终生得益。
奋斗路上,我们不能畏惧目标的遥远,只能害怕自己勇气的缺失。世界之大,没有什么是我们自认为自己做不到就不能做到的,既然这样,为什么不去为之学习,去思考去研究去弄明白?
有那么多的人与事,告诉着我们,激励着我们,即便处境艰难,我们也不能放弃。生活就是课堂,就是赛场,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做个有信念的有追求的人,只要还有明天,就应该奋斗不息!
读风雨哈佛路读后感3
用了两个晚上读完了这本书,感谢Liz,勇敢、坚强的战胜了一切苦难,可以让我们分享你的故事,并与你一起学着让希望占据悲伤的位置。
谈到丑陋、黑暗的社会你能想到哪些?贫穷、毒品、性、艾滋、暴力、犯罪、死亡?关于贫穷呢?贫民窟、肮脏、臭气熏天、衣衫褴褛、流浪、居无定所、饥饿?你所能想象的这些,包括你所不能想象得到的更为惨痛、现实的生活,正有无数的人曾经或正在经历着,但能够克服这所有的苦难,并取得成功的人却不多。
Liz Murray做到了,她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也正像她在文前所引用的瑞士名言-------想唱歌的人总能找到歌唱--------她是战士,更是真正的歌者!
Liz的父母吸毒,且患有艾滋病,政府每月准时发放的救济金在供父母短暂的享乐后,只够他们全家生活5天,除了饥饿,她们还生活在肮脏、臭气熏天的环境里,童年的Liz甚至因为满头的虱子而选择逃学,因为逃学次数太多,还一度被送到女童院(不是很了解,应该是个不适合孩子呆的地方,感觉像监狱)。Liz从未怨恨过她的父母,相反,她爱他们,她在很小的时候就懂得如何去维系她所爱着的那个家。在家庭破碎后,Liz过了几年流浪的生活,是母亲的去世,使她最终决定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在她的努力及善良的人的帮助下,她再次回到了学校,她用两年的时间完成高中四年的课程,以全优的成绩考入哈佛,获得《纽约时报》一等奖学金,她在绝境中实现了人生完美的大逆转,并激励人们跨越困境去追寻梦想。
坦白的说,这本书的文学性不是很强(也许是翻译的问题),文字不优美也不生动,只是一个女孩如同在讲述别人的故事那样,缓缓地、机械地描述自己风雨飘摇的童年,对追求梦想的经历和世人所谓成功的描述更是只占据了全书不过百分之十的篇幅。我想也许Liz是想借此告诉我们,在取得成功的道路上奋斗远比自甘堕落的生活更为轻松,也更为快乐,跟所拥有的苦难相比,披荆斩棘、勇往直前不过是小事一桩。可惜明白这个道理的人太少了!
这是我所知道的最为苦难的生活之一,但也是唯一一本读完全文却未留下一滴眼泪的书:白描似的写法,让你很难根据她的文字在脑海中去演绎她所经历的一切;Liz想要传达的也不是抱怨,而是“关于爱、宽恕、觉醒与奋斗的人生历程”。由于成长环境的原因,Liz的性格有时候并不是那么讨人喜欢,她敏感、孤僻、有心计且世故,但她也聪明、善良、坚强、勇敢,如她所言:“我不能把萨曼莎从她的家庭中拯救出来,但是我可以做她的朋友。我不能改变卡洛斯,但是我可以保留那份友谊,让自己好起来。我不能治愈我的家人,尽管我很想,但是我可以原谅他们,爱他们。”
我深深的为她的一言一行所感动,也为此而折服,如果换做是我,我绝不会如此豁达,更加不会迈向那不敢想象的成功;相反,我也许会成为一个女混混,一个妓女、一个贼、一个瘾君子、一个不懂得自尊、自爱、不懂得奋斗的人。
祝福Liz以及所有向上的人们,请永远都不要向困难低头。
谨以本文献给自己,不要害怕,不要退缩,奔着你想要去实现的梦想,努力!
读风雨哈佛路读后感3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