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复习题型指导
古诗鉴赏是高考语文中一定会出的题,那么古诗词鉴赏该怎么复习呢?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复习攻略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复习题型一:炼字
题型展示
(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请对×字进行赏析。
(4)本诗的×字,换成另外一个字好不好?为什么?
(5)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
(6)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7)某词统领全诗的理由是什么?
(8)有人认为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
【方法点拨】
★值得注意的字词
1、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
2、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
3、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
a. 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b. 表颜色的词:这些词有时作谓语用,有时作定语用,有时作主语或宾语用。但是作用只有一个,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c. 数量词:数量词大约和讲究概念与逻辑的数学、物理有某种密切的关系,因此,从文学特别是诗歌的角度来看,它似乎是枯燥乏味的。其实不然,优秀诗人的笔就仿佛是童话中一根可以使沙漠涌出绿洲的魔杖,那经过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在他们的驱遣之下却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
d. 虚词:在古典诗词中,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
【答题步骤】
第一步 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指出这个字特殊的语法现象或修辞手法,如词类活用、比喻、拟人、通感等(释含义/明手法)
第二步 把该字还原到句中描摹景象(描景象/摹情态)
第三步 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在整体上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情境/表感情/谈作用)
知识补充:一词领全诗
诗歌中的领字:于词意转折处,使上下句转承结合,起过度或联系作用的字。
领字有三个主要作用:1、承上启下。常用其进行转承。2、使意境更进一层,跌宕起伏,一波三折,疏密有致。3、顿挫分明,声情并茂,铿锵有力!
领字有一字、二字、三字等类。现将常见领字分列如下:
一字类:一般常用的虚词有但、正、又、渐、更、甚、乍、尚、况、纵、且、莫、待、任、奈、便、似、恰、尽、应。动词有:念、记、问、想、算、料、怕、问、看、想、漫。
二字类:试问、莫问、莫是、好是、可是、正是、更是、又是、不是、却是、却喜、却忆、却又、恰又、恰似、绝似、又还、忘却、纵把、拚把、那知、那番、那堪、堪羡、何处、何奈、谁料、漫道、怎禁、遥想、记曾、闻道、况值、无端、独有、回念、乍向、只今、不须、多少、但知。
三字类:莫不是、都应是、又早是、又况是、又何妨、又匆匆、最无端、最难禁、更何堪、更不堪、更那堪、那更知、谁知道、君知否、君不见、君莫问、再休提、到而今、况而今、记当时、忆前番、当此际、问何事、倩何人、似怎般、怎禁得、且消受、都付与、待行到、便有人、拚负却、空负了、要安排、嗟多少。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复习题型二:意象意境与思想感情
题型展示
1.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 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
4. 请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5. 请结合诗歌分析这首诗中事物形象有何特征。
6. 诗人塑造事物形象的意义是什么?。
【方法点拨】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境、情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一般都要答全。
一般有: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
基本思路:以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
步骤一、描摹诗歌图景;步骤二、概括景象(意境)的氛围特点;步骤三、剖析作者思想。
注意:一、物象的组合方式;二、画面色彩;三、动态与静态。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 一般是不行的,如知背景或原因还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模板:诗中塑造了×××形象,×××(联系诗句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抒写了×××之情(概括形象的意义)。
意境常见的表达程式有两两相对的四组概念:
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
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胧
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华、淳朴、喧闹
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
【常见意象的情感】
1、月亮: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就表现了李白思乡之情。诗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
2、菊花: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被赋予了坚强的品格、清高的气质。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3、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被寄寓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4、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所以松柏象征着坚贞和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5、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6、梧桐: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7、杜鹃鸟: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
8、鹧鸪鸟: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声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9、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10、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后来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
11、梅子: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
12、竹:生命力,节操,贞节,气节,谦虚,虚怀若谷,清高。
13、长亭:送别之意。如: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14、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15、鸳鸯:指恩爱的夫妻,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卢照邻《长安古意》);
16、丁香:指愁思或情结,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唐牛峤《感恩多》)
【常见的古诗题材的情感】
①送别诗
例:《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别董大》(高适)《赠汪伦》(李白)
特征(意象):文题(送、赠、别等),柳,酒,歌,船,长亭短亭,灞陵亭(灞桥),南浦等。
表现要点:离情别恨 深情厚谊 激励劝勉
②爱情诗
例:《雨霖铃 寒蝉凄切》(柳永)《鹊桥仙 纤云弄巧》(秦观)《一剪梅 红藕香残》(李清照)《锦瑟》(李商隐)
特征(意象):青鸟、鸿雁、燕子、鸳鸯、桃花、红豆等。
表现要点:绵绵思念 款款深情 离情别恨
③哲理诗
例:《题西林壁》(苏轼)《观书有感》(朱熹)等
特征:宋诗议理较多。从现象到本质,反映一定的人生哲理。
④边塞诗
例:《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凉州词》(王之涣)《出塞》(王昌龄)等
特征(意象):边关、玉门关、羌笛、胡人、胡马、黄河、长城、明月、阴山、黑山等。
表现要点:边塞风光、奋勇杀敌 、誓死卫国、征人愁怨、思乡思亲、同情批驳
⑤田园山水诗
特征(意象):高山、流水、明月、清风、农家风光、山间胜景等
表现要点:宁静、闲适、恬淡、农家乐(丰收喜悦)、隐逸情怀等。
⑥行旅诗
特征(意象):驿道、征铎、马、船(舟)、杜鹃、鸿雁、客、浮萍、飞蓬等。
表现要点:旅途艰辛 漂泊无依 浪迹天涯 归期遥遥 孤独彷徨 思乡思亲
⑦咏史诗(怀古诗)
特征:古迹、古人
表现要点:借古讽(谕、伤)今,盛衰无常,物是人非,壮志未酬等。
⑧咏物诗
特征(意象):松、竹、梅、菊、蝉、蜂等。
表现要点:托物言志,以中心物象的本质特征,寄寓诗人的情怀。
⑨闺怨诗
特征(意象):月、梦、泪、雁、寒蝉、更漏、笛声等言愁意象;织布、捣衣、缝衣、登高、凭栏等行为类意象;灯、烛、帘、被、团扇、床枕、帷幕、帏、镜等室内用具类意象; 高楼、宫殿、玉阶、窗等庭院建筑类意象。
表现要点:对丈夫久客不归的埋怨或对远在边地征戍的夫君的思念
⑩其它题材——题画诗、爱国诗等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复习题型三:艺术技巧与思想感情
题型展示
1、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表现手法)
2、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怎样的效果?
3、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4、试结合诗的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使用 XX这一手法的?
【方法点拨】
由形象画面的色调,把握诗人的情感思想 读一首诗,首先看它描写了什么意象,它呈现一种怎样的色调,并由此推及其内在情感。
一般而言,作品所描绘的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高昂乐观的;反之,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阴暗、凄冷和低沉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低沉伤感的。
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物与志的“契合点”(物与人一体),就能明白作者意在何为,情为何端。
通过作品中叙的事、写的景或形象分析出作者在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或观点。利用已知条件(1、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2、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适当了解某个时代的风貌,同样有助于准确把握这个时代的文学作品。3、许多古代诗词的前面都有一个不长的“序”,有的交代了创作的年代,有的交代了创作的原由,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经过,有的交代了创作的背景,有的又为整个作品奠定了情感基调,这些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是至关重要的,不能忽视。4、多数作品的思想感情不是单一的,其中可能交织着许许多多的非常复杂的情感,这一点要特别注意。另外,一个作家的整体创作趋向和风格一般是固定的,详参语言风格,但也不排除个别作品的个别存在。如:李清照、辛弃疾等,都有其固有风格之外的创作。)
★温馨提醒
● 命题者考修辞手法,你的答案一定要是修辞范围——比喻、拟人、夸张、借代、双关,一定不能写白描、借景抒情、想象等表现手法。
● 命题者考全诗或者全词用了什么主要手法,往往是大手法,这时要先考虑是不是对比、反衬、虚实结合、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命题者考表现手法,要考虑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命题者考“哪种”,那你就只能答一种。命题者考“哪些”,可以稍多一点,但不宜超过3个。
答题模板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内容解释怎么用这种手法。3)这种手法如何有效地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艺术技巧其作用】
用典: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注:其他技巧作用参照记叙文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忧国伤时
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过华清宫》
2.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春望》
3.同情人民的疾苦。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
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登楼》
●建功报国
1.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
2.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从军行》
3.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4.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
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
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杜甫《兵车行》
7.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涉江》
●思乡怀人
1.羁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温庭筠《商山早行》
2.思亲念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3.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4.闺中怀人。如: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李白《乐府》
●生活杂感
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2.昔胜今衰的感慨。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3.借古讽今的情怀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4.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5.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6.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长亭送别
1.依依不舍的留念。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2.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3.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复习题型四:语言风格
题型展示
1.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方法点拨】
步骤一: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步骤二: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步骤三: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一、名家的风格流派与语言特点:
豪放—苏轼、辛弃疾
婉约—柳永、姜夔、李清照
隽永—李煜、刘禹锡(意味深长,引人入胜)
朴素自然—陶渊明、谢脁、谢灵运
屈原—雄浑悲壮
李白—清新飘逸、豪迈洒脱
杜甫—沉郁顿挫、激愤悲慨
王维—闲适恬淡、清幽空寂
白居易—明丽清纯、明白简洁
韩愈—雄博奇险
杜牧—俊逸明快
李商隐—绮丽缠绵、委婉含蓄
陆游—豪岩丰腴、慷慨悲凉
姜夔—清刚疏岩
温庭筠—细实秀密
苏轼—豪迈旷达、雄健清俊
辛弃疾—雄浑雅健、激昂豪放
柳永—清丽遒劲、婉转细密
周邦彦—浑厚圆润、和婉明密
秦观—清新倩丽、柔情婉约
王安石—思深学博、雄健高峻
李煜—清新秀丽、深沉凄婉
李清照—新巧清丽、婉约缠绵
黄庭坚—深沉奇岖、挺拔瑰丽
二、诗歌语言风格常用界定词语
(一)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一般用在写景诗中,诗风比较亮丽,语言比较通俗,比喻新颖独到,包含着作者的喜悦之情。大部分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的诗相对比较清新。而陶潜的诗特点不乏清新,但主体风格是平淡。
清新淡雅--像一朵别具风采的小花
(二)平淡
又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又平易近人。平淡不等于简陋和寒伧,它是用语上的返璞归真,体现了诗人的真功夫,如陶渊明的诗,李煜的词。
平淡质朴--像一条静静流淌的小溪
(三)绚丽
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如李商隐的诗。
华美绚丽--像一朵富丽堂皇的牡丹
明净绚丽--像一株静静开放的月季
(四)明快
其特点是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
明白晓畅--像一杯透明洁净的矿泉水
明快简洁--像一幅线条简洁的淡墨山水
(五)含蓄
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的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如杜牧的绝句,李清照后期的词。
委婉含蓄--像一位怀春的名门淑女
(六)自然
即不加雕饰的率真朴素的语言,多用口语,较少炼字,读来平白如话,自然生动,韵味无穷。
朴素自然--像一池雨后出水的芙蓉
常用词语:
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简练生动、婉约缠绵、委婉含蓄、雄浑豪放、慷慨悲凉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复习题型五:艺术形象
题型展示
1.分析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主人公(诗人)形象?
2.诗中人物形象的特点是怎样的?
3.这首诗中,诗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4.试分析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请结合词句简要回答。
【方法点拨】
形象,又称艺术形象,在诗歌中也称意象,就是指诗人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所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人、物和自然景象。
每一个人物是一个形象,每一个场面是一个形象,每一个自然风景或具体生活环境的描写是一个形象,作品中人物、事件、自然景物或具体生活环境的描写是一个形象,作品中人物、事件、自然景物、生活环境相互联系所构成的完整画面也是一个形象。而对于古典诗歌而言,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绘的景物形象。
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是通过人物的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的描写,以简练的笔法刻画人物的形象,表现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把握诗中人物形象三关注:
一关注:联系诗人际遇和所处时代。
二关注:抓住诗中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三关注:注意诗中意象意境的衬托作用。
答题步骤:
第一步:要在文段的开头或结尾点出诗人的形象特点,即用一句话“盖帽”。(这一步也可能放在最后作为总括。)
第二步:结合全诗中的文句进行分析,注意要围绕“诗人形象”这个中心来写,如果诗歌运用到了一些艺术手法,也可以概括所使用的描写手法。
第三步:概括出形象的社会意义或蕴涵的作者情感。(这一步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有些人物形象的分析是不需要这一步的)
诗歌的艺术形象,包括三个方面:
(一)人物形象
1.主人公形象
主人公形象是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如王昌龄《闺怨》春日登楼赏景“悔教夫婿觅封侯” 的思妇形象。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写一个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满心凄苦愁楚的天涯游子形象。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白居易《卖炭翁》“两鬓苍苍十指黑”的卖炭翁。杜甫《蜀相》中“出师未捷身先死”的诸葛亮。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风流儒雅、年少英雄的周瑜。
2.诗人的形象
①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②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③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④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⑤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⑥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⑦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
⑧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二)景物形象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中的景和物,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如诗歌中的湖光山色、田园桑林、大漠古城之类,它们往往不是纯自然的景物,而是融合了诗人主观情思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它们常常寄托了诗人对社会生活的感悟和看法。
诗人通过意象的创造和连缀,构成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这就是意境。意境的范围比较大,意境好比一座完整的建筑,意象只是构成这个建筑的一些砖石。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这些景物都是诗歌的意象,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一个凄清、伤感、苍凉的意境。
(三)事物形象
就是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 “咏物诗”,即托“物”言志诗。如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复习题型指导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