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励志奋斗的名人故事
在我们有时间的时候,可以找一些关于励志奋斗的名人故事来看看,总会有所收获的,那么关于励志奋斗的名人故事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励志奋斗的名人故事:谁的青春不狂野
1986年,年纪还很小的韩寒在不懂什么是草莓的情况下,好奇地摘了几颗邻居家的草莓,这事儿后来被父母发现了,作为熊孩子杰出代表的他在接受体罚的同时,还将那些草莓送入了其他小伙伴的口中。
1998年,初三的一次数学测验,平时一直拿七八十分的韩寒意外地考到一百分,而不敢相信这事儿的老师,在之后的谈话中武断地判定其为抄袭,也因此韩寒对理科失去了全部的兴趣,而在“爱情”的激励下,凭借体育特长,考取了著名的松江二中。2000年,发表自己的首部小说《三重门》,而与此同时各科成绩全部“开挂”,全校作文“他称第二,就没人敢称第一”的韩寒选择了退学,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最初的“韩寒现象”。2002年,韩寒开启了自己的拉力赛生涯,当他绑上安全带,戴上头盔,仿佛所有他崇拜的少年偶像都附体在了身上,兴奋之情更是难以言表,而之后第一个赛段就直接掉进了沟里。
2003年,郭敬明迅速崛起。作品的销量也突破了百万大关,使得部分粉丝“弃韩投明”,并声称:“韩寒仅留的一点点文学气质都消磨在他的长发和赛车中了。有这么一位真实的文字精灵郭敬明,我们还要韩寒做什么?!”2005年,韩寒与郭敬明这对打不散理还乱的“80后代表CP”,首次以情侣的关系出现在一部叫做《上海绝恋》的网络小说之中。而二人在之后也多次被PS大神撮合在一起“秀恩爱”。2006年,在经过第一骂战“韩白之争”后,韩寒还是受到了些报应,在拍东西时不慎掉进了粪坑,而后几年旧照重PO,韩寒手提沾满粪便的牛仔裤的画面,也被不少网友调侃为“真正的粪青”。2007年,在赢得了本年度各种骂战之后,韩寒在年末终于迎来了自己的烂桃花,女教师对其穷追不舍,电话短信连环追击,不但精神骚扰,还亲切地骂他为死狗。
2009年,在韩寒称自己与郭敬明“男女有别”的言论之后,郭也终于被激怒。在各路记者的连环追击之下反问道:“他的就全对吗?每个人的看法不一定都是对的,他有他的看法,我有我的。我不认识他!”别以为二人的纠葛至此就会结束,结束其实也是为了新的开始。2012年,方舟子成为韩寒最新的“追求者”,从代笔门到身高门,无限的质疑接踵而至。方的热情同样永远也不会被浇灭,永远机智聪明的韩寒这次当然也不会有错。只是“追求者”的热情历来最重,往后几年的相生相伴也是在所难免。2013年,女儿韩小野的照片首次在微博中披露出来,而后的一段时间韩寒更是在自黑的道路上一去不回,顺带着“一个”工作室官微与电影官微的插科打诨,“国民岳父”已经成为“我挺住,我不哭,今夜你们都是我”微博神回复的最大出处。
2014年,国民怨侣再度回归。文坛唱罢影坛登场,在文坛早出道的韩寒,这次尾随郭敬明的身影而来,虽然嘴炮依然打得热烈,可同时出席电影活动全程无交流的二人,还是让观者有了更新的期待。这注定难分伯仲的市场,接下来会又有怎样的表现,是一起开挂互黑双宿双归,还是你争我夺大动干戈?请大家一起期待。
关于励志奋斗的名人故事:一块面包的精神
作者:陈亦权
1812年,查尔斯·约翰·赫芬姆·狄更斯出生在英国朴次茅斯的波特西地区,他的父亲是一个嗜酒好赌的家伙,经常把能跳会唱的查尔斯带到酒馆里表演节目,以获得几个赏钱,这让查尔斯从小就领略到了领赏时那种没有尊严的感觉。他非常讨厌这种感觉。
8岁的时候,查尔斯上学了,可是才读到三年级,父亲就因为债务问题而锒铛入狱,查尔斯无奈沦为了一家鞋油作坊的学徒。他每天工作10个小时,把手脚练得异常娴熟,老板就让他坐在门口表演以招揽生意,查尔斯在沮丧之余,想的最多的并不是逃回家,而是一定要努力学习知识,否则自己的命运可能就会这样一直延续下去。
查尔斯想办法交了很多同龄朋友,并向他们讨要一些用过的旧书,有语文,有数学,也有科学,查尔斯每天都如饥似渴地自学着,没有人教他生字,他就向别人请教,没人给他布置作业,他就自己给自己设置练习题、作文题……时间一天天过去,查尔斯发现自己特别喜欢写作文,还养成了每天写一篇小短文的习惯。
好运似乎也愿意偶尔眷顾一下肯努力的人!几年后,查尔斯的父亲出狱了,还从一个远房的亲戚那里继承到了一笔比较可观的遗产,家庭经济状况有所好转,父亲似乎也愿意改过自新,把查尔斯送回了学校。老师给他做了测试,发现13岁的查尔斯居然已经达到直接进威灵顿学院读书的水平了!
进入威灵顿学院后,只用了两年时间,查尔斯就以优异的成绩从威灵顿学院毕业,而这时候,他的父亲却因为投资做生意亏光了家产,才15岁的查尔斯只能外出工作,进入报馆成了一名最年幼的记者。当时的英国正值社会转型期,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大批小资产者沦为贫困者,可报社的老板却让查尔斯每天都对资本主义歌功颂德,查尔斯非常同情那些忍冻挨饿的劳动人民,他经常利用工作之便去采访和探望他们,还为他们写下了一篇又一篇的散文。
10年后,25岁的查尔斯把这些散文集中在一起,出版了他的第一本著作《博兹札记》。同年,他还出版了长篇小说《匹克威克外传》,用精彩的文笔对法官、律师、法庭、议会等上流阶层作了深刻而无情的嘲讽。这两本书大受欢迎,查尔斯一下子成为了让上流社会闻之色变的现实主义大作家!报社老板非常生气,告诉他说如果肯用自己的文笔多歌颂资本主义,就给他很好的薪酬,否则就解雇他,查尔斯一听这话,索性辞职过起了自由创作的生活。
此后,查尔斯一直生活在贫困之中,只有在不得已的时候才会写一点舞台剧卖给剧院,大多数时候,他都把精力用在为穷苦百姓说话的现实主义小说创作上,并先后完成了《雾都孤儿》、《尼古拉斯·尼克贝》、《荒凉山庄》、《艰难时世》、《双城记》等数十部经典文学作品,这些作品无一不是在嘲讽上流社会的同时,号召穷苦百姓奋起反抗,而且笔墨简练完美,对人生哲理和社会现象富有创造性的探索。
1870年,58岁的查尔斯因为患病而在自己简陋住所里离开人世,直到死前的最后一刻,他的手里依旧握着钢笔,桌子上是他那尚未完成的讽刺小说《艾德温·德鲁德之谜》!查尔斯的人生境遇是凄苦的,他的精神却是饱满和无悔的,正如他的遗世名言所说:“一片用奋斗换来的面包,比一桌别人打赏给你的酒席要好吃得多。”
没错,这是一片面包的精神,更是查尔斯这个伟大作家的脊梁。也正因此,查尔斯的作品在此后数百年里都在全球被奉为经典,他本人甚至被后人们称为“召唤人们回到欢笑和仁爱中来的明灯”,就连马克思也敬称他为“英国最杰出的小说家”!
关于励志奋斗的名人故事:我们都是马拉拉
作者:肖如
一
2013年7月12日,纽约联合国总部迎来一位特殊的客人。她既不是国家政要,也不是名流大佬,而是一位16岁的女孩——马拉拉·尤萨夫扎伊。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马拉拉来到联合国》一文中这样介绍马拉拉:马拉拉·尤萨夫扎伊可能是世界上最有名的学生之一,但她也是老师,她来联合国,是要在教育方面特别是世界各地的女孩教育方面,给我们上重要的一课。
马拉拉缓步走上讲台,环顾听众席,下面坐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数百名儿童和各国驻联合国的代表。她大方地开口说:“今天,我很荣幸能站在这里跟大家分享我的故事,这是我能重新开口说话以来最高兴的事情。能与这么多尊敬的各国代表齐聚一堂,也是我一生中最值得记忆的时刻。”马拉拉这段话开始了她在联合国总部的第一次演讲,这也是她康复后的首次公开演讲。她头上围着巴基斯坦前总理贝娜齐尔·布托曾经围过的一条粉红色纱巾,神情自若,眼神坚毅,并不时用手势加强自己的语气。她铿锵有力的演讲不时引来阵阵掌声,同时也让许多人为之感动。
尽管受过伤,她还是同样的马拉拉,她的雄心壮志、希望和梦想一如从前。这一天也是联合国的第一个“世界马拉拉日”。由联合国教育特使,英国前首相布朗特别为马拉拉提议而定。
二
2012年10月9日,在巴基斯坦西北部斯瓦特地区第一大城市明戈拉,一辆校车正驶出一所中学。车上,几名学生和老师欢快地聊着天,学生们刚写完学期论文,高兴得唱起了普什图语的歌。
车驶出明戈拉城大约一英里,两个持枪男子把车拦下,冲了上来,其中一个人掏出枪问道:“你们谁是马拉拉·尤萨夫扎伊?”没人做声,有些人不想出卖马拉拉,有些人则是害怕,但她们都不约而同把目光转向了马拉拉。“原来就是她!”持枪的人说道,他瞪着这个15岁女孩的脸,朝她扣动了扳机,无情的子弹划过她的脑袋,飞过她的脖子,最后击中了她的肩膀。
接着凶手又开枪把马拉拉附近两名女孩打伤,然后逃之夭夭。被吓坏了的学生哭喊着,老师让司机把车开到几英里外的医院。马拉拉的身体已经瘫软在同学的腿上,鲜血直流,生命垂危,师生们害怕极了,闭上眼睛开始祈祷……
在陷入昏迷前,马拉拉喃喃自语:“爸爸不要担心,我会好起来,胜利属于我们……”几小时后,巴基斯坦塔利班运动TTP发表声明,宣称对此次刺杀行为负责。
三
有着橄榄色的皮肤,浓密的眉毛和一双澄澈的棕色眼睛的马拉拉一直是名出色的学生。
马拉拉的父亲齐亚丁开办了几所学校并担任校长,2009年,塔利班下令所有女孩不准上学。但是,齐亚丁还是让马拉拉上学,并从小给她讲关于美国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南非前总统纳尔逊·曼德拉和深受印度人爱戴的特蕾莎修女等人的故事。从他们身上,马拉拉学到了非暴力的抗争以及爱和宽恕的力量。
正如她在演讲中提到的:“要跟每一个人都和平共处,要爱每一个人。恐怖分子以为他们能阻止我们达成目标,能吓退我们的雄心壮志,但是我没有被吓怕——软弱、恐惧、失望逐渐消散,随之而来的是坚强、力量和勇气。”
11岁时,她开始匿名在BBC的乌尔都语网站上撰写博客日记,笔名叫“古尔·马凯”,普什图语中是矢车菊的意思,同时还是当地很多民间传说中女英雄的名字。她记录下了在塔利班统治下的生活,比如怎样把书本藏在披巾里面;塔利班禁止女孩接受教育,她又是怎样坚持读书的。博文用最简单坦率的言辞写一个孩子的生活。打开其中一篇博文,就可以看到巴基斯坦边界上,正在发生的苦难。
短短三年内,在父亲的鼓励下,马拉拉因倡导女性受教育权而迅速成名,并成为了斯瓦特地区儿童集会的主席,被南非大主教屠图提名“国际儿童和平奖”并获得第二名,还是巴基斯坦首位“国家和平奖”得主。直到被枪袭前,她还在组织成立马拉拉教育基金会,帮助斯瓦特的穷困女孩上学。
四
马拉拉重伤的消息震惊了全世界,有人感到难过,有人感到气愤。由于伤势严重,在巴基斯坦进行了紧急手术后,马拉拉被转送到英国伯明翰的伊丽莎白女王医院救治,这是英国最好的16家外科医院之一,运送和治疗费用全部由巴基斯坦政府承担。为了避免马拉拉遭到塔利班的再次报复,搭载马拉拉的车队一路上受到英国警方的严格保护。
在巴基斯坦各地,无数曾被塔利班气焰慑服、不敢公开表达不满的人开始大量涌上街头,高举马拉拉画像,点燃蜡烛,为她祈祷,大声呼喊着马拉拉曾孤身喊出的那些口号。在网络上,“我们都是马拉拉”的运动已得到广泛响应,人们仿佛一夜间发现,原来自己可以也应该勇敢起来。
遇袭前不久,她曾为新开设的Facebook账号粉丝数增至两千兴奋不已,而如今已突破六万,且在不断增加中。3月,由美国纪录片集团和英特尔公司联合摄制的公益纪录片《女孩崛起》在美国各大院线上映。这部影片以马拉拉的事迹作为开头,马拉拉的事迹随之传遍全球,如今越来越多的女孩觉醒,开始为争取自己的权利做着努力。
2013年9月6日马拉拉在海牙获颁2013年国际儿童和平奖,以表彰她“为世界上所有的儿童获得教育”而做出的努力。她的自传《我是马拉拉》(IAmMalala),不仅获得欧洲议会萨哈罗夫奖,也使她同时获选《时代》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之一。
五
马拉拉说:“如果一代人没有拿过笔,就会接受恐怖分子递来的枪支。我们必须提倡教育,让大家都听到我们的声音。”“我的目标是服务于人类!”这样的言语显示了超过她年龄的成熟。像今天许多年轻人一样,马拉拉正在帮助改变世界,同时她也赢得了世界的尊重。
2014年10月10日,当2014诺贝尔和平奖公布时,马拉拉正在学校上课。这位勇敢的女孩成为诺贝尔和平奖历年来95位得奖人中,第16位女性得主,也是最年轻的一位,今年她刚满17岁。
巴基斯坦总理沙里夫将马拉拉形容为“巴基斯坦之光”,还称“她令同胞引以为荣,她的成就无可比拟,全球少男和少女们应学习她的奋斗和奉献精神。”
为争取人类尊严而努力,或许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在实现性别平等及全民教育的征途上,没有什么障碍是不可移除的。勇敢从不孤单,因为我们都是马拉拉!
关于励志奋斗的名人故事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