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哲学知识点总结

发布时间:2017-05-27 02:25

高中政治课一共有五本教材,其中哲学这部分是比较难学的内容,那么有哪些知识点需要高三考生掌握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三政治哲学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三政治哲学知识点(一)

形而上学和辩证法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形而上学是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的一种思想方法,自古以来就存在着,至今,这种思想方法对人们仍然有着广泛的影响。人们总是喜欢用形而上学的观点看问题,因为它省力气,有人说形而上学思想是懒汉思想,不无道理。认真分析起来,形而上学的影响存在着认识的和社会的根源。从认识上看,我们周围世界的面貌是错综复杂的。它既是统一的,又是多样的;既是运动的,又是相对稳定的;各种事物、现象间既是彼此依赖的,又是相互区别的。因此,人们很难全面地认识自身所处的环境。如若只是依据自身的感性体验而把上述情景中的任何一面孤立和静止起来,就必然会得出形而上学的结论。比如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产生的自然科学背景是医学解剖学的诞生。显微镜下的生物切片是脱离了活生生的生物体而孤立静止存在的图像。而这些细胞和物质在生物体中活动的状态在显微镜下无从得之,仅仅由此得出的结论只能是孤立静止和片面的。

形而上学的存在还具有社会历史的原因。在阶级对立的社会中,一般说来,革命的阶级和阶层比较倾向于辩证法。辩证法不承认任何一成不变的东西,认为变革乃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这种观点是同新兴的革命阶级或阶层的利益相一致的。处于没落和腐朽阶段的反动阶级或阶层,则比较倾向于形而上学。形而上学把世界凝固化的观点,是同他们妄图使自己的江山永固、统治长存的愿望相符合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告诉我们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和变化发展的,事物内部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我们学习了唯物辩证法,就要在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努力坚持唯物辩证法,逐步学会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唯物辩证法必须反对形而上学。

高三政治哲学知识点(二)

什么是规律?规律就是事物内部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作为联系,规律同样依赖于一定的条件,在一定条件下存在和发挥作用,一旦离开特定的条件,原有的联系过程中断,规律就无法存在、无法发挥作用了。例如,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是价值规律存在的条件,因为价值规律所要求的等价交换作用只能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发挥。所以,一旦商品经济不复存在,价值规律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条件,不能发挥作用了。

规律存在和发挥作用的条件性进一步说明了规律的客观性。规律同物质一样,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不管人们是否认识它,喜欢它,它都存在着,都在起作用,人们不能任意创造或者消灭规律,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否则,必将一事无成,还要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

正象物质具有可知性一样,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人们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事物的规律,可以对事物的发展趋势和方向作出科学的预见,从而指导自己的行动,改造世界,为人类造福。当规律发生作用对人们造成危害时,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作条件,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使人们少受其害,甚至变害为利。由此可见,认识规律必须认识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对规律的存在和起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高三政治哲学知识点(三)

哲学史上关于价值问题的探讨由来已久。从词源上说,“价值”一词最初的意思是“掩盖、保护、加固”,后来演化成“可珍贵的、可重视的”等。可见,这个词是人表述事物与自己的关系、对自己的意义的概念,是一个主客体关系的范畴,是人的需要与事物属性的特定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创始人没有形成关于价值问题的系统论述,但有一系列的基本观点。如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价值是人所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实践是价值的源泉和基础等。

循着这个前人的基础,我们先来分析一下价值及其特征:(1)价值作为哲学范畴,是对价值的最一般本质的科学抽象。它不同于某种具体的价值形态,也区别于具体科学中的价值概念。价值是指主体对客体的属性的需要,以及客体属性对主体需要的满足的统一,可见价值是主客体关系的一种表现,它既不能单纯归结为客体所固有的属性,也不能只归结为主体的需要或愿望,而只能存在于主客体关系之中。(2)价值是相对人而言的,所以价值关系的主体只能是人,客体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价值产生的根源是人的需要,而人的需要是从人的实践中产生的,所以,价值关系形成的现实基础是人的实践活动。人及其社会实践的社会性、客观性决定了价值也具有社会性、客观性。(3)价值是多元的,不是固定不变的。价值按照区分的标准不同,可以分为正价值,负价值;人的价值,物的价值;物质价值,精神价值;经济价值,政治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对个体的价值,对社会、对集体的价值等等。

讲清了哲学上的价值概念,自然就能与具体科学中的价值相区分了。经济学中的价值是指商品的价值,即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与这个价值相关联的还有价值量、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格等。

归结起来,哲学上的价值与经济学中的价值,其区别主要表现为两点:(1)价值表示的关系不同。哲学上的价值表示的是一种主客体关系,是对价值的最一般本质的抽象。而商品的价值是撇开了劳动的对象、使用的工具以及生产的方式、方法等具体的东西,所剩下的惟一的一个共同的东西——人的体力和脑力的耗费,即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它表示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即商品经济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2)价值大小的评判标准不同。哲学上的价值是主客体之间的效用关系,那么,判定一种事物是否有价值、价值大与小,当然就要考虑主体的需要和利益。由于主体的需要和利益是干差万别的,面对同一个客体,不同的主体从不同的需要和利益出发,会得出不同的甚至相反的价值评价。所以说哲学上的价值评价带有很明显的主观性。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的价值大小,及由它决定的商品的价格不是由任何个人的主观意愿决定的,所以商品的价值明显地带有确定不移(一定条件下)的客观性。

高三政治哲学知识点总结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