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摊面积盲区:并非都越小越好

发布时间:2017-04-13 17:17

对很多初次购房的人来说,“建筑面积”、“公摊面积”等专业词汇对他们而言都很陌生,更别提如何计算了。因此很容易误入购房盲区,有的人甚至一味追求“零公摊”,其实你可知公摊面积并非越小越好。

公摊面积盲区:并非都越小越好

一般来说,房屋的公摊面积是各产权主共同占有或共同使用的梯间等公共用房设施面积,加上外墙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比如说电梯井、设备间、变电室、管道井、楼梯间、公共门厅过道和共用墙体等。对广大购房者来说,公摊面积的算法简单理解就是“商品房建筑面积-套内建筑面积”。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国家只规定共有面积分摊系数的有关计算原则和方法,并没有规定分摊系数计算结果和大小范围,根据业内经验,一般7层楼以下的多层建筑分摊率大概为10%~15%,带电梯的小高层分摊率为17%~25%,而高层楼分摊率则为20%~30%,还有一些别墅类由于设计及功能不同,分摊系数相差悬殊较大。

虽然说公摊数越大所购房屋的使用面积会越小,但分析称,公摊并非越小越好,如果过小即意味着配套公共设施规模的缩减,从而影响住宅品质。

而一般公共设施、走廊越多,公摊面积也会越大,同样楼层如果越高,随着电梯及消防等公共设施的增多公摊面积也会越大。后提醒广大购房者,市场上宣称的所谓“零公摊”一般多为噱头。

实际购房过程中为了放心,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法规避公摊面积不必要的风险:一,决定购房前,可以向开发商索要公摊数据;二,也可以索要建筑设计图让建筑专业人士计算;三,就公摊面积在购房合同中进行约定,从而有效保护自己的权益。

公摊面积盲区:并非都越小越好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