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论文
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的科学。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积极心理学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积极心理学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论文篇一
《积极心理学对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摘 要:传统心理学主要关注人类的弱点和问题。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大特点集中表现在一切从“积极”出发。积极心理学对于心理健康和良好心理状态的关注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一致的。现实中大部分民办高职学生始终与“消极”相伴,缺乏积极的情感体验,无法获得积极的发展,因此要运用积极心理学理论完善学生的知、情、意。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积极心理学教育理念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在西方心理学界兴起的一股新思潮,由Seligman于1998年出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时倡议及定位。积极心理学主张研究人类积极的品质,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使人类走向幸福。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大特点集中表现在一切从“积极”出发。即用积极的视角发现和解读问题的积极方面,用积极的途径培养积极的品质,用积极的思想浇灌积极的心灵,用积极的过程提供积极的情感体验,用积极的反馈强化积极的效果,用积极的态度塑造积极的人生。
积极心理学指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激发学生内在的激情,帮助他们发展综合技能,承担起生活的责任,成为有社会能力和责任心、心理健康的成年人。这一目标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是一致的。
二、传统心理学教育的不足
心理科学本应具有三项使命,即治疗精神疾病,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充实,发现并培养有天赋的人。传统心理学多指消极心理学,研究主要是以人类心理问题、心理疾病诊断与治疗为中心,对于健康、勇气和爱则很少涉及。传统心理学主要关注人类的弱点和问题,如神经衰弱、抑郁、焦虑等症状。
当前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虽然以学生的心理健康为目标,但在实际工作中基本沿袭了以往的消极心理学模式,主要关注的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产生的问题和困惑,似乎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就是解决心理问题。在这种消极心理学模式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取向是学生的心理问题,将精力放在那些具有情绪困扰、行为失调以及适应困难的个别学生身上,而很少把注意力放在广大的普通学生身上,忽视了学生发展过程中美好的和积极的方面,忽略了积极的心理体验和积极心理潜能的开发,使心理健康教育本末倒置。
三、运用积极心理学完善学生的知、情、意
积极心理学对心理健康和良好心理状态的关注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一致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积极心理学的结合不但有理论上的可能性,也有现实的必要性。积极心理学使个体最大可能地体验到积极的情感,并获得积极的发展与完善。但在现实中,大部分民办高职学生始终与“消极”相伴,缺乏积极的情感体验,无法获得积极的发展。因此,积极心理学理论是使民办高职学生走出心理困境,以积极的状态、满怀希望地投入到学习中的一剂不可多得的良药。
1.培养学生积极的认知品质
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成绩普遍不理想,得到教师及家长的肯定较少,大多数学生存在自信心不足、自卑、迷茫等悲观心理,对自己的主观评价和客观分析比较消极。但是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认为,民办高职生尽管在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方面不能得心应手,但在视觉空间智能、音乐节奏智能、人际交往智能等方面有自己独到的优势和潜能,这些优势和潜能将是他们人生的支撑点和增长点。多元智能理论提供了多元化的评价标准,从不同角度发现和肯定学生的成就和优势,不仅能重新唤醒他们的自尊、自爱、自信、自强、自立,而且能激励他们做人的勇气,引领他们健康成长,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积极心理学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智力差异,认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智力优势,主张“扬长”。高职生心理教育重视一般智力的开发与培养,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和思维的创造力。高职生心理教育更注重人固有的智力优势,在帮助学生了解、认识自己优势智力的前提下,鼓励、支持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优势智力,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发展途径和发展领域。
2.培养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
民办高职院校生源多样,学生缺乏社会和生活的经验,对人生和社会的认识飘忽不定,容易产生消极情绪。消极情绪会造成缺乏目标、害怕失败、夸大或扭曲事实以及对未来悲观失望等,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负面影响。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重视生产实践,决定了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区别于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高职生在校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校外实习,他们存在着动手能力强、创新性高、自知力较好等积极的心理特征,而这些经常是被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所忽视的,也因此使得一些学生过度关注自己的负性心理,而不能发现自己的积极心理,导致自我效能感水平偏低,潜能无法充分发挥。积极情绪具有激活功能、拓展功能、构建功能和缓释功能等。积极心理学能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与愉悦感,并能增强个人能力,如增强人的体力、智力、社会协调性(等。
3.培养学生积极的意志品质
学生的意志品质主要包含自觉性、坚定性、果断性和自制力四个方面。不少民办高职学生由于在这四个方面有所欠缺,导致学习成绩差,意气用事,冲动易怒,做事情虎头蛇尾。教育实践证明,大多数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他们的智力不一定都高,但学习都自觉主动、有恒心、独立、自制等。由此可知,良好的意志品质对促进学生努力学习,从而更好地适应校园生活有着很大的意义。
(1)注意培养学生意志的自觉性。进入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学业成绩上往往是较差的学生,而产生此种情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些学生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大部分民办高职学生将学习视作一种被动被迫的行为。要加强学生的学习自觉性,首先得让他们确定一个积极而明确的学习目的,了解学习的意义所在,而不仅仅是将学习当作不得已而为之的任务。除了学习方面,自觉性在生活中还体现为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严格要求自己,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可以通过纪律制度化进行加强。具有自觉性的人,在行动中既能坚持独立性,不轻易受外界影响,又能不骄不躁,虚心听取有益的意见,为了实现合理的目的,能自觉地遵守纪律。
(2)注意培养学生意志的坚定性。意志的坚定性在于能长久地坚持学习和工作,遇到任何艰难险阻都不会气馁,遇到任何挫折都不会灰心,具有一种百折不挠的精神。而这种意志力是当代学生所匮乏的,在民办高职学生身上表现得更为明显。这体现为很多学生心理承受力弱,经不起挫折。积极心理学能培养学生具有高度的坚定性,有顽强的毅力,充满信心,为正确的目的而奋斗,不怕困难,不怕挫折,善于总结经验教训,为了达到目的,持之以恒,百折不回。
(3)注意培养学生意志的果断性。现今的高职学生以独生子女居多,在他们需要做出人生选择的时候,往往被父母代劳了。这样的学生往往缺乏跟外界社会的沟通,缺乏做出判断与选择的能力。而在民办高职学生中,果断性的缺乏更多地体现在学生在学习和生活方面没有追求,得过且过。要培养这一类学生果断性的意志品质则要从源头出发,凡事不代包代办,给他们自主选择的充分的空间与权力。在面临挫折时,要鼓励他们自己做出判断与选择。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事物的发展变化和掌握信息材料的能力,通过分析比较,去伪存真,明辨是非,迅速而坚决地作出决定,停止或改变已经执行的决定。
(4)注意培养学生意志的自制力。近年来,民办高职院校所发生的学生冲突绝大部分是由于当事人缺乏自制力造成的,因此培养学生的自制力是教师教育工作的重点。而自制力的缺乏不仅表现为争强好胜、打架斗殴,在学习上也表现为无法完成学习任务,在生活上则放纵放任。自制力差的学生通常无法将学习作为求学阶段的主要任务,往往容易染上一些不良习惯,如沉溺于网络或是游戏当中。积极心理学能帮助学生克服自我方面的担心、羞涩、恐惧等情绪的冲动或干扰以及疲劳、负担过重、知识和能力不足等障碍;即使遇到失败和挫折,也能忍受各种痛苦和折磨,冷静地分析挫折原因并坚强地面对挫折。
参考文献:
[1]甘雄.积极心理学理念下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的构建[J].职教论坛,2010(24).
[2]崔丽娟.积极心理学研究综述――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新思路[J].心理科学,2005(2).
[3]宋玉冰.论积极心理学取向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10(11).
[4]王承清.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8(1).
[5]邱开金.高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J].心理科学,2007(2).
积极心理学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论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