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在美国的成功奥秘
海尔集团创立于1984年,从开始单一生产冰箱起步,拓展到家电、通讯、IT数码产品、家居、物流、金融、房地产、生物制药等领域,成为全球领先的美好生活解决方案提供商。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海尔在美国的成功奥秘,欢迎大家阅读。
1999年4月30日,在美国南卡罗莱纳州中部的一个人口为8 000人的小镇坎姆登(Camden ),举行了海尔投资3 000万美元的海尔生产中心的莫基仪式。一年多以后,第一台带有“美国制造”标签的海尔冰箱从漂亮的生产线走下来,海尔从此开始了在美国制造冰箱的历史,海尔成为中国第一家在美国制造和销售产品的公司。
从海尔最初向美国出口冰箱到现在的短短几年时间里,海尔冰箱已成功地在美国市场建立了自己的品牌。2003年,美国的零售巨人沃尔玛连锁店开始销售海尔的两种小型电冰箱和两种小型冷拒,并同海尔签订了再购买10万台冰箱的协定。海尔在美国最受欢迎的产品是学生宿舍和办公场所使用的小型电冰箱。目前,这类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是该型号冰箱的25 %,在赢得新的连锁店客户之后可望增至40 %。海尔在卧式冷拒方面也取得了成功。该产品在美国同类型号中的市场占有率为1/3。海尔的窗式空调机也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该产品已占美国市场的3%。
美国市场是非常成熟的市场,是世界上最难进入的市场。亚洲许多公司都在这个市场上栽了跟斗。中国台湾的Acer,在过去10多年里花了10多亿美元在美国推销其品牌,但终于因亏损严重而退出了美国市场。由于进入美国市场的艰难,我国国内公司目前主要通过接单生产或OEM的方式进入美国市场。例如,科龙在香港和东南亚的销售打的是它自己的品牌,但在美国和欧洲的销售都是OEM的方式,即它出口到美国的产品都以美国公司的品牌销售。例如,目前在沃尔玛连锁店销售的Magic Chef牌冰箱就是科龙设计和制造的。目前在美国市场上的中国产品,打出中国品牌的企业,海尔是第一家。
在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眼中,海尔国际化就像是一盘棋,而要提高棋艺,最好的办法就是找高手下棋,张瑞敏选择的高手是欧洲和美国。海尔决定用自己的品牌进军欧美市场,其榜样是日本的索尼。20世纪60年代,索尼在国际市场上还默默无闻,他们每一个新产品上市时,都首先投放到欧美地区,打出影响后再到日本和其他国家销售,索尼由此成为一个世界性名牌。
美国家电市场名牌荟萃,竞争激烈,几乎是所有世界名牌的竞技场。而且在美国本土,家用电器也早已是处于成熟期的产品。通用(GE)、惠尔浦(whirlpool)和美泰克(Maytag) 这三大美国电器生产商虎视眈眈,自然不会坐视不理,一场商业激战在所难免。那么,海尔靠什么来同这些美国著名企业叫板呢?
海尔在美国的成功奥秘1.美国市场调研
1998年、1999年中国出口美国的冰箱分别为4 718万美元、6 081万美元,其中海尔冰箱分别占1 700多万美元、3 100多万美元。据统计,在美国建一个冰箱厂的盈亏平衡点是28万台,海尔的冰箱出口已经远远超过这个数字。
据统计,目前在美国180 L以下小冰箱市场中,海尔已占到超过30%的市场份额,但海尔大规格冰箱长期因远隔重洋而无法大批量进军美国市场,项目见效后,海尔冰箱在美国市场的产品结构将更加合理,市场占有率将进一步提高。
目前,在美国200 L以上的大型冰箱被GE、惠尔浦等企业所垄断;160 L以下的冰箱销量较少,GE等厂商认为这是一个需求量不大的产品,没有投入多少精力去开发市场,然而海尔发现美国的家庭人口正在变少,小型冰箱将会越来越受欢迎,独身者和留学生就很喜欢小型冰箱。
美国营销专家科特勒说:“海尔战略的另一部分是对消费群体的定位,它很正确,它针对的是年轻人老一代习惯于像GE这样的老品牌,年轻人对家电还没有形成任何习惯性的购买行为;因为他们刚有自己的第一个公寓或者正在建立自己的第一个家,买自己的第一台电冰箱。所以,我认为定位于年轻人是明智的决策。”
根据以上调查分析,海尔决定在美国市场开发从60 L~160 L的各种类型的小型冰箱,这些冰箱的需求潜力很大。
海尔在美国的成功奥秘2.产品策略
当地化战略最重视的是当地特殊的消费需求,因此,海尔强调针对当地市场的特殊需求设计和营销产品。这种战略的最大优势是对所提供的产品特别考虑了不同地方的需求差异。如电冰箱,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气候带、电压状况及消费习惯,所以对冰箱的设计要求也是各有所爱。
海尔在美国市场上的竞争目前采用的基本上是当地化战略。它在洛杉矶建立了“海尔设计中心”,在纽约建立了“海尔美国贸易公司”,在南卡罗莱纳州建立了“海尔生产中心”,在美国形成了设计、生产、销售三位一体的经营格局。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美国市场,更快地针对市场变化做出反应。海尔在美国销售的许多产品都不是海尔原有的产品,而是专门针对美国市场设计和生产的。例如,出口到美国的“大统帅”BCD-275海尔冰箱,就是根据海尔海外信息站反馈的信息,针对美国人对冰箱外观、制冷能力、使用习惯等区域化特征而专门设计、开发与制造的。
海尔当地化战略成功实施的一个例子是海尔酒柜。这是一种具有华丽的外观,采用磨砂玻璃门、曲线造型、柔和的内部灯光、滑动式镀格食品架的产品该产品的第一个型号投放市场,售价400美元上下,深受消费者喜爱。在纽约的P. C. Richard&Son百货商店的大厅出入口处和洛衫矶最著名的零售商店Best Buy商场展出,反映都不错。从在美国的产品构思和设计该产品到该产品投放市场,相隔不到一年的时间。
海尔开拓欧美市场的另一个先锋就是定制产品。最近一期的美国商业周刊上刊登了一篇题为《海尔能将惠尔浦和通用公司挤出去吗?》的文章,提醒美国公司关注海尔的发展,文章认为有着上百年历史的名牌产品应该小心中国海尔产品的发展战略;因为老牌子已经不再是美国年轻人的首选,他们很愿意尝试一些新品牌,海尔正在通过这一手段占领美国市场。
海尔并不满足于在缝隙中求生存,在美国家电巨头占主导地位的大冰箱等产品上,海尔也正在与GE等品牌一试高低。
海尔不仅提供高质量的产品,而且使产品与当地消费者的需求紧密结合,超前满足当地消费者的需求。海尔超级节能无氟冰箱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它既解决了国际社会对于环保的要求,又考虑到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在开发无氟冰箱的同时实现了节能50%的目标,不但发明了一项世界领先的技术,还取得了巨大的市场效果。海尔超级节能无氟冰箱达到德国A级能耗标准,凡购买海尔超级节能无氟冰箱的德国消费者可得到政府补贴。在美国,海尔产品达到了美国2003年的能耗标准。
20世纪90年代初,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在考察孟加拉国市场的时候,发现一直雄霸当地市场的美国家电产品的市场销售额持续下降,原因主要是产品型号单一、样式陈旧,得不到当地消费者的认同。他意识到海尔必须选择一个最适应当地消费者习惯的产品作为切入点,在此基础上再以本土化设计的方式,将其他海尔产品源源不断地引入当地市场。
现在海尔已经专门为海外市场设计了几百种产品。这些产品的大多数都融合了海尔海外设计中心的智慧。从1997年开始,海尔在世界各地寻求可以合作的家电产品设计工作室,由海尔控股,双方以利益共享的合资方式组建设计中心。目前,这样的海尔设计中心在全球共有18个,广泛分布在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家,同时还配备有几百名本土的专业设计师。海尔分布全球的设计师们每天都在设法满足一个个富有挑战性的消费需求,随着海尔产品市场拓展到100多个国家,海尔在设计本土化实践中已经锤炼出一种融合多元文化内涵的设计能力,这种能力成为海尔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
海尔在美国的成功奥秘3.促销策略
打出品牌的一个主要手段就是广告。过去海尔在美国市场上的宣传比较低调,除了在几个主要机场的手推车上打上“Haier”商标外,基本没有什么广告宣传。但近年来海尔加强了其品牌战略。海尔在美国将采用一些新的广告媒体,包括广告牌、汽车站和电视。将海尔最新的DVD同麦克尔·乔丹的影片宣传联系在一起的电视广告已经在电视上播放。走在洛杉矶、纽约、华盛顿的大街上,也可以看到巨大的广告:1 - 888 - 76HAIER,这是海尔在美国推出的免费服务电话。海尔美国贸易公司的售后服务中心开通的免费热线电话服务已覆盖全美国。海尔美国,0裁麦克尔·杰梅尔称:“现在我们还不能和那些最著名的品牌竞争,他们的广告都是登在电视黄金时间和著名杂志上面。但是,海尔有自己的打算,我们现在用的是一些实用的手段,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同样能够逐渐提高海尔的知名度。如2004年3月,我们花了1 450万美元,在纽约曼哈顿的格林尼治银行大楼租下了一套办公楼,作为海尔公司欧美总部、”
另外,海尔还在康登地区花了4 000万美元,雇用了230名员工专门为格雷格连锁店生产冰箱系列。这一系列的行动受到了美国媒体的关注,一些媒体报道称,海尔在美国无形中做了广告,给竞争对手造成了不小的压力。美国之音报道“海尔在美国大展拳脚”;《麦肯锡季刊》2003年第3期推出了记者吴一冰对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的专访——“中国电冰箱巨头”。
海尔在美国的成功奥秘4.价格策略
很明显,目前海尔在美国市场占得先机是因为其低康的价格。因为劳动力成本这一项是美国企业所难望其项背的。在美国沃尔玛连锁店里,海尔“2. 7立方英尺冰箱”的零售价格仅为115美元,而14. 3立方英尺冰箱则为350美元,这要比惠尔浦同类产品价格低了整整50美元。这对于那些斤斤计较的人来说,是一笔大数目。
在国外设厂的目的,一是使产品更加本土化;二是进一步降低产品的成本,使价格更具竞争力。
1999年4月30日,海尔集团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的生产基地莫基,生产基地位于南卡州首府附近的汉姆顿市。生产基地占地44. 5万㎡,计划分6期建设。首期项目是建筑面积为2. 7万㎡的电冰箱厂,该项目已于2000年3月建成投产,设计年产能力为50万台,在美国冰箱企业中排名第六。在美国设厂可以有效规避国际贸易中的非关税壁垒。如运费,去年美国就曾将亚洲运往美国的集装箱运费提高50%不等。海尔认为“进入”成本是进一步拓展美国市场亟待解决的关键所在。
结束语
2003年一年,海尔电器(尤其是电冰箱)在美国的销售量非常惊人,在沃尔玛、劳氏及Best Buy等大型超市站稳了脚,海尔还在轻便型电冰箱销售排行榜占据了老大的位置,超过美国3大家电生产商——通用、惠尔浦和美泰克。
2003年10月,随着第一台本土制造的海尔洗衣机在约旦下线,海尔集团的第十三个海外工厂正式投产,至此海尔已在全球建立了13个工厂、18个贸易中心,产品出口近100个国家。至2003年,海尔的全球销售收入已由1998年刚刚开始明确国际化战略时的191亿人民币上升到720亿人民币,成为中国第一品牌,海尔在全球白色家电市场竞争力也升至世界第五位,海尔的国际化经营取得了辉煌的业绩。美国南卡罗来纳州新一届的商务部部长费思在参观海尔集团时指出,“海尔是一个成功的案例,是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建厂经营最成功的范例”。2003年10月的美国《福布斯》杂志评价海尔为“海尔是中国在海外最有影响力的品牌”。
海尔在美国的成功奥秘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