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语文课谱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7-02-13 14:50

语文课多有诗意,让我们忘记忧伤。读完诗意语文相关文章,大家有哪些心得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诗意语文课谱读后感,希望你喜欢。

诗意语文课谱读后感篇一

随着自己教龄的增长,反而发觉语文课是越来越难以教授了,怎样教才能让孩子们接受,理解呢?叶圣陶先生说,教本中的文章就是例子,我怎样把这些例子让孩子们明白呢?要是有一种方法能像白居易的诗歌一样简单如话,诗意如话该多好啊!带着这样的困惑,我走进了书店,翻阅了n本教育书籍而郁闷之时,《诗意语文课谱——王崧舟十年经典课堂实录与品悟》让我眼睛一亮,我被里面的文字所吸引,我领会到了什么是“迫不及待”、什么是“如饥似渴”,直到全部阅读完毕,我都无法相信自己是近乎“一字不漏”的看完了这本书。我感觉我不是在“看”,更像在聆听大师在与我谈古论今、谈天说地,那信手拈来的名诗名句,对文学著作的别致见解,无不让我为他的学识所折服,精彩纷呈的教学实例、文本细读的独到解读,更是让我“膜拜”于他“登峰造极”的教学魅力。

“人的底蕴就是人的精神能量、文化能量、高级的生命能量。没有底蕴,或者底蕴不厚实,哪怕你学会了全套的降龙十八掌,那也还是花拳绣腿,中看不中用。”“底蕴从哪里来?唯一的途径就是读书。读书是我的爱好,读书是我可以全身心投入的爱好。”为己读书,天天读书,随性读书,成堆的书籍让他比别人多了一双发现的眼睛,多了一份对教材的思考,也造就了精彩的课堂。如《枫桥夜泊》,王老师从陈小奇《涛声依旧》歌词入手引出钟声,写到200多年前清朝王士祯、500多年前明朝诗人高启、800多年前宋朝有位诗人陆游一直到1200多年前的张继都写过这样的钟声。寒山寺的钟声从一千多年前传来,穿越时空,撞击着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听课者的心灵。王安石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体现的诗的文化、诗的价值是什么呢?从“春风“这个自然意象中还有什么不一样的文化意象呢?……几个文本的解读我们只有赞叹的份――大师就是大师。

行走在优美的文字内,畅游于诗意的教学中,感受大师的智慧与灵性,我想起了一句歌词“像一阵细雨撒落我心底,那感觉如此神秘”。是的,《诗意语文课谱——王崧舟十年经典课堂实录与品悟》带给我的更多的是甜蜜,“我满心欢喜”。因为前行的路上明灯高照!

诗意语文课谱读后感篇二

拓展阅读:诗意语文

尤屹峰先生是我最敬仰的人之一。他既是我的同行,又是我的老友,相交相知三十余载。上世纪80年代我在西吉回中教书时,他已是西吉县教师进修学校很有名气的教师,我经常在教育报刊上读到他的文章,得到他教研成果公开展示的讯息。他中等身材,脸瘦得有棱有角,鼻翼上架着一副瓶底一样厚的眼镜,睿智的目光不时从“瓶底镜”射出来,显得温文尔雅,是典型的传统文人的气质。谈起学问来,滔滔不绝;作起诗来,诗情勃发;著起文来,倚马可待。

后来因工作关系,才有机会与尤先生更近距离地接触过多回,并有幸聆听过他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教诲,总会从他那里取回真经,得到很多教益和精神的鼓励。

尤屹峰先生是一位学者型教师。多年来始终站在语文教学的前沿,从事语文教学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工作。他像一位只知劳作不问收获的老农,一心一意地辛勤耕耘,踏踏实实地侍弄自己的一亩二分地,奉献给我们的却是皇皇四五十万字构筑的一座波澜壮阔的教育画廊-----《诗意语文教育观》。四十年坚守,孜孜以求,且毫无倦色,在眼下这个浮躁的时代,恐怕很难有人企及。

《诗意语文教育观》这本书,起初我是把它当作一本纯教育学术著作来读的。然而,书中不乏大篇幅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经典课例、写作范文,这些从琐碎与无奈中剥离出有价值的思想,从而超越教学生活的重复与枯燥。为我们一线教师语文教学与研究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第一手资料。透过这部新著,我们约略能追寻到,尤先生一路跋涉、一路歌吟的足迹,并见证他是如何延展编织着一部庞大恢宏的全景式当代语文教育史诗的。

尤屹峰先生是以一个思想家的姿态站在语文教育前沿的,他不固守语文教育理论的陈规,是作为一个引导者、探索者、实践者走在语文教育的研究道路上的。他认为,“在僵化的语文教育理论指导下,语文被社会和学生‘边缘化’,处于一种尴尬的窘境,早已是不争的事实。诗意语文从思想到教学实施都在尽力让语文教育教学走出这种窘境。”于是,他潜心于对中学语文教学最高境界的探求:他提出了“诗意语文”教学理论并构建了灵动的“诗意语文”教学模式。

《诗意语文教育观》一书脉络分明、框架清晰,读者一目了然。全书分为四部分:“诗意语文教育”,详尽而系统地表述了诗意语文教育理论的内容,由表及里、由理论到实践,可谓书之精髓。“诗意语文教学”,主要阐释了在具体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紧扣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这个根本,通过科学而切实可行的方法和途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语文课堂充满诗意。“诗意语文实例”,收录了作者多年来在常态环境下的语文教育科学实验,有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反思、备考方略,又不乏文本个性化质疑批判与个性解读品赏等,这些难得的实录性第一手资料,可引领我们走过一个语文教育智者和行者的坚实足迹。“诗意语文延伸”,是作者在教学间隙撰写的教育随笔及下水文,或如实地记叙自己的经历和成长历程,将生活最“本真”的面目展示给人们;或叙述自己人生的酸辣苦甜和独到的感悟。这些情感充沛的优美文字,不但可以提高人的写作水平,也可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人生的境界。

他提出的“诗意语文”教学理念,是对传统语文教育观的整体性超越,必定给予一线语文教师醍醐灌顶的思想洗礼。“诗意语文”是一个意蕴复杂的概念,对这一概念的定义和阐释也是见仁见智,虽都呈现出它的一些本质特点,但都是诗性化的描述而不是科学的定义,且带有很大的模糊性,在一定层面上很难使人真实把握和具体操作。而尤屹峰先生站在语文教学的前沿,在尊重他人研究探索的基础上,对“诗意语文”这一概念进行大胆地匡正和补充,使这一教学理念在语文界的影响进一步扩大和深入。这不仅体现他对语文教学理论前沿的纯熟把握,还体现在他博雅开放的思想和兼收并蓄的胸怀。

尤老师认为“‘诗意语文是一种用美的形式教学生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的活动和境界’;如果细而说之,‘诗意语文就是教师采用一切美的教学手段和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与策略,引导、激励、帮助学生满怀兴趣、轻松愉快地学习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形成能力、积淀文化素养、提高人文品质的教学活动和教学境界’。” 他认为,开展语文课堂教学就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民主式、开放式、对话式的教学理念,注重学法指导,注重培养创新能力。正因为此,尤屹峰先生在他的语文教学中提出了“六变”“六为”观点,即变“讲堂”为“学堂”,变“教本”为“学本”,变“装知识的容器”为“学习主人”,变“知识传授”为“创造性学习能力培养”,变“讲师”为“导师”,变“知识拥有者”为“终身学习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组织者、指导者、激励鼓励者”。他曾这样阐释:“‘诗意语文’要求教师做一个智慧的哲学家,动用一切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手段和各种美的形式,尽最大可能地发挥学生学习主人的作用,自能自愿自动地去学习语文。” 其基本做法是,紧扣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这个根本,以培养语感和思维能力为核心,以自能阅读、读写互动、文本对话、课内与课外链接为手段,实现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他执教的《我独自漫游,犹如一朵云》《智取生辰纲》《报任安书》等课,教师积极引导,学生思维活跃;教师不固守预设,一切都在对话中生成;注重自悟,摈弃浮躁;学生提出问题,给予充分“悟”的时间,鼓励、引导学生深入读书、思考、议论,从而变“要我说”为“我要说”。由于教师能把学生当作“知识源”,而非盛知识的容器,所以对话是活泼的、深入的、有效的。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置身于一种合作的氛围中,实现了“潜在文本”向“现实文本”的转化。让课堂真正变成了诗意的天堂。

教育的意义在于唤醒灵魂。“诗意语文”教育观,打破了应试教育的束缚,让语文拒绝程式,回归本真;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和创新活力,使学生意识到语文学习是一项创造性的审美精神活动。

有人说,尤屹峰是语文教育界的“思想者”,有人说他代表了语文教育界的自省与反思。他却自谦地说:“‘诗意语文’的功夫既体现在课堂,更体现在课堂之外。‘诗意语文’需要‘诗意老师’的实施,也需要诗意学校、诗意社会的合力营造。““我只不过多多少少地充当了一个倡导者、实践者的角色。”

拜读他的诗意语文教育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时闪现的迷茫和困惑,渐渐于头脑中清晰起来,而这既是作者令人敬佩不已的智慧闪光,也是当下许多一线语文教师渴求的精神营养。

尤屹峰先生不仅自己喜欢读书,而且是一位文章高手。他饱受经典文化的浸润,自如地穿梭游走于古圣先贤的思想体系中,古老的中华传统智慧,与鲜活的当代教育事件,在文章中相互参悟,互为表里,不时迸出夺人心魄的耀眼火花。无论是他的科研论文、教育随笔、教学案例,还是文学作品,都充满着理性的光彩,字里行间涌动着睿智的思想与生命的能量。如《走向草原》(发于《当代教师诗歌选》)、《春之梦》《站在树下》(发于《宁夏日报》)、《品读自我》(发于《中国教师文学》)等,描写细腻、情感浓郁、议论警策,充满思辨色彩。

在繁忙紧张的教学工作之余,尤屹峰先生一直是手不释卷,他正是从文学经典中汲取营养,在阅读写作中不断地超越着自我,丰富着生命的厚度。

语文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热爱语文,热爱读书。假期,他教过的学生返回母校,在谈起高中的学习生活时,深有感触地说:“高中三年最大的收获是扎扎实实地读了几年书,养成了一个好的读书习惯,真的很怀念老师带领我们在唐诗、宋词、元曲的世界里遨游的那些日子。”在他的影响下,使学生找到了心灵的皈依与灵魂的栖息地。

阅读,是写作最为丰富的资源库,唯有阅读积累丰厚者的写作活动才可能持久。科学研究表明,阅读与写作虽然有着各自的规律,但恰当地把两者结合起来可以相互促进,更快更好地提高一个人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可以说,进行语言阅读积累与表达训练就是牵住了语文教学的“牛鼻子”。叶圣陶说:“阅读与写作是一贯的,阅读得其法,阅读程度提高了,写作程度没有不提高的。”阅读是一种吸收,写作是一种表达,吸收是表达的基础,从阅读中获取写作资源和写作技巧,在写作中表现自己的阅读积累和文化素养,可以反过来促进阅读。”

在“功利之心日炽,为学之心益冷”的现象普遍存在的语文教育界,在快餐式阅读肆虐、各色经验炒作横行的当下,尤屹峰先生对语文教育现状之忧患,于字里行间迸溢而出。他认为,当下作文教学无效和低效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文本解读与写作脱离,背离了作文教学“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正道。鉴于此,在诗意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他总结出“自能+阅读”训练等十多种阅读方式,这种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写作素材的积累和写作技巧获得的阅读,不限于课本,不囿于课内,将课文、经典和学生的直接间接体验引入写作教学中,充分发挥课文的“例子”作用,在不动声色的文本阅读中,大容量、高密度地与学生读写互动。既有对传统教学理念的坚守与继承,又有创新精神的探寻和发掘。这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集中体现了他科学的教学观和高潮的教育智慧。。

在教育教学研究方面,尤屹峰先生更是行家里手。1984年他在西吉县进修学校任教。他精心备课、精心设计教案,每一节课他都力求上成示范课;他还经常深入课堂,与同行一起研究课堂教学结构,探求教改新路。他的评课很有新意,一堂很普通的课按照他的建议改造,就立刻变为很有创意的好课,进修学校的很多老师都是得益于尤先生的帮助、提携的。那几年,只要是有老师要上公开课、竞赛课,试教之时常常就要请他来指点,经他点拨的课,肯定就会得到很高的评价。

尤屹峰先生是一个爱思考的人,他针对教师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调查研究,撰写的研究论文《办好县级进修学校的思考》发表在《宁夏教育》杂志上,得到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这种具有前瞻性的认识与思考,更加坚定了他进行教育教学探索与研究的信念和决心。1995年,他将美育引入课堂,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了课堂教学生机。他将这一实验成果,写成专题研究论文《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四十法》分期发表在《固原日报》。后来,他又自创了语文“三段三式三交融”教学法,他深入课堂,跟踪研究,认真组织实施,效果显著,被固原地区、石嘴山市等学校引进实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996年,他创制了中师语文“三式五环节滚动教学法”,此项实验课题获得中语会教学成果二等奖。2001年,他创制的高中语文“三学六读”语言训练教学法,获得中语会教学成果一等奖。2002年,申报立项语文综合素质教研课题《高中语文“读写听说评探创”交融互进综合素质训练教学研究》和《学会真诚对话与创新写作教学研究》,针对性强,具有科学性、实用性与操作性的特点,颇受广大中小学教师、校长和教学研究人员的青睐。

多年来,尤屹峰先生勤于思索,笔耕不辍。自创教学法7种,主持国家级规划课题30多项,有多项教育教学研究成果获奖,100多篇论文在《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教学与研究》等专业杂志发表。

我知道,对于一位名师来说,他的学术研究及其成果,就是他的生命存在方式。尤屹峰先生的语文教学及其教学研究真正地进入了“境”,一种诗意的大境界。没有厚积就没有薄发,尤屹峰先生之所以能在教育科研方面有这样斐然的成绩,首先应归于他长期不间断地探索和积累的结果。

我相信,他的教学理念与教学研究,对一线语文教师的教学定能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我期待着!

读后感相关文章:

1.名著读后感范文

2.丰子恺散文精选读后感3篇

3.600字读后感大全

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2016(8篇)

5.500字读后感5篇

6.300字读后感大全10篇

7.关于读后感的作文600字5篇

8.白说读后感3篇

诗意语文课谱读后感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