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讲解

发布时间:2017-03-14 15:51

自然灾害是指由于纯自然的原因而给人类社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或严重人员伤亡的一类自然现象。自然灾害与地理环境因素直接关联,按成因可分为天文灾害、气象气候灾害和地质地貌灾害。

(一)天文灾害

太阳活动的表现、标志、周期及对地球的影响是高考试题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太阳活动的表现分别是黑子和耀斑的增多,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其活动周期约为11年。太阳活动极大年(太阳黑子增多,耀斑增强的年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天文灾害:①电离层扰动,给通信、导航、定位带来影响;②导致气候异常,危及人类的健康;③高能粒子会对在空间运行的航天器及对宇航员产生辐射损伤。

(二)地质地貌灾害

地质地貌灾害是历年高考中考查频率较高的重点内容,复习地质地貌灾害时要结合地壳运动、内外力作用等进行分析,特别是要结合并运用板块构造学说分析解释世界上火山、地震的分布规律。

1、地震:

5级以上的破坏性地震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是所有自然灾害中威胁最大的一种灾害。理解地震的震级、烈度、影响烈度的因素和分布规律。特别是要明确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等震线是指烈度相同各点的连线。

构造地震破坏性一般大于火山地震。地震多发生在板块交界地带,但不是周期性出现的(如位于太平洋地震带上的台湾近些年地震较频繁,一是因为其处于亚欧板块碰撞地带,二是近些年此地处于地震活跃期)。准确预报地震仍是全人类努力的方向。

2、火山:

火 山爆发给带来惨重的灾难,严重影响地球生态环境。21进入世纪以来,全球火山一个高喷发期。火山给人类带来灾难的同时,也给人类提供了十分肥沃的土壤、丰 富的地热。印度尼西亚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是世界上拥有火山最多的国家,仅活火山就有70多座,被称为"火山国"。

3、泥石流:

我国泥石流多发生在西部青藏高原边缘山区,如云南、四川两省的西部。这主要有以下原因:地形以山地为主;地震频发导致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人类对植被的破坏及大规模的工程兴建起了诱发作用。

4、滑坡

另:过量开采地下会形成地下水漏斗区,使地上建筑物塌陷。沿海会引起海水入浸,使地下水水质变坏。可采取人工回灌的方法填补地下水漏斗区。

(三)气象气候灾害

气象气候灾害的成因、发生规律及其防御往往成为高考的热点内容。而利用天气系统和气候因子分析气象气候灾害的成因与时空分布规律是高考的最佳切入点。因此复习时要结合大气环流、各种气候特点了解气象气候灾害产生的机制,发生的时间、影响和分布的主要区域,产生的危害及其防御对策。如结合冷空气、锋面等因素分析旱涝、寒潮等灾害,结合大气运动分析台风、伏旱、中国华北春旱等灾害成因。

我国气象灾害的发生时间上的季节性和空间上的地域性,归纳如下:

台风

寒潮

暴雨洪涝

干旱

形成

热带气旋

强烈发展

强冷空气入侵(冷锋天气)

连续暴雨或短时大暴雨

长时间无雨或异常少雨

多发季节

夏秋之交

冬、春、秋都有

夏、秋为主

春冬多发

影响我国主要地区

东南沿海

多数省区

东部、南部

华北、西北

危害

破坏农业、交通、通信、公共设施

强烈降温造成冻害

洪水冲毁、淹没农田和公共设施等

粮食减产、人畜缺水

防御措施

气象卫星的监测和预报

长期:水利建设、植树

短期:发展耐旱作物,

应急:节水

雷达监视

减轻灾害

采取防寒措施

工程措施:水利建设、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非工程措施:加强分洪泛区土地管理、实行防洪保险等

我国的水旱灾害十分频繁与季风气候密切相关。夏季风进退的迟早、势力的强弱,再加上某些年份副高位置反常(如副高位置偏西北,而东部干旱),使我国降水的年际变化很大。我国的旱涝灾害在时间和空间上有不同的表现。从我国历年旱涝情况看,大致是东北涝多于旱;华北盛夏多洪涝,春旱十分严重;长江中下游地区大体上夏多洪涝,盛夏多伏旱。

(四)自然灾害的关联性

从成因上,自然灾害具有很大的关联性,这种关联性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灾害的群发性和严重性。

天文灾害 太阳黑子增多

气候灾害 暴雨洪涝的发生 泥石流、滑坡

地质灾害 地震频发 断层发育岩石破碎、风化严重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知识点讲解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