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心得
中医养生贵在养心,如果心态不平衡就是再好的养生食疗药疗也不能使人保持健康。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中医养生心得,希望对你有用!
中医养生心得
在春季,为少阳相火所住,《易》称之为巽,风,木,雷。容易产生急躁,易怒,头晕,目眩,心悸,口苦等症状。这些症状也正是一些疾病的病因,病原。所以,在情志方面主要预防发怒。经络要疏导开。是气得生。《内经》云: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在一些传统的养生方面按摩是固不可少的。可以多按压肝胆经的穴位来使气得生。有效穴位:太冲,阳陵泉,列缺,照海。药物上可以以药代茶,用枸杞子,菊花,草决明,甘草这四味药来调养。导引方面可以做“五禽戏”终得猿系,使阳气生发。每一节气分为三侯,上,中,下三侯可以打坐,使其生长。清代周版的易筋经是现在公认最好的版本。在饮食方面,吃一些当令的食物。东方人的食物主要以五谷,蔬菜为主。“五谷为养,五蔬为充,五果为助”。所以在春季应该多吃当令的山菜,野菜。
《素问》提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就是说要预防好传染性疾病。如2002年的SARS就是少阳司天,所得之邪为火邪。今年的甲型流感就是太阴司天,为湿邪。知道大概天气的属性,在疾病的传播上可以起到预防作用。预防药,如2002年时,主要去火邪,所以预防主要用,板蓝根,双花,连翘,大青叶,白醋等药物。今天应当以苍术,藿香,佩兰,黄芩,八角等药物为主。
这样就是中医所倡导的,天地人三才制宜的养生方式了。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中医养生秘诀
一、头为精明之府,日梳三遍百病除。
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医经典文献《内经: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诸阳之神气皆上会于头,诸髓之精气皆上聚于脑,头为精明之府。”也就是说,人体的精明活动,完全是靠人体先天和后天的精气来维持。若有病变,则会出现“头颈低垂,不能抬起,两目凹陷无光”的精衰神乱之象。
现代中医学研究认为:人体之重要十二经脉和四十多处大小穴位以及十多个特殊刺激区均汇聚于头部。
头顶中央(即前发际后5寸与后发际前7寸处)有百会、四神聪、上星、头维穴,项后枕骨一带有风池、哑门、医明、玉枕、翳风穴,两鬃有太阳、率谷穴,额前还有印堂穴。如以梳子替代小银针,对这些穴位和经脉进行“针灸性”的按摩或刺激,将会起到疏通十二经脉,促进大小周天血液循环,使气血流畅,调节大脑神经功能,增强脑细胞的新陈代谢,延缓脑细胞的衰老,增强记忆力,醒脑提神,还能消除各种劳累疲倦、失眠烦躁、三叉神经痛、偏头痛以及聪耳明目等多种作用,甚至也能起到意想不到的美容效果。
为此,有人主张“日梳五百不嫌多”,要求最好晨起后梳一回,中午休息后梳一回,晚上休息前再梳一回,每回以两分钟梳60-100次为宜。只要你持之以恒地梳头,就会感到头清目明,精力充沛,睡眠良好,白发变黑,食欲增加。由此可见,勤梳头的确是一种保养人体精、气、神的最简单经济的长寿保健方法。
二、脚称第二心脏,常搓涌泉保健康。
脚部乃“三阴交之始,三阳交之终”,穴位多、位置低、血液少,有“第二心脏”之称。人的脚有26块骨,19块肌肉,33个关节,50多条韧带,50多万条血管,4万多个汗腺。
祖国医学认为:脚上的60多个穴位与五脏六腑的12条经脉有着密切的联系,布满了相关全身器官的反射区。但由于脚部离心脏甚远,抵抗力低下,是人体的主要薄弱环节,容易遭受寒湿邪气的侵袭,可见人体健康与否,和脚部健康关系极大,所以脚部的保健就比其它部位显得尤为重要。
历代医学家认为,脚部保健并对全身健康有益的最重要方法是揉搓涌泉穴(即脚心中央凹陷处)。针炙经典文献《灵枢·本输》说:“涌泉属足少阴肾经”,“肾出于涌泉”。
意思是说,肾经之经气犹如水井中泉水一样,将从这里源源不断地涌出,长期不断,经常以热水浸泡后搓此穴,既可以温补肾经,益精填髓,舒筋活络,平衡阴阳,又可以舒通心肾,滋生肾水,抑制肾脏虚火,排泄体内毒素杂物;既可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御寒暖体,缓解肌肉紧张,消除各种疲劳,又可以舒肝明目,清肺理气,祛风湿,助消化,通大便,止泻痢;同时,还能治疗头顶痛、疝气、肾炎、性功能衰退、小儿惊风、失眠、高血压、冠心病、心悸、咽喉肿痛、脚裂以及老年性四肢麻木等几十种疾病。
正因为如此,涌泉穴才被中外医学权威誉为“健身之穴”。
中医养生心得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