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思修课程论文_大学思修论文

发布时间:2017-05-31 15:5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对人才的思想素质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重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建设。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大学思修课程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思修课程论文篇一

《社会转型期公民道德教育研究》

摘要:社会转型将把我国公民的伦理道德推向一个崭新的、高层次的进化状态,市场经济和现代社会催生并呼唤新型的伦理道德价值观作为人们共同的行为准则和规范,以调节新型的社会、经济关系。与此相应,社会转型时期应丰富公民道德教育内容,创新道德教育方式,挖掘道德教育的渠道,激发公众参与道德教育的热情,增强道德教育的时效性。

关键词:社会转型期;公民道德教育;时效性

一、社会转型期公民道德教育的时代诉求

公民道德就是调整现代社会公共领域中,公民与国家、社会和其他公民之间关系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公民道德教育的主体——公民,指具有一个国家的国籍,根据该国的法律规范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自然人。公民身份确证的是公民与国家之间因权利义务而形成的政治、道德关系。公民道德的核心是公民与国家的权利义务关系,这种权利义务关系以一定的道德意识与法律观念为基础。公民道德是每个人作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都应该履行的义务,主要用来防止坏的行为,而不是用来塑造优美高尚的、“成圣成贤”人格的那种道德。因此,公民道德教育更注重公民权利教育与公民义务教育的统一,更注重公民行为的合法性、合理性。公民道德规范是社会认同的基本的道德要求,属于底线层次的道德规范。

道德的内容最终由经济条件决定,并伴随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如果在公民道德教育方面墨守成规,不根据社会和时代的客观需要推动公民道德教育吐故纳新,国民就难以继续保持精神上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一个新的转型时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需要强有力的精神支撑和牢固的思想道德基础。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在社会转型时期,提出公民道德教育的时代性内容,丰富并创新公民道德教育方式、方法,是加强公民道德教育的一项紧迫任务。

二、社会转型期公民道德教育的内容

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公民道德教育应当包括公民的个人品德教育、公民生命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增强民族自尊、自信和自强教育、加强公民意识教育等5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一)加强公民个人品德修养教育

个人品德是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重要前提,离开个人品德修养教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设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水之源。当今,加强公民个人品德修养教育,顺应了我国道德建设的发展实际,体现了时代要求。改革开放特别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体系遭受到极大的冲击和影响,个人品德建设领域滋生了理想信念淡漠化、价值取向偏移、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状况令人担忧等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现象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造成极大阻碍,同时给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所以,必须加快个人品德建设,巩固道德教育基础。

(二)加强重视公民生命教育

在公民的人身权利中,生命权是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权利。如果生命权得不到应有的尊重,那么其他权利和义务都无从谈起。另外,没有独立于社会之外的人。人的生命一旦产生,它不仅属于自己,也属于社会。

我国生命教育的长期缺少与人文关怀的缺失,导致人们生命意识淡漠,轻视、挥霍自身生命乃至漠视、戕害他人生命的恶性事件层出不穷。生命意识淡漠的公民是没有责任感和义务感的公民,漠视、践踏生命的社会是缺乏人道和文明的社会。加强生命教育,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三)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在一个社会价值体系中居核心地位、起主导和统领作用的就是其核心价值体系。经济文化全球化加剧,社会转型影响深化,网络信息技术高度普及,导致思想观念相互碰撞、文化思潮相互激荡。当今中国,新旧伦理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相互冲击、社会大众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走向前所未有的复杂化和多样化。在这样的宏观时代背景下,能否正确把握主流意识形态,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成为当前我国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工作,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

(四)增强民族自尊、自信和自强教育

自尊、自信、自强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不卑不亢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是中华民族不断发展的强大动力。可是,当前经济全球化所引发的政治全球化、文化全球化,对传统的民族国家主权、民族文化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等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影响,一些人迷失了方向,爱国主义意识淡化,国家观念、国民意识淡薄。邓小平曾指出:“必须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否则我们就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就会被各种资本主义势力所侵蚀腐化。”因此,如何结合时代特征,增强民族自尊、自信和自强教育,增强公民的民族认同感,坚定他们的社会主义信念,就成为社会转型时期公民道德教育面临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五)加强公民意识教育

社会现代化是一种整体的演进过程,意味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进步,这个过程需要大量具有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和良好的公共道德,能够有效行使自己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的合格公民。因此,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首先需要树立起现代的公民意识。公民意识是现代社会中的公民应当具备的要素,一个国家人民所拥有公民意识的多少与强弱是衡量一个国家的民主制度成熟程度、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三、公民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丰富社会实践的内容。

以活动为载体,针对不同时期、不同事件,积极开展多种形式、健康向上、富有实效的公民道德实践活动,增强社会实践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是提高德育实效的基本途径,也是公民道德教育的新思路。

创建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的公益活动,是加强公民道德教育,着力提高公民文明素质的有效途径。在公民道德教育过程中,要以城市、村镇和行业为依托,深入持久地创建各种“讲文明树新风”的公益活动。在“希望工程”“送温暖”“志愿者”“手拉手”“幸福工程”“扶残助残”等公益活动中,要充分体现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内容。

(二)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

在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方面,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新的历史时期,树立具有时代特色、贴近实际生活、具有可信度和影响力、反映高尚道德情操的典型,以形成公民的道德参照,引领社会风尚和个人道德修养,仍然是当下公民道德教育的当务之急。

(三)利用重要节日、纪念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

我国重要传统节日、革命节日和各种纪念日蕴含着宝贵的道德教育资源。中国的传统节日五彩缤纷,文化内涵丰厚,如“春节”“中秋”蕴涵着亲人团聚之情,“清明”寄托着人们对先辈的缅怀之情,“七夕”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崇尚,“端午”则体现了人们对爱国情怀的追求。在公民道德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重要节日、纪念日所蕴含的宝贵的道德教育资源,

(四)营造健康的大众媒体。

大众传媒尤其是网络的发展普及,拓展了公民道德教育的渠道,为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因此,大众媒体必须重视和强调媒体的德育功能和宣传教化价值,以正确的价值观为指导,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地鞭挞、抵制假恶丑,约束和制止不文明、不道德行为;弘扬真善美,表彰社会正气、文明举止。从而发挥好大众媒体应有的引导和示范作用,营造健康的大众媒体,为公民道德教育制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参考文献:

[1]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光明日报,2006-10-19.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大学思修课程论文

大学思修课程论文_大学思修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