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学期时间马上就要完结,七年级语文期末考试就要来临,小编整理了关于七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七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题
期末检测题
第一部分:
1.用课文原句回答:
⑴《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的主旨句是 。
⑵《咏雪》中的两个比喻句是⑴ ;⑵ 。
2.画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2)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3.指出下列各句的修辞手法。
(1)有人说,鹅是“一夫一妻”制的,我看不见得。( )
(2)难道画中美人真的活了吗?难道蒙娜丽莎会“变脸”吗?( )
(3)偷蛋的是机灵鬼,被偷的准是马大哈。( )
4.填空:
⑴泰戈尔是 著名诗人, 获得者。
⑵《两小儿辩日》选自 ,《世说新语》由 组织文人编写而成。
5.译句:
⑴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⑵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第二部分:
(一)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首?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6.“以告富者”是一个省略句,完整的句子应是 。
7.选出下面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贫者语于富者曰(告诉)
B、吾欲之南海(往)
C、西蜀之去南海(距离)
D、顾不如蜀鄙之僧哉(看来)
8.文中有两处“子何恃而往”,为什么第一处用的是问号,而第二处用的是叹号?请作简要分析。
9.对比鲜明是本文写法上的一大特点,请以蜀鄙二僧欲往南海部分为例,说说文章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的。
10.本文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告诉我们 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二)
①一对夫妇是登山运动员,为了庆祝他们儿子一周岁的生日,他们决定背着儿子登上七千米的雪山。
②他们特意挑选了一个阳光灿烂的好日子,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就踏上了征程。刚天亮时天气一如预报中的那样,太阳当空,没有风没有半片云彩。夫妇俩很轻松地登上了五千米的高度。
③然而,就在他们稍事休息准备向新的高度进发之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风云突起,一时间狂风大作,雪花飞舞。气温陡降至零下三四十度。最要命的是,由于他们完全相信天气预报,从而忽略了携带至关重要的定位仪。由于风势太大,能见度不足一米,上或下都意味着危险甚至死亡。俩人无奈,情急之中找到一处山洞,只好进洞暂时躲避风雪。
④气温继续下降,妻子怀中的孩子被冻得嘴唇发紫,最主要的是他‘要吃奶。要知道在如此低温的环境之下,任何一寸裸露在外的皮肤都会(A)迅速地降低体温,时间一长就会有生命的危险,怎么办?孩子的哭声越来越弱,他很快就会因为缺少食物而被冻饿而死。
⑤丈夫制止了妻子几次要喂奶的要求,他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妻子被冻死。然而如果不给孩子喂奶,孩子就会很快死去。妻子哀求丈夫:“就喂一次!”
⑥丈夫把妻子和儿子揽在怀中。尽管如此,喂过一次奶的妻子体温下降了两度,她的体能受到了严重(B)。
⑦由于缺少定位仪,漫天风雪中救援人员根本找不到他们的位置,这意味着风如果不停他们就没有获救的希望。
⑧时间在一分一秒地(C),孩子需要一次又一次地喂奶,妻子的体温在一次又一次地下降。在这个风雪狂舞的五千米高山上,妻子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着平常极为简单而现在却无比艰难的喂奶动作。她的生命在一次又一次的喂奶中一点点地(D)。
⑨3天后,当救援人员赶到时,丈夫冻昏在妻子的身旁,而他的妻子——那位伟大的母亲已被冻成一尊雕塑,她依然保持着喂奶的姿势屹立不倒。她的儿子,她用生命哺育的孩子正在丈夫怀里安然地入睡,他脸色红润,神态安详。被伟大的生命的爱包裹的孩子,你是否知道你有一位伟大的母亲,她的母爱可以超越五千米的高山而在风雪之中塑造生命。
⑩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母亲、妻子,丈夫决定将妻子最后的姿势铸成铜像,让妻子最后的爱永远流传,并且告诉孩子,一个平凡的姿势只要倾注了生命的爱便可以伟大并且抵达永恒。
11、选出A、B、C、D各处使用最恰当的词语。
A、①导致 ②导至 B.①消耗 ②损耗
C、①流逝 ②流失 D、①消逝 ②消失
依次填:A( ) B( ) C( ) D( )
12、第⑨段画横线的这句话中的“包裹”一词是什么意思?
13.第⑧段中“妻子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着平常极为简单而现在却无比艰难的喂奶动作”,为什么说“平常极为简单”的喂奶动作“现在却无比艰难”?(用文中的话回答)
14.第⑨段中写孩子“安然地入睡”、“脸色红润,神态安详”,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15、选文结尾的“一个平凡的资势只要倾注了生命的爱便可以伟大并且抵达永恒”这句话应如何理解?
(三)
事情已经过去十三年了,然而对我来说,它仿佛是昨天才发生似的——报火警钟的当当声,消防队员声嘶力竭的叫喊声,大街上人们狂奔乱跑,惊恐万分。突然,人群寂静无声。熊熊的火光照着那无数张向上仰望着的脸。那边,小男孩紧紧地拽住墙壁上狭窄的突出部分,后面是屋顶和顶楼里喷涌而出的黑烟,他离地面是那么高,看来人力是无法搭救他的了。
但是,尽管这样,还是有人来搭救了。消防车上的救火队员正在费劲地架起笨重的伸缩梯,但是那梯子伸足后还是太短,差了一大截。这时候,四名消防队员缘着细长的杆子从街面往楼上爬,杆子上装有横档,顶端用铁钩钩住。他们站上一扇窗口,把杆子伸上去,用钩子钩住上面的窗子,随后又爬上一层楼。接着,又一阵砸碎玻璃的砰砰声,又一次令人头晕目眩的攀登。他们沿着墙壁笔直地往上爬,看上去小得好似天花板上的苍蝇。四名消防队员紧贴着墙,不歇气地一个窗台接着一个窗台向上爬。在这场争夺生命的竞赛中,他们愈爬愈近了,爬在最前面的消防队员离小孩只剩下一指的距离了,他抱下了小男孩。就在这一刹那,一片火光,烈焰终于冲破浓烟,猛地从顶楼窗口喷了出来,想攫住它嘴边的猎物,可是却只能白白地冒火了。消防队员和小男孩安然踏上了在下面候着他们的大梯子。
一下子,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欢呼声,男人们互相搂着脖子,又是叫,又是笑。互不相识的人拍打着对方的背脊,相互握手,脸上喜气洋洋,一个个像突然疯了似的。女人们在街上哭泣。一个马车夫连车带人被阻塞在人群中,他紧握缰绳,自始至终没说过一句话,这时一声响鞭,策马驱车,飞驰而去,像科曼契人那样叫喊着,以发泄他心中的情感。那个小男孩和他的救命恩人被人们高抬着穿过大街,谁也不知道怎么会这样的。警察也忘了他们自己的身分,跟着别人高声欢呼,这四海之内皆兄弟的本性使人们把大火、险情、恐惧和损失全都忘得一干二净。
救火员约翰·宾斯被任命为消防队长。在下一次检阅中,宾斯的外衣上给佩上了一枚贝内特奖章。
16.文中和“四名消防队员缘着细长的杆子……”一句中的“缘”字意思相同的词是 。
17.“小男孩紧紧地拽住墙壁上狭窄的突出部分”,一句中“紧紧……拽”表现了小男孩怎样的心情?这样写与直接进行人物心理描述相比好处在哪里?
18、文中写小男孩“离地面那么高”,“那么高”可从文中哪两个句子中反映出来?(用原文回答)
①
②
19.文中有两处写到“叫喊声”,分别表达了人们怎样的心情?
①
②
20.在大火中,小男孩起初“看来人力是无法搭救他”;但最终却“安然无恙”。是什么力量搭救了他?请将文中理解最准确的一项的序号写在括号内( )
A、命运之神的力量。
B.亲人的呼唤和由此凝聚起来的无形力量。
C、热爱生命、蔑视死神以及舍己为人的力量。
D.围观群众的关心。
21.文中画横线处写消防队员抢救小男孩时,多次用了“又”字,有什么作用?
第三部分:
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500字以上的记叙文。
⑴故事发生在 (集市、乡场、大街……)上
⑵一天又一天,透过某一个窗口,我们发现景物在变,人物在变,事情在变,请以“变”为题写一篇作文。
七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参考答案
1.略
2.略
3.依次是:引用、反问、拟人
4.⑴印度;诺贝尔文学⑵《列子》;刘义庆
5.略
6.以之告富者。“之”指到过南海这件事。
7.D
8.第一次表示探询语气,第二次表示轻蔑语气(或第一次表示一般疑问,第二次表示不屑一顾)
9.如贫和尚认为去南海一瓶一钵就够了,富和尚认为应雇船去南海(或第二年,贫和尚从南海回来了,富和尚还没有成行。)
10.主观努力(或立志)
11.A①,B②,C①,D①
12.保护
13.在如此低温的环境之下,任何一寸裸露在外的皮肤都会导致迅速地降低体温,时间一长就会有生命的危险。
14.细写孩子的脸色、神态,意在告诉读者,孩子的生命得来不易,这是从侧面赞颂母亲舍身哺子的行为。
15.母爱是无私的、伟大的,任何倾注了母爱的行为都是高尚的、应该永远铭记的。
16.沿
17.表现了小男孩既紧张又害怕的心情。通过动作描写展示人物内心世界更形象、生动。
18.①但是那梯子伸足后还是太短,差了一大截。②他们沿着墙壁往上爬,看上去小得好似天花板上的苍蝇。
19.第一处:表现了人们的急切想营救小男孩的心情;第二处:小男孩得救,人们喜悦的心情。
20.C
21.“又”表示再一次,在这里写出了经过好几次才营救出小男孩,表明营救工作的艰难,表现消防队员(人们)热爱生命、蔑视死神以及舍己救人的精神。
七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卷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