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发布时间:2017-02-10 13:35

尽管会计学与文化学分属不同的研究领域,各自有着不同的研究对象,但是,会计作为一种人类管理实践活动是受到其所处的文化环境的影响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会计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会计毕业论文范文一:会计核算业务监督有效性强化的思考

中央银行会计核算数据集中系统上线运行后,中央银行会计核算业务监督通过参数化管理模式,实现了风险业务实时监督、重要业务全部监督、一般业务随机抽取、凭证影像逐笔核对的监督要求。本文根据现行中央银行会计核算业务监督管理现状,分析业务监督工作中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更加有效发挥业务监督效能的几点建议。人民银行的会计核算系统是反映社会资金运动、体现中央银行作为资金最终结算者重要地位的核心业务系统,对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履行央行支付清算服务职能,促进金融业稳定运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为适应经济金融形势的发展,满足中央银行有效履行各项职能的客观要求,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人民银行全面开展了会计核算工具的改革和创新,先后开发推广了单机版中央银行会计核算系统、会计核算业务“四集中”系统和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等会计业务应用软件,并与相关系统连接,逐步走向数据集中,提高了账务核算、资金结算和信息反映的质量和效率。会计核算业务监督作为会计核算的最后一道防线,在把好会计核算质量关、促进会计核算规范化、保障核算资金安全等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现行中央银行会计核算业务监督管理现状

2014年6月30日,中央银行会计核算数据集中系统(以下简称ACS)完成了全国的推广上线。ACS利用数据集中和网络连接的优势,对会计核算业务风险防控体系进行完善与流程再造,从加强内部控制的角度分析防控重点,通过“小前台、大后台”的岗位设置和流程管理,强化业务过程控制,前移风险防范关口,提高防控和监督效能,更好地保障了人民银行会计资金安全。业务监督子系统作为ACS的应用子系统,位于ACS应用层,利用会计核算数据全国集中的优势,同步实现监督系统的全国数据集中。ACS业务监督子系统以风险监督为目标,通过监督范围参数化、监督要素参数化、监督内容参数化、监督方式参数化和任务分配参数化的参数化管理模式,实现了风险业务实时监督、重要业务全部监督、一般业务随机抽取、凭证影像逐笔核对的监督要求。人民银行各省会和地市中心支行均在ACS中设立了市业务监督中心,业务监督中心设置了业务监督岗和监督主管岗,业务监督人员通过ACS业务监督子系统对本级及辖内ACS营业网点的参数类业务和特定业务进行实时监督、对重点业务和一般业务进行事后监督、对原始凭证与凭证影像一致性进行监督、对查询和查复业务进行监督、对设定范围内的重要会计账户进行监督、对被监督机构ACS系统操作日志进行监督、对网点已确认对账结果的账户进行监督,有效发挥了业务监督效能,保障了资金安全。

二、现行中央银行会计核算业务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体制不顺

2014年,人民银行对地市中心支行内设机构设置进行了调整,地市中心支行不再保留事后监督部门,事后监督职责按业务条线分别交由各相关业务部门履行。因此,人民银行地市中心支行的中央银行会计核算业务事后监督职责由支付结算部门承担。从内设机构条线管理上来看,省会中心支行支付结算部门相应的承担着对地市中心支行中央银行会计核算业务事后监督工作的管理职责。但目前,人民银行地市中心支行支付结算部门作为ACS的市业务监督中心通过ACS业务监督子系统对会计核算业务进行监督,省会中心支行支付结算部门作为ACS的省级运管中心通过系统对全省会计核算业务进行管理,但ACS业务监督子系统中各市业务监督中心的各项业务数据并未推送给ACS省级运管中心,省会中心支行支付结算部门无法通过系统直接获取辖内各地市中心支行支付结算部门的会计核算业务监督情况。同时人民银行省会中心支行本级仍然保留了事后监督部门,对本级及辖内营业网点的会计核算业务进行监督,但省会中心支行支付结算部门与事后监督部门是并行关系,并无管理关系。这种管理体制在实际业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着诸多不便。

(二)制度相对滞后

ACS上线后,中央银行会计核算业务处理方式、业务处理流程、业务操作规范等多方面均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相应的中央银行会计核算业务监督模式和监督流程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但目前人民银行只出台了《中央银行会计核算数据集中系统业务处理办法》、《中央银行会计核算数据集中系统业务操作规范》等规范中央银行会计核算业务办理的配套制度,并没有出台中央银行会计核算业务监督的相关制度,导致业务监督人员只能依据中央银行会计核算业务办理的配套制度并参照2004年发布的《中国人民银行事后监督中心工作规程》,凭个人对文件的理解以及过往的业务经验开展会计核算业务监督工作。

(三)业务监督人员思想认识有偏差

目前,ACS的处理机制是各营业网点受理、审核业务凭证,并将凭证影像信息上传至业务处理中心,业务处理中心对凭证影像进行切片录入,正确无误的系统将自动记账处理,处理成功的会计核算业务系统再自动推送至业务监督中心。在此业务处理机制下,部分业务监督人员会简单认为需要监督的会计核算业务已经被业务处理中心审核通过并记账成功,监督工作只是简单的业务重复核验、凭证整理归档,未意识到监督工作的重要性。而且人民银行地市中心支行内设机构调整后,很多原事后监督部门人员并未人随业务走,导致支付结算部门中承担中央银行会计核算业务监督工作的人员大部分是新手,他们往往没有事后监督工作经验,且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业务监督人员思想认识上的偏差,以及自身业务技能水平不高,致使中央银行会计核算业务监督工作效能未有效发挥。

(四)实时监督效能发挥有所偏差

ACS业务监督子系统新增了实时监督功能,对参数化设定的部分业务实时推送到业务监督中心,由业务监督人员当日完成监督,改变了以往“T+1”事后监督的模式,将风险防控关口前移了。但目前需要开展实时监督的业务主要是开销户业务,计息账户、账户基础信息、再贴现账号对应关系的设置等非凭证类业务,并未将营业网点受理的凭证类业务设置为实时监督,且从系统运行情况来看,在实时监督未完成的情况下,被监督业务仍可继续推送至业务处理中心进行后续处理。实时监督仍然是事后监督,只是“T+0”的事后监督,其监督不影响业务的任何处理进程,致使实时监督流于形式,实时监督效能未发挥。

三、加强中央银行会计核算业务监督有效性的相关建议

(一)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明确职责

建议人民银行能够对中央银行会计核算业务监督工作实行垂直化管理,从上之下明确中央银行会计核算业务监督管理部门。目前ACS及其业务监督子系统的运行维护职责从上之下均是由支付结算部门承担,因此中央银行会计核算业务监督管理职责也应与实际情况保持一致,从上之下均由支付结算部门承担。同时建议人民银行能够修改ACS后台程序,将ACS业务监督子系统中各市业务监督中心的各项业务数据推送至ACS省级运管中心,以便省会中心支行支付结算部门掌握全省会计核算业务事后监督工作情况,加强对全省会计核算业务事后监督工作的管理。

(二)尽快出台相关制度

建议人民银行尽快出台中央银行会计核算数据集中系统业务监督规范或操作指引,明确监督内容、监督工作流程、监督资料传递程序、风险防控重点等内容,以确保会计核算业务监督有章可循。用统一的、规范的业务监督标准来明确业务监督人员的监督行为,把好中央银行会计核算业务的最后一道关口。

(三)提高责任意识,加强业务培训

事后监督工作是对会计核算业务风险实施自我控制的一种有效手段,是保障资金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业务监督人员要充分认识到中央银行会计核算业务监督工作的重要性,努力提高自身思想认识水平和主观能动性。同时,应不断组织对业务监督人员进行会计核算业务新业务、新知识的培训,保证业务监督人员和会计核算人员培训同步,并有针对性的进行特殊业务和重点业务监督的专业化培训,或通过建立业务监督人员和会计核算人员定期岗位交流机制,以提高业务监督人员的业务水平,使其能够适应新形势下的中央银行会计核算业务监督工作,使会计核算业务监督质量和效率不断提高。

(四)充分发挥实时监督作用

ACS作为直接参与者,一点直连接入第二代支付系统、一点完成清算。在现行业务处理机制下,不管是ACS内部资金汇划还是不同金融机构间资金汇划都做到了实时处理、实时到账,因而对风险控制的时效性要求将非常高。因此,建议将重点业务和超过一定金额的资金汇划业务纳入实时监督范围,同时修改ACS相关程序,将实时监督嵌入业务处理过程中,即被监督营业网点操作员受理的特定会计核算业务在经网点主管审核后,先推送至业务监督中心进行实时监督,审核监督无误后再推送至业务处理中心进行切片录入,处理成功的再自动入账处理。真正做到将监督关口前移至会计核算业务处理过程中,而不是事后对会计核算结果进行复审和校验,以充分发挥实时监督效能,有效防范资金安全风险。

参考文献:

[1]钱珍玉.人民银行会计核算发展与事后监督转型探讨[J].福建金融,2014(10)

[2]仇瑾.构建核算数据集中背景下的新型央行事后监督模式[J].吉林金融研究,2015(4)

[3]黄圆.基于事后监督视角的央行会计核算风险及防范对策研究[J].吉林金融研究,2015(7)

[4]盖春娥.数据集中下对加强会计核算管理的思考[J].金融科技时代,2015(9)

会计毕业论文范文二:人力资源会计核算可行性分析

摘要:本文在分析人力资源价值的内涵和人力资源会计的模式后,提出建立人力资源价值核算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设计了一套人力资源会计的核算体系做准备,以准确的反映人力资源的价值。

关键词:人力资源会计;可行性;核算

一、概述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是以知识消费为重要因素的经济时代。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认为规模经济和要素质量提高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两个方面,其中人力资源在知识经济时代的贡献率远远大于物质资源。此外,关于人力资源的重要性也日益为世界各国及各国的管理界所认识。人力资源存量的积累和增长促进了经济的持续增长,而经济的增长又反过来需要更多的掌握了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即对人力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传统的会计核算体系无法体现出人力资源的变化情况。因此,推行人力资源会计执行政策和完善人力资源会计核算体系就尤为必要。

二、人力资源会计的内涵和模式

1.人力资源的内涵。关于人力资源的定义,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观点:一类是从人力资源载体的角度出发,认为人力资源是一定时期、一定社会区域内在适龄劳动人口和超过劳动年龄的人口中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的总和,也即把人力资源等同于劳动力资源;另一类是从人力(体力、知识、智力和技能等)的角度出发,认为人力资源是指一定时期、一定社会区域内在适龄劳动人口和超过劳动年龄的人口中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所拥有的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包括已经投入和尚未投入社会财富创造活动的能力)的总和。

2.人力资源会计的模式。目前关于人力资源会计的种类基本上可分为人力资源成本会计、人力资源价值会计和劳动者权益会计这三种类型,它们分别核算的内容是:人力资源成本的核算,如取得成本、培训成本等等;人力资源价值的核算,即采用怎样的方法来确认人力资源的价值;人力资源权益核算的具体内容可以包括为:劳动者应享有的所有权利,主要是指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和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福利和保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三、建立人力资源会计的必要性

21世纪是一个经济不断膨胀的时期,此时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不断深化以及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不仅使企业内部十分重视人力资源的信息,企业外部的投资者或客户也十分关心其人力资源情况,这就对设立人力资源会计提供了迫切的要求。首先,推行人力资源会计是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经济的增长,财富的创造将不再依靠物质资料的投入和消耗,而是主要依靠知识。知识载体的人力资源成为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一个企业盈利能力的高低不仅靠传统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资料,还迫切需要引入人力资源会计。其次,推行人力资源会计是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人力资源是企业的一项重要生产资源,通过对它的投入,可以增加企业的产出。但人力资源投资收益如何又是企业必须考虑的问题,这就要求会计对人力资源的成本和价值进行核算,以考核其经济效益。同时,人力资源会计将人力资源确定为资产,正确区分了投资与耗费的差别,可以使企业会计信息反映更准确。再次,推行人力资源会计是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人力资源是企业的一项重要生产资源,通过对它的投入,可以增加企业的产出。但人力资源投资收益如何又是企业必须考虑的问题,这就要求会计对人力资源的成本和价值进行核算,以考核其经济效益。同时,人力资源会计将人力资源确定为资产,正确区分了投资与耗费的差别,可以使企业会计信息反映更准确。最后,推行人力资源会计是正确评估企业资产,避免国有资产流失的需要。任何企业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人、财、物等基本经济要素。我国的国有企业中,除了财、物资源外,还存在着大批优秀的技术和管理人才,他们是企业非常宝贵的人力资源。但是,传统的会计方法忽视了对人力资源价值的核算,使企业人才无偿外流;在资产评估中,也低估了国有资产的价值,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因此,实施人力资源会计,全面计量企业的经济资源,有利于对企业资产的正确评估。

四、建立人力资源会计的可行性

在建立人力资源会计不仅是有其必要性,而且也有其可行之处,并且这些可行之处都可以得到各大学者的认可。首先,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环境,为我国推行人力资源会计奠定了基础。在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中,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知识、人才的重要性,认识到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企业之间竞争,知识的创造、利用与增值,资源合理配置,最终都靠知识的载体——知识型的员工来实现。多年来,国家非常重——视教育质量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不断增加对教育和科技的投入;企业也采取高薪聘用专家、重奖科技人员等措施,加大对人力资源投资力度。“人力也是企业的一项重要资源”成为人们的共识,这就为人力资源会计的推行奠定了基础。其次,人力资源市场体系的建立为我国推行人力资源会计创造了条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市场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为实现人力资源的有效流动提供了重要手段和根本保障;也使用人单位与从业人员之间实现双向选择,有利于人力资源在全社会范围内得到优化配置。人才的流动及其价值实现,使人力资源的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为人力资源会计的推行创造了条件。第三,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奠定了我国推行人力资源会计的理论基础。国外人力资源会计研究30多年来,已形成较成熟的理论体系,并开始在实务中运用。我国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解决了人力资源成本和价值计量上的一些难题,初步形成了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和人力资源价值会计理论,并对人力资源会计的具体运用提出了种种设想。这些理论研究为人力资源会计的推行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第四,会计报表使用人对人力资源会计信息的需求是推行人力资源会计的动力。传统会计报表没有企业人力资源的变化情况,以及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在损益表中,传统会计将人力资源的投资成本列为本期费用,而未予以资本化列为资产,从而歪曲和低估了本期收益。在资产负债表中,传统会计在企业资产总额中并未包括人力资产,从而歪曲和低估了企业实际拥有的人力和物力资产总额,及企业未来盈利能力。人力资源会计提供的会计信息,能够更确切地分析人力资源、物质资源投资比例和投资效果,更真实地反映出企业总资产中人力资产、物质资产的比例,为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正确的决策依据。对人力资源会计信息的需求形成了推行人力资源会计的强大动力。

五、结语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认为规模经济和要素质量提高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两个方面,其中人力资本在知识经济时代的贡献率远远大于物质资本。此外,关于人力资源的重要性也日益为世界各国及各国的管理界所认识。而传统的会计核算体系无法体现出人力资源的变化情况。因此,推行人力资源会计执行政策和完善人力资源会计核算体系就尤为必要。

参考文献:

[1]朱金凤,薛惠锋.我国人力资源会计研究进展和现状揭示[J].生产力研究,2006(5):264—265.

[2]聂绍群.关于人力资源会计核算的几点看法[J].商场现代化,2006(459):251—252.

[3]齐君,邵其军.中国会计学会“人力资源会计理论与方法”研讨会综述.人力资源会计专题(1999).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137.

[4]郎云辉.知识密集型企业人力资源会计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06.

[5]段敏生.浅谈权益型人力资源会计[J].财会月刊,2006(9):19—20.

[6]张文贤.人力资源资源会计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会计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相关文章:

1.会计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2.会计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范文

3.会计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范文

4.会计审计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5.财务论文开题报告

6.会计审计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会计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