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博物馆观后感_观国家博物馆有感
中国国家博物馆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与人民大会堂遥相呼应。2003年2月在原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两馆合并的基础上组建成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国家博物馆观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国家博物馆观后感篇一
今天是2011年6月9日,星期四。我们年级利用下午上课时间,来到国家博物馆参观,下面我来总结一下本次活动的感受!
首先,在入馆之前,工作人员对我们进行了周密的检查,唯恐我们把这炸了似的,经过重重检查,我们终于来到了传说当中的国家博物馆大厅。
经过看大厅里的宣传栏,我才知道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前身为1912年7月9日成立的“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1949年10月1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同日,更名为“国立北京历史博物馆”, 1959年更名为“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革命博物馆的前身为1950年3月成立的国立革命博物馆筹备处。1960年正式命名为“中国革命博物馆”。 1959年8月,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东侧的两馆大楼竣工,为建国十周年十大建筑之一。同年10月1日,在国庆十周年之际,开始对外开放。
抱着好奇心,我想知道这里藏着什么宝贝,于是,我走到地图前,才知道这里集文物征集、考古、收藏、研究、展示于一身,将系统收藏反映中国古代、近现代、当代历史的珍贵文物。展出中国最顶级的文物,经常能在历史教科书中见到。
中国国家博物馆基本陈列以中国通史为主,通过举办有关历史、考古、文物等方面的多种专题陈列,以及临时展览、常设国际
交流展览和捐赠品展览等不同形式的展览,向公众系统展示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优秀的民族传统和当代主流文化精神,并全面地展示与宣传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进程与辉煌文化,介绍世界文明与优秀文化。通过高水平的历史学、考古学、文物学、博物馆学研究,不断丰富和深化公众对历史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推动博物馆事业发展。国家博物馆还将成为首都中心区供公众进行高品位的文化享受的重要场所。
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中国收藏本国古代、近代文物资料及研究历史科学和有关学术问题的机构,馆藏文物藏品62万件,并有一支专业的文物保护、修复队伍和国际一流的仪器设备。国家博物馆的考古研究力量拥有水下考古、田野考古和航空遥感摄影考古的专门机构。馆属水下考古研究中心是中国唯一的水下考古专业机构,具备一支专业的水下考古队伍和先进水平的技术设备
我主要参观了原始社会的展馆!原始社会的陈列为远古居民( 约170 万年前-1 万年前)、氏族社会( 约1 万年前-5000 年前) 和文明的曙光( 约5000 年前-4000 年前) 三部分。在远古居民部分可以看到中国已知年代最早的元谋人,稍晚的蓝田人、北京人、金牛山人,以及和我们同属于进步智人阶段的山顶洞人的形象。展柜中陈列着他们打制的石器、采集的树籽、狩猎的禽兽残骸。山顶洞人的骨针和用兽牙、贝壳制成的装饰品,表明人类已开始缝制衣物和有了审美意识。
距今1 万年前后,人类开始磨制石器,并开始了制陶、纺织等手工业生产,氏族的分布也更加广泛。陈列中有8000 年前的稻谷,7000 年前的骨器、陶器,以及在陕西姜寨发现的6000 年前的母系氏族村落( 模型)。距今5000 年前后,农耕技术有了较大提高,一个人的劳动除能满足自己的最低生活需要外,还能提供一定剩余产品,从而导致了私有制的出现和阶级的产生。这时出现了专门的手工业生产,出现了文字的萌芽,文化艺术和宗教也都有显著发展。人们在陈列中可以看到石犁,最早的铜刀,漂亮的彩陶、玉琮、玉钺、玉龙等重要礼器。
奴隶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阶级社会,陈列分为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时期和夏—春秋时期的各族共五部分。
本次活动十分有意义,我们学习了好多知识,受益匪浅!
国家博物馆观后感篇二
为庆祝五四青年节,汽研中心于2017年4月24日,组织团员参观了中国国家博物馆,以进一步了解国家的发展历程,增强爱国精神。我很荣幸的成为其中的一员。
中国国家博物馆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与人民大会堂遥相呼应。2003年2月在原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两馆合并的基础上组建成立,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是以历史与艺术并重,集收藏、展览、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博物馆。
新开放的中国国家博物馆通过《古代中国》和《复兴之路》两个基本陈列,全面、艺术、形象地展示中华文明的历程和现代化建设成就。《复兴之路》大型主题展览复展是以大量珍贵历史资料和文物,真实再现了自鸦片战争以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中国人民在屈辱和苦难中奋起抗争,为实现民族复兴上下求索,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奋斗历程,展示了盛世中华团结和谐的繁荣景象。
在参观主要内容之前,我们首先进入的是复兴之路的序厅,序厅紧扣“伟大的民族复兴”的主题思想,彰显中华民族历史长河的伟大壮举和辉煌成就,体现自强不息、探索奋斗的民族精神。它将古人的艺术想象和航天技术发展通过时空进行对接,前者是古代艺术的最高成就,后者是现代空间技术的顶峰,两者都代表了人类的最高追求。
接下来我们进入正厅,这五大部分每个部分都有很多具有该阶段代表性的物品陈列,其中最为典型的也是展示篇幅最大的有虎门抗英、渡江战役、开国大典和飞天揽月这几点。
虎门抗英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后,英军意图以武力打开中国大门而向虎门发动进攻时清军官兵英勇抗敌的英雄事迹,虽然在该战役中英军击败全部8500名守军,关天培因此壮烈牺牲,但是当时的中国人民为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不屈不挠地抗击外敌入侵的精神预示着中国人们的觉醒。
以前一直以为现在的所有都是理所应当的。但是这次观看中过的复兴之路后,我的想法完全变了。中国人民真的很伟大!当帝国主义来欺负中国,人们都没有饱饭吃,但没有人低头!而是掀起革命,让帝国主义知道中国人民是不能欺负的!当日本来临时,中国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不光是政府,人民也没有放弃!日本人大肆地屠杀中国人民,想磨灭大家的意志!但是我们的意志不但没有被抹杀,而是变得更坚固!我们以不屈不挠的精神赶走了帝国主义。中国人民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站起来了!经历了岁月的磨砺和洗涤,中国共产党领导着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共产主义这个最终目标而不断探索着、奋斗着、发展着、前进着……在这个历程中,我们一齐哀悼,一齐欢呼,一齐奋斗,一齐感动……不论遇到什么,历史事实都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将会不断发展进步!中华民族终于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了!我为自己是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中国中人民终于能抬起头来面对帝国主义了!那些峥嵘岁月我们并没有白过。中人民可以不再受欺凌了!但我们不能忘记以前受的耻辱,应该用自己的努力让国家更加繁荣昌盛。我们现在的幸福是来之不易的,是以前的人用鲜血和意志换来得!
这次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再一次让我深刻感受到,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智慧、和平的伟大民族,中华文明曾对人类发展做出重要贡献,民族的兴旺、国家的强盛是一代代中华儿女的不懈追求。
国家博物馆观后感篇三
从门头沟坐26路小巴到苹果园,改乘1线地铁,大概半个多小时后到了西单,在一家面包坊买到了妻爱吃的法国面包。因为早晨起的晚没有吃早饭,因此两人就地将法国面包解决了一部分,安慰了一下肚皮后,坐22路公交到前门。前门的人很多,携妻穿过众多来自不同地方的游客,来到国家博物馆正门的“北京2008奥运会倒计时”纪念牌前。妻的学生证在毕业时没有被学校收回,因此钻了个空子,凭借妻的学生证为妻买了张学生半价票,而我,只能买张成人票。还好,国家博物馆的票价不是很高,总共花去我们45元。存好包、拿着票,我们步入博物馆,开始了在时光长河中的荡漾……
曾经听说过印加人及其创造的古代文明,但因为以前对历史的不在意,对古代文明的缺乏了解,所以,对印加文明并不是很了解。今天去了博物馆,才知道有印加文化的展览。带着一头的雾水进入展厅,在消逝了的古文明发掘文物中参观。虽然说通过参观,对印加古文化的了解没有多少系统的深入,但却被古代印加人的智慧和由他们创造的古文明所征服。
此次的印加人祖先及其珍宝展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与秘鲁国家文化委员会共同组办。展厅分为六个部分,依次向游人展示了印加文化的起源、发展、壮大、鼎盛、衰落及灭亡的全部过程。通过大量的出土实物,向参观者再现者昔日印加人的生活、宗教、政治等各个方面。展示的文物以陶器、金银饰品以及纺织品为主,各种形象的陶制品向游人展示着古代印加人在生活和生产的过程所展现的聪慧,金银饰品显示着古印加人的富足,纺织品让游人对古印加人的灵巧感叹不已。
古代印加帝国的疆域主要区域在今天的秘鲁共和国,古代印加人早在一万四千年前就已经抵达秘鲁,在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开始在那片神秘的土地上创造古代文明。1438年印加王帕查库齐即位时建立的印加帝国使印加文明走向辉煌。1532年贪婪的西班牙殖民者皮萨罗侵入印加帝国,使印加帝国逐渐消亡,印加文明逐渐湮灭。感谢考古学者的研究和发掘、出土的很多的珍贵文物,使得今天的我们还能在废墟和残存的文物中领略和感受往日的文明。
站在仿制的马丘比城的巨石城墙边,似乎能感觉到古代印加人在富贵的马丘比城里举行祭祀活动的庄严;透过展厅墙上张贴的“太阳神庙”图片,感觉自己已经站在古印加人的祭祀队伍中对古代神灵进行庄严的定礼膜拜;透过防护玻璃看着展柜里那些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陶器,想象着妻和我在亲手或拿、或端、或抱着那些陶器行走在大地上。古代印加人对猫科动物有着很强烈的图腾崇拜,在这些展示的陶器文物中有着很大的体现。在很多的陶器上可以看到有猫科动物造型,包括他们的淘制的武士都是以猫科动物作为头饰。
由于时间太短,加之妻与我当时的准备又不是很充分,所以,现在只有凭借我模糊的记忆,将此次对印加人祖先及其珍宝作一个不是准确的描述。
“葵布”,是一串串打着结(打结的部位不同、打结用的绳子的颜色也有差异)的细绳在竖向依次连结在一条横向绳子上组成的物品。它是古代印加人来传递信息和计数的工具。由于古印加人没有文字,因此,葵布成了传递日常信息的主要工具。佩服古印加人通过绳索上不同部位的打结来记录当时所需要的信息,更佩服他们能通过这种方式来建立和维持古印加文明,这是需要极大的智慧和坚韧的。
一颗中年女性的头骨。之所以对这个展品记忆深刻,倒不是我有什么异常的嗜好,主要是这件展品向参观者展示了古代印加人的高超医术。在这颗成年女性的头骨上,可以看到前后共有五个环切的一指粗细的孔。正是这五个孔让这颗头骨有了特殊的意义,因为它向后人展示了当时的古代印加人所拥有的高超医术:古代印加人可以通过复杂的头部环切外科手术来治疗某些疾病,使病人康复(通过对出土的环切头骨的研究表明,头骨切口周围有感染的痕迹,肯定手术是在活着的人头骨上施行的,这是很大胆的外科手术,而且令人惊讶的是做了环切手术的病人都完全康复。这位病人大约做了五次这样的手术,每次手术后似乎都痊愈了。——引自博物馆对该展品的说明)。
鱼纹棉制方巾。在一尺长宽见方的棉布上,古印加人利用高超的纺织技艺,象蜘蛛布网一样,在棉布上有序列的排布着鱼纹和双线纹,黑白相间的颜色让鱼纹在双线纹上紧凑有序的排列着。
人头形陶瓮,是用来承载液体的容器。它的大肚子造型很有意思。瓮颈部呈人头像形,椭圆形大肚子的瓮腹,腹一侧有系绳用的直耳,瓮底为平底。这个陶瓮将彩绘与雕塑有机地融为一体:人物帽子上的垂直条带纹和螺旋纹饰、垂至肩部和背部的黑发以及纤细的双眉、瓮体上的战利品头像、艺术化的猫科动物图腾纹饰等均系彩绘而成,而人物的双耳、鼻和嘴则采用雕塑的方式加以处理。如果这个陶瓮装上液体的话,整体给我的感觉就是一个大肚子的男人因为喜欢那样的液体而忘乎所以的将自己的腹部喝的滚瓜溜圆。
金猫头。古代印加人对猫科动物很图腾,这个金子做的猫头又一次应证了我的感觉。金猫头为圆头造型,圆眼、内嵌贝壳,宽鼻,鼻孔圆张,嘴部半张,吐出长舌,露出三角形尖牙,双耳略微前倾。耳、前额、胡须上垂挂金属圆片。记得博物馆的说明上写的是这个金猫头属于“比库斯文化”(印加文化的一个过程)的雕刻作品,富于艺术表现力,对猫头以一种极其夸张的形式表现出来,好象主要用于祭祀。
以上是我在自己模糊的记忆中将各类展品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件写了出来,当然,每件展品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灵魂,一件展品就是一段历史,就是一个场景的再现,但因为记忆的模糊和篇幅的限制,就不再累述了。
被誉为“立体摄影”的超现实写真主义雕塑艺术——蜡像,以前只是听说过,从来没有近距离观察和真正接触过。今天,有幸在中国蜡像馆将这个空白做了一个稍微的填补。
蜡像馆展厅在博物馆左侧的二楼,分为一、二两个展厅,主要以人物蜡像为主。在到达蜡像馆的时候,第二展厅的游客相对少些,于是我们先进入了第二展厅进行参观。由于对蜡像这门艺术的了解不是很多,加上我本身的艺术细胞少的可怜,因此,刚开始准备参观的时候,只是图个新鲜、看个热闹,没有什么太多的心理准备,但当我们进入展厅看到人物蜡像之后,一切都发生了变化。
蓝黑色的太空背景下,我国首位进入太空的英雄航天员“杨利伟”同志微笑着向进入展厅的参观者们挥手致意。如果不是事先知道我们进入的是蜡像馆的话,如果不是在“杨利伟”同志所站的台子前竖立着一块“请勿触摸蜡像”的警示牌的话,我可能会跑过去和这位英雄交谈。在艺术家的精心制作下,这个活生生的“杨利伟”站在我们的面前,那种为祖国航天事业做贡献的信心和决心、那种能为祖国航天事业奋斗的自豪感毫无保留的展现在了“他”的脸上。我和妻在“杨利伟”的左侧、右侧反复看了多次,越看越觉得比真人还真,越看越被艺术家的精湛技艺所折服。妻忘记了“不可触摸蜡像”的警示,不由自主的触摸了一下“杨利伟”的“手”确认“不是真人,只是有些软和弹性”后,才拉着我走进“杨利伟”左侧的入口,进入里面的展厅。
手按剑柄的“秦始皇”威猛地站在游客面前,头发花白的“康熙大帝”笑咪咪的摸着自己的胡子,“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人”在“笑谈”中憧憬着共和国的明天,“邓小平”在注视着改革开放的繁荣景象,“十大元帅”向人们展示着共和国将军们的风采。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艺术家的手中被再现了,仿佛让我们也回到了过去,领略到了这些伟大人物的真实风采。
展厅里面专门设置了一个小块,向游客展示蜡像的制作过程。原来,蜡像是先用石膏制作一个实体模型,然后将特殊配比的蜡加热成液体注入石膏模型,待蜡液凝固后将石膏模型脱除,将形成的蜡像修饰完成。说似简单,但在实际的制作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十分复杂,需要高超的技艺和丰富的经验。
带着新学到的知识,经历了因为看到那么多活生生的人物所带来的激动而忘乎所以的差点撞到了墙上的危险之后,我和妻依依不舍的离开二展厅,进入一展厅。
一展厅的人物更多,有体育明星、科学家、艺术家等不同行业的人物蜡像,“斗酒诗百篇”的“李白”斜倚酒坛醉卧在地上酝酿着新的诗句,“巴金”和“冰心”两位老人笑容满面的谈论着共和国的文学潮流,“‘小巨人’姚明”紧紧的保护着似乎是刚刚抢到的前场栏板球准备传给队友进行反击,“‘外星人’罗纳尔多”留着他夺取“大力神”杯的新发型准备抬脚射门了……妻和我在一个个蜡像前留恋,在游客们照相机闪光灯的闪烁中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地域。
蜡像被做的太逼真了。艺术家的想象力更加的丰富!有位艺术家做了一个坐在椅子上熟睡的男人蜡像摆在休息厅的过道处,恰巧在不远处有位游客可能因为参观累了,坐在长椅上靠着墙熟睡了。蜡像的逼真让妻子搞不清楚那个是真,哪个是假,仔细观察了蜡像后,又将游客也当作蜡像去观察,结果发现后者是个真人,引的在休息厅休息的其他游客一阵欢笑,不好意思的妻羞红了脸……
佩服着艺术家们对蜡像人物深刻的揣摩和恰倒好处的把握,感叹着艺术家们的高超技艺和丰富的想象力,在领略和回味着一个个人物昔日的风采中,妻和我告别了蜡像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特展的展厅在博物馆右侧的二楼。博物馆一楼右侧的展厅原先是“文化遗产日特别展览”,已于前一天结束了,里面正在收拾整理,不再对游客开放,让我和妻感到很大的遗憾,还好,在接下来在二楼的参观中看到的大量宝贵文物,让我们减少了些许的遗憾。在楼梯口检票后,将打过孔的票张进口袋,同妻一起顺着楼梯来到二楼。感觉到有些累,正好展厅门口的长椅上有空闲的地方,于是让妻一人进去先看,我喝了点水,在椅子上少时休息后进入展厅参观。
展厅分左室和右室两个部分,我从左厅开始参观。顺着门左侧在选购纪念品的众多游人往去,第一件展品就深深的吸引住了我的目光。那是一件青铜器方鼎,具体的名字我现在记不清了,大概叫做“虎耳牛头鼎”。五头形态各异的长角、虎耳的铜牛首尾衔接的站在鼎口上围成一个圈,刚好将鼎口围住;鼎腹两侧各有一只头朝上、尾朝下、呈爬行状的铜虎,威猛之势自然流露;三只虎足形鼎脚均匀的分布在鼎腹底侧,使圆鼎稳稳的站在展柜上。整个圆鼎结构紧凑,布局合理,想象丰富,造型逼真,铜绿色显示着它年代的悠久,让我驻足许久不忍离去,尽情感受着那段昔日的历史。
国家博物馆观后感_观国家博物馆有感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