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心理委员工作机制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心理委员制度的建立使我国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转入 预防——发现——治疗 的新阶段,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个新亮点。然而,作为一种新的尝试,心理委员工作在实践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域挑战:心理委员的选拔工作不够规范,心理委员的培训工作不够科学,心理委员工作的成就感不强,心理委员工作的评价机制缺失。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谈大学心理委员工作机制的问题及对策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浅谈大学心理委员工作机制的问题及对策全文如下:
[摘要]班级心理委员制度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推向深入的需要,但心理委员工作在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心理委员的定位和工作职责不够明确,缺乏规范的心理委员选拔程序,缺乏科学的心理委员培训机制,缺乏有效的心理委员评价机制,心理委员的自我效能感差。因此,完善大学心理委员工作,需从学校组织领导和心理委员自身两个层面加以改进,以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自2004年天津大学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施班级心理委员制度,至今我国的心理委员制度建设已十年有余,并成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的重要力量。心理委员制度的建立与发展使我国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转入“预防-发现-治疗”的新阶段,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大亮点。然而,心理委员制度的建立虽有效弥补了传统心理健康工作机制的不足,但在实践工作中还普遍存在一些问题。
一、大学心理委员工作的工作现状
目前高校心理委员的工作还存在以下问题:
1、心理委员的定位和工作职责不够明确
心理委员是心理工作制度的产物,虽说许多文件和理论明确说明心理委员的工作职责,但是许多心理委员都不清楚具体做什么,如何做,什么时候做。心理委员短时间内难以掌握朋辈咨询的相关知识和技巧,与实际工作要求存在差距。
2、缺乏规范的心理委员选拔程序
竞选是选拔心理委员的主要方式,但其工作的特殊性要求学生参加各种培训和活动,需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很少有学生主动竞选。竞选主干班委失利的学生会退而求其次选择心理委员,竞选时也缺乏专业的评委。因此,现实生活中心理委员的竞选缺乏科学性,学生缺乏工作能力和热情,无法胜任心理委员的工作。
3、缺乏科学的心理委员培训机制
培训是开展心理委员工作的重要环节,大部分学校缺乏科学的培训计划和工作指导。师资力量薄弱导致培训水平有限,形式单一,心理委员获得的知识和技能与实际工作需要差距显著。另外,专业的培训难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心理委员难以兼顾日常繁重的学习任务和社团活动。
4、缺乏有效的心理委员评价机制
心理委员的工作具有特殊性,大量时间和精力的投入并不能立即产生效果,产生效果也不是有形的,缺乏明确、可量化的的评价指标体系,而依靠印象、感觉则难以评价。
5、心理委员的自我效能感差
心理委员的许多工作默默无闻且持久,心理工作的治疗见效慢周期长会让其失去热情。心理老师和学生配比严重不足,心理委员面对学生无力感以及自我成长的困惑无法及时得到指导,导致学生对工作产生消极评价,自我效能感差。
二、完善大学心理委员工作的对策
心理委员工作的多年实践表明,完善大学心理委员工作需从学校组织领导和心理委员自身两个层面来综合考虑。
1、学校组织领导层面
(1)重视心理委员工作。学校应加强对心理委员工作的重视程度,建立完善的校、院、班三级体系,分工协作、层层负责、齐抓共管。学院心理辅导员对心理委员反馈的问题及时解决,同时对其提供必要的关心和爱护。
(2)明确心理委员职责。心理委员工作职责应为“关注、倾听、宣传、预警、成长”五个方面。积极主动关注班级同学心理状态,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并及时反馈;倾听同学的困惑和烦恼并对其初步疏导;积极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心理健康活动;协助做好心理危机排查预警工作并及时上报;积极参加心理委员相关培训和交流,了解心理学知识和技能并不断成长。
(3)严格心理委员选拔机制。一个优秀的心理委员要具备相应的个性特征和专业素养,因此其选拔必须遵循严格的标准。作为心理委员,要热爱心理工作、乐于奉献、勤于助人、善于沟通、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倾听、表达、协调、解决突发事件的能力,同时能够遵循保密原则。随着心理科学的深入发展,可引入科学的测量和选拔技术加以判断,以遴选出最合适的人员。
(4)加大心理委员的培训力度,培训形式多样化。提升心理委员工作水平的重要保障是对其进行系统而科学的心理培训。首先通过岗前培训提升心理委员自身心理健康水平。其次,针对不同年级、不同问题开展专题培训。如大一新生适应性培训,大四就业指导培训;如学习、人际交往、恋爱、就业等问题。培训形式多样化,如讲座、团体辅导、素质拓展、主题团会、心理文化节等。
(5)完善心理委员激励机制。注重激励,科学考核是心理委员工作的重要保障。首先,加强制度建设,设计定量和定性的工作考核指标体系。其次,加强专业培训和学生个人发展间的联系,为其职业发展做准备。再次,注重典型宣传,提高其认同感和荣誉感。最后,注重团队建设,建立一个互助团结的心理委员团队,提高其自我效能感。
2、心理委员自身层面
(1)心理委员应提高责任意识。作为心理委员,要认清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并保持强烈的责任心。真正认识到自己的职责和角色,才能认真对待心理委员工作,对待工作才能从间接兴趣转化为直接兴趣,进而提高工作的自我效能感。
(2)心理委员要自觉反省与学习,提高自身修养。心理委员要善于觉察自己的不足,通过学习不断充实和完善自我。同时要善于倾听和化解同学的困惑、矛盾和心理问题,并注意保密,让同学们感到信任和温暖。此外,心理委员要丰富自己的生活,适当参加活动,使自己均衡发展,身心愉悦。
(3)心理委员间要相互帮助强化团体合力。心理委员可以加入心理相关的社团,及时处理自身的情绪与问题;在社团活动中,学习别人的经验或推广自己好的做法,让更多的同学受益并服务大家。在这样的大家庭中,相互帮助,相互沟通,有问题及时解决。
相关文章:
1.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分析及对策(2)
2.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创新论文
3.大学辅导员职称晋升的困惑与对策探讨论文
4.大学生心理因素对学习能力发展的影响探讨论文
5.浅谈领导集体的伦理精神思考
6.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浅论论文
7.浅谈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我国大学生价值观探析
浅谈大学心理委员工作机制的问题及对策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