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亏是福散文
从我上班以来,听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吃亏是福。我不知道这句话是谁发明出来,但我真心觉得很实用;下面是有吃亏是福散文,欢迎参阅。
吃亏是福散文:吃亏是福
当今社会是利益交织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密切。获利一直是人们的追求,但人不可避免的会遇上失利的状况。利益受损就是我们常说的“吃亏”。
那么,吃亏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呢?相信大多数人会持否定的态度。
然而,中国就有句老话:吃亏是福。这就让许多人不解了,吃亏怎么就是福了?
首先值得肯定的是,这句俗语得流传至今,自然有其道理。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人因为某方面的不足才会导致吃亏,因而吃亏可以使人知道自己不足的地方,进而弥补自己的不足。也就是说吃亏能使人不吃亏,然后这就是一件好事了,如此看来吃亏也算一种福气了。
可是,吃亏真的是福么?我认为不全然也。每个人都会吃亏,可亏有大小之异,吃亏是福与否,不可一概而论。
笔者以为,吃小亏才是福。人吃点小亏并无大碍,相反,吃小亏者还能从吃小的亏中得到警示。生活中吃小亏的例子多如牛毛。买菜时,被卖菜的多赚了几角钱;比赛时,因缺乏经验而输掉比赛;被人愚弄了……吃小亏能让我们变得更聪明机灵些,会使我们提高自己的防范意识,更好的完善自我。买菜时被坑了几角钱,下一次再买的时候就会注意菜的市场价格,避免再一次被宰;比赛因缺乏经验而输掉,赛后就会吸取教训,平时就会注意积累经验,到下一次比赛时就会更上一层楼;被愚弄过一次,就会提高防范意识,防止再被愚弄。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吃点小亏能防止吃大亏,尽可能避免不吃亏。由此可见,吃点小亏,好处多多,的确算是好事了。
有时,吃得小亏还能体现一个人的胸怀与气度。生活中两个人之间时常会有些小矛盾,当两个人发生冲突时,若是互不退让,而步步相逼,只会使矛盾进一步激化,最终只会造成恶果。若是其中一个人愿吃点亏,先退一步,矛盾就可能得到缓和,然后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终握手言和。虽然吃点小亏,但能缓和矛盾,还能体现自己的宽容与气度,这何尝不可呢?忍得一时之气,能免百日之忧。常言道,退一步海阔天空。能吃点小亏,以和为贵,以博大之胸怀纳芝麻大小之琐事,足见一个人非凡之气度。如果人人能吃点小亏,社会终会变成和谐社会!
吃大亏就不一定是福了,更有可能是祸。虽然说吃大亏使人得到更大的教训,使人印象深刻,似乎更有助于避免日后吃亏,但是任何东西都有其限度。当“亏”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你吃它就可能是小嘴吃大亏,吃到喉咙吞不下,卡住了想吐又吐不出来,那时就是你的不信了。大的亏或将你打击得脆弱不堪,或使你身残,亦或让你失去生命。譬如你被人骗得倾家荡产家毁人亡,或是被人打残了,亦或是食物中毒身亡……这些都算大亏了吧,吃这些亏,你还会想到“福”吗?吃亏吃得人都废了,更何谈福呢?虽然吃亏有教训,但此时对人没有多大意义了。那么吃亏就是祸了。当然大亏也可能是福,但前提必须是,吃大亏之后人必须完好。
吃小亏才是福,吃大亏则可能是祸了。喝酒,小喝滋补,大喝伤身;赌博,小赌娱乐,打赌害人害己得不尝失;而吃亏,小亏醒人,大亏伤人!
虽然说小亏大亏都是亏,但说吃亏是福未免太过片面。吃亏是否是福,得看亏的大小,要看人的态度。
吃亏是福散文:吃亏是福
郑板桥老先生的“吃亏是福”这句话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这句话之所以流传广泛,与它充满哲理是分不开的,这句话从字面理解是得不到认同的;人摔了一跤,啃了一嘴泥,磕掉俩门牙,这是明摆着吃亏了,把这说成“福“恐怕没人信服。这里说的“吃亏是福”得辩证的看待这句话。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被分配到外地工作,临走前父亲送我一句话:“忍得一时之气,免得万年之忧”。大概是父亲怕我年轻气盛,没社会经验,要我事事忍耐;吃“一时之气”的亏,却得到“免万年之忧”的福,这不是“吃亏是福”又是什么!生活中不少人为争“一时之气”而大打出手,甚至“刀光剑影”,这势必带来灾难,到那时也就悔之晚矣!其实,“退一步海阔天空”,这话不无道理,也更体现一个人的涵养。
还有一句话叫“小不忍,则乱大谋”;西汉末年王莽篡权,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刘秀的哥哥刘縯被杀,刘秀也处在极度危险之中,但刘秀强忍悲痛,像没事一样,因为这种“小事”忍不住会影响更大计划,刘秀的“忍”躲过了危机,起兵征战多年最终建立东汉王朝,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光武中兴’。
其实“小不忍,则乱大谋”与“忍得一时之气,免得万年之忧”是同义词,前者多用于谋略,体现在事业里;后者多为我等所用,体现在生活里。一个是“阳春白雪”一个是“下里巴人”。
“吃亏是福”与郑板桥另一句话“难得糊涂”是相辅相成的,试想不“糊涂一点”,又怎肯心甘情愿的“吃亏”,能说出这样的话,在处理具体问题时也难免不“糊涂”,这正是郑老先生的精明之处。如果不是生活历经磨难,饱尝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是不会如此精辟总结出这两句话的。肯吃亏的人有两种人,一种是“糊涂人”,另一种人就是“阿Q”。第一种人是韬光养晦,是一种谋略,第二种人就是“阿Q精神”,明明挨了打却用“儿子打老子”来求得心理平衡,是一种无奈。
“塞翁失马”与“吃亏是福”其实也是同义词,这个成语大家都知道的,塞翁的儿子骑马摔断腿残废了都不是坏事,我们摔倒磕掉两门牙怎么就不是好事呢!只是不知道这好事什么时候来,或许来了也不知道罢了。假如摔了一跤,危及了生命,相比之下仅仅摔掉两门牙,这岂不是不幸之中的万幸吗。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看法,这在于是就事论事看问题还是用辩证的方法看问题,因为这世界任何问题都不是绝对的,这才有了“塞翁失马”这个成语,这才是人们认同“吃亏是福”的原因。
郑板桥先生的“吃亏是福”思想,应该源于《老子》的道家思想,《老子》在《道德经》里的有一句著名论断“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吃亏”其实就是“祸”,更不要说吃“大亏”了,把“吃亏”说成“祸”并非牵强,这里“祸”字本身含义是非常广泛的,这句话所涵盖的辩证关系的范围也是非常广泛的。《老子》早在两千五百年前就已经把这种“祸”和“福”的转化关系告诉我们了,我们生活中的一得一失,都处在这种“福和祸”的转化关系之中,而且,这种转化关系的过程是没有穷尽的,也就是“熟知其极”!两千多年来,人们还是认同这种思想的,“吃亏是福”的思想其实并没有离开老子道家思想的范畴。
离父亲送我的话已经过去40余年,现在我还时不时想起这句话,它对我的人生不能说不起作用。如果每个人都能正确理解“吃亏是福”,运用好“吃亏是福”这个道理,那么,在现实生活中你就会对一些“吃亏或占便宜”的小事不肖一顾,有一种超脱,达到宠辱不惊的一种境界,这对人的一生很重要!
吃亏是福散文:吃亏是福
从我上班以来,听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吃亏是福。我不知道这句话是谁发明出来,但我真心觉得很实用。不论是听别人说还是听自己说。我不只一次厌恶自己庞大的体形倒不是因为不好看,而是因为胖胖的体形就是力量的代名词,而拥有了力量就没有了作为女孩应该柔弱的资格。我呢,真的不是强壮而是虚胖。我不知道该怎么去形容自己?是胆小怕事?或是不会拒绝?还是烂好心,觉得什么事缺了自己就不行?还记得刚出来时的工作是在工厂里做普工。工作时我完全就是块砖。那时,只要是个人,叫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不管该不该我做,能不能做,是不是我做的。我并不是没有埋怨,只是怕得罪人不敢有埋怨罢了。记得有一次厂里进来一批材料,那叫一个脏啊。换作别的女孩怕是连靠近都不愿,可是呢?没错,我那聪明的领导还就真叫得出口,所有人都在,唯独叫了我。那是我第一次觉得自己的名字那么刺耳。尽管我是那么的不情愿,可是也只能乖乖听话去做个搬运工。去搬时,才知道那根本不是我所能搬的动的。于是我就说我搬不了,还没等我说让个人来帮我抬呢,我那万能的领导又发话了:“长的人高马大的,天天还吃那么多,都白吃了,不要在这给我装柔弱,你装着不像”。听的我面红耳赤的,偏偏那些个路人甲乙丙还很捧场的哈哈大笑。他们笑了,我却哭了。
连拖带拉的移动那些材料,身体累心更累。那个时候我真的觉得我那些所谓的同事都是瞎子。最后,看着我狼狈不堪的样子,领导就送了我四个字:吃亏是福。呵,我真想回她句那你怎么不吃。在经历了很多个吃亏是福之后我离开了那个让我充满“福气”的地方。我不知道是不是受第一份工作的影响,不论我换什么工作,吃亏是福这四个字一直在我耳边不断出现。直到最后我自己也说,对自己说也对别人说。当再被单独点名时,我就会对自己说:“没关系,吃亏是福嘛”不知道是不是被人叫来叫去的叫多了,以至于总觉得没人做的事就该我做。你不做,他不做,我就必须做,这都成了一个习惯。有时候也会有人好心的问一句你不累吗?而我就会很顺口的回她一句:“没事,吃亏是福嘛”可是吃亏真的就是福吗?我想我比谁都清楚。一句吃亏是福,背后到底有多少辛酸?它不过是安慰或者说是欺骗自己罢了。没有办法去埋怨别人,只能找一个借口来忽悠自己。吃亏是福在我们的口中其实是另一种拒绝。所以当你听到这四个字时,请不要以为对方真的什么都无所谓,不要把人家当傻子,更加不要拿吃亏是福来指使别人做本不该他做的事。我真的希望有一天有人能明白吃亏是福的真正含义。不要让我们不懂拒绝的人一直做一个可悲“有福”之人!
吃亏是福散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