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师职称论文
高职教师是集理论与实践于一身的教师群体,拥有着一技之长,担负着将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渴望有所收获的学子的重任。小编整理了高职教师职称论文,有兴趣的亲可以来阅读一下!
高职教师职称论文篇一
浅谈高职教师素质
【摘 要】从二十世纪末期开始兴起的高职院校,到现在全国有超过千所高职院校,已大大超过了其它类型的普通高校。而高职教师作为这个环境中所必须的参与者,曾经一度是社会和政府部门所关心的。对于什么样的教师适合职业教育,有很多教育管理者和学者做了研究,颇为纠结和复杂。笔者以一个职业教育参与者的角度,从“品德”与“能力”两个主要方面分析了高职教师所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关键词】高职教师;品德;能力;素质
从二十世纪末期开始兴起的高职院校,到现在全国有超过千所高职院校,已大大超过了其它类型的普通高校。同时,随着国家制造业和一些高精生产工业的发展,一些专业门类较为集中的高职院校也不断涌现。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高职教师的来源也越来越广,有从中职学校转型而来的,有从普通高校毕业而来的,也有从行业中走出来的,这样就使得我们的高职教师队伍良莠不齐,学历差别很大,教师综合素质也不尽其意。
从百度搜索“高职教师”词条可以得到:高职教师是集理论与实践于一身的教师群体,拥有着一技之长,担负着将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渴望有所收获的学子的重任。同时针对高职学生文化知识基础差、自卑心理较严重、思想比较活跃、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以及适应性比较强等特点,需要对症下药,以便增强学生的优势,弥补不足之处。虽然高职教师担负着比较繁重的任务,但是辛劳不会白白付出,最好的回报就是学生们极高的就业率。
由此可以看出,高职教师应该是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还具备引导学生、因材施教的教育基本能力。简单的讲,高职教师应具备的主要素质有“品德”与“能力”两大方面。
一、“品德”,即高职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教师品德
教师,是一个古老的职业。在我国秦朝以前,以吏为师;汉代以后,以儒为师。唐朝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近代,教育学辞典中,教师定义为“向受教育者传授人类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需要的人才和专业人员”。古往今来,教师有着诸多雅称,更是将老师与“天、地、君、亲”并称。同时,1993年颁布的《教师法》第三条指出,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从老师的含义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老师是一个崇高的、神圣的、受人尊敬的群体,从事教育工作尽管非常辛苦,责任重大,但无尚光荣,令人向往,意义重大。
高职院校的学生特点是文化知识相关较差,思想比较活跃,在高考成绩上相对靠后的一群学生,有的甚至是在中学阶段已经养成了厌学思想。面对这样一个学生群体,作为一个高职院校的教师,我们更应该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言行举止更要甚思,循循善诱,耐心引导,以培养学生更加完善的人格和社会观。
同时,高职教师必须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严于律己,为人师表,敢于肩负起三方面的主要责任。
一是岗位责任。首先,教师必须树立忠于职守、献身教育的信念。干一行,爱一行。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在教师职业倦怠的背景下,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决不能为金钱所动,为名利所惑,为地位所诱,同时还应保持高度的教育积极性。其次是教师必须热爱学生、诲人不倦。再次,教师必须刻苦钻研业务,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二是社会责任。高校是社会的主导力量之一,而大学之大,在于大师。高校老师更是一所高校的核心,大学教师的社会责任在于把“自己所获得的知识,真正用于造福社会”,借助自己的知识探索活动为社会提供一个学者所能提供的最大化服务,从而实现“社会完善”。
三是国家责任。教师肩负着重要的国家使命。高校教师在大学中担负着培养青年学生的主要角色,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肩负着培养青年学子理想信念和民族忧患意识与责任意识的重任,这一点,我们教师一定要明确。高校教师肩上的担子有千斤重。一头挑着学生的现在,一头挑着国家的未来,教师必须承担“责任”,奉献“师爱”。
二、“能力”,即高职教师应具备较强的职业教育能力
高职教师是普通高效教师的一部分,因此他肯定要具备普通高校教师的通用能力,包括较高的知识水平与知识优化能力,较强的教学创新与教学研究能力等主要方面。同时,因为高职教师所面对学生的特殊性和高职教育的特点,高职教师还应具备一些与普通高校教师所不同的能力,包括扎实的实际岗位工作技能与较强的岗位任务分析能力,以及社会实践与交往能力。具体如下:
(一)较高的知识水平与知识优化能力
由于知识在不断更新,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越来越强烈,交叉学科、综合学科大量产生。掌握单一学科知识和知识面比较窄的职业教育教师,就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这就要求职业教育教师知识面要宽广,他应是一专多能的“通才”,“给别人一碗水,自已应该要有一桶水”。同时,面对现今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教师应能根据岗位的实际需要,先优化自己的知识,以较为合理的形式成现在学生面前。因此,作为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教学工作需要,以某项专业知识为核心,以多方面的与本职工作密切其他知识作为辅助知识,注重有用的知识的积累。
(二)较强的教学创新能力与教学研究能力
“教无定法”,教学过程应是一个不断完善与变化的过程。传道、授业、解惑是传统教师的三大职责。作为现代职业教育的教师更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智慧、能力胆识、策略方法、特别是科学思想、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等。注重学生主动获取、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培育开拓、创新、合作、奉献、负责精神。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建立平等、和谐、融洽、健康之师生关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思想上有创新能力。灵活运用各种已有教学方法,不断创新更适合于学生,有利于学生的新方法。一方面促进学生发展,另一方面又依靠学生智能提高和个性发展来推动教学。
要求教师不能只是教书匠,而应该成为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的高素质、创新型教师。按照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经常地开展教学总结研究工作,逐步掌握和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形成具有个体特色的教学研究理论成果。
(三)扎实的实际岗位工作技能与较强的岗位任务分析能力
职业教育是重视实践能力培养的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现代职业教育的一大特点。要让学生具备较高的岗位工作技能,教师必须先行具备学科实践能力、动手能力、指导能力、实践与实训教学能力,甚至真实的实际岗位工作经验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而区别于一般的岗位工人,教师更应该在岗位工作中不断思考,仔细分析每一个实际岗位工作任务,除了自己能做之外,还应该根据工作经验,带着学生以简单快捷的方法完成任务,获取下一步工作的经验。
(四)社会实践与交往能力
职业教育离不开市场,校企办学、产学研结合、职业培训、学生生产实习、就业,新专业的申报和论证都是教师的工作之一,同时,随着社会的变化,教师还应不断地去企业了解产业变化,现代职业教育必须紧跟市场,不能照本喧科,应及时掌握市场对人才需求要信息,及时掌握市场新型技能。要完成这些与社会紧密相联的工作,教师的社会交往能力至关重要。因此,高职教师应具备较强的社会实践与交住能力。
高职教师职称论文篇二
高职教师素质分析
摘要:随着社会进步和时代变迁,高职教育的特点更加明显,高职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教学能力、沟通能力、企业实践经验和双师素质,以及不断更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较强的就业和市场意识。本文在问卷调查、统计和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高职教师综合素质的有效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高职教师;素质;提高;途径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码:1674-9324(2012)10-0278-04
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高等职业教育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种重要作用既体现在传统的知识传播、人才培养、科技推广等方面,更体现在高职院校以互动的方式介入行业和区域经济建设,特别是在新型工业化、劳动力转移与再就业等方面。提高教师素质,优化知识结构,培养实践能力,是高职教育发展的一个战略环节。因此,对高职教师素质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探索提高高职教育水平的措施和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职教师应具备的素质要求
教师的素质,一般来说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学效果并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影响的思想观念、学识能力和心理素质的总和,主要表现在师德水平、知识水平、能力水平等方面。高职教育要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科学定位、科学分工和科学布局,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系统性和多样化,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高职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关爱学生、为人师表,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要有跨越时代的优秀素质。高职教育的特点、社会进步和时代变迁,对高职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高职学生特点要求教师应该具备更高的教学能力与沟通能力。2010年河北专科二批一志愿录取结束后,六成院校出现缺档,需要参与二志愿征集来完成招生计划,部分专科院校首先感受到了2010年考生数量锐减带来的影响。2011年河北省高考报名总人数为48.5万人,比去年减少1.8万人。受生源减少的影响,部分高职高专招生形式依然不容乐观。
“很多学校为了完成招生计划把录取分数一降再降,分数低得已经难以想象”,一位高职院校的招生负责人介绍,有的学生高考分数只有两位数,也被顺利录取,学生综合素质“惨不忍睹”。①
选择就读高职院校,是部分学生在与本科类院校无缘的情况下,被动接受继续深造的方法。他们一般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积极性不高,多数学生文化基础差、底子薄,这是不容回避的事实。部分学生对所学专业不甚了解,或者缺乏热情,还有部分学生的主体意识不强,学习目的不明确,这一点刚入学的新生表现得尤为突出。同时由于扩招,高职院校的整体生源质量有所下降,部分学生基础不扎实、自学能力较弱,加之自身不够努力,考试常会不及格。
另外,当今高职院校的学生独生子女较多,学习兴趣不高,学习动力不足,个性比较明显,虽然接受新鲜事物比较快,但是自我控制能力差、易受不良风气影响。部分学生认为大学很自由,上课经常逃课,考试时临时抱佛脚,或者采取作弊等不良手段。高职院校学生的这些特点不容忽视,可以采取职业认知、职业培训或者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社会中找准定位,更好地规划未来、规划人生。
教与学是在师生的相互沟通中进行的,成功的教育取决于多项因素,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质量。由于高职院校重理论更重实践的教学特点,老师需要在短期内,将更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沟通的效果自然会影响学生的听课效果,进而影响教学质量,甚至会影响到学生的就业和个体发展。考虑到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做好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并非易事。部分学生本身自制力不强,学习积极性较差,如果教师没有较强的沟通能力,没有与学生进行深入、有效的交流,就不能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就不能较好地掌握所学知识,教学双方就不能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因为教育对学生发生效能,是通过师生之间人际关系的有效程度来决定的。亲其师而信其道,也就是说,没有良好的沟通,就无法有效解决教与学的矛盾。可见高职教师掌握较强的与学生沟通的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
2.教学技术含量要求教师具备企业实践经验和双师素质。企业和社会需要大批在生产、服务一线从事制造、维修、管理、营销及技术服务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根据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层次的界定,培养这一层面人才的历史使命就由高职院校来承担,具体的培养工作,就责无旁贷地落在高职院校教师的肩上。可以说,高职院校能否培养出高技能人才,教师是关键。“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双师素质教师具备较高的实践与动手能力、现场教学与指导实训能力、分析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学生毕业后迅速融入企业和社会、胜任职业岗位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作为从事高职教育的教师,必须适应现代科技发展和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在掌握现代科技、管理知识的同时,还应具有从事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的实践能力,既能讲授专业理论,又能指导实践和技能训练。
3.知识经济时代要求教师动态更新专业知识和技能。当前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日益提高,新技术、新工艺、新成果不断涌现。面对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新知识、新理论、新学科、新课题的不断出现,对于高职教师来说,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动态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自然科学知识如此,社会科学知识亦如此。从这个本质上讲,课程改变了,教师的知识不改变就会误事,学生把教师的旧知识当作新知识学习,就会造成知识与社会的脱节。因此,从更深层次上讲,教师的知识更新应该是教师职业道德的范畴,就跟医生做手术绝对不能把纱布留在病人肚子里面一样。
4.人才需求趋势要求教师适当增强就业和市场意识。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一般拥有双证书,这是在就业方面的一个优势。但是,要想找到合适的工作,仅靠证书还是不够的,过硬的技能才是就业的敲门砖。高职教育区别于本科教育的特点,是突出技能和实践方面的培养。作为用人单位,出于节省培训费用和时间成本的目的,也愿意招聘经过简单培训即能上岗的员工。所以,高职院校毕业学生应该根据就业市场变化,适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增强就业技能。 目前就业市场呈现出自发、自由、分散的特点,就业市场不规范,高职毕业生参加招聘会的效果并不明显。从目前形势来看,一方面存在社会产业结构调整和高职院校专业调整不对接的现象,表现在学校办学定位不准、特色不明显,开设专业没有很好地进行市场调研,没有着力培养行业或区域经济所急需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由此产生的结果是学校培养与社会需求出现严重错位,造成不少高职毕业生结构性失业,①这也是目前高职学生在人力市场中面临的不容忽视的问题;另一方面是高职学生在校期间实训动手少,毕业时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较差,达不到用人单位需求的真正操作型人才的需要。
所以,作为高职教师,在增强实践教学技能的同时,应该适当加强就业和市场意识。高职教师可以通过广泛接触社会、密切联系企业,认真调研人才需求的变动状况和趋势,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根据人才需求状况,对教学计划、专业规划、新专业设置提出合理化建议。
二、高职教师素质现状分析
伴随高职教育的发展和变革,教师素质提高和专业发展必然是一个内涵不断丰富和充实的过程,也是不断从专业不成熟逐步走向专业成熟的动态生成过程。高等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要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根据国家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总体部署,改革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要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同时要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工作学习经历和科技开发服务能力,引导教师为企业和社区服务。逐步建立‘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体系,研究制定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任职标准和准入制度。重视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教师的继续教育,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与教学能力。‘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加强骨干教师与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建设一批优秀教学团队、表彰一批在高职教育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高职院校教师的实践能力普遍较低,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是以教学为主,很少能做科研,在这批教师中又有一部分是“校门”教师,即走出大学读书校门迈进高职教学校门,社会经验不足,缺乏企业的工作经历,在教学中就很难结合实际、结合项目来进行示范教学,在纯理论的教学体系下培养出来的学生通常也缺乏实际操作的能力和技巧。而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目的,不是培养研究者,不是培养理论家,而是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一线工作者。高职院校的教师只有经过一定的实践,拥有一定的技术专长,才能胜任现代高职院校的教学任务。
多数高职教师具有较高的教学能力和很好的沟通能力,结合教师互评和学生评教的结果分析,满意度较高;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动态更新情况尚可,但仍需加强。同时也应该看到,部分高职教师缺乏企业实践经验,企业工作经验和双师素质有待提高,尤其是在参与应用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方面,省部级课题和效益良好的应用研究项目较少;多数教师能够通过各种途径,对本专业人才需求状况进行调查,但是对专业规划和新专业设置提出合理化建议比例较低,就业和市场意识有待加强。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在不同历史时期,这种职责的内涵和外延是稍有差异的。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更需要大量掌握高新技术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教育的关键是教师。近年来,各高职院校在办学实践中也深刻认识到,教师素质在人才培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提高高职教师素质的措施与途径
高职教育的发展进入到“十二五”规划中,充分体现了国家对高职教育的高度重视,既为高职教育创造了一个极为重要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对其提出了非常严格的、高标准的要求。高职院校发展的基础在于培养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因此,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成为大力发展高职教育的先决条件。
周济同志曾提出:爱与责任是师德之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②因此师德不仅是爱,更是一种责任!作为新时期的一名合格教师,如果没有责任心,就不能明确自己的职责和自己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就办不好教育,教不好学生。作为教师,要关心爱护学生,对学生的学业和前途负责任;作为老师,我们不能忘记新生入学时,家长对我们信任的眼神,不能忘记父母对孩子殷殷的期望;作为教师,要通过全方位的师德建设,真正成为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排头兵,成为科教兴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生力军。
1.切实加强高职教师的综合素质培训。我国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不容乐观,提高高职教师的综合素质就成为当务之急。开展培训是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综合素质、促进高职教师专业成长的最有效的途径。高职院校教师综合素质的培训需要一系列政策支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河北省教育厅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健全教师培训制度,对教师参加“双师”素质培训、青年教师教学业务能力与专业技能培训等制度化、规范化,发挥政府在教师培训中的作用。高职院校在提高教师素质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高职院校应重视教师的进修、培训等工作,做到统筹安排、协调兼顾,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举办的各种培训工作。高职院校还可以建立促进产学研结合的管理体制和相应的运行机制,按照校企合作、产学互动的要求,积极鼓励教师结合教学需要,开展生产性技术开发和科学研究活动。这些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2.引导高职教师通过进修或自学,提升综合素质。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高职院校的教师也不例外,不间断的学习也是提升自己综合素质的手段之一。教师的自学活动不仅能够一定程度上更新理论知识体系,而且也可使教师的思想和行为趋于理性,有效提升其对知识的洞察力和敏锐性,在以后的教学中及时发现自己的知识漏洞和创新火花。针对青年教师较多的情况,高职院校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全面提高青年教师的敬业精神和教学水平,进而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的在岗学习和培训,培养青年教师学习能力和教学能力;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参加现代教育技术等各种形式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高职院校可以推行青年教师导师制,从编写教案、备课、辅导答疑、教学研究等几方面对青年教师进行引导和规范,帮助他们尽快提高教学水平。 3.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加强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1)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优化师资队伍。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引进和培养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加大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培养和引进的力度,提高教师队伍结构和整体素质,特别是提高具有硕士学位教师的比例。高职院校可以制定相关政策,有针对性地引进高层次人才。围绕学院重点专业、教改专业和特色专业的教学团队建设,培养或引进能够引领团队建设的专业带头人。同时,吸引在国内外有一定知名度的专家学者到学院担任兼职教授,聘请行业专家作为学院的兼职教师,提高专业建设水平。高职院校可以进一步培养和选拔校级名师,以教师队伍结构和水平建设为重点,优化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知识结构,完善师资队伍建设长效机制。高职院校可以支持、资助和选派中青年骨干教师到重点院校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支持、资助和选派专业、学术带头人到国内外知名大学进行短期专题研修、课程进修或做访问学者。例如,石家庄外事职业学院计划在现有基础上,精心建设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护理、酒店管理、物流管理、汽车检测与维修、工程造价、计算机技术等8个教学团队,带动专业的全面建设和发展。(2)通过多种渠道,增强实践经验,提高教学水平。许多高职院校坚持立足培养、积极引进的方针,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有条件,挖掘潜力,采取外聘内训等多种措施,开拓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值得借鉴。从职业教育的本质看,教师应具备实践工作经历,或者相应的专业技术等级证书。因此,可以考虑安排教师到企事业单位生产、管理、服务一线进行实习锻炼,掌握最新的操作技能,考取相关的上岗证书或专业技术等级证书,把获得证书与实际技能锻炼有机结合起来,建立一支能适应教学需要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同时,也可以通过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途径,造就一批学术精湛的双师型教师。高职院校可以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科研单位挂职锻炼,鼓励中青年教师积极申报科研课题或参与企业的项目开发。通过科研攻关活动,不仅可以为社会创造经济效益,提高学校的知名度,而且能够培养出高质量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4.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欧美国家职业教育十分发达,有许多成熟的经验可供学习借鉴。高职院校可以选派教师出国考察、研修、进修、培训,也可聘请外籍教师担任教学工作,通过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先进的课程与教材、先进的教学方法与管理经验等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师的培训层次与质量,提高教师的外向型素质。
5.加强人才需求调研,培养就业和市场意识。高职院校可以组织教师在假期通过走访用人单位、参观人才市场、参加招聘会等途径,实地调研企事业单位对相关专业的人才需求状况,进而对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的更新、课程的安排提出建设性意见,进而更好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职院校的发展。
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使得教师的责任更加重大,提高教师的素质也日益成为国家和人民对教师赋予的历史责任。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对高职院校发展至关重要。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学生素质的提高,学生素质的提高离不开教师的培养。所以,高职院校教师更要通过学习和反思,自觉提高自身素质,为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和职业教育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注释:
①结构性失业,主要是由于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地区结构等)发生了变化,现有劳动力的知识、技能、观念、区域分布等不适应这种变化,与市场需求不匹配而引发的失业。
②周济:《爱与责任——师德之魂》,《人民教育》,2005年8期。
参考文献:
[1]屠荣生,唐思群.师生沟通的艺术[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许士群,张荣华.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J].职业教育研究,2009,(10).
[3]周永新.高职教师素质结构模型的构建[J].科技创新导报,2010,(33).
[4]安艳.高职院校教师职后培训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J].职教论坛,2010,(1).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1年度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立项课题的研究成果,课题号:SZ2011404
高职教师职称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