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公共关系论文

发布时间:2017-06-01 13:34

政府公共关系的建设对我们国家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是非常之重要的。下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政府公共关系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政府公共关系论文篇1

我国现阶段的政府公共关系实务与问题

1 政府公共关系概述

政府公共关系指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即以政府为主体建立的,维护和发展各种内外关系,以体现政府根本职能的一种管理思想和实践活动[1].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进行分解。

从动态上看,政府公共关系即政府机构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双向传播沟通活动;从静态上看,政府公共关系是发生在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一种信息交流、沟通与传播的行为和状态;从管理学角度看,政府公共关系是一种组织职能,政府公共关系管理即对政府组织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传播行为与状态进行管理。[2]

所以政府公共关系具有下述特征。

一是以追求社会发展的整体利益为目标。二是全体社会公众是政府公共关系服务的对象,只有协调好服务好大众这个关键点才能对政府公共关系的成效进行检测。三是最为重要的一点是政府公共关系与社会日常政治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2 我国现阶段的政府公共关系实务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政府开始重视我国的政府公共关系实物形式,在这一点上近几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民意调查。

民意调查,又称为舆论调查,是了解公众舆论倾向的一种社会调查,它通过运用现代化科学的调查与统计方法,及时、准确地收集、整理民众意见,如实地反映一定范围内的民众对某个或某些社会问题的态度倾向,并将这些意见和评价集中反映给政府相关部门,作为其改进工作的依据。

(2)信访制度。

信访制度,是指公民个人或群体以书信、电子邮件、走访、电话、传真等参与形式与我国企事业单位负责信访工作的机构或人员接触,以反映存在的问题和情况,表达其自身的见解和看法,提供相关的意见,并呼吁信访部门将这些看法和意见提上日程,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最终解决问题。我国政府机构各管理部门设有信访部门,其目的在于加强政府同群众联系,接受群众监督,为民排忧解难等。信访制度的建立体现了政府对人民群众的重视和情感关怀,尤其体现了我国政府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和态度。

(3)政务公开。

政务公开就是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一种让政府的工作被人民被监督的政府公关形式。政务公开主要的要求是使政府的工作内容公开化,主要内容从根本上说是制度公开、程序公开、结果公开等。包括对政府筹划各项工作,并实时更新其进程相关的信息,任何公民都可以通过政务公开栏、政务公开网络等渠道进行查询、监督。这种使政府行为趋于透明化的制度,使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走上了一个新台阶。

3 我国现阶段政府公共关系存在的问题

(1)政府在机构设置上存在缺陷。

要想建立让社会满意的政府公共关系,就应该要在政府中设置一个独立的公关机构,但是在我国政府机构的设置中至今仍然没有形成一个独立的公关机构,从而导致政府的执政能力会存在不足,在我国现行的体制中很多机构都承担着政府公共关系的职能,这就会造成职责不清,从而影响公共关系工作效率而导致取得一些暂时性、阶段性成果,整体的公共关系活动水平比较低下。

(2)政府公共关系人员公关意识薄弱。

受传统“官本位”思想的影响,一些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公关意识还相当薄弱,没有把自己当作人民的公仆,反而是以一种管理干部的姿态自居。2009年2月发生在云南的“躲猫猫”事件和5月发生在浙江杭州的飙车撞人事件中的“70码”的判断,都是当地警方没有经过科学调查就随意给出答案,严重降低了公众对政府部门的信任感。政府公共人员公关意识淡薄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政府官员缺乏为公众服务的观念,这是当前政民关系中最突出的问题。二是表现在政府官员缺乏自觉利用各种传媒手段来进行政府形象的投资、管理和塑造上。三是表现在不相信和不依靠群众上。四是表现在缺乏协调观念上。这具体表现为不善于调节不同的关系、利益和要素,不懂得兼顾、平衡、妥协、调和在政府行政工作中的意义和价值,过于依赖行政命令等强制手段。

(3)政府公共关系传播沟通存在障碍。

传播沟通是政府处理公共关系的一个基本要素,然而,我国政府在这方面却做得很不到位,基本上是“单向沟通”的现象。反映出来的问题为一方面是我国公民向上表达意见的意识薄弱,即使想表达意见也缺乏沟通的渠道,而政府也缺乏与公众进行双向交流的主动性;另一方面,政府属于管理者,高度垄断了政府政策传播的资源,如报纸、媒体等,所以在进行信息的传播上占有绝对优势,这样就不利于真实信息的流动,容易造成信息失真与决策失误。

4 我国政府公共关系构建思考

(1)政府人员要树立强烈的公共关系意识,提高民主意识。

在这一点上,要从两个方面努力,一是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公共能力。从本质上而言我国政府公共关系的目标就是要树立“人民政府为人民”的良好形象,政府每位工作人员的形象都从侧面在反映出政府的形象,所以必须要增强政府工作人员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意识,要在政府各部门中经常开展一些讲座和论坛,让政府各级行政人员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全员公关”的意识,把政府公共关系这个工作当作一项重要的任务常抓不懈。

(2)加大政府信息透明度、促进阳光行政。

政府公关部门要学会与各种媒介建立良好的关系,充分利用媒介资源的社会渗透力,引导社会舆论,通过媒体的作用对政府的工作内容尽可能地公开,并且在从中了解社会需要,转变公众态度,倡导双向文化交流、发展积极的人际关系以及和谐的社会环境,从而减少社会摩擦。同时,政府要建立和完善各种监督机制,尤其是群众监督机制。民众有权利知道政府行政行为的失误,从而才有利于更好地发挥监督作用。政府公关部门要充分发挥各种传播媒介的宣传作用,引导国际舆论,营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树立良好的政府国际形象。

(3)可以根据我国实际情况组建公关机构,在政府机构中设立独立的公关职能部门不仅能进行政府职能转变,而且还是加强与人民群众联系的需要。

政府公关职能部门的设立,既可以作为“信息库”,及时让政府和社会双向了解所有信息,又可以作为“智囊团”,参与政府民主化、处理和社会的关系,还可以作为“润滑剂”沟通协调政府与外界的联系,树立起良好的政府形象。

政府公共关系的建设对我们国家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对我们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对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是非常之重要的,在对政府公共关系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循序渐进,并且要时刻关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集社会大众之力去解决这些问题,相信我国良好的政府公共关系的建设必将取得让人民满意的成绩。

参考文献:

[1]李秀忠.政府关系与政府公共关系[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6):145-149.

[2]潘敏艳.论有效的政府公共关系及其实现途径[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6):60-63.

政府公共关系论文篇2

政府公共关系与政府形象塑造

政府公共关系与塑造政府形象徐波政府公共关系是国家好政机关通过与社会公众联系交往、沟通交流而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实现政府工作目标的活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将有中国特色的政府公共关系引入我国各级政府的管理行为中,已成为当务之急。

摘 要: 面对不断发生的公共危机,政府必须具有透明、责任和高效的形象。但由于现阶段我国政府公关理念缺失、形象意识不足、与媒体沟通不畅等原因,严重制约着政府形象的建构,所以要 使公共危机治理更加顺利,必须通过设立专门的政府公关机构来处理公共危机,完善政府新闻 发布制度,建立政府与公众之间双向对等的沟通模式,注重公务员的德性建设,提高公务员素 质,培育以公共利益为出发点的危机治理理念等来提升政府形象,提高政府化解危机的能力。

关键词:公共危机;政府形象;危机 管理;管理机制

一、政府公共关系是塑造政府形象的重要手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府公共关系是政府确立形象意识,构筑形象基础的前提.由于政府所处的特殊地位,它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公众注目的焦点.公众正是通过政府的各种活动、政策及政府公务人员在公众场合的表现来认识和评价政府的.所以,强化形象意识是提高政府形象的重要条件,它要求政府部门及公务人员、尤其是高级领导人必须有正确而强烈的形象意识,注意给公众留下良好形象,以维护政府形象.

(二)、政府公共关系是政府形象传播,优化形象显示的有效途径.良好的形象必须经过公众的认可才能实现.这是一个从客观到主观、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的复杂的多层次的心理反映过程。公众自身的复杂性又为这一过程增加了难度,这就需要通过政府公共关系的双向传播手段优化政府的形象传达。

(三)、政府公共关系是政府寻找形象差距,调整形象目标的手段。

找出“形象差距 ,就是找出政府实现的自我期望形象与公众认可的实际形象之间的差距,造成“形象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目标不合适,有的是传幡途径和方式选择不当,还有的则可能来自客观环境的干扰和公众自身的素质差异,这些显然都会给政府形象的塑造带来不利影响,因而需要加以调整.政府与公众间的“形象差距”用一般方法很难检测,但如果运用政府公共关系中的组织形象评估方法及民意测验、新闻调查等方法,这些问题可以迎刃而解。

(四)、政府公共关系是政府克服形象失真,不断完善形象的有效保证.在塑造形象的过程中,由于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有时难免出现形象失真的状况.

比如“六四”事件,由于西方一些媒体对事件做出了歪曲事实的报道,令一部分西方公众对中国政府的看法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出现了形象失真的现象,则需要通过开展卓有成效的政府公共关系活动,借助于政府公共关系手段加以消除。例如:采用矫正型模式,通过对公众的反馈调查。找出失真原因并切实加以改进,使政府形象更趋完善。可见,良好的政府形象的塑造离不开政府公共关系这一手段的保证.在民主政治不断发展的当今世界,争取民众的支持以及国内国外公众的理解和赞赏,这对任何一个国家的政府都是不可忽视的问题,为此运用政府公共关系手段来宣传自己、扩大影响、协调关系是必须的。

二、目前政府形象塑造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政府部门对传媒、公众缺乏透明度,不能及时、主动地进行重要新闻发布,没有对大众传媒提供积极性的资料、就公众关心的问题做出解释和宣传。

当前,政府形象受到越来越普遍的关注,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政府行为与政府理念的普遍严重背离,这对政府形象造成严重的损害,所以政府形象受到了空前的重视。真实而大量的资料表明,政府理念所描述的许多文明的行政行为正在被政府自己的不文明行为所践踏。例如,政府大力宣扬提高行政效率、保证行政公平、发展公益事业、保护生态环境,但事实上,严重的官僚主义、巧立名目滥用权力、无度挥霍公款、严重污染环境却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国和国际社会。政府行为和政府理念的不一致严重破坏了政府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公众忧虑不安,觉得政府言行不一,对政府的认同感和信任感大大降低,对政府作为感到不满,对政府政策采取不合作、甚至抵制反对的态度。公众对政府的期望与政府的实际表现之间的巨大反差伤害了民众对政府的感情,这影响到公众对政府的看法。

(二)、政府形象问题

1、缺乏对社会公众的了解,对社会公众关注的问题往往缺乏有说服力的沟通,满足于造声势,摆花架子,公众并不买胀。处于转型期的公众与政府的摩擦和对立情绪有呈上升的势头。

2、公众对政府致力于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腐败现象和法人犯罪惩治不力,表现出一种失望和无奈。政府行为以谋求公众利益为目标,这是公众所企盼的:那种以政府合法名义为政府机关自身谋求利益的政府营利行为加剧了社会公众对政府的不满情绪。

3、政府取代市场的情况仍然十分严重,地方保护主义、宗法势力泛滥,市场分割现象严重。在市场经济关系更多依靠政府来“推动”、来构建时,以行政手段来搞市场经济是不可避免的,必然会使市场经济扭曲变形,全社会也将为此付出高昂的改革成本。政府的良苦用心,社会公众并不买账,也无法理解。

4、政府机构工作飘浮,不扎实,不深入,报喜不报扰。虚假现象已成为社会问题。社会公众心知肚明,对政府的信任产生动摇。

(三)、政府理念应当更新。

政府理念系统主要包括政府的价值观念、精神追求、发展定位、管理哲学、法律意识、道德观念、文化认同、审美观念等等。这是政府形象的灵魂。它不仅决定着政府组织区别其他类型组织的特征,也决定着该地方政府区别于其他地方政府的形象风格和个性。这个问题似乎抽象,但却很重要,它决定着政府形象的层次和风格。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后,中国政府角色定位更应当转换。现实中的政府行为还带有计划经济的明显痕迹,整个经济活动,多是以政府为中心展开,随意干预企业的现象随处可见。政府职能出现了“越位”、“错位”、“缺位”的三位现象。因此,政府应当及时转变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角色,切实担负起维护市场秩序的职能。政企不分、直接干预的“越位”要“退位”;职能交叉、机构重叠的“错位”要“正位”;公共服务、公共物品的“缺位”要“补位”,无处不在、无所不包的全能政府要向有限政府转变。 政府运作方式应当改革。政府运作方式是政府形象的具体体现。WTO规定的非歧视、市场开放、公平竞争、透明等基本原则是现代政府行为的基本规范。而目前政府对经济社会的管理方式落后,政府的实际运作情况难以适应WTO的要求。公务员的素质亟待提高。政府形象的核心内容是公务员的整体形象。从现实状况看,尚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思想观念陈旧,习惯于用传统思维、传统手段对待变化了的新形势,缺乏创新精神。

三、政府形象塑造之策略

(一)、在传播方式上,建议政府设立集中统一的政府公共关系机构,大力吸收包括公共关系学、社会心理学、大众传播学等学科的专家加入到该机构,而政府则在人力、物力及财力上为该机构提供保证。

这种专门机构不依赖于任何一种电台、报社、电视台、杂志等媒体机构,不直接受媒体的支配,与媒体保持平等互助关系.这种机构为政府提供咨询和建议、公关策略、形象设计、策划政府公关活动等,让这些专家和学者作为党政机关部门领导的参谋以及方针政策的策划者,并能与内外公众进行双向沟通.二战后,随着各国政府公关意识的普遍加强,一些国家政府内部包括政府各部门内部相继设立了规模不等、名称各异的专门负贡处理公共关系事务的机构。这些机构的设置对于提高政府公共关系工作的成效并进而对政府各方面的工作都起了重要作用。例如:美国联邦政府中,几乎各政府部门都设立有专门的公共关系机构。在我国,各级政府内部大多尚未建立专门的公共关系机构。政府公共关系工作分别是由其它一些职能部门如新闻、宣传、信访、调研等机构来完成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人和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确立,这种局面同形势的发展显得不相适应。所以,从长远来看,政府内部设置专职的公共关系机构,配备专门齐全的公共关系专业人员,成为一种必然。

在传播过程中,首先要考虑到新闻的真实性和时效性,特别是涉及中国自身的新闻,应尽可能做到由中国自己的传媒最先播放。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 是政府在新闻传播媒介开办的一个新闻评述性节目。它充分利用了大众设置议题的功能,对国际国内阶令具有重大的有新闻价值的话题进行深度的评述报道。『1』王孟钧;建筑市场信用机制与制度建设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P22往往能够产生强大的舆论影响效果.公众从中不仅看到了中央电视台的态度和舆论导向,也看到了党和政府的立场和行政意向。“焦点访谈 为中央政府创造的公关效应是十分成功的。

该节目对中国社会中种种黑暗事件和不良现象进行揭露和抨击,为中央政府树立了励精图治、打击腐败、整治官僚作为、为民谋利益的形象,表示了中央政府依怯治国的坚定决心.“焦点访谈 还对优秀人物和先进单位进行了深度介绍,让人们看到了民族的希望和社会的光明前景。当然,光靠一个“焦点访谈 节目并不能主导中国政府形象传播的所有方面。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也应充分利用大众媒介在传播沟通方面发挥的公关效应,树立政府的优秀形象,建立和维护政府与民众之间的良好关系。

(二)、充分发挥我国领导者、驻外交使馆及驻国际机构中的工作人员,特别是高级官员的作用。在国际政治舞台上,领导者的形象代表了国家的形象。

在四五十年代,中国政府包括一些领导者在政府形象方面缺乏一定的认识,再加上西方公众与中国相互交柱中存在的渠道不畅或某种障碍,使国外公众,特别是西方公众,对中国的认识产生极大的偏差。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政府公共关系在中国越来越得到重视,领导人也越来越重视自身形象的设计。江泽民主席在美国的成功访问给美国人民留下了平易近人、充有活力、锐意进取的中国领导人的形象。国家领导人对外国公众对该国的认知有着直接的影响。同时,驻外机构及驻国际机构的工作人员,他们的行为对国外的公众亦有的影响也不能忽略.因为,在他们工作所在地的公众眼中,他们就是该国形象的代言人。

(三)、大力加强现代化科技成果的运用,建议更加重视互联网络和卫星电视,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把大量真实信息和意图直接提供给国外公众,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用相互文件的渠道得以畅通。

在互联网上是没有国界之分的,信息的传送速度非常快,并且范围很广,我们可以把我们的信息和宣传的材料通过网络传送到世界各地,使广大国际公众认识中国、了解中国。

(四)、在传播的内容上,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对中国形象主要要素的宣传和介绍。

在政治上,应加大宣传中国“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 、“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也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就也会失掉 .在经济上,我们在宣传中国经济成就的同时,也应强调中国经济的不足和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因为对于作为认知者的国际社会公众而言,双面传播的效果往往比单面传播的效果更佳。『2』袁曙宏;政府形象论纲——政府与公民双向回应的视角[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P34 在军事上,针对西方宣称的“中同军事威胁 论,我们应提供必要的证据加以驳斥。在文化上,要进步加强文化交流,把中国的文化,特别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介绍给国际社会,重点把中华文化中崇尚和平、讲究礼仪。不尚暴力.以德服

人的内容介绍给西方社会。

2、对干政府自身存在的严重问题,如腐败、官僚主义等应当用于承认,决不回避,在下大力气抓治理的同时,应及时介绍党和政府在这方面所采取的措施.

从政府形象本身来看,腐败的滋长蔓延使政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它腐蚀了政府的肌肤,扭曲资源配置,破坏民主法制,并对众利益和心理产生最直接的伤害.对此问题,政府不应掩饰,不能回避.政府要大力开展反腐败的斗争,客观分析产生腐败的原因,积极查处大案要案,及时将政府的措施和查处的情况公之于众,不姑息不迁就,以诚恳的态度,重新取信干民.在现在这个时代,由于观念的进步、社会结构的变动和通讯、传媒的发达,社会公众对政府廉洁形象的要求越来越高。从政府公共关系学角度来看,政府要树立道德上的廉洁形象,强化政府的公仆角色,明确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同时,还要树立行为上的廉洁形象,政府用行动告诉公众:中国的反腐败已不是停留在思想教育层面,而是落到实处,以行为输出政府的廉洁形象.当然,重要的还有要树立制度上的廉洁形象,反贪局的成立,对接受礼品、申请财产的规定,已经表明了中国的反腐败逐步走向制度化建设.政府要通过实际行动,让公众知道,以制度惩治腐败是行之有效的,中国政府是有能力去医治腐败的。

新时期中国政府形象的塑造与完善,实际上是政府社会化进程中的重要成份。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内推进现代化建设,全面加固政府对社会的粘合能力和整合能力,这样就对政府形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时至今日,中国政府的形象质量已经成为中国公众关注的焦点。中国政府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当今的国际环境之中,必须运用政府公共关系手段全面的塑造和改善自己的形象,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历史的必然性。

参考文献:

[1]唐燕凌,姜国刚.公共关系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郑砚农.公共关系与危机管理[J].数字财富, 2004(10). [3]肖赛兰.论企业发展与危机管理[J].湖北社会科学,2004(9).

[4]左小麟.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政府角色[J].思想战线, 2008.01

[5]欧子艳.公共危机管理中地方政府责任研究[J].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3 [6]何水,蓝李焰.中国公共危机管理的困境与出路——一个宏观的分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08.01

政府公共关系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