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必修三试题及答案

发布时间:2017-05-27 03:55

高二阶段,政治必修三教学完成之后,可以通过试题练习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整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二政治必修三试题及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二政治必修三试题

第一卷:选择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第一次实现了( )

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②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③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④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面对金融危机这一全球性挑战,坚定信心比什么都重要。”这一论述表明,信心作为对前景的良好预期( )

①能够改变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②可以推动经济主体对经济活动的积极参与③能够摆脱物质条件制约,促进经济复苏 ④可以促进经济形势向好的方向转化

A. ①② B. ③④ C.①③ D.②④

3.唯物主义的发展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唯物主义都认为( )

A.物质可归结为某种具体事物 B.物质与运动不可分

C.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4.地震本是自然现象,但美国好莱坞女星莎朗?斯通接受媒体采访时公然声称,四川汶川地震是上天对中国的报应。莎朗?斯通的这一冷血言论:( )

①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②承认世界变化发展的规律性,是唯物主义观点

③以自身感受为出发点判断是非,是错误的

④极大的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从哲学上分析,对“得中原者得天下”的正确理解是( )

A.得到中原就可以永远得到天下 B.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会对整体产生决定性影响

C.没有注意到整体或系统处于统帅地位 D.把握住部分就能搞好整体

6.《三国演义》写尽了十八般兵器,但没有写到枪炮;《封神榜》写尽商纣宫廷的奢华,却没有提到互联网、高尔夫。这是因为( )

A.意识活动缺乏主动创造性 B.人们的意识无法预见未来

C.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存在 D.人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

7.从“毛主席万岁”、“小平你好”到“胡哥加油”,反映的都是民众对领袖的崇敬爱戴,只是时代变迁,风景别样。 这体现了( )

A.认识会随社会实践变化而变化 B.事物联系是普遍的

C.认识都是发展的 D.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8.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当务之急是抓好农业发展、农民增收。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根本之策是大力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关键之举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上材料说明( )

A.在承认矛盾的前提下,要勇于揭露矛盾

B.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C.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

D.在分析矛盾时,要着重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9.“如果只研究中国,不研究世界,就会落后世界潮流;如果只研究世界,不研究中国,就会脱离中国国情。”这体现的主要哲理是( )

A.矛盾的主次方面是相互转化的 B.事物内部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的

C.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影响的 D.原因和结果是相互转化的

10.目前我国实行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首先在全国部分县(市)启动试点工作,然后在全国范围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间题。从哲学上看,先试点后推行的工作方法是( )

A.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 B.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C.坚持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D.用量变引起质变的观点看问题

11、“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民族英雄林则徐的这一诗句,这句诗体现的人生价值观是:( )

①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②有价值的人生不应考虑个人利益 ③对社会的贡献大小决定了人生价值的高低 ④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以社会对个人的尊重为基础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

12、为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我国政府采取了降低银行利率、增加政府投资等多项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确保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这体现了( )

A、政府做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 B、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C、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社会是变化发展的

13、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农民有多个伟大的创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集体林权承包制;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实行村民自治。这表明( )

①农民群众不是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的主体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起主体作用 ③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④必须充分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推进改革的伟大事业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4、2008年7月我国曾对15个副省级城市的公共环境、公共秩序、公益行动等文明指数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公布后,促进了社会文明建设。这说明( )

A.社会存在决定于社会意识 B.城市文明建设要突出地方特色

C.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D.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

15、下列对辩证否定的理解,错误的是( )

A.辩证的否定实质是“扬弃”

B.辩证的否定是既克服又保留

C.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D.辩证的否定是“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

16、据报道,美国加州大学研究人员设计出一种能控制光线运行方向的材料,这项重大突破使长期存在于科幻小说中的“隐形衣”由梦想变为现实。这启示我们( )

①意识不仅能反映现存事物,而且能正确预测未来

②利学创造往往需要利学幻想的激发和推动

③科学幻想向现实的转化离不开科学实验

④发挥意识活动的创造性就能将科学幻想变为现实

A.①② B.③④ C. ①④ D.②③

17.下列关于文化与经济、政治的联系,表述正确的是( )

A.任何文化都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

B.一定的经济、政治是由一定的文化决定的

C.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经济、政治的反映

D.政治是文化的基础,经济是文化的集中表现

18.中国人见面抱拳作揖,泰国人见面行“合十礼”,西方人见面拥抱。这体现了 ( )

A.文化对认识活动的影响 B.文化对思维方式的影响

C.文化对交往方式的影响 D.文化对价值观念的影响

19.自2001年文化部提出“把春节建成宣传中国和传播中华文化的新载体”以来,春节逐渐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和重视。春节文化在世界的传播( )

①可以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 ②是我国综合国力提升的体现

③有利于消除世界文化的差异 ④能促进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抗战初期,毛泽东所著的《论持久战》,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战的决心和信心,为中国人民最终夺取抗战胜利起到了巨大的指导作用。这说明( )

A.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决定着社会的发展

B.文化作为精神力量是物质力量的反映

C.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D.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对社会的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21.在平面内,若直线a⊥c,直线b⊥c,则a∥b;在空间中,若直线a⊥c,直线b⊥c,则直线a与直线b不一定平行。这说明( )

A.人们难以正确地认识客观事物 B.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反复性

C.真理具有客观性 D.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22.漫画《妙笔生花》主要告诫我们( )

A.世界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促进作用 B.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C.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树立创新意识 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根本动力

23.我们之所以说文化是多样性的,是因为 ( )

A.各民族间经济和政治的不同决定的 B.各民族间人们的信仰等主观因素决定的

C.是由于各民族间历史的和地理的因素不同而导致的

D.是由于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地理的和历史的等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

24.随着珠三角经济的崛起,广州方言中“埋单”、“打包”等餐饮用语逐渐风行全国,且发展出其本义以外的涵义。这表明( )

①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得到融合与创新 ②经济发展推动文化传播

③珠三角文化推动珠三角经济的崛起 ④饮食文化具有区域性与民族性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

(第二卷 主观题部分)

二、材料分析题 (三大题共52分)

25、材料一: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八月节。农历八月十五,正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与元宵节、端午节并称为三大传统佳节。两汉时已具雏形,时在立秋日。唐朝时出现观月、赏月、饮酒对月等活动。北宋太宗年间,始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八月是作物收获季节、庆丰、贺团圆,“花好月圆人寿”便成了中秋节的主题。中秋节阖家团圆,月亮升起时,献月饼、瓜果以祭月,古风延续至今。

材料二:在不知不觉中,西方的“愚人节”“圣诞节”等越来越受一些年轻人的欢迎,一些中国传统节日却有走向衰落的迹象。有人认为,具有特定文化内涵、体现着中华文明特点的传统节日受到冷落,意味着西方发达国家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对我国民间文化的冲击。

请回答:

(1)材料中提到的“中秋节”“元宵节”“端午节”“愚人节”“圣诞节”属于传统文化的哪一方面的表现?(3分)

(2)作为传统文化,这些节日有什么共同特征?(6分)

(3)对这些传统文化,我们是应该一概保留,还是全部抛弃?(8分)

26、材料一:当我们看到社会主义荣辱观中“以服务人民为荣”时,脑子里就会浮现“一切从人民利益和党的需要出发、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雷锋,“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张思德等模范形象,虽然已经过去好多年了,但是他们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仍然栩栩如生。

材料二:2006 年7 月广东省乐昌市遭遇了特大洪灾。14 日深夜在特大洪水突袭时,乐昌市两江镇长塘村林建强首先紧急帮助自家附近的村民80余人转移到安全地方,自己和家人却被突如其来的泥石流埋在废墟里。他的英雄事迹一经报道,引起了强烈反响。广东省委追授林建强同志“广东省模范共产党员”的称号,号召全省人民学习他的先进事迹,弘扬伟大的抗洪精神,把广东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一步推向前进。

结合《生活与哲学》的有关知识回答:

(1)模范人物能被人民群众记住并广为赞誉的原因是什么?(5分)

(2)处于不同时代的模范人物有哪些共同的人生追求?(4分)

(3)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认为应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8分)

27.经过30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中国人民终于摆脱了农产品长期短缺的困扰,圆了温饱梦。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但是事物总是在矛盾中发展的,现阶段农业发展又面临着库存增加、农产品增收缓慢的新问题,这一新问题与过去农产品短缺的问题有着本质的区别。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真正转到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努力增加农民收入。这是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

请回答以上材料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矛盾的哪些原理和方法论,是怎样体现的。(18分)

高二政治必修三试题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B D C C B C A C C C C B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C C D D C C B D D B D B

25、答:(1)他们都属于传统文化中的传统习俗。(3分)

(2)①这些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他们都具有相对稳定性,在时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具有鲜明的民族性。(6分)

(3)①既不能一概保留,也不能全部抛弃。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的继承和吸收,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3分)

②对于祖国的传统习俗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自觉的加以改造或剔除。(3分)

③对于西方传统习俗要充分吸收其有益成果,要求用海纳百川的气魄,科学分析的态度,平等交流、相互借鉴,在学习和借鉴时必须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的原则。(3分

26、答:(1)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的贡献,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模范人物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满足了社会和他人的需要,同时也得到了社会对个人价值的承认及赞誉。(4分)

(2)① 都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有崇高的人生追求.认识到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② 都自觉地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4分)

(3)① 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实现价值;② 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活动,这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③ 在个人与社会的统由实现价值,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④ 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正确对待失败做到败不馁,积极进取,直到取得成功。(8 分)

27.

①体现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和一分为二的方法分析我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3分)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既取得了解决温饱这一了不起的成就,又面临库存增加、农民增收缓慢的新问题。同时,经过2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短缺转化为过剩,这一分析是一分为二观点的运用。(2分)

②体现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3分)我国农业不同发展阶段的矛盾各有其特点,解决的方法也不同。解决现阶段农业发展中的矛盾,必须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真正转到以质量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努力增加农民收入。(2分)

③体现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原理,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4分)分析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时,既充分肯定了成就,又指出了所面临的新问题,这样就抓住了发展这一本质及主流;同时还指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这样就抓住了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做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4分)

高二政治必修三试题及答案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