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健康的论文

发布时间:2017-02-15 10:36

学前儿童的健康发展一直被国家教育所重视,其中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对个人乃至国家的发展都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心理健康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幼儿心理健康的论文范文一:幼儿心理健康不容忽视

摘要: 要经常关心孩子的健康情况。人的身体和精神有着密切的关系。当一方不能正常发挥作用时,另一方就会受到影响。因此,对孩子身体和精神状况都不可忽视。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

有人曾对5~6岁学龄前儿童做过抽样调查,发现脾气不好的近16%,性格古怪的占5%,有神经质倾向的占28%,有行为问题的占9%,社会交往不良的近3%,有情绪障碍的近2%,注意力障碍的占10%,智力低下的占0.6%,此外还有偏食、言语发育迟滞、分离性焦虑、强迫现象等。同时也调查了这些幼儿的躯体疾患,其总和仅占1.5%。相比之下,幼儿心理偏离问题较为普遍。

常言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话有一定科学道理。万丈高楼平地起。幼儿时期是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孩子的个性虽属雏型,但它对以后的心理发展却具有深远的影响。有人说:“树大自然直。”这种放任自流的思想,不符合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

幼儿期身心发展的特征

幼儿的身体处于迅速发展阶段,除了身高体重的增加外,各种组织和器官的机能也有所发展。由于大肌肉的发展,幼儿会不知疲倦地从事各种活动;小肌肉的开始发展,使幼儿已能从事绘画、写字等活动。脑的结构到幼儿期末已经成熟,孩子可以开始学习系统的文化知识。

幼儿期是一生中词汇量增长最快的时期,6岁能掌握3000~4000个词汇,可以自由地与人交谈。这个时期的孩子说话常有重复或犹豫不决的情况,一般是由于情绪紧张、神经过敏等原因,因此,成人在与孩子交谈时,应尽量鼓励孩子大胆地说话,对口吃现象不必太在意,训练孩子轻松愉快地发表议论。

幼儿已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孩子的泥工、绘画、讲故事等活动,随着年龄的增长,目的性、创造性和独立性也日益增强。

从幼儿记忆的发展看,主要是不随意记忆,在教育的影响下,有意记忆开始发展。幼儿记忆很易受成人的暗示,也很容易发生现实与臆想混淆现象,与此相联系的是幼儿十分相信童话或传说中的人物与情节。自己也会编织一些自己向往的、却又根本不存在的事情,成人往往误认为是孩子在撒谎。

幼儿的情绪体验已相当丰富,一般成年人体验到的情绪,大部分已为幼儿所体验,只是引起的动因和表现方式不同罢了。幼儿的情绪表现完全是外显的,缺少控制的,情绪常常极度强烈而高涨。有时会出现极度的恐惧,有时会莫名其妙地发脾气。有的家长把自己的愿望强加在孩子身上,这样做,很容易使孩子产生情绪压抑,影响身心发展。

幼儿已萌芽了道德感,孩子已能根据成人的教育,把别人或自己的行为与行为规则相比较,从而产生积极的或消极的道德体验。

幼儿理智感产生的突出表现是好奇和好问,故幼儿期有“疑问期”之称。

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其特点是不甘寂寞,喜欢与同伴一起玩。但由于环境条件,一些孩子性格内向,自卑感较重,这常常与周围人消极评价儿童有关。

幼儿期末儿童已养成了一套行为习惯,这些习惯不论是好的,还是坏的,全是成人强化的结果。幼儿一般都认为被成人接纳的行为是好的,反之则是不好的。

幼儿期,孩子的个性心理特征已初步形成,除非环境、经历出现极为严重的转折,否则已形成的行为动力型是很难破坏的。正因为如此,家长应特别重视幼儿期的教育。

容易使幼儿心理偏离的因素

忽视围产期保健。许多资料已经证实,母亲在孕期患传染病、中毒、营养不良、腹部撞伤,以及出生时窒息、严重缺氧、难产或产伤,均会影响幼儿的精神及神经发育。有人做过统计,母亲孕期伴有并发症或难产的儿童,出现神经质倾向者占16.7%,有行为问题的占18.4%。可见,从怀孕期起,就应重视胎儿发育和围产期保健。

家庭环境的影响。父母的素质、彼此的关系、教养方法,均能对幼儿心理发育产生影响。父母之间不和睦或离异,或对孩子失去应有的爱抚,容易使幼儿情绪抑郁、性格古怪、心理反常。过分溺爱容易使孩子形成骄傲、自私、任性等不良性格,自理生活的能力也很差;对幼儿过于粗暴、简单,易使孩子形成胆小怯懦、恐惧心理,也易使其形成说谎、粗暴、无理的性格。

防止心理偏移的方法

平时应注意观察幼儿心理情况。当孩子出现心理偏离时,父母应先从自己的言行、教育方式、家庭环境中寻找根源。轻度的精神卫生偏离,只要注意改变教育方式,用心理卫生科学知识抚育孩子,就可很快奏效。对有明显的心理卫生偏离,学习困难,或有行为问题的孩子,宜及早让儿童心理专科医生给予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平日要注意形象化的教育。通过现实事例,培养幼儿与同伴的友好合作和社交能力,让孩子学习谦让、懂礼貌、为别人着想等优良品质。游戏在幼儿的心理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要让孩子进行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不断扩大知识面,掌握必要的生活和学习的技能,还可以调节和治疗儿童情绪失调的行为问题,克服胆怯、粗暴、不合群、自私等不良心理,并促进儿童想象力、创造性、耐心和持久性、灵活性以及人与人交往能力的发展。

让孩子及时到幼儿园生活。幼儿园是儿童早期社会化教育的重要场所。孩子在这个集体中,通过各种游戏、体力和智力活动,不仅有利于健康成长,也有利于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交能力,对于良好的个性形成是很重要的。在调查中发现,不论是公办或民办幼儿园的儿童,显得活泼、开朗、易合群、守纪律、讲礼貌。对比之下,家居的孩子就显得过分害羞、怕见生人,在陌生环境中一时难以适应。

要重视孩子的学前文化教育。学前文化教育有利于启迪和满足幼儿的求知欲,也是对孩子萌芽期教育的重要方面,在学前文化教育中,不要单纯让孩子死记、硬背,要善于帮助孩子理解,并注意耐心回答孩子提出的各式问题。还要培养孩子从小爱思考、爱观察的习惯。同时,通过听故事、讲故事以及各种文化课,培养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和德智体的全面提高。

要经常关心孩子的健康情况。人的身体和精神有着密切的关系。当一方不能正常发挥作用时,另一方就会受到影响。因此,对孩子身体和精神状况都不可忽视。世界卫生组织对于健康的解释是:“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还包括了身体、心理的完好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力。”因此,对于儿童健康的完整概念应是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力保持良好的状态。

参考文献

1、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园合作研究许海英山东师范大学2014-06-02

2、幼儿心理健康与家庭功能的特点及关系研究常红安徽师范大学2014-04-01

幼儿心理健康的论文范文二: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儿园教学中的渗透

[摘 要] 有一个健康的心理,会引领着我们的幼儿在绚烂多姿的学习生活中,自由自在,生机盎然,健康有序的畅游。在幼儿园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心理健康,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施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找到幼儿园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的结合点,充分发挥幼儿的心理潜能,发展幼儿的个性,达到在提高心理素质的同时,真正提高幼儿园教育的质量和效率这一双重目标。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自信心;交往;心理素质培养;合作;幼儿园教育

正文:有一个健康的心理,会引领着我们的幼儿在绚烂多姿的学习生活中,自由自在,生机盎然,健康有序的畅游。在幼儿园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心理健康,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施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找到幼儿园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的结合点,充分发挥幼儿的心理潜能,发展幼儿的个性,达到在提高心理素质的同时,真正提高幼儿园教育的质量和效率这一双重目标。为了保证这一目标的实现,我在幼儿园教学中尽力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激发幼儿学习幼儿园的热情,围绕教学需要安排一定的心理素质训练,并把心理知识的学习与各种形式的心理训练结合起来。在课堂上,密切关注幼儿们的表现,帮助幼儿们在学习生活中品尝解决困难的快乐,调整学习心态,提高学习兴趣与自信心,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克服厌学心理,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培养集体意识,善于与更多的同学交往,健全开朗、合群、乐学,自立健康人格,培养自动自主参与活动的能力,自觉自愿地投入到幼儿园学习中去。

一、语言、行为的暗示——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的行为

有位心理学家说过:“家长或老师若要毁掉一个儿童,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每天对他说一遍 “你怎么这个做不好”或“你真讨厌”,这样便会使儿童在形成自我意识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进入“自己这个做不好”或“那个也做不好”的圈子里。这个事例就是典型的心理暗示,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强化自身的亲和力,既要旗帜鲜明地欣赏每一个幼儿的积极表现,对于那些比较缺乏自信的幼儿,教师不仅要用言语,更要用行为来暗示,增强其自信。教育家本尼斯说:“只要老师对幼儿抱有很大的希望,仅此一点就足以使幼儿的的智商分提高二十五分。”表扬是一种兴奋剂,能激发人的内在动机,增强人的自身活力。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闪光点”,不失时机地给予他们表扬。

二、饱满的自信心——带动学习的动力,提高学习的情绪

自信心是幼儿自我肯定的一种积极情感,每个幼儿都希望自己能学好幼儿园,可是学习中遇到的挫折往往极大的挫伤了他们的自信心,于是他们开始怀疑自己。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为幼儿创造成功的机会,保护其自信心。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对话,让幼儿既巩固了知识,又开展了一定程度的交往。如:与幼儿对话时幼儿可以离开座位,自由找一个同学对话,而且每节课都进行小组合作,尝试任务型教学(这样的环节适用于大班的孩子),早上的即兴表演节目时,可以让幼儿自由说出自己学过的歌曲或是儿歌等等,这每天的即兴表演不仅复习与巩固了幼儿所学的新知识,也在巩固的同时给予了孩子一定的自信。

三、友善、和谐的氛围——营造健康的语言和心理环境

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创设良好的教学气氛,是保持有效进行教学的主要条件,而这种良好的教学气氛的创设又是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和前提的。”因此,首要的一点便是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让幼儿清除过于紧张的焦虑情绪,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与管理是高质量教学的有力保证。课堂心理环境是一种隐性教育,它对幼儿的学习具有潜在的影响。和谐、合作的气氛有助于幼儿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而紧张、冷漠的气氛则会大大抑制幼儿学习的热情,从而使得课堂教学刻板生硬,死气沉沉。幼儿需要我们要经常对他们说试试看,加油!等激励性话语,并根据他们的接受能力,选择难度较低的任务让他们很容易就可以完成,从而获得较多的成功机会,使他们在不断地成功中树立信心,坚定学好幼儿园的信念。总之,在与幼儿的交往中,老师要努力创建一个磁场,让幼儿感到老师的可亲、可敬。从而使他们“亲其师而信其道”把幼儿园学习当作一种幸福、一种享受。

四、与人合作,共同分享——学会与人交往,积极主动地发表

合作是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是一种体现个人品质与风采的素质。所以教师要把合作学习和讨论引入课堂,使幼儿在合作学习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实现思维和看法上的碰撞,让幼儿尝试到合作的乐趣,建立民主、尊重和信任的人际关系,同时让新知识在幼儿头脑中留下深刻印象。当今独生子女独立性差,依赖性强,课堂上缺乏探究精神及与别人互动交往、沟通、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幼儿逐步学会倾听;学会沟通;学会体验。

总之,我们要把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贯穿于幼儿园课堂教学活动之中,要创设符合心理健康教育所要求的人际环境、心理环境,寻找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也要发挥幼儿园教师在幼儿园教学中的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作用。才能利于激发课堂教学的活力,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有利于培养新世纪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绘画疗法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个案研究孙培山东师范大学2011-04-20

2、幼儿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与应对刘艳学前教育研究2015-03-01

幼儿心理健康的论文相关文章:

1.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2.浅谈幼儿心理健康论文

3.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4.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5.3到6岁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6.浅议如何促进幼儿心理健康论文

幼儿心理健康的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