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发布时间:2017-02-16 10:40

师生关系是学生学习生活中最主要的人际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在理智、情感和行为诸方面进行的动态人际交往。那么如何建立一个和谐的师生关系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关于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以供大家参考学习。

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一)

和谐产生美,和谐是一切美好事物的最大特征。就像一幅画的美就在于它色调、构图等各方面的和谐;一首歌曲的优美就体现在它音色、音调、旋律、节奏等方面的和谐;诗文的意境美在于事、景、情、理的和谐统一。和谐是最佳组合,和谐是事物的最佳状态,和谐是人们的追求。因为和谐能够产生动力、提高效率、产生最佳效益。同样,教育要取得成功,必然要使教育主体(学生)之外的各因素和谐统一于教育主体。

一、 建立师生和谐的重要性

今天的教育以培养有个性的、全面发展的、有创新精神的人才为目标。这样的教育显然要把“学习”的主体交予学生,要使学生的人格受到尊重、个性自由发展、主动参与教育全过程,学生与教师享有平等人格,相互尊重、相互包容。所以,教师应真正和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身心健康、活泼、有个性的成长!

(一)师生关系的和谐是教学改革的重要问题,涉及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改善关系,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师生关系是教学的关键,而和谐的师生关系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师生和谐关系是指师生之间的民主、平等关系。建立了这种关系,能很好地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实现了教学相长。为培养素质全面的人才和造就开放性教学的人际关系基础。

(二)师生关系的和谐是影响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学生在其成长过程中,会有许多过失甚至错误,老师教育是否得当,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进步和学业进步。作为教育者,我们深深体会到: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要把握一个“度”----你对学生的每次谈话、每件事情的处理,是使学生进步了、发展了,还是使学生感到委屈、受到伤害?但教师不能迁就、姑息学生的过错。否则学生就得不到应有的教育帮助,所以批评要到位、教育要到位、策略要到位,学生才能进步,和谐的气氛才能产生。

二、建立师生和谐关系的基础。

(一)爱是建立师生关系之桥梁

当今的中国基础教育,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当首推“素质教育”了吧。人人都说“素质教育,首先就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受孩子忠心爱 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但这种感情,并不是装模作样的“平易近人”,也不是对学生居高临下的“感情恩赐”,而是朋友般平等而真诚的感情。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首先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二)尊重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必备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尊重是人类较高层次的需要,是最接近自我实现的需要层次。当尊重的需要得到满足以后,人们就会产生自信的体验和成功的愉悦,进而认识自己的价值所在。有学者对4415名初一到高三的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喜欢教师的第一条品质是尊重、热爱、同情学生。既然学生喜欢这样的教师,如果教师不能做到这一点,势必受到学生的种种排斥,其教育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三)帮助学生与集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努力塑造自我、确立正确的自我评价体系以保持内心和谐的同时,学生的情绪仍然不免受到环境的负面影响。这种影响通常有两种原因:一种是从父母那里得不到爱和照顾;另一种是无法得到同辈的接纳和尊重。强烈认同团体样式是群居的本能,任何偏离主流的行为都被看成严重违反团体的共识,这就使得青少年超负荷来自群体的压力。集体成员的接纳和尊重与否,会很大程度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所以,帮助学生建立和谐的同学关系是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

1、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种互相信任、互相支持的安全学习氛围

首先,教师必须强调合作的课堂结构和掌握目标,而不是竞争的课堂结构和表现目标。因为在竞争结构中,成功者只能是少数,大多数都是失败者。其次,应注重学生的个人成绩、个人的独特方法和能力,不要强调与别人进行比较;应该重学习过程和学习任务的价值,不要过分关注学习的结果。此外,对学生取得的成绩要及时给予奖励,鼓励他们进行自我奖赏,为自己的成绩而自豪。这样做有利于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

2、科学教育,建立健康和谐的异性同学关系

鼓励男女生欣赏学习彼此的优点长处,建立和谐的异性关系,帮助学生安全度过青春躁动期。教师要倡导正常的男女生关系,让学生明白过火的或拘谨的异性关系都是不正常的。并积极组织男女生开展课堂合作学习,课外实践和娱乐活动以及有益的阅读等活动,让学生在健康的异性交往中获得快乐。

(四)、帮助学生建立与家庭的和谐关系

1、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宣传先进的教育思想

这里着重要解决家长的问题。教师要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帮助家长获得一些先进的教育思想。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切教育只有在真正的爱和尊重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教师要让家长作到这点。当教育出现问题的时候,要关注孩子的心灵,努力培养孩子的自尊和自信。告诉家长正确看待孩子的分数,要注重孩子的个人成绩、个人的独特方法和能力,不要强调与别的孩子进行比较,应注重孩子的学习过程和学习任务的价值,不要过分关注其学习结果。对有学习迟缓的孩子的父母,教师尤其要建议:在家里不要强调课业成绩的重要,孩子在学校因为努力学习不佳自尊心粉碎时,保护他的自尊比课业成绩更重要,孩子的自我价值在一生中绝对排在第一位。要想办法帮他找到可以作为弥补的技能,并让他明白,他个人的价值独一无二,跟课业成绩毫无关系。

2、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

父母养育、提供教育是为了孩子个人的幸福而非获得回报。养儿防老是中国的传统观念,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总是强化孩子因被养育而对父母产生的负罪感,试图以此唤起孩子学习的责任感。在学习不理想压力过大的时候,孩子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因为他会觉得学习是被父母强加的,父母要求自己学习优秀无非是为了获得回报。这种教育的后果是,扼杀了学生本身对学习的兴趣。面对孩子这类话语(如“妈妈,我长大以后一定要报答你,赚很多钱买别墅让你住”“爸爸妈妈,我学习不好对不起你们”)的时候,家长要冷静而诚挚地回答:为什么要报答?你本身就是上天送给我的最好礼物。没有你,我的生活就不会那么幸福有意义了。不管你学习好不好,我们都因为有你而自豪。面对这样的父母,孩子能体会到真正的幸福,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即使面临困难也不会彻底丧失信心。在真正的爱和尊重的前提下,一切教育都不是难题。因为爱,家长会想方设法帮助孩子进行真正的学习。

3、与家长密切联系,及时交换看法

一个成功的人士,多一次,少一次称赞可能会无所谓的,而一个弱者,那怕是一次小小的表扬也许会欣喜若狂,铭记在心的。所以说,当学生有了点滴的进步,教师除了在班上给以表扬外,还应当及时通报给学生的家长,与家长相互交换意见。既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同时,根据家长反馈的信息,教师可相应地调整教育教学方法。学校和家庭相结合,立体多方位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关于建立师生和谐关系技巧的几点思考

和谐的师生关系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有利于学生个性的社会化发展。但是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并非易事,除了要求教师把学生当成平等的独立的个体,热爱并尊重每个学生,还要掌握一定的教育艺术和技巧。

(一).用表情和身体语言表示赞许和喜爱。运用积极的语言早已为教师掌握,而积极的表情和身体语言更可以拉近你与孩子的距离。例如;微笑、爱抚等,学生会从这些细枝末节的地方感知教师的温情进而真正接纳你。

(二)尊重人格,保护困难生的自尊心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困难生的转化有着更为重要和积极的意义。也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难点和关键。困难生主要是指道德品行差或学业成绩较差甚至两者均差的学生,在班里造成不良的影响,但他们在一定条件下是能够转变的。可是,在传统观念中,人们常把困难生当成“坏学生”,说是“朽木不可雕”,“顽石不成材”,严重地伤害了他们的人格和自尊心。困难生同一般学生一样,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当其受到某种伤害,为了采取保护措施往往形成某种异常心理和畸形表现:有的存在对立情绪,不听管教;有的产生自卑心理,消极沉闷;有的采取疏离集体,回避教育;有的甚至故意违纪,离校逃学。凡此种种,根本原因在于缺乏爱的温暖而使心灵蒙受创伤,正常成长遭到压抑。因此,在转化困难生的教育中,光用批评和处分是不能奏效的,必须对他们倾注爱心,尊重他们的人格,用民主、平等的方式对待他们,坚持“五不”的教育方式:不厌恶、歧视;不当众揭丑;不粗暴训斥;不冷嘲热讽;不变相体罚。用爱心融化困难生冰冷的“心理防线”,在师生间架起一道情感交流的桥梁。

(三)帮助学生正确了解和评价自我,树立成功的自信,维护学生内心的和谐

1、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认识,有效控制自己情绪

作为人生主体的个人,要制造成功美好的人生,必须对自我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只有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才能去发掘并锤炼一个“新我”,从而为成功缔造稳固的基础。学生要取得学习的成功,有赖于教师的帮助来正确了解、评价、接纳自我,确立“我将是成功者”的自信。教师要在这些方面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训练,尤其要训练学生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绪。首先要让学生清楚:消极的情绪(愤怒、伤心、害怕、沮丧等)源于消极的思维,而积极的情绪则源于积极的思维,两种情绪各有其思维模式,人可以通过积极的思维来控制自己的情绪。在此基础上,教师用积极思维控制情绪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训练,以达到维护学生内心和谐的目的。学生的内心是愉快安宁的,才能有效地学习。

2、帮助学生建立自我学习目标,消除来自于学习群体的压力

传统的教育告诉学生:好好学习是为了自己的前途、不辜负老师家长的期望乃至肩负社会民族国家大业,恰恰忽视了现在学习本身能带给人无穷的快乐。崇高的学习目标当然能激发人不竭的动力,但是,现代心理学证明,能满足学生心理需求的学习才能激发他强烈的兴趣。教育者只有帮助学生树立学习是自己的事情的观念,让学生建立自我学习目标而不是表现目标,即鼓励学生确定的目标是他们想去学习或完成的目标,而不是单纯想比 班上其他人表现得更好,那么他的学习动机就会更高,取得的成绩也会更大。教育者要鼓励学生超越自我原有的水平,而不是为了与别人竞争;是追求学习和掌握知识而不是追求表现。这样,学生才能正确看待成功和失败,正确面对表扬和批评,不满足于成功灰心于失败,才能正确看待自己和别人的成绩,不至于沾沾自喜或妄自菲薄。

(四)在集体建设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1、 逐步要求,培养困难生的责任心

对待困难生的教育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充分挖掘其积极因素,但决不能姑息、袒护其缺点和消极因素而降低要求,应该把热情关心同严格要求结合起来。在把爱的雨露洒向困难生心灵的同时,要使他们认识到,对他们逐步提出要求,正是对他们的信任,是一种深厚的爱、真正的爱,从而使他们形成渴望进步的内驱力。只有在培养了责任心以后,困难生的转化才有实现的可能。当然,对待困难生的逐步要求要考虑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能操之过急,“恨铁不成钢”,而要严之有度,严中有别,对不同的对象应该有不同的要求,对待困难生的转化目标和期望,要切合个人的实际和特点,引导他们制定个人进步计划,分设几个台阶,使他们“跳一跳,摸得着”,经过努力能逐步达到,在新的起点上,又提出高一点的要求,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

2、树立健康的舆论,增强困难生是非辨别能力健康的舆论是培养人的巨大的教育力量。它对集体中每个成员的言行能及时作出褒或贬,肯定或否定,倡导或抑制的评价,对所有成员进行直接的监督和调节。集体使困难生产生强烈的责任感,他们的成长需要集体生活,特别是他们的所作所为得到集体舆论的认可,他们就会更热爱集体,更愿意为集体贡献力量。健康的舆论使学生更信任集体,更依赖集体,从而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观念,培养了他们良好的责任感。

(五)创造机会,让困难生能充分表现

每个人都自尊心,而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就更需要别人对其进步的肯定。课堂上,教师应把问题分几个档次,要运用鼓励性的语言、手势、眼神来让这些困难生有一块发言的天地,消除他们的恐惧感、自卑心理;答对了问题或那怕答错了,教师都应该给予他们一些夸张式的表扬:如全班同学鼓掌,向全体同学宣布该生有了很大的进步之类的话。课下,师生之间要摆脱“成绩”的阴影,互相沟通,多多彼此间促膝谈心,目的是为了消除困难生“独处”的心理,这么一来,把纯粹的师生关系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变成了朋友关系。作为朋友,教者再曲径通幽地鼓励这些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课后辅导也就会事半功倍。

(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困难生的集体协作精神

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是平等、团结、友爱、互助、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型的人际关系,这种新型的人际关系把队员组成了有机整体,使学生意识到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个人的力量很薄弱,个人的智力像大海中的一滴水那样微小,许多工作都要靠集体的力量才能完成,比尔•盖茨为什么会成为世界首富?他的微软世界不是靠他一个人在家想出来的,也是由很多合作者与他共同经营,靠集体的智慧创造出来的。大到国家的建设,小到个人的学习、生活、工作都是在与别人的交流合作中完成,作为学生懂得尊重他人,团结同学,以谦逊的态度学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以民主的方式与他人合作,从小养成集体协作精神。

总之,要追求教育的成功,就要协调好教育主体和各客体之间的关系。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凭借爱和尊重,教会学生肯定自我,热爱、尊重自我和他人,建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帮助学生与他人建立各种和谐的关系。这样,学生才能在和谐的教育氛围中愉快地学习;在和谐的兴趣乐园中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接受教育,健康成长,成为与自然、与社会、与自身发展相和谐的人才。

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二)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进行交往而产生的关系。尊师爱生,民主平等的和谐师生关系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也是现代教育强调的一个重要思想。实现师生和谐关系不仅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需要,也为教学过程中教与学之间信息的传递与反馈提供了有利条件。

师生间彼此尊重,相互友爱是搞好教育最有利的条件。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师德规范,以“爱满天下”的热忱关怀每个学生的成长,这种师爱是严与爱的和谐统一,是教师职业责任感的反映,它能使学生产生尊重教师和好学上进的心理,这种心理可以缩短师生间空间、情感上的距离,使学生易于接受教师的教育,有助于形成某种行为准则,进而对于学生性格的形成产生积极影响。

师生间的民主平等是教育活动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教师是师长,更是学生的朋友和共同探求真理的伙伴。情感的力量是无穷的的,教师的爱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因此,我们要尊重和热爱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倾听他们的心声,建立起师生之间沟通的绿色通道。只有融洽的师生关系才有利于轻松的学习氛围的形成;只有感到轻松,才能做到放松,从而形成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优化心理状态。我们大多数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当你喜欢某个教师,你就会自然而然地喜欢他(她)所教的那门学科。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常常会影响到他们的人生轨迹。每个教师都应以自己的爱心唤起学生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兴趣,点燃对这门学科的热爱的火花。

那么,作为教师,我们应如何建立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呢?

首先应理解学生,正确全面的理解学生是建立和发展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教师要避免带有偏见,成见的方式对待学生,对于学生中出现的问题或学生的合格需求,教师要在理解的基础给予合理的解决和满足,使师生各自的认知能彼此相容。

其次,教师要以身作则,一个处处以身作则,一言一行都成为表率的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和仿效的楷模,而且会引起学生内心由衷的崇敬向往心理,这对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再次,教师要持之以恒,深入细致的工作。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认识能力、个性特点的形成需要一个较长的时期,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恒心、耐心和毅力。当学生出现问题,教师要做深入细致的工作,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用“润物细无声”的工作方法,促进学生的发展。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努力和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因为和谐发展是教育的理想境界,是新课程改革全力倡导和追求的价值取向,只有关注学生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才能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才能使教学充满文化魅力和生命活力,才能使教育走上一个新台阶!

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三)

师生关系和谐,对体育教学有积极的意义,对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和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将产生直接的影响。对此,体育教师应有充分的认识,积极创造这种和谐关系。

建立真诚的师生情感,教师应善于调控学生的情绪变化,使他们保持愉快、积极上进的心境,这对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有着重要的意义。一个有良好情绪的人容易让人接近,也有利于倾心交谈,教师只有多接触学生,多了解学生,多关心学生,以情感人,倾注“母亲”般的爱去关怀他们,真诚相待,学生才会理解教师,信赖教师。全国优秀体育教师裴顺安平时关心和热爱每个学生,从不鄙视那些生理上有缺陷和体育差的学生,经常鼓励他们克服自卑心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并用科学的手段训练他们。他所培养的学生赵学恩获得残疾人奥运会跳高冠军,并保持世界纪录。只有象裴老师那样关心和爱护学生,师生之间才能够建立起信任,师生之间才会有共同的语言,才能在一种感情融洽、团结友爱的气氛中密切合作,形成和谐环境,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充分利用体育教学的特点协调师生关系。 体育课多数在室外进行,学生与教师接触多。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讲,且还要练,若教师能身体力行,主动参与学生的练习、活动、游戏,无形中就缩短了教师和学生间的距离。尤其是在学生上了几堂的室内理论课后,一旦走进体育课堂,就会象出笼的鸟一样感到无比的兴奋,跃跃欲试。教师若能安排好体育课的活动量和活动密度,掌握好分寸,就能使学生的身心得到调整,师生的感情得以交流,学生各得其乐,师生关系就更为和谐、融洽。如果学生前一堂是理解性较强的课,那么接下来的体育课就应在准备活动部分适当地安排些游戏活动,轻松一下学生神经。如果学生前一堂课是音乐课或实验课,体育教师就应在接下来的体育课中首先安排一些集中注意力的练习。此外,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因材施教,灵活、合理、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很多体育差的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兴趣淡薄,解决他们的认识问题,培养兴趣,激发学习的动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它的宗旨是本着学生自主性精神,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它应该体现在学生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体育教学中建立和感受到自主的尊严,体验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因此,我们每一位体育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从“师道尊严”的权威中解脱出来,俯下身子,去聆听孩子们的心声,从体育教学的指挥者转变为参与者,从决定学生应该做学什么,怎样学的主宰者转变为与学生合作学习的伙伴。学生虽然是未成年人,但他们同样是独立的,有潜力的,有人格的,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我们要克服过去那种把成人对体育的认识方式强加给小学生的做法,去研究学生,帮助学生,保持与学生平等的姿态,做学生的合作者。教师与学生只是教学活动中地位的不同,并没有人格上的高低贵贱之分,教师必须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教师尊重学生就等于尊重自己,尊重教育。可见,只有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才能够在教学中形成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二、要转变教学观念,在改进教学方法上下功夫。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因此,用运学生容易接受的教学方法,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每位体育工作者,从思想上去重视学生,从行动上去研究学生。不研究,不探索,不利教学方法的改进,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与学生实际不符的教学方法肯定在教学中是失败的教学方法。新课标指出,要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我们要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中尽量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参与的各种学习氛围,使每一位学生和教师一起参与到学习中去,形成一种在自学,自练的基础上相互帮助、相互矫正、共同提高的合作学习的环境。打破以往每节课都是教师先“教”而后“练”的教学方法,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在他们去感受,体验,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再去指导,这样不仅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能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比如我在教四年级垒球掷远时,先让学生带着“怎样才能掷远?”的问题去试掷纸飞机,在试飞的过程中,他们总结出了“用力、快速、不高不低、动作合理”才能把纸飞机飞的更远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去教正确的方法,讲解投掷的有关原理,对于小学生就更容易接受,更乐于接受,更有利于完成教学任务。同时,我们要教学中充分挖掘体育教学中的快乐元素,选择快乐而有趣味性的教学方法,不要把体育课上成训练课,而应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素质,在培养学生兴趣,让学生体验体育学习的快乐上下工夫。兴趣是学习的基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学的最佳状态。我们要在教学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把他们的学习成果及时地反馈给他们,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点拨和鼓励,甚至善意的批评都将激励他们,强化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享受到和谐氛围下体育学习的乐趣。教学方法的改变是教育观念改变的具体体现,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关键。

三、要关爱学生,以情动人

“感人心者,莫过乎情”。寓情于教,以情动人是教学中体育教师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之一。体育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双向活动,也是师生之间通过活动进行情感、兴趣、能力的心理交流。爱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桥梁,只有师生关系处在关爱,平等的和谐氛围之中,学生才能直言面对教师,大胆地投入到学习之中 ,去体验、去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中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就必须采用多种方法进行交流,比如在教学中善于运用表扬和批评的手段,经常和学生谈心,体贴和关爱学生。同时,要充分发挥体育教学中直观情感的优势,比如合理运用形体语言,形体语言在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有着“润物无声”的效果,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眼神的运用可以使师生在无声的交流中达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境界,它是建立和维持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桥梁和纽带。而手势既可以传递思想,又可以表达感情,可以增加教师有声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在教学中我尤为推崇大拇指赞扬法和击掌鼓励法。面部表情表达着教师的情感和意图,小学生最会跟眼色行事,教师只有情绪饱满,和蔼可亲,才会给学生一种自然、明朗的感觉,有助于形成学生积极、愉快的心情,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形成。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多些微笑,多些表扬,表现出教师爱的真情,就会克服过去学生怕体育老师是因为体育老师“凶”的现象,以自身的人格力量去感染和教育学生。只要建立起一种新型的、相互尊重、平等的师生关系,就一定会在师生的心灵深处碰撞出和谐而愉快的火花,建立起一种长久而和谐的体育情感,只有在这种和谐的氛围之下,学生才能够自觉而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才能够激起学生自觉学习、乐于学习的愿望,从而达到使他们热爱体育、追求体育目标,全面健身发展的目的。

总之,体育教师要注重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对己,对学生,对教学,对工作都是一举多得的。当然要注意把握正确的思想方向,以免适得其反。

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