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信息研究论文_有关图书馆信息论文

发布时间:2017-05-23 11:22

数字图书馆信息检索是衡量数字图书馆信息构件库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指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图书馆信息研究论文,供大家参考。

图书馆信息研究论文篇一

《 图书馆信息管理 》

摘要:RFID作为一种射频自动识别技术,具有操作方便、存储容量大、环境适应性强等特点。将RFID技术应用于图书馆信息管理中,能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及服务水平,实现图书馆智能化及现代管理。本文就此在分析RFID技术发展概况的基础上重点探讨该技术在图书馆信息管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RFID技术;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应用

图书馆作为继续教育的重要资源,在现代文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形势下其管理模式及服务逐渐信息化。RFID(RadioFrequencyIndentification的缩写)即射频识别技术,其主要方式是无线射频,内容是进行数据传输与目标识别,是一种自动识别技术,具有方便快捷、容量大、适应性强等优点。在图书馆信息管理中应用RFID技术,不仅能实现图书馆信息管理智能化,满足不同用户不同需求,而且能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工作人员负担。本文就此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了RFID技术发展基本概况;第二部分重点探讨RFID技术在图书馆信息管理中的应用。

1RFID技术发展概况

1.1RFID技术应用背景

RFID技术起初主要在军事中应用。在二战期间,RFID技术主要用于空中作战,其任务是识别敌我双方。战后因为该技术费用比较高,因而未能推广。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RFID技术在20实际末被欧洲国家在公路收费中应用,随后该技术在各领域中逐渐得到广泛的应用。RFID技术在我国受到重视和高度应用是在06年,我国政府发表了《中国RFID技术政策白皮书》,2008年已发展为比较成熟的RFID产业链。RFID技术最先在图书馆信息管理中应用是集美大学诚毅学院图书馆,时间为2006年6月,随后7月在深圳图书馆中应用——RFID全自动图书馆管理系统。目前REID技术在我国图书馆信息管理中应用已有十年来,如国家图书馆、汕头大学图书馆等都有所利用。

1.2RFID技术工作原理

RFID作为一种自动识别技术,其工作原理如下:把被识别的物品“贴上”电子标签,然后阅读器利用天线发射无线射频,然后接收天线接收载波信号(由电子标签传送而来),经由天线调节器输送给读写器,进而完成识别工作。其中,电子标签主要是由芯片与耦合元件构成,且每一个电子标签都有其对应的电子编码。当电子标签通过无线射频发送后,与读写器“感应”获取能量,完成传送,然后读写器根据接收到的标签进行合理的处理和调整,最后利用计算机网络完成信息识别、采集、处理等一系列工作。由此可见,RFID技术管理系统主要包括电子标签、读写器、天线、数据传输及处理等内容。

2RFID技术在图书馆信息管理中的应用

2.1图书馆信息管理中RFID技术应用的思路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RFID技术在图书馆信息管理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图书馆信息管理中RFID技术应用思路主要如下:其硬件基础包括RFID阅读器、RFID标签以及其他配套硬件设备。各硬件之间相互配合,从而实现图书馆信息识别、快速更新数据库信息、提高图书馆管理既服务水平的目标。其中,RFID阅读器在图书馆信息管理中的主要作用是信息采集,有门架式及手持式之分,前者是固定阅读器,通常应用于图书馆自动借还书出入口,后者具有灵活多变等特点,在图书盘点等中应用较多。RFID标签在图书馆信息管理中的主要作用是信息载体,是RFID技术的重要部分,它一般被贴在图书扉页或者最后一页。其他配套硬件设备如RFID标签打印机,可根据图书馆自身实际情况决定。目前因为图书馆信息管理要求不是太高,因而RFID阅读器及RFID标签工作频率使用比较多的是13.56兆赫。此外,对于软件设计来说,可把RFID技术中的读写服务功能应用到图书馆服务管理系统中,且前端应用程序由后台系统统一管理。

2.2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RFID智能化信息管理系统

图书馆RFID智能化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信息加工系统、流通管理系统、OPAC查询系统、系统管理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如图1)。其中,信息加工系统由目录编制系统、电子标签系统、读者信息管理系统等构成,对图书馆藏书信息及读者信息进行加工和整理,然后经由终端计算机网络及电子标签读写器等对图书馆文献及读者信息RFID标签统一加工、嵌入等。流通管理系统由自助借还机、读者身份识别系统、防盗侦测门、自动分拣系统等构成。这些系统通过RFID技术连通起来,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且能减轻图书管理人员工作量。图书管理人员及读者可通过OPAC查询系统方便快速的查询到所需图书的楼层、电子标签、可借阅数量等内容。系统管理主要包括业务管理、终端、读写器等硬件设备的授权、维护等内容。

2.3RFID技术应用于读者证中

读者证卡及图书馆外借作为图书馆信息流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RFID技术应用的重要内容。图书馆读者证卡的主要作用是方便读者借还书。起初图书馆读者证卡是纸质的,容易弄皱或破,也易弄丢,对读者或图书馆工作人员来说不方便。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图书馆读者证卡逐渐发展成IC卡或接触式磁卡,既方便又快捷。但其也有明显的缺陷:①图书馆读者证磁卡条外露,长时间使用或多或少有所磨损,且或、若保管不当,磁卡可能读不出来,失去原有的功能。②读者磁卡一般是接触式读取,读者必须依次经过门禁系统,效率不是很高,若读者人数很多可能造成场面混乱,产生噪音,影响不好,特别是若读卡器出现问题,则会造成人员拥挤现象,影响读者情绪,严重时甚至引发冲突。RFID技术应用于图书馆读者证卡中则能有效的解决上述问题。RFID技术是一种自动识别技术,不需接触读取,因而不存在磨损等问题,除非读者证卡人为破坏。此外,RFID电子标签最远读取距离大于一米,进而可多人同时进入门禁系统,且自动对不符合要求的人员进行拦截,不仅极大的提高门禁等工作效率,而且可避免因人员情绪化造成冲突。

2.4RFID技术应用于外借流通管理

RFID技术在外借流通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门禁系统。当下很多图书馆使用的门禁系统与条形码技术密切相关,时常出现失灵、误报(受电磁干扰)现象,影响图书馆工作人员正常工作。而RFID门禁系统除了可以验证图书馆读者证卡,还能与磁条防盗系统配合提高防盗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②工作人员借还系统。RFID借还系统可同时对多本图书进行借还工作,工作人员只需要把被借还的书本在RFID借还机上扫描一下即可,不仅可以缓解工作人员压力,而且能方便读者,避免图书馆工作人员与读者之间产生矛盾。③读者自主还书系统。通过RFID自主还书系统读者可自主完成还书工作,且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提供分类还书系统,实现二十四小时自助还书等业务。④图书点检系统。图书管理员只需把要核对的数目输入RFID点检仪中,在书架上扫一遍则可快速的得出结论,方便图书管理员后期补充书目。总之,在图书馆流通管理中应用RFID技术,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及服务水平,而且能减轻工作人员压力,降低成本,一举多得。

3结束语

总而言之,RFID技术在图书馆信息管理中各环节中都有优势,可极大的提高图书馆信息管理效率,减轻工作人员负担,更好的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但RFID技术也有其缺陷:读者隐私、信息安全、信号干扰以及防盗功能等存在隐患。因此要对症下药,进一步加强RFID技术的研究,并根据图书馆实际情况合理应用RFID技术,实现图书馆信息管理智能化和现代化。

参考文献

[1]张志强.RFID技术在高校图书馆应用的探讨[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3)

[2]刘东.RFID图书馆管理系统在高校图书馆的应用[J].图书馆界.2011(04)

图书馆信息研究论文篇二

《 图书馆信息素养微模式教育思考 》

摘要:社会进入“微时代”,各种各样的“微事物”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并受到人们尤其是当代大学们的追捧。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在现代网络与移动通讯飞速发展的今年受到了冲击,如何与时俱进、有效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永远是高校图书馆研究与创新的课程。微博客正在改变媒体的形态,它形如一条带有敏锐嗅觉的新闻导语,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纳,并形成力量的汇集。

关键词:高等学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模式

一、“微时代”的信息传播

(一)“微时代”的定义

“微时代”,即以微博作为传播媒介代表,以短小精练作为文化传播特征的时代,”微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传播的内容更具冲击力和震撼力。140字微博的流行,促进阅读进入“微时代”,人们在身体力行地写微博、读微博之后,恍然发现,原来传播交流信息乃至进行情感沟通,仅仅通过百余字就完全可以实现。微博客的出现推动着“微时代”的到来。从网络的流变过程来看,它也经历了一个从加法到减法的过程。大块文章的时代正悄然褪色,有兴趣的人可以深入阅读,但草根们如今更需要惜字如金,在140个字之内解决问题。微博客正在改变媒体的形态,它形如一条带有敏锐嗅觉的新闻导语,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纳,并形成力量的汇集。微博让人类迅速进入了短平快时代,因为“微时代”迎合了现代人喜欢快捷、便捷的生活习性。不仅如此,移动的信息终端也在无形中改变着人们进行传播活动的心态,人们更青睐一种“快餐式”的文化消费内容,没有耐心和精力接受冗长沉重的内容。因此,越来越多的被冠以“微”字的事物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如微营销、微电影、微招聘、微简历、微旅游、微小说、微签到等快速走进人们的生活,同时成为各领域的发展态势,亦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的追捧。

(二)“微时代”信息传播的特征

1.瞬时性的传播。”微时代”带来了信息传输的高效率,信息传播也随之具备瞬时性的特征,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传播的内容更具冲击力和震撼力。对于传播者,短小的信息量提高了传播速度,加快了信息内容更新,且可通过手机等便携设备在很短的时间内发布信息。对于接受者,用有限的时间接收信息、消化信息的时间非常有限,而信息内容与数量却非常丰富。

2.网状化的传播。数字技术使传者与受者位置互换、重叠并且逐渐变得模糊;传播活动逐渐“去中心化”,进而出现“无限中心化”的趋势。在Web2.0的台上,信息传播交互的每一个节点上都是一个传送或接收的中心,传播活动已不再是自上而下的单向式传播,而是呈现信息传播的网状结构、双向结构。”微时代”,每一个手持移动设备的个体都是一个传播节点。

3.大众化的传播。在微博上,140字的限制将平民和莎士比亚拉到了同一水平线上,导致大量原创内容爆发性地被生产出来。有学者阐释,微型博客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标志着个人互联网时代真正的到来。“沉默的普通大多数”在微博上找到了展示自己的舞台。

4.创新交互式传播。博客是面对面的表演,微博是背对脸的跟随,可以一点对多点,也可以点对点。当你跟随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人或官方微博时,两三天就会上瘾。许多人通过微博互粉而成为朋友、知音、合作者。

5.便捷性的传播,也叫即时分享。以“短、灵、快”为特点的“微博”几乎不需要太高成本,你或用电脑或用手机,仅需三言两语,就可记录下自己某刻的心情、某一瞬的感悟,亦可分享或收藏某条信息,这样的即时表述显然更加迎合我们快节奏的生活。

二、“微时代”高校信息素养教育面临困境分析

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以及移动设备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人被掌上电脑和手机所吸引,越来越少的读者走进图书馆阅读、走进图书馆参加讲座、走近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高校图书馆传统的培训讲座模式受到了冲击和挑战。尽管各高校图书馆采用了多种多样的吸引读者的方法也是不见收效,以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在资源培训中开展了多种个性化的培训模式,诸如:随机培训、预约培训、上门培训等,甚至为了吸引读者采取了听讲座送礼品、听讲座送学分等方式,但是收效甚微。与其他高校图书馆同仁进行了相关问题的探讨,也在各类培训过程中发放调查问卷,透过多种反馈信息分析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培训上座率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信息意识薄弱

信息意识属于意识形态领域范畴,主要是指人们对信息的认识、观念和需求。目前,高校读者群在对信息重要性的认识上有所提高,信息意识薄弱主要表现在:对信息的敏感性和对信息的洞察力上的缺失,对捕捉信息、接受信息的能动性上的不足,尤其是主动接受信息培训的意识差,大多数读者只能在教学和科研急需的时候,才会感觉到自身在分析信息、检索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不足,于是临时抱佛脚,因此读者多半提出的需求都是紧急的、迫在眉睫的。

(二)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教学和科研的压力导致学生忙于应对学业,老师也疲于应对教学和科研任务,拿出整块的时间参加培训或讲座,让他们感觉到是时间上的浪费;现代人大多喜欢在办公室、宿舍或家里利用网络检索信息、传递信息,若再让他们到图书馆来听讲座,他们会感觉在时空上都是一种“距离”的消磨与损失。

(三)对网络和移动设备的过份依赖

目前许多人移动设备不离手,行、走、卧都在用,发送微博、微信,看网络小说,等等。除了必须的会议和课程外,排斥一切非移动传送的信息。正如时下最流行的一句话:“世上最远的距离,是我在你面前,你却在玩手机。”这一方面说明人们对移动设备的过度依赖,另一方面也说明人们喜欢通过移动网络发布、接受和传递的短、平、快的信息。

三、“微时代”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微模式”

人类进入“微时代”,随着“微”字事物的产生与备受追捧,人们的思维方式、交流方式尤其是接受信息的习惯受到了冲击,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尤其是大学生热衷于“短、平、快”的生活节奏。高校图书馆在进行读者信息素养培养活动中要适时掌握时代的脉络、介子与媒体的变化、分析读者的喜好,要不断创新地采用符合时代潮流的、趋同读者喜爱的的模式进行。几年来,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了吸引更多的读者到馆接受信息素养教育培训,不断创新举措,打破时空界限开展了形式多样培训活动。如:每学期固定主题和时间的“资源检索与使用”专场培训、读者预定主题与时间和地点的随机培训、每年秋季的新生入馆教育、针对研究生三年学业阶段特别打造的“研究生信息素养培养工程”活动、全校通识选修课——文献信息检索、研究生选修课——信息检索方法、嵌入到专业课教师课程内容中的“嵌入式教学”等,上述模式已经开展多年,得到了参与读者的好评,无论时势如何变化,本馆都将作为一项常规的工作一如继往地开展下去。在此基础上,为了扩大受教育读者范围,适应“微时代”要求,本馆创新开展了多种“微模式”的信息素养教育活动。

(一)微讲座

微讲座,主要是面向本校教师开展的短小精悍的培训模式。以往面向教师的培训都是学科馆员深入院系,与领导、老师沟通约定一个时间而开展,但是由于老师们上课时间不定、各院系很难组织一次全体教师参与,这样,我们就尝试把培训嵌入到各院系的例会当中,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占用太多的例会时间,否则领导和教师都不欢迎。为此,我们推出了“微培训”模式,即每次只讲一个主题,而且保证在十分钟之内完成。在与各院系沟通之前,学科馆员要列出多个主题供院系的领导们选定,为了在较短的时间内让老师们吸引有效的知识点学科馆员要把一个资源拆分成多个主题,一是精简,二是助记。

单以“中国知网”为例就有如下主题:知网检索方法概述(简述知网的高级搜索,即学科范围的确定、“主题”字段的有点、检索结果的排序及分组)、利用知网查找期刊投稿方式(即期刊导航)、利用知网查找英文关键词(即翻译助手)、利用知网确定某一主题的发展趋势(即学术趋势搜索)等,针对其他资源亦是如此;还有针对OA资源、搜索引擎、文献管理软件以及移动图书馆等方面的主题等。微培训,老师们或全部理解会用或一知半解,一知半解的老师如若对此专题感兴趣希望得到进一步的学习就会单独与学科馆员沟通,从而得到单独的讲授,在单独的讲授中会获得更加扩展的培训内容,我们称之为“微讲座”的扩展培训,这也就是“微讲座”的目的——期待培训的延伸和培训的持续性。“微讲座”内容精练、授课时间短、读者易理解掌握。

(二)微课程

微课程,主要面向学生,本校学生每年春季学期第16至第18周为小学期,这个期间院系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利用这个契机与各学科专业的老师沟通,面向某一个专业的学生开展文献信息检索微课程,课程采用2+1模式,即2周课程1周实习或竞赛。2周课程主要针对专业特点及学业阶段特点开设课程,对低年级的学生讲授中外文资源及文献管理软件,对高年级的学生讲原文传递及论文开题与立项前的文献调研方法等。1周实习中包括上机实践或与学院联合组织小规模的检索赛,既检查学习效果,又激发学生对信息检索的热情,这更有助于学生信息意识的提升。在这种面向一个专业的单一主题或软件的培训中,培训教师在讲授时可以针对这个专业进行实例教学,针对性更强、学生更容易掌握和理解。微课程的开展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检索技能和信息意识,同时也丰富了学生们小学期的实践活动。

(三)微博

微博,以它短小的篇幅、可以与电脑与手机互联便捷的使用方式,而受到当今大学生们的青睐,几乎大部分学生都有微博,即使不发原创也会关注一些人、跟踪一些信息、转发一些感兴趣的信息。利用学生们这一时尚趋向,本馆适时开通了新浪、腾讯两个微博,仅仅一年就有上千粉丝关注,转贴不断。最初开通微博只是想发布一些本馆服务方面的通告,如开馆时间的变更、新资源的试用与开通、以及一些新的服务举措等。随着关注粉丝的增多,我们感觉可以利用这一平台开展培训活动。用140个字浓缩某个资源的一个特点、一个功能,介绍一个检索方法、小技巧等,可以是一句介绍加一个链接,亦可是一句介绍加一个截图。如:有了E-learning以后,你还一篇篇地下载文章吗?:没有E-learning之前,我是一篇一篇下载CNKI的文章的,有了E-learning以后,就可以批量快速下载了。下面就给大家演示一下如何用E-learning快速下载多篇文章……后面给一个链接,是一个培训老师的一篇博文,讲授如何用E-learning快速下载文章,还上传一组照片,是授课的PPT。感兴趣的学生就会点开图片或链接详细学习,不受时空的限制。读者的转播与评论亦是培训的延展,扩大了受众面,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微信

微信是一款手机通信软件,支持通过手机网络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可以单聊及群聊,带给人们全新的移动沟通体验。它支持多种平台手机,同时作为一种更快速的即时通讯工具,微信具有零资费、跨平台沟通、显示实时输入状态等功能,与传统的短信沟通方式相比,更灵活、智能,且节省资费。据统计,2013年1月我国拥有注册用户量已经突破3亿,目前已被大学生广泛使用。本馆2013年开通了微信平台,利用这一平台开展信息推送与信息培训,因为它可通过QQ好友、腾讯微博以及手机通讯录相关联,因此比微博被关注面更大,据此开展信息培训受众面会更广、即时性更强,读者参与更灵活、便捷。

(五)微竞赛

利用微博开展微博有奖抢答活动。根据图书馆开展的各类型培训内容,主要选取微博培训中的内容,出一些选择题,限时进行跟贴抢答活动。今年本馆首次尝试开展微博抢答活动,受到学生们的广泛欢迎并积极参与,而此后本馆微博备受关注,粉丝数成倍增长,图书馆信息传播范围、时效都有了前所未有的突破。微竞赛期间,许多读者电话或到馆或@本馆,针对竞赛问题、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进行咨询,有读者感叹:图书馆还有✕✕✕资源呢,过去不知道!图书馆还能代检代查呢!图书馆还有学科馆员呢!这就是“微”的力量。

(六)网络课堂

为了缩小时空上的距离,本馆2008年配合我们开设的文献信息检索通识选修课,研发了信息检索课网络课堂,通过网络平台发布本课程教学目标、课程设置、课程要求、学习要求和学习参与资料等,发布作业与试题、作业标准答案及试题分析;学生不受时空限制下载课件、完成和上传作业,我们还把授课内容录制成视频,因特殊情况而缺课的同学可以通过平台看课程视频、补交作业或进行答疑等。

四、“微模式”信息素养教育活动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微模式”管理者要具有较强的文字编辑与凝练能力

无论是微博还是微信,都要利用短短一百多字发布一条信息或课程内容,这就要求信息发布老师能够提供具有高黏度、冲击力巨大、可以在极短时间内吸引受众并提高受众的阅读兴趣的内容,因此“微模式”管理者与发布者要具有较强的文字编辑能力、较强的语言概括能力。

(二)“微模式”讲授内容的计划性和延续性

在各类“微模式”讲授活动中,虽然要体现个性化,但面向一个学院或一个专业或一个群体培训主题内容还应该有计划性和延续性,这样,才能保证讲授内容不重复而没有遗漏。

(三)“微模式”要用微语言

对于“微博”“微信”的管理与发布老师要适时加强学习,与时俱进,掌握网络知识尤其是网络用语的学习,在技术应用与语言运用上,要紧跟时尚潮流,用“微”语言,吸引读者,博得更多的粉丝。

[参考文献]

[1]百度知道[EB/OL][2010-11-04]

[2]爱问[EB/OL][2012-10-07]

[3]为什么微信如此受欢迎?微信与QQ的对比评测[EB/OL][2012-02-22].

[4]百度文库[EB/OL][2010-11-04].

[5]百度百科[EB/OL][2011-12-30]

[6]周密,但旺.试论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模式[J].图书馆学研究,2003(3).

有关图书馆信息研究论文推荐:

1.图书馆管理论文

2.图书馆管理系统研究论文

3.图书馆管理系统毕业论文

4.关于图书馆的论文

5.图书馆管理毕业论文

图书馆信息研究论文_有关图书馆信息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