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中政治时事点评

发布时间:2017-05-27 02:47

时事政治不仅是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典型实例素材,更是高中政治教学内容的补充,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政治时事点评,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政治时事点评(一)

【背景材料】

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这次会议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2016年和今后一段时期中国经济工作的总体思路和基本遵循,既是对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深刻把握,也是对未来发展路径的整体谋划。“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搞新的“计划经济”。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除供给约束,积极进行供给干预促进经济发展。具体而言,一方面将发展方向锁定为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要求改革现行的一些抑制供给的体制或政策,比如缩紧的货币政策和繁琐的审批制度等。我们要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努力实现“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

【考点链接】

一、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

1.供求与价格的关系。一般情况下,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针对市场变化,应提前做好预案,合理调整生产、调度供应,尽量减小市场波动;做好反周期调节,而且调控也不是只“管涨不管跌”,不合理高涨时要管,低迷时也应“该出手时就出手”。

2.努力实现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的平衡。我国经济在规模不断扩张的同时,供给结构跟不上需求结构变化,经济缺乏实现自我修复和平衡的弹性。要适应新常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3.实施放松有度的货币政策。由于货币总量规模较大,继续全面放松不利于存量的调整和优化,并且大量流动性一旦进入实体经济,就存在引发恶性通货膨胀的风险,应继续坚持定向调控,实行结构性定向放松政策。

4.实施有区别的税收政策。一方面,对税收边际成本高、税收弹性大的领域,如小微企业,应采取结构性减税政策,激发亿万群众的创造活力。另一方面,对税收边际成本低、税收弹性小的领域,如垄断性行业,可采取适当增税方法,增加财政政策空间效果。

5.发挥财政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实施供给侧改革,财政主要投入方向应从铁路、机场等传统基础设施行业转向军工、城乡教育卫生以及前景广阔的城乡养老服务业,这不但有助于逐步淘汰传统行业中的落后产能,也有助于刺激高新技术以及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6.市场调节与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对政府来说,要减少对市场的直接干预,降低企业成本,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减少企业和政府对资源环境的依赖,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从市场的角度来说,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按市场规律办事。

7.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供给侧改革的治本之策。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加快转变生产方式,打通生产、加工和流通环节,引导经济主体按市场需求进行生产,让消费者获得更丰富的实惠。

8.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供给侧改革是一个结构性的改革。当前,阻碍结构优化的制度还比较多,如户籍制度、城乡差别福利保障制度、城乡不统一的土地制度、行政区划制度等。因此,搞好供给侧改革,实现结构优化,必须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9.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把发展方向锁定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10.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供给侧存在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生产要素配置存在严重扭曲,阻碍了经济活力的有效释放和生产力水平的有效提高。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二、从生活与哲学角度分析

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近三年来中央出台的一系列简政放权政策,减少了交易成本,提高了总供给水平,也提高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积极性,增加了投资需求。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有底线思维,坚决守住增长和民生两条底线。

2.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解决当前供给侧的突出问题,要推动政府职能转变,通过财权和事权的调整,合理设置地方收入税种,形成对地方政府行为的正向激励机制,使地方政府从增长依赖症中解脱出来。这是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体现。

3.整体与部分密切联系,要树立整体的观点。无论是什么样的供给侧政策,都应力求在全社会形成正确的预期。尤其是一些事关我国长远发展全局的改革举措,应以提高生产要素供给效率为核心目标,不能因为经济的短期波动而轻易变向。

4.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可用的供给侧政策工具很多,关键在于提高整体协同性。

5.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投资与消费的比例不合理,反映的是国内供给体系无法满足居民消费需求变化;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反映的是我国生产供给过度依赖出口需求;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反映的是我国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这启示我们要坚持系统优化方法。

6.矛盾的普遍性要求我们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加快转变政府的职能,该放给市场和社会的权一定要放足、放到位,该政府管的事一定要管好、管到位。两者缺一不可。

7.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由于供给侧政策通常具有较长的时滞效应,短期政策在力度上宜大不宜小、宜快不宜慢、宜透明不宜遮掩。中长期政策要稳,相机渐进调整,以稳定全社会的经济预期。

8.要集中主要力量抓好主要矛盾。我国经济供给结构跟不上需求结构变化。要适应新常态,就必须改变以需求侧为重点的政策取向,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9.在矛盾双方的对立中把握统一。由于供给侧与需求侧的政策效应存在对立的一面,各项政策要紧紧围绕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来制定,促进全社会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促进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促进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改善。

10.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了30多年的高增长,主要解决的问题是总量供给不足,需求侧管理功不可没。以往我们每一次经济走出低谷,实现新一轮经济增长,都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密不可分。

高中政治时事点评(二)

弘扬长征精神传承红色记忆

【背景材料】

2016年10月21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习近平在讲话中回顾了长征的伟大历史,总结了长征的深远意义和深刻精神内涵,提出了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的要求。据不完全统计,至2015年底,全国红色旅游累计游客超过50亿人次,年出行人数由2004年的1.4亿人次增长至2015年的10.27亿人次,红色旅游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利用这些重要时间节点,把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融入丰富多样的各种活动之中,让人们在直接参与、亲身体验中受到教育、提到提高。

【考点链接】

一、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

1.保护环境,绿色消费。我们要以红军长征胜利为契机,积极推进红色旅游发展,把革命老区建成红色旅游的胜地和绿色产业的家园。为此,我们应该树立生态文明理念,保持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提倡绿色消费,实行低碳社会生活方式,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2.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我国红色旅游迅速发展,不仅满足了人民群众缅怀先烈、追忆革命岁月的文化生活需求,而且有力地带动了革命老区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了老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对于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了重要作用。

3.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红军长征时物资极其匮乏,环境极度恶劣。进入新世纪后中央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全国各族人民开始了新阶段的新“长征”,新长征的各方面条件有了极大改善。长征精神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精神动力。

二、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

1.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地位是历史形成的。从红军长征的胜利到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从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到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坚强核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必然、人民的选择。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地位是历史形成的。

2.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是因为依靠了人民。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保证。

3.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政党。在长征途中,红军把完成战略转移任务与打土豪、分田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为沿途人民群众谋解放、谋权益、谋实惠。

4.加强党的建设。坚强的基层党组织在长征中发挥了不可缺少的战斗堡垒作用,确保了党中央的决策得到有效贯彻执行,为长征胜利提供了重要的组织保证。这昭示我们,建设好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基础。

三、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

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活动和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通过开展纪念红军长征系列纪念活动,不但可以开阔了人们的视野,还可以进一步了解了党的历史。红军精神也潜移默化地深入到人们的内心,增强了人们报效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长征留给后人最弥足珍贵的莫过于长征精神。而这一精神的物质载体就是长征线路。长征精神依附于长征线路而存在。长征路上,每一步、每一里都承载着自己的故事,都构筑着长征精神。

3.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弘扬长征精神,形成知荣辱、讲道德、促和谐的文明风尚,必将对我国社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4.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长征与长征精神是我国现代史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软实力和世界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长征路线和长征文化的开发,对于让后人铭记历史、让世界了解中国、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都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

5.文化塑造人生。建设健康生动的校园文化,能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塑造健全人格,增强精神力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反映红军长征胜利的影片作为优秀文化作品,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6.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在多元文化并存的当今世界,必须坚定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胜利而矢志奋斗。

7.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红色旅游与一般意义的山水、风景、古迹、人文游有质的区别,具有特定的政治意义和文化要求。只有进一步规范红色旅游的发展,才能确保红色旅游传递崇高信仰的本质,才能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准,发挥红色旅游的传统教育作用。

8.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长征路线和长征精神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中国革命历史、彰显长征精神独特魅力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展现长征路线的人文和自然景观具有独特作用。

9.弘扬民族精神。红军长征不仅锤炼了伟大的党和伟大的人民军队,还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长征精神作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体现,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和源泉。

10.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是对长征精神的继承和发展。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长征途中,弘扬长征精神,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四、从生活与哲学角度分析

1.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我们要重视精神的力量。长征精神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重要指导意义,我们要用长征精神来引领社会风气,用与时俱进的道德准则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从而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2.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长征线路上绝大部分遗迹、遗址都得到了保护,有的还建成纪念馆,沿途红军所居住过的古城、古镇、古村、寺庙等古建筑,有的至今还基本保存完好。但这种保护都是孤立的、割裂的。因此,要坚持联系的观点,避免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3.树立整体的观念。单就红一方面军而言,长征历时一年零九天,总行程二万五千里,翻越十八座大山,渡过二十四条河流,发生大小战斗三百多次。如果失去长征线路这一整体,长征便不能称之为“长征”,长征精神也将失去立足的根本。

4.部分影响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红军长征的胜利,决定和改变中国命运的一场关键性战争,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5.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在新的长征路上,我们要立足世情国情党情,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协调推进各项事业发展,抓住战略重点,实现关键突破,赢得战略主动,防范系统性风险,避免颠覆性危机,维护好发展全局。

6.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先进的社会意识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长征精神是党领导全国人民不断开拓进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提炼、规范长征精神的实质和内涵,发挥长征精神的推动作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7.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长征胜利启示我们:人民群众有着无尽的智慧和力量,只有始终相信人民,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之力。

8.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真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是长征取得胜利的关键。有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这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

9.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有些大型实景演出和旅游参与性活动过于平俗,甚至低俗,有借红色旅游之名敛财之嫌,有损红色旅游的严肃性,影响人们瞻仰革命伟人旧址的情绪,而且也对当地群众的价值观造成困惑,有悖于红色旅游初衷。因此,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0.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发掘和传播长征中信仰的力量、真理的力量、人民的力量,中央电视台的制作人员,发扬奉献精神,深入实地考察,制作了播出大型纪录片《长征》。

高中政治时事点评(三)

【背景材料】

2016年8月21日,里约奥运会倒数第二个比赛日,在女排决赛中中国女排在先失一局的情况下连扳三局,以3-1逆转战胜塞尔维亚女排,为中国代表团拿到里约奥运会第26枚金牌。这是中国女排时隔12年再次获得奥运冠军,也是她们第三次获得奥运会金牌。中国女排在小组赛排名第4的不利情况下,不畏强手、顽强拼搏、屡克强手,让对手输得心服口服,展示出高超的运动技能和顽强的意志品质,充分继承和发扬团结奋斗、顽强拼搏、勇攀高峰的中国女排精神,完美地诠释了以为国争光为核心的中华体育精神和“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激发了国民的爱国热情,增强了海内外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也得到世界的高度赞扬。

【考点链接】

一、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

1.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国女排是唯一以自身运动命名为精神的队伍,正是因为这样的历史传承支撑她们执着坚持,正是因为这样深厚的历史沉淀支撑她们逆势前行。在这个过程中,“女排精神”默默的沉淀、完善,静静地等待着爆发,最后使女排重归巅峰。

2.优秀文化塑造人生。弘扬女排精神有利于培养公民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树立战胜困难的决心和信心,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特定的文化环境。“女排精神”并不是高高在上的,要继续通过看女排比赛、讲女排故事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把学习女排精神适时贯穿到生活与工作中,让这种精神融汇到社会各行各业中,努力培养更多的四有公民。

4.大众传媒的功能。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利用大众传媒向全国人民宣传女排精神,对中国人民激昂士气,万众一心,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会起到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5.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女排姑娘拼命苦战为国争光的背后,是多年来凝聚成的“无私奉献、团结协作、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要发挥这种精神的激励作用,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都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7.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我们应该向女排学习,树立崇高的理想,培养直面挫折、磨砺意志、自立自强、与人为善的优秀品德。

8.文化交流与传播。奥运会后,女排运动员与香港市民面对面互动交流,在香港再掀奥运热潮。这些活动延续了在奥运会上的精彩,极大激发了香港同胞的爱国热情,为香港社会增添了喜庆祥和的气氛,注入了正能量,社会各界对此好评如潮。

9.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体育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综合国力和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女排精神具有历史的传承性、现实的针对性,对内能鼓舞干劲、提高凝聚力,对外能树立形象、扩大传播力,是提高文化软实力的有效手段。

10.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中国女排是中国体育的一面旗帜,是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女排精神是一种团结协作的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自强不息的精神。学习女排精神,我们应脚踏实地,凝心聚力,勇往向前,不断最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11.文化自觉和自信。在奥运会这样高水平的竞争场合,争第一、拿金牌奖牌很不容易,拿到金牌奖牌的,值得尊敬和表扬。同时,只要勇于战胜自我、超越自我,即使没有拿到金牌奖牌,同样值得尊敬和表扬。因此,要树立这真正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12.民族精神的作用。今天的中国确实不需要用金牌向世界证明什么,但是拼搏进取,永不言败的“女排精神”,却是当下中国社会需要传承和发扬的民族精神,它将汇聚中国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动力引擎。

6.弘扬民族精神。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女排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在新时期的具有表现,向全社会传递了正能量。成绩不仅仅在于能否拿到或拿到多少块奖牌,更在于体现奥林匹克精神,自强不息,战胜自我、超越自我。

二、从生活与哲学角度分析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当前的形势下,女排精神是鼓舞我们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重要的力量之源。弘扬和传承女排精神符合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唯物主义要求。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社会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正是因为女排精神的“魂”一直都在,所以我们能看到中国女排的一次次奋起、一次次荣耀回归、一次次让国人心潮澎湃。这是一支真正的英雄之师、胜利之师。

3.坚持联系的观点。在经济快速发展和强调个性品质的当今社会,需要弘扬中国女排精神。以女排精神为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榜样,对重塑当代青年正确的价值观,使其成为社会、国家有用的栋梁之才有着积极、重要及不可替代的作用。

4.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个人就如同大海中的一滴水、万丈高楼的一块砖,只有在集体的环境中,一滴水、一块砖才能发挥出自身的作用。女排的集体主义精神对我们学习如何处理个人与集体、“我”与“我们”的关系提供了生动的事例。这体现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5.重视量的积累。上个世纪80年代,百废待兴,国家经济发展需要一种精神支撑,女排的崛起,刚好填补了这一空缺。在经历了五连冠的同时,“女排精神”慢慢被确定、推广,被全民接受,这个过程和民众生活的改善同步同轨,并非一蹴而就。

6.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世界上从来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每一条成功的道路上都布满了荆棘坎坷。女排心中既装有对胜利的无限渴望,又保持对困难的理性正视,遇到失败不气馁,得到胜绩更沉着,一步一步向前走,不断战胜对手,超越自己。

7.正确处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女排姑娘顽强拼搏、苦战沙场、为国争光的背后,是平时百折不挠、百炼成钢的真实写照,是竞技场上永不衰退的斗志,是多年科学训练的结果。体现了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的统一。

8.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不同的价值观对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不同的导向作用。作为国家未来和希望的有志青年,在当前亟需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女排精神”,对重塑青年人的价值观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重要的现实价值。

9.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创造价值。我们应该向女排姑娘学习,树立崇高的理想,培养自立自强精神,在磨砺意志中自强不息,开拓创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这样,才能实现人生的真正价值。

10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要进一步提升我国竞技体育综合实力,把竞技体育搞得更好、更快、更高、更强,提高在重大国际赛事中为国争光能力,带动我国群众体育的不断发展。

11.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发扬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坚持辩证的否定观,要敢于怀疑

权威,立足实践,不断创新。要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要通过充分借鉴和吸收世界各国排球的有益经验和先进理念,通过科学和刻苦的训练,促进我国排球水平不断提高。

12.反对个人主义,坚持无私奉献。当今社会,市场经济迅猛发展,随之而来的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横行,一些人为追逐利益不择手段。弘扬女排精神,作为社会主义大家庭的一份子,我们都应勇敢的奉献,真诚的付出,克服一切艰难险阻进行现代化建设。

13.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要加快推进体育改革创新步伐,更新体育理念,借鉴国外有益经验,更好发挥举国体制在攀登顶峰中的重要作用,更好发挥群众性体育在厚植体育基础中的重要作用,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14.矛盾是既对立有统一的关系,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几十年来,中国女排走过风雨征程,有怀抱大满贯的狂欢,也有败走亚运会的懊丧。此间,升腾和陨落轮回,山峰和峡谷共存,荣耀和屈辱同在,赞美和吐槽并行,鲜花和荆棘互映,风光和冷落相伴。

2017高中政治时事点评的评论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