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棋盘和围棋入门知识
围棋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许多人都爱好下围棋;下面是有围棋棋盘和围棋入门知识,欢迎参阅。
熟悉棋盘
棋盘看起来很简单,并无神秘之处,其实它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对于初学者来讲,认识和了解棋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那我们先来认识棋盘,了解棋盘的部位、名称。这可是围棋入门的一道关口!以后,你就听得懂“棋魂”中的一些名词啦!
1) 棋盘为正方形,由横竖平行交叉的线构成盘面。正式的棋盘为十九路盘(下图:盘面上有横竖各十九条并行线,构成三百六十一个交叉点),另外还有较小的十三路、九路盘供初学者使用。(而一些下棋的软件,如“手谈”也分19路和9路两种!)
2) 棋盘上各点的位置,采坐标法编号。如下图的黑子1为( 14.七)、白子2为(7.十三)。
3) 棋盘约可分为左上角、左下角、右上角、右下角、上边、下边、左边、右边和中腹九个部份。
4) 棋盘上共有九个方便定位的黑点,称作「星」。 盘面有四个角星,四个边星,中腹正中央的星有个特殊的名称,叫“天元”。
5)棋盘最外一条线叫边线,也叫一线,向里依次叫二线,三线,四线等。一般以四线作为边和中腹的分界线。
角星的周围是角部,一般以角星两侧的五线作为角和边、角和中腹的分界线。
6)角部的八个点――角部有一个三三,一个星,两个小目,两个目外,两个高目,这八个点十分重要,要记住它们的位置和特征!
1.红色的a点叫“三三”。
2.红色的c点叫“小目”。
3.×符号处为“目外”。
4.▲处为“高目”。
5.●就是“星”。
『棋子』 『棋筒』
围棋的棋子为圆形,分为黑白两种颜色。标准棋数为黑子181枚、白子180枚,共361枚。(足不足数关系不大) 棋筒是放棋子的器具。
认识围棋
围棋起源于中国古代。推测起源时间为大约公元前6世纪。传说尧的儿子丹朱顽劣,尧发明围棋以教育丹朱,陶冶其性情。围棋的最早可靠记载见于春秋时期的《左传》。战国时期的弈秋是见于史籍的第一位棋手。南北朝时候,棋盘定型为现在的19道棋盘,并且出现了评定棋手水平的围棋九品制。围棋逐渐成为中国古代知识阶层修身养性的一项必修课目,为“琴棋书画”四艺之一。唐代出现了棋待诏官职。著名棋手王积薪作“围棋十诀”在现代围棋中依旧适用。
清朝初年,出现了中国古代围棋的发展一个高峰期。大批著名棋手涌现,留下大量名局棋谱,如黄龙士与徐星友的“血泪篇”,施襄夏与范西屏的“当湖十局”。同时,围棋理论的研究亦达到一个高峰,代表作有徐星友的《兼山堂弈谱》和施襄夏的《弈理指归》等。但随后,中国围棋渐渐衰微,围棋发展的中心也转移到日本。
围棋在公元7世纪传入日本,很快就流行于宫廷和贵族之中。战国末期,丰臣秀吉设立“棋所”,德川幕府时代,出现了在天皇或将军面前对弈的“御城棋”,日本围棋逐渐兴盛,出现了本因坊,安井,井上,林等围棋世家。其中坊门尤其人才辈出,先后出现了道策、 丈和、秀和、秀策、秀甫、秀荣等杰出棋士。日本围棋由于废除了中国古代围棋的座子制(古代中国围棋是放四个座子,就是两黑两白放在对角星的位置上,双方在这个基础上开始布局),布局理论得以极大发展。
明治维新以后,棋手失去幕府支持,开始谋求新的谋生手段,导致了新闻棋战和现代段位制的出现,并创立了全国性的日本棋院。昭和时代,吴清源和木谷实共同宣起了“新布局”的潮流,开始了现代围棋的时代。其后日本棋界一流棋手辈出,如坂田荣男,藤泽秀行,高川格,及后来的大竹英雄,武宫正树,小林光一,石田芳夫等。
1984年,第一届中日围棋擂台赛开幕,拉开了中日围棋交流的序幕。聂卫平在前三届擂台赛中取得11连胜,极大的推动了中国围棋的普及。
1988年4月16日国家体委发布《围棋国家段位标准》《围棋国家段位标准实施细则》和《围棋地方段位制》。
1988年,曹薰铉在第一届应氏杯世界围棋锦标赛中夺冠,同样引发了韩国围棋的热潮。此后,大量世界性新闻棋战出现。在这些棋战中,李昌镐从众多棋手中脱颖而出,成为当时棋界第一人。2004年后,李昌镐的状态有所下滑,李世石、古力等新锐势力开始对其发起冲击,国际棋战呈现中韩对抗,日本落后的局面。
围棋棋盘和围棋入门知识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