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隔代教育结业论文
隔代教育与亲子教育已成为当代家庭教育的重要形式,但对比亲子教育的研究,有关隔代教育的研究比较少,且大多停留在理论阶段。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隔代教育结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隔代教育结业论文范文一:隔代教育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摘要
在现代家庭教育模式中,隔代教育正备受关注,因为隔代教育而产生的教育矛盾也显露了出来,成为年轻父母进行家庭教育的苦恼。《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因此,为家庭解决隔代教育的矛盾是幼儿园家长工作重要的内容之一。
关键词
隔代教育;家园互动;和谐;教育观念
今年小班新生家长中有一位80后的妈妈在我们幼儿园的网站中发起了这样一个话题:“孩子刚上小班,孩子的适应情况表现喜忧掺半。在家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惯坏了,4个老人争着宠孩子,生怕委屈了孩子。现在的社会,421模式,4个老人就这么一个孙子,哪个不疼?这个可以理解,但是作为父母的我们,深感这样下去对孩子没有好处。可是,有时候我们以我们的方式训导孩子的时候,反而遭来老人们的教训,孩子看到有爷爷奶奶们的撑腰,更加得意了。我们的话,现在也不听了。所以,我真切希望,贵园能多举办一些教育讲座,针对如何教育孩子,给家长们上上课。”
这位家长的话引起了我们的重视,因为这是家长的心声,作为幼儿园,我们是家庭教育的合作方,教育的另一块主阵地,我们应该给家长提供一些教育上的帮助和支持。那么,家长中有多少这样的情况呢?对于隔代教育又是怎么看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在我们幼儿园小、中、大班各抽取了一个班进行了调查,征询家长对于隔代教育的意见,结果,反馈回来的情况竟然不约而同地显露出了同样的焦点。
反馈一:关爱无度
“对隔代教育有困惑,感觉爷爷奶奶溺爱孩子,孩子一发脾气就是哭,爷爷奶奶会去哄,我想教育时,爷爷奶奶总是要我由着他,怎么沟通都没用,我们不好意思多说,怕老人不高兴,可孩子的问题越来越严重,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反馈二:教育无法统一
“平常我们工作比较忙,孩子大多数时间都是由老人带着,在孩子的教育上我们之间矛盾很大。比如在接孩子回家路上,老人总是给孩子买零食吃,我们说这样不卫生的东西不要给孩子吃,并教育孩子不准再要求爷爷买。可改天爷爷还是继续给孩子买,因此,孩子也无视于我们的教育,更加难教育了。”
反馈三:科学育儿观念落后
“我们有时间就会陪孩子看看绘本故事,做做迷宫,下下趣味棋等,在做家务时也让孩子参与做力所能及的事,锻炼孩子的独立性。可是老人总是反对我们这样做,说孩子要多休息,吃好睡好就可以了。我们不在的时候要么给孩子看一天电视,要么就是为孩子包办这个包办那个,孩子的习惯在反复中越来越坏了,真着急。”
从几位家长的反馈中,我们可以感觉到隔代教育确实已经给一些年轻家长带来了困惑,深深感觉到年轻的父母们力不从心的烦恼。而且从家长接送孩子的情况可以看出,大多数孩子的生活起居都是由祖辈照顾的,祖辈送孩子的占了总人数的85%以上。而且我们还注意到,小班的祖辈家长们送孩子进来很多都是抱着孩子进幼儿园的,手里还常拿着一些零食。这个现象也促使我们有必要加强与家庭的同步教育,解决隔代教育的一些问题。我们有目的地进行了多方位的家园共育活动。
一、“隔代教育的喜与优”话题沙龙,初步达成教育共识
我们邀请了祖辈的家长进行了一次话题沙龙。首先让祖辈家长们了解了反馈表中子女的心声,我们选择代表性的几份读给他们听。当祖辈家长们以这样的方式听到子女对他们敢怒不敢言的烦恼后,低下头进入了深刻的反思中。为了缓解这样的气氛,我还有意识地将子女对于他们照顾孩子的感激之情大声宣读,使他们意识到,他们是家庭中非常重要的成员,受着子女的爱戴,但是却给子女教育孩子起了一定的阻挠作用,这引起了他们的共鸣。而接着,我又结合身边的例子和幼儿园孩子教育的目标,从客观公正的角度上提醒他们正确的家庭育儿经验,建议他们配合孩子的父母进行家庭教育。
从教育孩子的角度上看,年轻的父母思想活跃,身体力行,更能够接受新的知识,更具有鼓励孩子独立自主和自己的事情自己去办的作风,有利于孩子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有利于孩子学习交往和社会性的培养。教育要靠子女,祖辈要在家庭中配合子女形成统一的教育方法。
1.教育孩子从小养成独立的习惯。
别总认为孩子小,不能独立,其实每个孩子都渴望独立。总会有家长和我们老师特别交代:“老师,我家孩子不会拉裤子,不会穿鞋子,老师帮照顾下啊。”“老师,我家孩子不会吃饭,不吃什么菜,要人喂的。”老师听惯了这样的话,不奇怪,当然也都会按照家长要求帮助这些孩子,但是我们老师更会帮助他学会吃饭,学会穿衣穿鞋。我们幼儿园在进行好习惯课题研究时,小班孩子是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帮孩子学会如何独立进行生活自理,包括卫生习惯、睡眠、穿衣、吃饭等。孩子们在活动中进步非常大。请我们家长还孩子独立的权利,不要有太多的顾虑,要让孩子飞得远就要早点让他们学会如何飞。
2.让孩子个性健康发展。
做一个身心健全的孩子应该是性格开朗、积极向上、会包容、会交往、懂礼仪。家庭应该注重从小培养,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关心,相互支持,少争吵,多感恩。在爱的环境里长大的孩子他的心里也都是爱。虽然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但是我们仍旧可以培养他会分享,会交往。家庭成员间,有东西大家一起吃,不要总是只给孩子留着,孩子优先的法则。我们中班研究课题就是交往习惯的养成,我们会通过故事、情景表演等告诉孩子如何与同伴交往,享受分享的快乐。有些父母也比较注意让孩子能与同伴分享,带孩子喜欢的东西进来让他与同伴一起,与朋友礼貌相处,谦让。因为他知道这样才会成为同伴喜欢,大人更疼爱的好孩子。
3.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
习惯是伴随孩子一生的,从小有个好习惯是你给孩子一生的财富。在家要形成有规律的生活作息时间,要让孩子能科学安排自己的活动,有原则。生活上要独立,交往中要有礼仪,学习上要让孩子学会坚持、专注,热爱阅读。
通过本次话题沙龙,打开了祖辈们的心扉,他们脸上舒展开了笑容,也在相互交流着一些经验,表示今后会与子女多沟通,以子女的教育方式为主配合教育。
二、发起“家长教育感言”征集活动,增强家长参与教育的意识
教育是要多方合力才能有效的,学校是纽带,家庭与学校应紧紧相连。为发挥家长的教育凝聚力,我们特意发起了一次“家长教育感言”征集活动。并有意识地邀请祖辈们也参与其中。活动得到了家长的支持,我们也将一些好的感言进行走廊环境布置,将家长的感言连同家长和孩子的名字与照片一并展示,让好的教育观念得以分享,相互促进,相互勉励。如:“走好路,吃好饭,睡好觉;能自理,善听讲,会交流。”“学会与人分享才会拥有更大快乐”“教育是慢的艺术,只要坚持,就能成功”等等。我们还将一些儿歌作为环境布置的一部分,孩子看看说说中得以巩固并习惯。这个活动也得到了祖辈家长的积极支持,使他们的价值得到了体现。
三、家园开放互动,推进教育同步和谐的效果。
在专题活动外,我园还开展形式多样的家长开放活动。如家长知识讲座、亲子游戏互动、班级论坛交流、家长助教活动、课堂教学展示、大班幼儿毕业典礼、六一演出汇报、亲子教育进社区等。有的活动我们鼓励孩子的父母来参加,以促使他们担当起作为父母应该担当的教育责任。有的则让祖辈家长们参加,如重阳节感恩的主题班会活动,就专门请祖辈们与孩子共同游戏,接受孩子亲手制作的卡片,看孩子们为他们表演的节目。每次活动过后,我们都征询家长的意见,填写活动反馈表,从家长反馈表中提取有价值的因素,作为新的家园共育的话题内容。在不断交流互动中,我们发现与家长的关系更密切了,家长对于幼儿教育更支持了,更重要的是,每次家长反馈表中反映隔代教育的问题越来越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对幼儿园经常举行家长活动的感谢与赞美。
教育需要合力,家庭与幼儿园都是密不可分的载体,在相互交流中不断促进。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没有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微的任务。”家长工作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园完成教育任务,提高保教质量不容忽视的一项工作。我们相信,只要有着共同的目标,家园就能携手,教育就无忧愁。
隔代教育结业论文范文二:关注隔代教育关爱留守学生
摘要:选取贵州和浙江部分县、市山区学生为调查对象,了解到留守学生“隔代教育”现象在山区中小学相当普遍,并对留守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学习、心理、生活等方面的问题突出,剖析了隔代教育的主客观原因,建议在政策、学校、家庭、村居等方面解决留守学生教育问题,营造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密切配合的关爱环境,使他们健康快乐成长。
关键词:留守学生;隔代教育;问题及建议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1)11-031-02
一、调查目的及方法
“留守子女”教育问题已成为家庭之痒、教育之难和社会之痛,留守学生“隔代教育”是无法回避的社会现实。2010年,中国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逾八成隔代或临时监护。我们从山区中小学参加家长会人员中,很清楚地看到:留守学生隔代教育现象相当普遍,他们在心理健康、学业成绩、个性发展、道德品质等方面问题突出,比父母在家的学生难以管理。因此,有必要深入了解留守学生的隔代教育问题现状,探讨问题根源,并寻求解决方案。
我们课题组选取了贵州省遵义市、六盘水市、浙江省泰顺县位于山区的学校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通过分层、随机、整群抽样,在27所学校的支持配合下进行了学生问卷调查,期间走访了12个家庭,个别访谈18人次。
二、调查结果
调查表明:贵州和浙江这两省山区的留守学生的比例非常接近,都占在校学生的20%左右。调查表明:两地留守学生父母在外地,由(外)祖父母监管的最多,占半数以上,孩子的生活全由老人负责。调查表明:留守学生因为在城里高昂的学费和有关歧视问题,很多家长外出不愿意带着儿女,更多的孩子留在山区就读,成为留守学生。
调查表明:祖辈间的代沟使留守学生缺少有效的交流,尽管祖辈为孩子付出了不少心血,但孩子有心里话、受了委屈也不愿和他们讲。
个案访谈:在走访中,我们与一位小学五年级顽劣不驯的学生的家长通话时,她说孩子不但上课捣乱,还乱花钱,每天在校门口小店里就要花掉30多元钱。她分析说,儿子被他奶奶宠坏了,她叫奶奶不要乱给儿子零花钱,但奶奶还是有求必应地给孙子,有不对的地方,也是宽容甚至放任。由于溺爱和护短,造成孩子很难接受父母、老师的严格要求和批评,形成感情隔阂和情绪对立,失去了必要的教育。
三、原因分析
1.在观念上,重养轻育,迁就溺爱,过于偏袒。接受隔代教育的留守学生普遍缺乏生活能力,缺少爱心与进取心,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祖父母思想观念陈旧,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只养不教,甚至纵容护短。过分保护和溺爱遏制了留守学生的独立能力和反省意识,增加了其依赖性,使他们变得更娇气,从而产生各种心理问题等。
2.在生活上,物质满足,替代教育,没有节制。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孩子的生活需要越来越多,祖父母总是无条件地满足,甚至明知孩子的要求是无理的,也不加以阻止,甚至以物质刺激,这样就导致了孩子缺乏独立生活能力和接受挫折的能力。
3.在学习上,无法指导,缺乏管理,放任自流。隔代监护人受教育程度普遍低,很多是文盲或半文盲,教育能力缺乏,不能介入孩子的学习,只是说让孩子认真读书,关心仅停留在吃饱穿暖层面上,无法实施正确的引导、督促、帮助和教育,致使出现成绩下滑和其他问题。
4.在方法上,包揽家务,不让劳动,失去锻炼。祖父母由于无力管好孙辈,怕他们受苦,生活上的事都包办代替,不让做一点家务,甚至吃饭长辈添,喝茶长辈倒,娇生惯养使他们养成懒惰的习惯,缺乏责任感,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失去锻炼的时机。
四、对策思考
1.政策方面。一是要改革现有户籍制度,使外来人口享有与城市市民平等的受教育权利,降低收费标准,改善民工子弟就学条件。二是各地政府应加快当地经济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让更多人在当地就业。三是要加强山区寄宿制学校的建设,这是解决问题有效的途径与措施之一。
2.学校方面。构建以教职员工为主体的学校监护网络。一是开办隔代家长学校,把“临时监护人”请到学校来或送教上门,向他们宣传先进的家教理念,帮助他们解决家庭教育中的问题,指导他们搞好家庭教育。二是教师可以采取结对方式,积极履行“家长代理人”的角色,对留守学生进行一帮一、家庭式的关爱。
3.家庭方面。构建以父母亲属为主的家庭监护网络。祖辈和父母应不断提高自身教育能力,理解和尊重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年龄特征,并及时与老师联系,了解情况。老师应注意多观察孩子,多与孩子交流沟通,多向孩子的父母反映他们的情况,以达到共同教育的目的。
4.村居方面。构建以党政组织为主体的村管监护网络。一是建立起有效的监管与关怀制度。成立监管关怀小组,对留守青少年的生活、学习、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定期与监护人、家长沟通和交流。二是建立留守学生托管制度。许多受过一定教育或组织离退休的老教师,协助监护人共同教育管理留守青少年。
5.社会方面。构建以群团为主的社会呵护网络。留守学生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社会问题,仅靠家庭、学校或政府还不够,妇联、关工委等可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向留守学生提供道德培养、营养健康、体能训练、心理健康等方面指导,给予生活关怀、心理咨询以及教育辅导。(1)指导对象上,按年龄分层,按对象分类,探究父母、祖辈和子女多角度的交流沟通,试点隔代教育家庭等指导。(2)指导内容上,一是要解决好亲子教育与隔代教育的地位与关系;二是处理好父辈与祖辈如何合理分工与合作的关系;三是处理好祖辈对孙辈的情感与理智的关系。(3)活动形式上,举行如家长开放日、接待日、家教咨询台等,在老师的指导下,祖父母和孩子在一起交流沟通,消除隔阂,缩小代沟。(4)指导手段上,从简单的听讲座、开家长会向电视、电话、书报杂志、多媒体等手段转变,让家长能便捷、快速地获取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信息。
参考文献:
[1]郑挺谊.山区外出务工家庭“留守子女”教育问题调查分析[J].民族教育研究,2008,(2):56
[2]郭嘉,谢晓怡.人民日报[N].2010―12―22
[3]齐天友,隔代教育.我们应该如何面对[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半月,2007,(7):16
关于隔代教育结业论文相关文章:
1.浅谈隔代教育的论文
2.关于隔代教育的论文
3.隔代教育成功案例
4.怎样解决隔代教育的问题
5.关于古代教育论文
关于隔代教育结业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