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实践学年论文范文
旅游管理专业在培养专业人才时比较注重动手性与实践性的培养,此专业毕业生需要具备较强实践能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旅游管理实践学年论文,供大家参考。
旅游管理实践学年论文范文一:本科院校旅游管理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摘要:实践教学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文章以地方本科院校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其实践教学体系现状的基础上,找到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基于协同创新理念,构建新的实践教学体系,旨在为培养具有较高实践能力的创新型复合人才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实践教学体系;协同创新理念;旅游管理专业
一、导论
旅游业在快速、多元发展的同时,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这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更要有较强的实操能力。旅游高等教育需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社会的需求。然而,目前地方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大多尚未形成真正意义上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其毕业生的就业现状也并不乐观,不少处于“高不成、低不就”的堪忧境地。究其因,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存在一系列的问题。笔者基于协同创新理念,探讨如何从人才培养目标、师资力量等方面着手构建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地方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现状
作为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地方本科院校的实践教学以景区景点实践考察、室内模拟训练及旅游企事业单位的实习为主。然而,由于经费、师资、重视程度等现实问题,其实践教学体系往往只停留在表面,却未真正落到实处。
(一)人才培养方向不够清晰
这是地方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旅游行业因产业链较长,涉及多方面,而不同行业分支所需的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差别较大。目前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的培养目标主要可划分为饭店、会展、旅行社和景点景区四部分,而从高校的课程安排上来看,但凡涉及旅游、管理的课程都位列其中。四大部分皆属学习内容,学生不仅要修公共课,还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如此一来,易导致学生缺乏明确的目标,有一种越学越糊涂的感觉。加上在我国高等院校专业设置中,将旅游管理专业设立在工商管理学科门类中,使得课程设置中过分注重管理课程,而忽视对管理对象操作的学习和掌握。
(二)学校认知重视程度不够
作为一个新兴的专业,旅游管理专业发展时间较短,在学校的教学地位不是很高,也很难得到与老牌专业同等的重视程度。地方本科院校旅游教育滞后于旅游产业发展需求,通常没有像高职院那样设立专门的实训酒店,对一些基础的服务技能培训也只是通过简单的课堂教学来实现。当学生真正在岗位上的时候,现实与教学的严重脱节,让本科学校的学生远低于社会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要求。这些都与学校对旅游管理专业的认知与重视程度紧密相关。实践教学是对旅游管理专业的新要求,如何把握实践教学体系与专业目标培养、学科理论建设、课程要求、产业需求之间的关系,是亟待解决的重要议题。
(三)相关教学设施设备欠缺
地方本科院校在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中,多以理论教学为主,虽在课程设置中加入实践教学,但基本流于形式。室内实践教学环节较薄弱,现有的实训教学设施、设备及相关视听资料缺乏。有些院校虽然建立了专业模拟实训室,但由于其仿真程度太低,布局欠合理,难以营造真实的服务氛围。实训室内相关配套设备的缺乏,导致部分项目不能顺利开展,更谈不上进行一些项目的研究和设计。同时伴随在线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如何加强线上营销及服务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学校应加大相关资金投入,给学生更多实操机会。
(四)“双师”与校企合作不足
双师型教师的兴起顺应了旅游管理专业发展的要求,是实践教学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双师型教师不仅要具有非常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也要有相关从业经历。然而目前地方本科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多无酒店或旅游行业的从业经验。大部分是研究生或博士一毕业就直接从事教学工作,缺乏行业工作经历或业务背景;还有一部分是由相邻学科转过来的,比如地理、历史、外语等,专业功底不深,在短期内难以胜任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与此同时,旅游管理专业校内实践基地建设存在与校外相关旅游企业的合作机制不足等问题。现在的校企合作主要是在学生临近毕业的时候,去企业实习几个月,但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去酒店见习的机会较少,缺乏系统的将实习与培训相结合的教学机制。而邀请旅游企业经理人做兼职教师的情况更加少见,师资来源单一,不利于校内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三、基于“协同创新”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作为一种新的大学办学理念,“协同创新”是基于集成、合作、融合与共享的价值准则形成的教育理念。它突破了传统的创新机制和创新模式,强调以协同创新的方式使各创新主体在整体发展中相互连接并共同创新协作,以推动创新活动的开展。它既是大学办学内生的需要,又是社会发展对大学提出的新要求;既是大学创新由割裂走向融合、由分散走向集成的客观要求,又是大学自身突破传统创新的必然结果。协同创新理念虽提出时间不长,但经过实践的检验已初见成效,成为大学共同的办学理念并被贯彻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
(一)明确培养目标,打造复合型人才
“重理论、轻实践”是地方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易出现的现象,故在人才培养上应本着“深理论、强实践、重能力”的总体思路,在打好理论基础的同时,以市场和就业为导向,确立“能力本位”的培养观。教学中应明确教学目标,根据自身教学资源和区位优势,重点培养具有较高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让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行业的需求。通过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增加旅游管理专业相关选修课程,为学生提供多元化发展空间,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同时,在人才培养上应建立人才专项培养机制,让每位学生了解自己专业的学习目标和就业方向,并结合自身特长理性选择、确定从事旅游行业不同的专业方向。针对每个方向,学校应设置相应的课程及实践教学内容。
(二)提高重视程度,促进专业发展
目前,旅游业发展态势良好。2015年一季度旅游经济运行基本面总体稳定,预计上半年实现旅游收入1.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3%,未来20至35年将是中国旅游业发展的黄金期。旅游管理专业应得到地方本科院校的充分认可与重视。学校应建立、健全产学研合作教育机制,与地方政府、旅游管理专业的相关部门和行业企业实行联合培养。比方定期组织学生到相关企业进行岗位职业体验,邀请酒店、旅游景区、旅行社、会展行业等旅游企业专家座谈等。
(三)加大资金投入,改善设施设备
专业模拟实训室的设立不可或缺。实训室在锻炼学生专业能力、综合能力的同时,有利于毕业后能更好地胜任旅游行业各岗位的工作。地方本科院校应加大对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资金投入,完善实训教学设施、设备及相关视听资料等硬件设施;打破传统的实验室,构建融教学、实践、职业技能鉴定等于一体的综合实验室。现在信息网络遍及全球,在线旅游产业迅速发展,学校要结合这种旅游时代潮流,加大对学生在线上旅游和线下旅游实训的投入,加强进一步学习,才能提高学生的线上营销和线上服务能力,也有效提升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四)加强“双师”建设,加深校企合作
为培养“双师”,地方本科院校应积极鼓励教师“走出去”,多给予教师去企业学习的机会,让他们及时了解市场信息和行业发展趋势。同时,学校应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训,鼓励教师获取各种与专业发展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高级职称的教师在教学之余,还应全面指导和培训青年教师,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校企合作方面,学校应加强与对口企业的联系,实现校企双赢。学校方可邀请企事业单位的专家、技术能手到学校开展讲座、培训或兼职任课;可将学生带入企事业单位进行考察,了解整个企业的操作过程、岗位划分及晋升空间,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就业方向。企业方可为学生提供兼职及实习岗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最大程度的赢得高素质人才。
四、结论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历史阶段,需要大量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地方本科院校应抓住历史机遇,顺应社会发展,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应具备较强的实操能力。但大多地方本科院校“重理论、轻实践”,导致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到社会后很难适应社会的需求。文章基于协同创新的教育理念,探讨了地方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只有在充分考虑自身特点和实力水平的基础上,明确办学定位,完善教育方案,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杨慧,毛金凤.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协同创新研究[J].北方经贸,2014(3):175-176.
[2]别敦荣,胡颖.论大学协同创新理念[J].中国高教研究,2012(10):4-8.
[3]吴淑琴.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基本思路[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7(3):46-49.
[4]杨音南,袁尧清.地方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问题探讨[J].商业经济,2009(03):98-100.
旅游管理实践学年论文范文二:旅游管理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
摘要:高职院校应注重培养和提高教师的“双师型”素质,配备一支既懂理论又懂实践的师资力量,完满实现实践教学目的。
关键词:旅游管理;实践教学
一、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实践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内容不够合理
对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比较明确,但是实践教育的目标不明确。主要表现在:
1、未制定独立的实践教学计划。在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中,虽然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但是在课时比例设置方面还不够合理。实践教学环节十分薄弱,难以把实践教学有机地贯穿于导游、餐饮、旅行社等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之中,导致人才培养目标与实际教学环节脱节。究其原因是没有制定单独的实践教学计划,究竟实践教学环节设计是否可以实现培养目标,每项实践活动的目的是什么都未明确,更缺乏深入研究。
2、实践(实习)活动安排集中、实习形式单一。目前,在旅游专业实习的教学安排中,学生实践的方式、内容都是按严格的教学程序,实习内容、实习方式和学时受到限制。其中专业认知见习,集中几周时间以参观旅游饭店、旅行社、旅游景区为主;专业课程校内外实习控制在2周,校内实践课程往往是学生按教师给定的题目和布置的任务去完成,层次较低,实践内容不能紧跟社会发展,忽略学生的个性差异,阻碍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由于某些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滞后,导致如《酒店前厅和客房服务实训》、《餐饮服务实训》等实训课程(项目)无法有效开展;顶岗实习一般安排在大三最后一学年,实习方式则是以学校集中安排实习与学生自主安排实习两大类居多。从以上情况来看依然是理论集中学,实习集中做的状况,实践的内容与理论教学对应性不强,学生不能及时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也难有效地用理论指导实践,不利于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3、实践结构不合理,缺乏实习指导。一方面表现为学生在饭店、旅行社、旅游景点实习时间长短不等;另一方面实践岗位结构不合理,旅游饭店实习几乎都是一人一岗,学生缺少对其他部门、其他岗位的了解。学生在一线服务岗位上往往一干就是几个月,完全以掌握操作技能为主,管理技能很少得到或者根本就得不到训练;旅行社实习则完全成了导游实习或前台接待实习,学生只了解旅行社接待服务这一部分,实习内容单一、枯燥简单、劳动量大、时间长,实习效果就大打折扣。学校也由于经费、师资等原因,无法安排专职的实践指导教师,对实习生进行指导,校外实习质量很难监控。
(二)实践型师资队伍建设比较薄弱
旅游业作为实践性很强的产业,需要一支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际经验的旅游专业师资队伍。但目前从事旅游专业实践教学的老师多由理论课教师来担任,教师多是从其他相关专业如经济学、管理学、地理学等专业转行而来,虽然有着较丰富和系统的理论知识,但缺乏对旅游学科的系统掌握和必要的实践经验。在教学上依然遵循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更新。很多高职院校并未配备实践专职指导教师,因此也影响到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
(三)实践教学场所的建设和管理不够完善
1、校内实践教学条件难以支持实践教学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是校内实践教学得以实现的前提。由于条件限制,国内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功能简单,使用率低,实践教学设施、设备及相关视听资料严重匾乏。如《宴会设计》课是操作性极强的应用性课程,但如果教学中不能进行实际演示(没有模拟中餐厅),即使专业教师的授课水平再高,也难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学效果也不可能理想。
2、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滞后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建立的实习合作基地主要以旅游饭店和餐饮企业为主,旅行社实习以导游接待为主,局限于对学生的餐饮服务、客房服务技能等技能的实习训练。旅游企业仅根据自身的需要有选择的接纳学生实习,严重影响实践教育目标的实现。另外由于各旅游饭店和旅行社的条件参差不齐,造成学生的实习效果差别很大。
3、实践教学管理方面的制度不完善高职院校该专业的实践教学在教学要求、考核制度、管理制度及相关规则等方面还很不完善,如实训教学大纲、实训教学实施细则、实训教学管理条例等教学文件不够齐备,或者内容缺乏科学性。实习考核方式简单,随意性大,缺乏控制。
二、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实施保障建议
(一)进一步明确实践教学目标,制定实践教学计划
进一步明确高职旅游管理教育是以培养管理、服务于旅游企业一线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并将培养目标具体化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等实践教学目标。
1、增加实践课时所占比例,压缩理论课时。突破以往教学计划中偏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过分依赖于理论教学的现状。以旅行社为例,如设置旅行社见习、旅行社业务实习、旅行社接待部实习,导游现场实习,旅行社综合实习,形成一个较完整的实践教学过程。
2、单独开设实践课,重视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实践课是针对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来开设的,如《酒店前厅与客房技能实训》、《餐饮技能实训》、《导游业务实训》、《旅行社经营实训》等课程。
3、将取得与旅游业密切相关的资格证(如导游资格证、客房服务技能证)考证纳入到实践教学计划中。要求学生学习掌握对饭店管理、旅行社业务流程等管理软件的使用,并具备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能力。
4、利用旅游企业工作现场如酒店宴会厅,在职业岗位上对学生进行实际训练,开展现场实训教学。
(二)注重专业实习,加强校外实习指导
应按学生的目标取向和教学培养方案的要求设定三个实习模块:旅游饭店实习、旅行社实习、旅游景区(点)实习。要求学生全面掌握旅游企业服务中的各个环节。学校与旅游企业协商给学生安排岗位,让学生在不同部门得到锻炼。采取企业指定有工作经验的老员工带学生,学校派实训指导教师到实习基地指导学生等方式进行专业实习的质量监控。可以通过发放调查表、走访实习基地和用人单位,充分听取他们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真实评价和教学改进意见,不断完善实践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保证学生实习效果。
(三)建设优秀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高职院校应注重培养和提高教师的“双师型”素质,配备一支既懂理论又懂实践的师资力量,完满实现实践教学目的。一是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参加由旅游行业、国家劳动部门组织的各类职业资格课程培训考试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如国导证、领队证、茶艺师等;二是要求教师到全国知名的酒店、旅行社或风景名胜管理区进行挂职锻炼,并定期选派教师到国内著名的酒店管理学院学习进修;三是引进有经历、有经验、懂技能的教师;四是聘请相关企业优秀技术专家和操作能手来校任教,承担实践课程的培训和指导工作;五是聘请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成为客座教授。
(四)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1、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服务,建立如模拟导游实训室、模拟旅行社实训室、模拟酒店实训室(包括中西餐厅实训室、酒吧实训室、客房实训室等)等校内实践基地。购置教学设备和教学软件,并提供部分工具及少量消耗材料供实践教学使用。为旅游专业的实践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场所,为培养该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一个有效的平台,切实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2、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实习基地的建设主要是通过学校与企业建立协作关系而实现的,在实践教学条件不完备的条件下,让校外的企业和机构成为学生实践学习的场所,企业按照与学校签定的协议为学生提供实习工作的岗位,是很多学校实施实践教学的重要途径。应依托校外的高星级酒店和旅行社,大型旅游风景区、主题公园等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3、逐步完善实践教学的管理制度。为了更好地开展实践教学,就必须要有相应的管理制度作为保障,以便实践教学更加规范。涉及实践教学的管理制度、文件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制定实习管理方面的制度。应根据专业培养要求和实习规律特点,制定配套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如《实习管理制度》、《实习基地管理制度》等内容。
二是完善校内实训教学指导文件。一般包括实践教学目标、实践计划、实践课程大纲、实践指导书等。每门实践课程的具体实训项目(单元)应有具体操作性文件,包括有实训项目指导单、实训项目管理卡、实训项目报告等。
三是规范实习考核制度。如《实践教学规范和考核标准》、《实习考核奖惩制度》等。以旅行社为例,根据旅行社的业务流程来安排实习内容,每一实习阶段,都提出相应的要求和要达到的目标。通过设立学生实习成绩综合考核指标体系,老师很容易掌握学生的实习效果,进而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和监控。
参考文献
1、基于协同创新理念的旅游管理专业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研究杨慧沈阳师范大学2013-05-01
2、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探讨张金霞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04-20
旅游管理实践学年论文范文相关文章:
1.旅游管理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2.旅游实践报告范文
3.大学生旅游专业毕业论文
4.中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论文
5.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析论文
6.旅游管理自荐信范文
旅游管理实践学年论文范文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