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榆林窟导游词范文3篇
榆林窟又名万佛峡,位于甘肃省瓜州县(原安西县)城南70公里处。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甘肃榆林窟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甘肃榆林窟导游词范文1:
榆林窟,俗称万佛峡,位于安西县城西南75公里的榆林河(亦名踏实河)畔,现存唐、五代、宋、西夏、元等朝代洞窟42个,分布在榆林河东、西两岸的悬崖峭壁上,东崖31个、西崖11个、壁画4200平方米,彩塑259身。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榆林窟的彩塑原作已所剩无几,现存彩塑多为后代重修或重塑。
作为莫高窟的姊妹窟--榆林窟,其内容、艺术风格以及彩塑、壁画的制作等方面,都与莫高窟有着密切的联系或相同之处,但在许多方面又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并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现存最早的洞窟,建于初唐的17、28、39窟,虽然都是中心柱窟,但与莫高窟北魏时期盛行的中心塔柱窟有着明显的不同。
唐前期第6窟23米高的大佛窟的型制与莫高窟的大佛窟也不尽相同,显示了榆林窟初创时期的个性特征。唐中期的第25窟是一个显密结合的大乘净土窟、壁画保存得非常完好,技艺精湛、艺术手法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莫高窟此时期洞窟中尚无可以与之相比的作品。榆林窟西夏、元时期的洞窟尤为精彩。西夏第3窟的千手千眼观音手中所持物件多达140件,其中有冶铁、酿酒、铲、锯、双尾船等,还首次出现了拉弦乐器的鼻祖胡琴。文殊、普贤经变中的山水画一改以往背境装饰的陪衬作用而具有了明显的独立性、画面所气势磅礴、意境深远,是十分罕见的古代山水壁画精品。西夏第2窟的水月观音线描精致、设色富丽、意境高雅,令人赏心悦目、遐思神往。
元代第4窟藏密曼荼罗和多种度母、观音、文殊、普贤均以外来技法绘制、造型严谨,准确,色彩对比强烈、气氛神秘。特别是榆林窟和所属的东千佛明显绘制的6幅玄奘取经图,十分珍贵。除此之外,榆林窟西夏、元时期的供养人画像和装饰图案也有十分明显的民族特征。装饰图案除流行的花草、鸟兽、几何型外,还有以"天""王"等字变化成的图案,极富创意。
总之,榆林窟具有自身独特的艺术体系。特别是五代以后,莫高窟艺术呈显出明显的衰落趋势,而榆林窟无论从内容、绘画风格,还是艺术水准方面,都显示出其时代特征和独到的艺术魅力,从而更加充实了这座宝库的内涵。
1961年,榆林窟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划归敦煌文物研究所管辖。
甘肃榆林窟导游词范文2:
榆林窟又名万佛峡,位于甘肃省瓜州县(原安西县)城南70公里处。洞窟开凿在榆林河峡谷两岸直立的东西峭壁上,因河岸榆树成林而得名。1961年被国务院首批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榆林窟是我国著名的石窟之一。从洞窟形式、表现内容和艺术风格看,与莫高窟十分相似,是莫高窟艺术系统的一个分支,历来被国内外学者所重视。创建年代虽无文字可考,但从洞窟形式和有关题记推断,当开创于隋唐以前。从现存壁画风格和游人题记结衔看,唐、五代、宋、西夏、元、清各代均有开凿和绘塑,进行过大规模的兴建。现存有完整壁画的洞窟43个,其中东崖32窟、西崖11窟。保存着彩塑272身、壁画5650余平方米。第6窟高约25米的弥勒佛,全身金箔敷就,灿然如新、金碧辉煌,显得极其庄严雄伟。第11窟的十八罗汉,神态各异,形象逼真。尤其是塑在南壁西端的哑罗汉,上身前倾,张口瞠目,欲言不能的神情,活灵活现,堪称榆林窟彩塑的代表。
榆林窟榆林窟保存至今的彩塑共有250余身,壁画约5000余平方米,约占莫高窟壁画总面积的九分之一。如果说敦煌莫高窟的壁画无论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居于全国石窟之冠,那么,榆林窟就是仅次于莫高窟的壁画艺术宝库。壁画多为唐代至元代800年间的作品。内容十分丰富,有场面宏大的巨幅经变画,形象生动的单幅佛像画、装饰图案和种类繁多的奇花异草、飞禽走兽,还有一定数量的当时社会生活、生产、科技等现实画面。从唐到元,历代都有佳作,其中第25窟的唐代壁画,更是世所罕见的珍品。
洞窟形制主要有中心佛坛窟、中心塔柱窟、大像窟等三种。各类窟形均始于唐代,以后成定式沿用。但东西两崖上层洞窟前面多有较深的甬道,且横开连通毗邻各窟的长穿道,不同于莫高窟。塑绘结合的彩塑内容主要有佛、菩萨、弟子、天王、力士像等,形式有圆塑、浮塑等。除6窟大佛殿宋代塑的高24.35米的善跏坐佛像和第5窟长13米的卧佛像各一身为石胎泥塑外,其余均为木骨泥塑。彩塑破坏较甚,所存极少。现存300余身塑像均经重妆。大多属等身群像,一铺三至九身不等。
初唐壁画只存残迹,其余4565平方米壁画大多保存尚好,根据特点可分为中唐(吐蕃统治时期)、五代、北宋、回鹘、西夏、元六个时期。唐代洞窟有14个,保存完整的仅存第25窟。该窟艺术价值颇高,在整个敦煌石窟中也属于珍品。前室正壁门两侧分别绘毗琉璃天王像和毗沙门天王像。主室窟顶可见千佛残迹。正壁中部绘卢舍那佛像和虚空藏、弥勒、地藏、文殊等八大菩萨像,北侧绘释迦行像,南侧已毁。南、北两侧壁分别绘观无量寿经变、弥勒经变。前壁门两侧绘文殊变、普贤变。全窟壁画构图严谨、造型逼真,色彩绚丽。威武有力的天王、力士、庄严慈祥的菩萨,栩栩如生的昆仑奴及狮子、白象,神态生动,线条潇洒流畅,充分体现了唐代风格和精湛技艺。尤其是“弥勒经变”中的农作、扫街、宴会、探亲、写经、剃度等描绘社会生活的画面,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此窟细密精致而秀丽的壁画艺术,是敦煌石窟中唐壁画的典范。
五代、北宋时期,兴建和重修洞窟23个。壁画题材主要有经变画、尊像画、佛传故事画、佛教史迹画、瑞像故事画和供养人画像等五类。其中的供养人画像,数量较多,分为三种:即曹氏归义军政权的统治者及其眷属、大小官吏的画像;与曹氏联姻的少数民族地方政权统治者画像,如于阗国王和王后,吐谷浑慕容归盈出行图等;特别是出现了曹氏画院的“都勾当画院使”、“知画手”、“都画匠作”、“画匠”等的画像,是重要的历史资料。
西夏、元时期,共兴建和重建洞窟16个、使榆林窟出现了最后的兴盛局面。壁画题材主要有经变画、佛像画、供养人画像、装饰图案等几类。供养人画像中有人物和衣冠服饰迥异的党项羌、回鹘、蒙古族贵族官吏和侍从的画像。西夏早期壁画艺术与宋代壁画一脉相承,后期的第2、3、29窟与元代的第4、10窟等典型洞窟的壁画艺术表现了三种新风格:(1)中原绘画风格,人物衣冠如道教神仙,线描精致流畅,变化丰富,色彩清淡典雅,这是受宋辽影响而出现的新的艺术风格。(2)藏传密宗风格,人物比例适度,形象有明显的尼泊尔和印度的影响,线描圆润秀劲,设色冷峻浓艳,具有浓厚的神秘气氛。(3)西夏艺术风格。人物造型和服饰具有西夏的民族特征。第2窟水月观音图,第3窟文殊变、普贤变、西方净土变、千手千眼观音变。第4窟释迦、多宝曼茶罗、不空绢索曼茶罗等是代表这个时期高度艺术水平的作品。
甘肃榆旅游心得范文3:
甘肃自古多奇景。酒泉占据了奇景的小半。去之前,做导游的朋友这么跟我说。回来后我就写了这个甘肃旅游心得,给爱旅游的朋友们分享一下经验。
说是甘肃奇景小半在酒泉,但是我们的首站还是在兰州。去兰州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吃到最正宗的兰州拉面。这份体验可不是其他城市的拉面馆里可以获得的。这里的拉面味道正宗,价格还不贵,真是可以称的上兰州文化食品。其实,说兰州拉面是兰州的城市名片也不为过了,大多数人知道兰州也都是通过兰州拉面知道的。热腾腾的拉面,浇上红红的辣椒,极度的刺激着味觉,而且这里的辣椒吃了不会上火,据说还有美容的功效,经常可以看到很多MM吃拉面,放上厚厚的一层辣椒。
从兰州出发,先去的酒泉。酒泉是个有典故的名字。据说汉武帝赏赐给霍去病的美酒,被霍去病倒入泉水中,并与全军将士共饮。所以才有了酒泉的名字。这里有保存完好的汉代园林,走进去恍如穿越了时空的隔离,听得到大汉王朝的精神呼转,响越千年。如今,这古老的酒泉泉水依然流淌,在见证了历史之后,又在见证我华夏的民族复兴。当然,去甘肃要去敦煌。这里的文化价值不用多说,飞天就是最耳熟能详的宣传了。这里还有“魔鬼城”的雅丹地貌,景色奇诡,震慑人心。
不过说到地质奇观,自然还少不了张掖的丹霞地貌。既有广东丹霞地貌的石柱林立,险奇并重,又有新疆五彩城的多彩迷离,有古诗云,“高峰壁立老龙蟋,削出芙蓉作画看。”据说老谋子的“三枪拍案惊奇”就是在这里拍的,景色非常好。甘肃除了莫高窟还有麦积山石窟,二者都是我国四大石窟之一。仅仅为了这两个文化胜地就值得专门跑一趟甘肃了,更何况还有这么多其他景色呢。号称天下第一雄关的嘉峪关,古时是西北要塞,现今保存完好的城关和长城已经失去最初的防卫意义,就像巨大的骨骼,长眠在空旷的大地上。但是看到它,依然能让人看到过去的烽火延绵,家书抵万金的时代。
甘肃就是这么一个奇景多的地方,只是我的甘肃旅游心得能记述的太少了。更何况甘肃景色的美,又怎么是我的文笔能够描写的呢。
甘肃榆林窟导游词相关文章:
1.敦煌阳关介绍导游词
2.敦煌市榆林窟简介
3.云冈石窟导游词
甘肃榆林窟导游词范文3篇的评论条评论